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七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紀要/劉碧蓉

壹、緣起
  國父紀念館以宏揚中山思想學說為宗旨,落實孫學研究與推廣,始終是職掌之重要一環。每年舉辦的「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國際學術研討會,目的是希望藉由學術研討會的舉辦,擴大與海內外學者,尤其是與大陸學者間之聯繫,從而助益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外,更希望由客觀的學術討論,彙整各方意見,具體闡揚中山先生的思想學說,因此有此研討會之召開。


貳、內容概要
  研討會於93年03月26日起,在本館中山講堂舉行二天,邀請了日本、新加坡、香港、中國大陸及台灣學者,針對「傳承與創新-紀念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八十週年」之主題,發表二十九篇論文。東吳大學劉源俊校長以「三民主義中之灼見及其時代意義」為題發表專題演說,揭開研討會之序幕。


  在紀念三民主義八十週年的今天,劉校長指出我們一方面緬懷它的時代意義,另一方面不免感到遺憾,因為三民主義未能獲得應有的重視;劉校長認為當今台灣政治運作逐漸背離三民主義的民族與民生主義,頂多保留半個民權主義與半個民生主義,近來又因民營媒體的大量出現,又對文化造成急速沉淪;中國大陸走的方向則大體依照民族主義和半個民生主義,雖然推行「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近年來「經濟學台灣」的結果,也越來越走資本主義,「三民主義」已是殘破不全。


  但他堅信,未來三民主義的價值會重新受到肯定。


  由於研討會在總統大選後舉行,學者所提出的文章,以民權主義議題的最多,也因論文與時事有關,備受大家矚目。茲將幾篇與時局有關之論文,摘露於下:


  李酉潭教授認為台灣因實施總統大選,已被列入「選舉的民主」國家與「自由的民主」國家,這是孫中山主權在民之實踐;今年公民投票法的制訂與實施,結果雖遭否決,但未來如能適當的修定與慎重實施,應是落實孫中山主權在民的另一里程碑。洪泉湖教授認為民族自決是孫中山民族主義的重要主張之一,公民投票又是民族自決的一種表達方式,而今日台灣的公投是否為一種住民自決?是否是「深化民主」的重要甚至唯一指標呢?洪教授認為公投既是民族自決的表達方式,唯有在實施之前做好準備,讓人民有充分瞭解下,所實施的公投,才是人民之福。


  邵宗海教授與唐玉禮教授所提的「台灣地區的族群差異與政治參與」中,證明族群意識確實存在台灣地區,且對選舉結果產生實質影響,在沒有辦法全面消除族群意識差異之前,應告知社會大眾,台灣已無法承受族群操弄所帶來的傷害,政治人物更需要努力來減少族群與政治互動所造成的損失。


  葛永光教授在「民權主義與台灣之民主鞏固」一文中,提出孫中山民權主義的階段式發展、人權的保障、憲政法統和法治維繫、效能政治的提昇等理念,對台灣的發展產生影響;目前雙首長制和總統制的爭議、三權與五權的辯論、民粹主義凌駕憲政法治的隱憂、政黨輪替和總統擴權正對台灣民主鞏固造成威脅;要使台灣成為一個穩定的民主政體,唯有強調法治和平等、分權和制衡及實施「有限政府」及「小而能」政府的重要性。


  陳延輝教授肯定孫中山政黨政治思想,是符合當代的政治理論,尤其黨爭是為國家利益,不是政黨本身私利,認為中國國民黨已從革命民主政黨轉型成一般的民主政黨,只要順應民意,改名只是一種因時因地適宜之辦法。


  台灣與中國大陸越來越走向資本主義之趨勢,如何解決社會財富分配,與貧富問題?海峽兩岸的學者都認為孫中山在民生主義所重視的均富思想,應是有助於解決社會治安惡化以及當代社會公平的良方。


參、結語
  本次的研討主要是針對孫中山先生演講三民主義八十週年作一紀念,因逢總統大選後,諸多抗爭、疑雲重重之事件發生。從與會人士所關注的議題如族群差異、公民投票、民主鞏固,社會發展與公平等問題來看,對於台灣目前的政治亂像及社會猜忌、互不信信任之擔憂,似乎是希望從孫中山的三民主義學說中找到一條解決之道。


  學者堅信三民主義的諸多思想與主張,到現在仍歷久彌新,三民主義是與時俱進的,未來還是會受到國人肯定的。因三民主義諸多觀念具有普世價值,這也是今日大家所追求的理念,只不過使用的「名詞」不同而已之觀念,給予與會的不少高中以及大學通識教育的老師很多啟示。


  總之,紀念其演講八十週年,一方面應傳承其革命建國之精神;另一方面也應不斷的創新發展,使中山思想及國家發展更具有時代的意義。為達成這項使命,本館除了在北部舉辦外,本年4月8日、9日更移師到嘉義的民雄,與吳鳳技術學院合作在該校國際會議廳,共同舉辦這場「中山思想與人文社會科學」學術研討會。

 

第七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合影留念

93051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