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揮灑彩筆掙脫枷鎖藝動的心穿越鐵窗—台北監獄黃絲帶創作展\彭婷婷

  監獄的高牆是可以穿越的,受刑人的心靈是可以感化的,身陷囹圄的受刑人,也可以藉由畫筆揮灑出心中的天地。本館從三月二十八日至四月二日在翠亨藝廊盛大展出一場別具意義的「二○○○年黃絲帶創作展」,創作者的身份非一般的藝術家,而是來自龜山台北監獄的受刑人。

  美的表達,是藝術的功能之一,而美的事物,永遠呈現出善良與祥和。若能夠對美的事物有一種認知,學習欣賞,懂得感激,而後再付出感情去愛,也是一種心靈改革。而這一場相當特殊的展覽,主要是希望透過美的薰陶,提供受刑人另一種心靈柔化的窗口,也期盼他們由於沉浸在藝術的天地,無形中啟發出自覺與覺他,化暴戾為祥和,轉挫折為成長,並將黑沉沉的高牆換化成彩繪的長城。

  基於教育感化的立場,自民國八十七年開始,台北監獄嘗試將藝術文化與教化工作相結合,首先成立「交趾陶研習班」,繼而開辦「藝術班」與「寫作班」,其中「藝術班」便延聘救國團桃園縣團務指導委員會社會教育中心的藝科指導老師陳敏聲指導教畫。歷經兩年的學習,透過每週三天的授課,藝術班的受刑人除了在多項由法務部所屬監院校所的藝文競賽中獲得佳績外,參加桃園地區美展也榮獲佳作。當然透過藝術文化來感化這些受刑人心靈的工程,是無法一蹴可及的,它需要長時間的潛移默化,過程更是相當辛苦,經過兩年的藝術陶冶,藝術班的受刑人已經被美化了,他們的心境變得清平愉悅,也知道如何藉著藝術的學習,去扭轉人生負面的情緒,並在美的事物中開始反省和觀照自我,而藝術班的學員也成了心靈改革的種子,在他們回到原單位或未來假釋後,會主動積極的散播喜樂與祥和給每一個人,讓美與愛成為大家心靈與生活中的饗宴。

  「黃絲帶」的寓意正是受刑人希望社會能給與他們正面鼓勵與重新接納的渴望。這二十位受刑人,曾犯過吸毒、殺人、搶奪、竊盜、侵佔等重大罪刑,刑期平均在十年以上,但是在他們的作品之中,完全不見一絲暴戾之氣,取而代之的卻是昇華的美感,此次「二○○○年黃絲帶創作展」是受刑人的作品第一次公開展出。

  由於受刑人無法到監獄外寫生,也沒有模特兒,所以舉凡風景照片、世界名畫、甚至花花公子的清涼圖片,都成為他們改造創作的素材。展出的八十幅國畫、油畫、水彩作品中,除了處處可見模仿高更、梵谷、達文西、秀拉等名家的構圖或筆法,也不乏反映出受刑人對自由、平靜與愛情的嚮往,例如《自由與希望》中,作者藉著翱翔於藍天的鴿子,象徵自己飛向廣闊自由天地的渴望;在《鎖.水泥叢林》中,可見高樓大廈中的人被困在牢籠中吶喊;而《自由的訊息》則模仿梵谷的筆法,畫出受刑人渴望如鴿子般飛出高牆的心理;取名為《拾荒》的畫作,則是模仿名畫《拾穗》但拾得是垃圾,頗具環保觀念;《柵欄內的春風》畫一群在柵欄?的鴨子,鴨子繫上領帶或領結,象徵也曾是春風少年的自己,如今卻成了待宰的鴨子,充分反射出受刑人的內心情感;也有受刑人根據女友的照片畫成肖像《伊人》;另外以年輕愛侶步上禮堂為題材,完成了《戀曲二○○○》的畫作,流露出受刑人對愛情的企望;《花花公子》的清涼照片,也曾是他們創作的最佳範本,受刑人經過陳敏聲老師的指導及解說安格爾、大衛等大師的技法,把惹火女郎脫胎換骨成哀怨、典雅的裸女。

  因為藝術的美是淨化心靈的原動力,也是無所不在。讓我們用心中的愛與藝術的美,去灌溉受刑人荒蕪的心靈,進而開啟他們鬱卒的心扉,讓他們重拾信心,拋棄前愆,大步地迎向充滿希望的未來。

(彭婷婷)

 

寂寞的等待

寂寞的等待


 

陽光少女

陽光少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