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參加2005年南京中山陵「國際梅花節」暨參訪各相關館所活動紀要●謝明容

壹、前言

當前,兩岸交流雖仍充斥諸多變數與阻隔,但雙方所共同尊崇的「孫中山」,似乎還是最能達成共識的精神堡壘。兩岸通向和平之途,除透過不斷的學術性的討論與溝通外,與大陸孫中山紀念館間的互訪及交流,仍最具實質意義。因此,本館才有這趟文化學習之旅。

筆者有幸隨同本館狄德蔭副館長、中山樓管理所徐暉濬先生、展覽組姜淑芬小姐等一行四人於2月18日前赴南京,出席第十屆南京中山陵所舉辦的「國際梅花節」活動,隨後並進行為期八天的文化參訪行程。

貳、活動內容

一行人抵達南京,旋即出席孫中山紀念館為我們安排的「兩岸文化交流座談會」。會中韓建國館長以兩岸交流現狀及未來發展為題,為我們做了簡報,雙方並針對未來兩岸互訪及文物展覽方面交換意見。次日,來到中山陵園觀賞「國際梅花節」精采活動,也前往風景區內的孫中山紀念館、梅花山、明孝陵及美齡宮等地,展開一連串拜會行程。

一、南京「國際梅花節」活動

「南京國際梅花節」自1996年開辦至今,已邁入第十個年頭,目前已是古都南京最著名的旅遊標的。該活動由南京市政府主辦,南京市旅遊局、中山陵管理局聯合承辦,為開春第一個國家級的旅遊節慶活動。為促進兩岸文化交流,自2001年開始,本館已受邀成為該活動之主要貴賓。

(一)「國際梅花節」活動

本活動規劃,不僅融合了探花賞景、休閒娛樂、文化交流於一體,還提供一個可以進行旅遊交易與經貿洽談的平台,儼然是南京魅力的大展現。設有170個展台的「江蘇展覽館」,有來自周邊各省市景區的參與,今年更首度邀請新加坡、日本、泰國、德國、英國等旅遊業者及主管部門前來參展。

據市旅遊局介紹,本次展示會上唯一提供免費參展的是泰國,乃因東南亞發生海嘯後,旅遊業遭到重創,為幫助同行儘快恢復營運,特邀泰國旅行業者來此參展。

本活動的主會場在梅花山,大草坪上所搭建的大型舞台,佔地400餘畝,除作為國內各大民俗技藝團體演出外,更有來自俄羅斯的歌舞表演。而1500株近230餘種的梅花,爭相鬥艷,使整個會場顯得更有看頭。

(二)中山陵謁陵

「中山陵謁陵」相信是所有國父紀念館員工皆夢寐以求的,我們懷著崇敬的心沿著台階拾級而上,經大門的牌坊、墓道、陵門、碑庭來到祭堂。俯視整個鍾山風景區,得天獨厚的地理環境,所孕育的自然及人文景觀,竟能使每個景點皆具不同的歷史價值,無怪乎六朝君王對鍾山(紫金山)情有獨鍾,就連革命領袖孫中山先生都難敵它的魅力,選擇安葬於此。

明孝陵展出的「朱元璋第十皇子文物精品展」,由山東博物館提供,乃該館鎮館之寶。在賞梅期間首次至江蘇展出,令整個活動充滿濃厚的文化氣氛。我們非常幸運的在此觀賞到滿園臘梅綻放,鮮黃的臘梅,開在火紅的文武方門前,煞是好看。

二、參訪「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一所檔案形式相當豐富的檔案館,位於南京中山東路林蔭大道上,為一仿古宮殿式建築群。館內設有檔案整理編目部、保管部、編研部、技術部、計算機中心、全國民國檔案目錄中心及技術等部門。專門從事民國檔案之收集、整理、接待利用和編輯出版等工作,舉凡民國元年至三十八年間,歷任中華民國中央政府及其所屬機構的公文、信件、照片、勛章、票券、字畫、碑貼、商標,還有任命狀及印信等皆有收藏。

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先生在南京成立的中華民國臨時政府,以及當選臨時大總統等的資料,雖然時間不長,檔案數量也不大,但有幾件中山先生親筆批示和簽發的文件,都是該館極為珍貴的檔案。而數量相當可觀的是護法軍政府至武漢國民政府時期的檔案,有不少中山先生親筆文件、書信及手稿,都是具有極高的史料價值。

這些檔案,只有小部份隨國民政府於民國38年播遷時移來台灣,絕大多數留存大陸,構成第二歷史檔案館館藏資料的主體。臨走之前,狄副館長還題字留念,為檔案館再添一筆具歷史意義的記錄,也為兩館留下友誼長存之見證。

三、領略「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的痛

走進位於江東門的「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一股肅穆淒涼之感油然而生。1937年12月13日,二次大戰日軍攻佔南京,展開長達六個月的瘋狂殺戮,三十多萬南京軍民慘遭殺害。1985年,南京市政府為了要人民銘記這個歷史教訓,在大屠殺發生的主要現場籌建了紀念館,並為遇難同胞立碑於當年日軍各主要屠殺地。透過大量的文物史料,精心建構的紀念雕塑、佈滿扭曲變形人體石雕圍牆,還有重疊著死難者遺骸的土坑原貌,詳實的記述那段慘痛歷史。

紀念廣場大門口豎立了巨型水泥十字架,上面清楚標示出「1937.12.13─1938.1」,正中央裝置了大型銅鐘,上頭寫著「撞歷史警鐘‧祈世界和平」,似乎要提醒人民不要忘記這個歷史悲痛,卻又期望全國人民應化悲憤為力量,共同追求永恆的心靈寧靜。

值得一提的是,筆者返台整理「南京大屠殺紀念館」紀要時,大陸各地正掀起一股反日示威遊行潮,回想參觀當時所帶給我們的震撼,就不難想見中國人民對日本為何如此深惡痛絕。

除此之外,我們在「南京博物院」見識「人接近即亮,離開漸暗」,既兼顧保護畫作,又具省電效果的燈光設計。還有參觀「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原南京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舊址辦公室)」,彷彿置身清廷至民國政權交替的時光隧道中。走訪「南京民俗博物館」,對於當地大力推廣民俗文化,和對舊有文物保存的用心,人民具共識的響應配合,與專業被充份尊重、授權,感到相當讚佩。

參、結語

此次大陸的參訪,對我而言當然是一趟新鮮之旅,惟對孫學研究「在大陸日盛,在台灣日衰」之現象,感受甚深。大陸近二十幾年來,將中山先生思想視為「國家現代化」及「愛國主義思想」之指標,並列為發展重點,積極鼓勵研究,且提供大量經費支援;對中山先生在各地史蹟及紀念館的維護更是用心。

反觀台灣,不僅將「三民主義」自聯考科目中刪除,各大學三民主義、中山學術研究所皆已更名,孫學的研究已由學院主導轉向社教主導。也許大家要說這是順應時代發展的趨勢,但吾人寧願相信:中山先生是兩岸共同尊崇的偉人,中山思想更是彼我交流中的共同話題。「主導此一潮流,建立權威地位,肩負起孫學研究的重責大任」本館一定責無旁貸。(謝明容)

 

南京國際梅花節戶外舞台

208

 

南京中山陵

209

 

狄副館司(右4)率團於南京第二歷史檔案館合影

210

 

「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入口

2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