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九十二年本館舉辦各項學術研討會紀要/劉碧蓉

壹、緣起
  去(民國92)年上半年因SARS之故,致使諸多預定活動受到延誤,為讓孫學研討與學術交流能持續進行,乃將所有預定召開的研討會,移到十月以後舉行,首先登場的是10月23、24日,與台灣師範大學政治學研究所合辦的「第一屆台灣地方政治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其次是12月5、6日本館與中華民國海外華人研究學會、中央研究院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所合辦的「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族國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接著再於12月9、10日與中華文化教育學會合作舉辦「中山思想與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12月18日、19日與中華大學合作,邀請了北京大學教授來台,合作辦理「中山思想與現代化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



  最後的是由本館張館長率領10位台灣學者,到大陸北京,與中國社科院、北京宋慶齡基金會合作,在宋慶齡故居南樓舉行「海峽兩岸紀念孫中山思想實踐和影響學術學研討會」,作為本年度學術研討的壓軸大戲。



貳、各場研討會內容概要
  一、第一屆「台灣地方政治變遷」國際學術研討會
  「地方自治」係全球化下所謂地方化(在地化、本土化)之相對思潮,自1997年精省與地方制度法正式實施後,台灣地方政治已經進入嶄新的時代。另一方面,台灣地方政治變遷,不僅面臨到主題性的認同問題,也存在著民主自治中諸如思想體系、行政區劃、選舉制度、政黨派系、地方立法等,對「地方政治」的認識,還需要學者不斷的關注它的發展。



  本研討會邀請的學者有來自美國史丹福大學的(Mary Somers Heidhues)、德國Passau大學的(James S. Fishkin)以及日本的日本大學外山教授和國內台大、師大、政治等大學在政治學研究上有專精的教授,分別從三方面探討,其一是從理論、思想與制度層面,來觀察台灣政治情況或對其提出借鏡;其二是從政治(行政)與法律關係或歷史演變的角度,來檢視宏觀面的台灣地方自治變遷;其三是從微觀面與個案探討,分別討論台南縣、宜蘭縣、花蓮縣與台北市的議會或政黨等相關問題。



  二、「時代變局與海外華人族國認同」國際學術研討會
  海外華人從早期扮演「革命之母」,到近年從事「改革建設之父」角色,積極投資經濟建設,讓我們體會到海外華人對國家的重要性。自臺海分隔兩岸,海外華人也隨著政治版圖的變動,對祖國(台北或北京)的認同,產生劇烈的變化。在兩岸領導人總是不遺餘力的爭取之下,海外華人將扮演怎樣的角色,成為本次研討會主要探討的內容。



  或許是問題敏感、或許是兩岸關係緊張,在這次「時代變局」與「族國認同」議題上,有美國、日本、韓國、琉球、新加坡及台灣學者,卻獨獨少了大陸學者來參與討論。因無大陸學者的觀點,對認同的探討,或許會感到有點遺憾。在「海外華人研究回顧與展望」上,先將過去大家所著重研究的主題如中華與同化;推與牽;三緣與五緣;勞動移動家計;網絡問題;認同問題、國家族群、多數少數、世代認同、華僑、華人、華裔之定義探討等作了研究回顧。



  其次在台灣人身分、香港、韓國、歐洲、舊金山、馬來亞、東南亞、越南等地的海外華人,在時局動亂中的國家認同等問題,也是本次研討的重點。這次研討會還有一個特色,海外來的學者大多有華人後裔,因親身體驗,較能深切體會到認同問題。故對問題的探討,也有不同看法。



  三、「中山思想與文化教育」學術研討會
  有關孫學研究在民族、民權、民生主義方面的研討會不勝枚舉,與文化教育有關,尤其是從易經方面的角度,探索孫中山思想之研究尚不多見。本次研討會出現多篇由教授帶領著研討生一起討論,有學習也有傳承,這也是本次研討會的另一項特色。



  四、「中山思想與現代化經營管理」學術研討會
  本次研討會共發表18篇論文,主要有來自北京大學的7位教授,與國內財經管理學相關的學者11位,分成思想組、政策組、產經組、兩岸組等四組,針對「現代化經營管理」之理念,如何來與孫中山思想結合為探討方向。



  近來由於大陸主力於經濟建設,孫中山的經濟發展思想,自然被認為是當代中國發展經濟學的理論先驅;又因台灣在國家發展及政經建設上,也是實踐民生主義發展策略而創造「經濟奇蹟」的「台灣經驗」。孫中山思想對於現代化確實有所啟迪。對於如何發展現代化,孫中山的「實業計劃」、經濟思想、外資思想等論點,就成為探討的重點。



  從現代化及全球化之角度出發,與孫中山思想結合,探討現代化經營管理策略。尤其在21世紀的競爭,無論國家間的競爭,或是企業間的競爭,就是人才的競爭。因此,人力資源與德治、法治的人群管理、服務管理的理念都提昇國家競爭力的重要策略。



  五、「海峽兩岸紀念孫中山思想實踐和影響」學術研討會
  由於兩岸學術交流已有十年歲月,從早期民族主義所引發的意識型態之爭,到如今民權、民生主義之國家建設議題之探討,都是兩岸熱門探討的話題,故本次研討的重點就選擇了「海峽兩岸紀念孫中山思想實踐和影響」為主題。



  到大陸來召開學術研討會,本館並非創舉,民國90年時我們曾在紀念辛亥革命九十週年時,與北京大學合辦過「孫中山與辛亥革命」;91年為探究「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社會變遷」之議題,我們與上海社科院合作。這次是第三次到中國大陸來召開,目的是期望兩岸在孫學研究上有所交流與溝通,正如孫中山為求中華民族之富強,於1894年、1912年以及1924年的年底三次到北京。



  在「紀念孫中山學說事蹟及其影響」的主題下,台灣學者從台灣人的立場切入孫中山思想對台灣之影響,尤其是孫中山的民主思想,對台灣民主政治之啟迪,期望大陸學者多了解台灣目前所處環境。



  對於兩岸雖交流多年,但在政治上卻無法找到一個共識下,解決之道台灣學者提出是否能將國家主權擱置,不談國家主義、愛國主義,而對內採多元相對之客觀條件對待之「中華世界」觀,也引發大陸學者諸多關切。當然大陸學者也從社會主義立場探討孫中山對大陸之影響,會議中出現不少爭議,但也逐漸有交集產生。



參、結語
  研討會一場一場的趕著辦,一個月連續舉辦四場研討會,可說是空前之創舉,幸好這五場學術研討會,事先都有緊密的籌備,悉心的規劃,所以都能按表操課順利的舉行。



  由於台灣對於孫學的研究,已不單從歷史的角度來探討,「實踐」和「影響」是台灣研究孫學的主軸。因此,與時代切合的議題,諸如全球化、現代化的經營管理等議題的出現,也是台灣舉辦研討會的另一項特色。研討成果首重推廣與傳承,研討會也逐漸需要有年輕的學者參與討論,我想這也是今後本館另一項努力的目標。
(作者為本館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