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馬來西亞檳城巡迴展暨學術研討會簡介/高立範

壹、緣起與目的

  本館職司中山先生思想之宏揚與國父史蹟、史料之蒐藏、研究與展覽,中山先生足跡遍及全球,積極推展革命事業,馬來西亞即為其中之一。

  為推翻滿清,中山先生歷經九次革命失敗後,前往馬來西亞養精蓄銳,等待時機再起。西元1910年11月12日假座柑仔園404號與黃興、吳世榮、黃金慶、趙聲等召開策劃會議,次日中山先生復於打銅仔街120號召開另一場會議,此即為同盟會中有名的「庇能會議」,中山先生發表「革命須有勇氣與方法」演講,誠懇呼籲檳榔嶼同胞給予革命最後的資助,並宣稱絕無下次再打擾諸同志(註1)。中山先生檳城之後,黃花崗之役及辛亥武昌起義接踵而至,順利創建民國。檳城對革命事業而言,實居於重要地位。

  中山先生於1905年與胡漢民、黃興等革命同志,由日本東京至新加坡,經吉隆坡抵達檳城。檳城閱書報社即因時勢之需要而誕生,從事宣傳工作與辦事處之用。對於中山先生所命名之檳城閱書報社,現在積極籌劃為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研究中心,亦積極蒐集相關中山先生之文獻史料。對於革命事業貢獻,華僑的付出與支持是有目共睹,更值得我們尊敬。本館為宣揚中山思想,對於檳城閱書報社是值得本館前往辦理學術研討會暨巡迴展,一方面緬懷中山先生偉大精神及革命志士辛勞,另一方面加強與國外孫中山紀念地的合作聯繫。

貳、檳城閱報書社簡介

  大約1786年,英國人萊特登陸檳城,接下來即為英國殖民地歷史,檳城也從沒沒無聞的小島,轉變成「東方花園」的國際城市。檳城又名「檳榔嶼」或「庇能」,可用「碧海藍天、風景如畫」形容檳城景色。檳城與中國及英國的歷史文化淵源深厚,是英國殖民地文化在亞洲的代表城市之一,也是中國文化在亞洲的經典城市之一。康華麗利堡、極樂寺、馬哈馬里安曼廟、臥佛廟、觀音亭、龍山堂邱公司、張弼士故居、光大廣場、檳城大橋、植物園、蝴蝶公園等,已成為國人及國際人士至檳城重要觀光景點。

  檳城人口約一百三十萬人,華僑約有五成,馬來人約有四成,印度人約有一成,因此檳城是一個富有多元文化的城市。人口多元、文化多元之外,走在街上各式宗教建築、不同膚色、語言的呈現,彷彿置身於聯合國中,彼此展現包容與和諧,不同種族之間的尊重,令人深深體會。

  檳城閱書報社發起人及第一屆主席為吳世榮先生,祖籍福建省海澄縣人,出生於檳城。吳先生愛國熱心,與革命同志謀倒滿清專制,建設共和政體。「檳城閱書報社」及「光華日報」即是中山為宣傳革命所設的文宣單位。1908年中山先生於小蘭亭俱樂部演講,講題為「滿清不倒中國勢必滅亡」,為籌設書報社事宜,中山先生並發表「欲救中國必先推倒滿清」之演講。

  檳城閱書報社正式開幕於柑仔園94號,後因業務日益擴充,喬遷至打銅仔街120號,1910年的「庇能會議」即在此召開。1911年遷址於吉寧仔街52號,為期約五年,此期間於新加坡創辦「國民日報」,檳城創辦鍾靈小學及福建女校等重大建樹。民國六年(1917)遷至中路65號大洋樓,該屋即為小蘭亭俱樂部舊址,中山先生初到檳城之處。2001年檳城閱書報社永久名義主席葉國禎先生決議,籌設「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研究中心」,蒐集中山先生的革命史蹟,永遠紀念中山先生。詳情可參考葉丹林一文(註2)。

參、「藝術與心靈之美馬來西亞巡迴展」暨「孫中山思想與東西方文化」研討會

  為加強與國外孫中山紀念地合作,本館與馬來西亞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研究中心於民國92年11月27日至30日舉辦「藝術與心靈之美馬來西亞巡迴展」,一樓展出本館珍藏國父畫暨墨寶及當代名家書畫系列作品,提供當地觀眾欣賞。

  11月27日舉行記者會,由本館張瑞濱館長及該中心主席葉丹林共同主持,說明本館此次馬來西亞巡迴展覽及學術研討會內容,並介紹梁秀中教授及黃城教授予當地媒體記者。11月28日開幕當日由張館長及葉主席丹林共同主持,並邀請梁秀中教授現場揮毫。梁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先後擔任助教、教授、美術系主任、藝術學院院院長等職,為藝壇培育眾多人才。梁教授的人物畫,強調主題的表現技法,梁教授畫作,與文人畫中捨背景旁襯,獨鍾主題的呈現,有異曲同工之妙。梁教授畫作,輕「描」重「寫」,承繼文人精神;梁教授人物畫主題人物明確突顯,或以簡略的場景襯托,不作面面俱到的處理,可說是其畫作中最大的特色。梁教授現場揮毫更能表現其獨特的繪畫功力,因此當梁教授現場揮毫時,吸引全場觀眾的目光,揮毫大作則捐贈該中心。適逢貴賓拿督莊耿康先生為當日壽星,梁教授即揮毫一幅仙翁祝壽圖贈予莊拿督,現場熱烈氣氛達到最高潮。開幕貴賓踴躍出席,包括拿督莊耿康、拿督黃益民、檳城州行政議員兼拿督紀碧真特別助理吳美潤女士、檳城藝術協會主席准拿督許偉乾先生、新加坡藝術協會會長許研議先生、程福隆賢伉儷、沈瑞山先生等。

  本館同時與該中心合辦「孫中山思想與東西文化研討會」共舉辦二場,邀請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梁秀中教授及黃城教授擔任講師,進行一場精采的演講。梁秀中教授講題為:「談美化人生」,內容敘述人類的生活方式多方面而又相互和諧的整體,分析開來包括「實用的」、「科學的」、「美感的」。完整的人生有賴這三種活動的平均發展。藝術的範圍很廣,如何培養美的情操、藝術與生活、生活藝術化等,都是探討的內容。

  黃城教授講題為「孫中山思想與二十一世紀亞洲」,首先敘述孫中山先生理想中的亞洲,以中日兩民族的合作為基礎,造福亞洲人民,以王道文化促進亞洲之進步與和平。其次探討二十世紀亞洲走過的滄桑、坎坷路,日本發動戰爭延緩了亞洲民族的復興;中國、韓國、越南的分裂,深化了亞洲的悲劇;東南亞、南亞的顛跛難進。

  其次提到苦難中的曙光,分別是日本的復興;四小龍的崛起;馬、泰的努力;中國的震撼等論述。最後提到二十一世紀亞洲能變得更好,文化與民族衝突能否避免?中國大陸要王道或霸道?共榮共享或形成依賴結構?

肆、結語

  宏揚中山先生的豐功偉績暨偉大精神為本館建館主要宗旨,藝術文化的拓展亦為本館努力追求的目標。本館歷年曾辦理巡迴展覽台灣全省,並於香港、澳門、歐洲、美國、澳洲、日本及新加坡等地展出,獲得參觀者好評。

  中山先生是全球華人共同尊敬的偉人之一,「華僑為革命之母」更可看出華僑在中山先生奔走革命中所佔有的地位。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研究中心積極蒐集中山先生於檳城的史蹟及史料,在有限人力、經費下,其所展現的企圖心,更是值得我們欽佩與學習。

  此次展覽適逢馬來人過年之節慶,馬來西亞全國放假過節,華人亦一同慶祝。不同種族、語言、風俗習慣的檳城,呈現的卻是相安無事,彼此尊重融洽的景象。檳城是各種族過各種族的年,各宗教拜各自的神明,雖然只是短短數日之行,然而卻顯少聽到所謂的族群對立問題,出現的聲音是如何共同建設美好檳城的未來,令人稱羨。反觀國內卻一直陷入在所謂「中國人」及「台灣人」的文字泥沼當中,彼此自相撕裂而不知!如何能邁向國家現代化之途?值得吾輩深思。

(作者為本館編審)

註釋:

註1:〈計劃中的檳城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簡介

註2:葉丹林,〈孫中山先生與檳城閱書報社〉,《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2期,民國92年11月,頁246-253

參考資料

《檳城---永不言倦的城市》簡介


梁秀中教授(左三)現場揮毫致贈孫中山先生博物館研究中心,該館葉丹林館長(左二)代表接受

930516-6

 

張瑞濱館長(右五)率訪問團於研究中心前合影

930516-7

 

檳城中山會館

93051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