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六大展覽佳評如湧╱彭婷婷

黃君璧大師105歲冥誕及逝世10週年紀念畫展
本館為表彰國畫大師黃君璧畢生從事藝術創作及美術教育的卓越貢獻,並紀念其105歲冥誕及逝世十週年,特與黃君璧文教基金會聯合舉辦「黃君璧大師105歲冥誕及逝世十週年紀念畫展」,去(91)年11月16日至12月1日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黃君璧生平精品傑作百餘幅。


與張大千、溥心畬並稱為「渡海三家」的黃君璧,1898年出生於廣東市,原名允瑄,號君翁。因其尊翁喜好收藏古玩字畫,故淺移默化中培養出對古畫的興趣。黃君壁少年時期,適逢中西文化交相激盪,在美學的表現上,他引進西洋藝術理論,將構圖中對立體透視的觀念、西方追求科學方法的比例準則及明暗光影的概念等西洋理論,運用在其畫作上。迨入廣東公學後,受教於嶺南名家李瑤屏,奠定了中西繪畫的深厚基礎。24歲時,黃君璧以山水作品參加家鄉第1屆全省美展一舉奪魁,是其人生的轉捩點,由於獲得家人支持,故得以選擇藝術創作為終生職業。


1949年渡海來台後,黃君璧即擔任師範大學美術系教授兼主任達22年,倡導國畫寫生教學,其注重光影明暗表現及山林石瀑的質感、用筆剛健老辣、墨色雄渾厚重的獨特畫風與個人創作理念,深深地影響著戰後台灣水墨畫的發展。由於曾任蔣夫人宋美齡的繪畫老師,因此,他成為國內首位被譽以「國師」美稱的畫家。黃君璧長年從事美術教育,成材甚眾,於我國藝術教育之推廣,藝術水準之提高,貢獻至鉅;而其別具一格的獨特畫風,對中國水墨畫壇,帶來的深遠影響,亦無與倫比,因此,被尊為中國山水畫之「一代宗師」。


黃君璧認為學習中國山水畫的第一步,必須先臨摹前人的作品;再藉遊山玩水,體會天地萬物之無窮變化;最後以科學的態度觀察大自然之神奇奧妙,將所見以寫生方式表現。在創作歷程中,他曾走訪世界3大瀑布,並突破傳統的畫法,獨創「倒人字形」、「抖動搖擺形」等新技法,逼真的傳達了瀑布飛動的視覺效果。其代表作「家住煙霞壑」、「雨後溪聲」、「巴西衣瓜索觀瀑布八景之一」、「紅樹白雲」、「深谷採蘭」、「滿載而歸」無不引領觀者進入一個立體景觀世界,賦予傳統中國山水畫嶄新的風貌。


黃君璧致力於國畫創作數十年,1971年以74歲高齡自師範大學退休,但仍孜孜矻矻為中國藝術竭盡心力,後於1991年不幸病逝,留給國人無限的追思與懷念。


李奇茂教授書畫展
彩墨大師李奇茂,1925年出生於安徽省渦陽縣,幼年即喜愛繪畫,八歲時從啟蒙老師陸化石習畫,奠定日後紮實的繪畫根基。1956年以優異的成績自政戰學校美術系畢業後,便鍥而不捨地致力於藝術創作及美育教學,從60年代起,李奇茂先後任教於政戰學校、中國文化大學、國立藝術學院等校,現為淡江大學藝術中心主任。


李奇茂不但在國內享有盛名,其畫作更受到國際藝壇的重視,享有極高的國際聲望。50年來,他曾在十多個國家舉辦過百餘場畫展,成功地將中華文藝光輝普照在國際藝壇,美國舊金山市為表彰他對東西方文化交流的卓越貢獻,特將11月29日訂為「李奇茂日」。此外,他也積極推動海峽兩岸文化交流,並應邀至大陸各地展出。


李奇茂畫風獨特,一氣呵成,作畫筆酣墨飽,善用節奏和韻律表現時間速度和聲音。他從人物畫出發,旁及走獸和鳥禽,擷古創新,含英咀華,善用中國傳統的筆墨作為傳情工具,以獨特的技法表達其熾熱的生命。「吾土吾民」、「慈暉」、「三羊開泰」、「牧馬圖」、「媽祖出巡」、「八仙上壽」、「百牛圖」、「放鷹圖」、「祈禱」、「夜市」、「大地之頌」、「子子孫孫」、「慈母手中線」、「婆婆媽媽」、「名茶圖」、「棋中樂」等為其代表作。本館在去(91)年12月21日至今(92)年1月5日舉辦「李奇茂教授書畫展」,展出李奇茂動態素描原稿系列、采風系列、概念系列及筆墨系列。


晴天大地──監察委員西畫創作聯展
由本館主辦的「晴天大地──監察委員西畫創作聯展」,今(92)年1月14日至1月23日在本館德明藝廊展出。

監察院素來文風鼎盛,第2屆監察委員在案牘勞形,公務繁劇之餘,輒寄情於繪畫,還延請藝壇名師教授畫藝;第3屆監察委員復成立「晴天畫會」,並應邀參加中央機關美展、政藝風華展及監察院暨審計部員工聯展等,而且別樹一格,深受好評。


為慶祝中華民國開國92年,監察院晴天畫會會員包括:副院長陳孟鈴,監察委員李友吉、陳進利、趙昌平、廖健男,委員眷屬及指導老師劉長富等人展出80餘件精品佳作。這些作品內容咸取材於日常生活之中,題材多樣而作品多姿,有唯美的陶醉,有鄉土的情懷,也有法學家對社會入微的觀察。舉凡風景、花鳥、人物都一一入畫,不但能引起觀者的共鳴,更能激起強烈的人文省思。其中由陳孟鈴、陳進利等人以一年的時間,攜手創作高兩百公分、寬一百六十公分的監察院正面景緻的大型畫作,最受矚目。


藝林風華──國立國父紀念館第七屆審查委員作品聯展
由本館主辦的「藝林風華──國立國父紀念館第七屆審查委員作品聯展」今(92)年1月11日至1月27日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舉行。

本館共有20個展覽場所,為提升國內藝文水準,帶給國人精緻藝術饗宴,自民國80年起延請國內藝術行政及西畫、國畫、陶藝、雕塑、書法、篆刻、攝影等不同藝術領域的專業人士,組成展覽審查委員,建立審查制度,對參展展品進行嚴謹的審核,這些俱負盛名的專家,以公開、公正的審查方式,評選出最傑出的作品展出,經過展覽審查委員嚴格的審查,本館展品水準逐年提升,因此許多藝術家都以能在本館展出為榮。


為對展覽審查委員的義務付出,表達由衷的謝忱,並提供各界觀摩學習的機會,本館特策辦「藝林風華──國立國父紀念館第七屆審查委員作品聯展」。參展作家皆係國內藝壇大師級的人物,參展作品亦為一時之選,國畫類有李奇茂的「夜市」、「母親」;歐豪年的「長城」、「雄獅」;劉國松的「漪」、「春泉」;周澄的「石松秋色」、「荷塘清曉」;胡念祖的「山川清曉」、「初日照高林」;梁秀中的「繽紛」、「浴罷」。西畫類有劉奇偉的「年年有餘」、「台灣水牛」;賴武雄的「楓紅浣溪圖」、「深秋」;許坤成的「荷」、「巴黎」。攝影類有莊靈的「生之境」;顏倉吉的「歡樂童年」、「皮鞋匠」。雕塑類有林木川的「千鈞一髮」;陳振輝的「山之間一瀑」。工藝類有朱邦雄的「弦月之美」;施翠峰的「玫瑰花與橘子」。篆刻類有薛平南的「草書條幅王陽明詩」、「小篆中堂常建詩」。書法類有王靜芝的「草書六屏」;張炳煌的「枯木龍吟」、「鳶飛魚躍」;杜忠誥的「騰」、「山鳴谷應」;陳其銓的「三言抒懷對聯」。 另外,何肇衢、李焜培、吳隆榮、龐均、康台生、陳宏勉、林彥助、連勝彥、李義弘、林章湖、袁金塔、曾縵雲、熊碧梧、羅振賢等名家的作品亦在展出之列。


京藏丹珍──陳京先生珍藏昌化雞血石文物慈善展
由本館主辦的「京藏丹珍──陳京先生珍藏昌化雞血石文物慈善展」,今(92)年2月2日至2月23日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期間,獲得觀眾熱烈的迴響。


雕刻藝術與中國書畫創作相結合,始於宋代;明清兩朝,印家輩出,文人治印之風一時鼎盛,自此開啟了中國篆刻史上的新紀元。其後六百年來,治印、品石、賞石遂成為文人風雅藝事。


眾多美石當中,尤以「印石三寶」──田黃石、昌化雞血石、處州燈光凍為上乘,被譽為「石后」的昌化雞血石,更是其中的極品。昌化雞血石含有紅色辰砂,鮮紅如血,亮麗剔透,產量無多,為印材中的珍貴石種,除了用於裝飾與印章之外,清代尚作為三品以上官帽帽頂的飾品,以示尊貴。此一人間至寶,是中國特產,古時為進貢珍寶,黎民百姓無緣一見;民國之後,雞血石隨著皇親貴冑的流徙而流落民間,成為收藏家的最愛。台灣收藏名石者不乏其人,但是收藏雞血石的個中翹楚,則應首推被石藝界譽為「雞血石大王」的廣播界名人陳京。


陳京的300件珍藏精品,每件均有絕美的意境,本館為了將這些稀世珍品呈現在國人面前,特商請陳京提供所藏,舉辦「京藏丹珍—陳京先生珍藏昌化雞血石文物慈善展」,展品有:全世界最大的雞血──長130公分、寬280公分、重400公斤的「大佛壁」;難得一見的五族雞血──九龍柱、濟公、鍾馗等雕刻精品。


龐均的藝術展
「龐均的藝術」展,自今(92)年3月12日至3月27日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
油畫家龐均1926年出生於上海市的藝術世家,父母俱為中國知名的藝術家,30年代,他們曾組織了當時留法和留日藝術家,在上海成立「苔蒙畫會」,倡導現代藝術。龐均從小耳濡目染,自幼即展現多方才藝,10歲他隨音樂家馬思聰習小提琴;11歲在廣州舉辦畫展;12歲在上海舉辦畫展;13歲以同等學力考入杭州美術學院,師承林風眠、倪貽德、顏文樑、潘天壽及胡善餘;15歲轉學進入北京中央美術學院,師承徐悲鴻、吳作人、董希文、李可染、李苦禪等名師,18歲他以優異的成績自北京中央美術學院畢業後,即從事專業創作和美學教育。1980年起龐均定居香港,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校外進修部暨浸會學院藝術系;其後轉任國立台灣藝術大學,迄已20年。

 

龐均以成熟的油畫技巧,擺脫了西方學派的影子,並對印象派、野獸派及表現主義作深入的研究,再結合中國人文藝術哲學,開創獨特的畫風。他的油畫色彩擷取西方印象派後期和野獸派的優點,兼融西方式的熱情及東方書畫揮灑自如的意境;畫技則從繁到簡,在似與不似、意到筆不到之間,創造了另一個東方式的表現主義。(彭婷婷)

 

雲嶺飛瀑 黃君璧

236-1

 

滿載而歸 黃君璧

237-1

 顯赫 劉長富


239-1

 

漪 劉國松

240-1

 

台灣水牛 劉其偉

240-2

 

草書六屏 王靜芝

241-1

 

鍾魁嫁妹 雞血石

241-2

 

蝴蝶蘭 龐均

24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