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山樓紅山古玉大展規模全球稱冠●彭婷婷

一場遠溯八千五百年前至四千年前,匯集百年來散佈世界各地之一千四百餘件紅山系列文化古玉精品,堪稱全球最大規模的「東亞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之二 ─ 紅山系古玉及其相關器物大展」,三月八日(星期二)起在本館陽明山中山樓雕塑藝術精品展示走廊盛大作學術性預展半年。

在行政院公共工程委員會通盤考量規劃下,本館所轄的中山樓之歷史及文化意義可充分獲得尊重及保留,民間參與將以OT為主;在中山樓正前方,與中山樓同時期由建築師修澤蘭規劃設計建造之國建館及圓講堂,將採ROT方式,保留其外觀,僅就內部空間予以整建或擴建;至於同在中山樓園區內之國防部青★幹部訓練班其他建築物,則可依整體規劃需要,在符合現行國家公園土地使用管制規定前提下,由民間以BOT方式拆除重建。本館在審度中山樓既有之空間設施,把握其建築特色,並符合社會大眾之期許,積極充實中山樓之文化藝術內涵,特在中山樓開闢「台灣歷史文化展示走廊」、「台灣憲政發展史展示室」、「國父與台灣史料展示走廊」、「傳統建築藝術展示走廊」、「雕塑藝術精品展示走廊」及「樓史室」等六大主題展示空間,並先就「雕塑藝術精品展示走廊」規劃東亞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

是項大規模的東亞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係由本館「認識古玉與玉文化」社教研習班成員歷時半年所策辦。由於中山樓樓址正位於山坡地硫磺坑上,惟有石雕、玉雕、木雕、陶瓷、琉璃等不為硫磺侵蝕之材質始能展出,因此本館特別策劃「東亞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第一檔展出包括二百餘件卑南古玉的「台灣玉石文化特展─玉石之美」深獲各界好評,此次更擴大展出之規模與內容,推出全球最大規模的「古玉暨玉文化系列特展之二─ 紅山系古玉及其相關器物大展」。目前本館正嘗試將中山樓雕塑藝術精品展示走廊規劃作為專業性的預備展覽場地,以利各項具有特殊性質之展覽在進行國內外巡迴展出前先行預展,俾公開提供有關學者專家及各地博物館策展人員前來作專業性之審鑑及邀展。

紅山系古玉及其相關器物大展計分為:「骨器暨打製非佩飾器」、「磨製非佩飾器」、「管珠形佩飾」、「符節信物暨隨身工具佩飾」、「人形佩飾暨非佩飾器」、「神獸異形佩飾」、「肖生動物佩飾」、「昆蟲花草暨特化形佩飾」、「環璧形佩飾」及「珥玦形佩飾」等十大展示主題;基本上區分為「人身佩飾」和「非佩飾器」兩大類,其中人身佩飾並可分為「人的形象」、「神獸的形象」、「動植物的形象」及「仿生幾何造形」四大部分。透過展覽,我們可以看到造形各異的各類型玉器,諸如:開啟新石器時代的細石器工具,具有某種威權象徵、禮儀意義、祭祀用途等功能各異的玉斧,特殊歷史文化背景下的神秘產物─擬想「龍神」、「鳥神」造形─難得一見的神獸異形佩(如蚌龍、玉豬龍、環形豬龍、C形龍、Y形龍、神面旋目佩等),開啟後世「英雄」概念的石雕作品「鷹熊」(英雄)以及維妙維肖、巧奪天工的動植物造型玉佩等。所有展品均係經該研習班專家群費時半年審慎鑑定過濾之真品,而紅山文化為重要的東亞文明源頭之一,從這一批形制多樣、引人注目的展品中,吾人將可一探東亞文化根源性的發展脈絡。

教育部撥款一億餘元重新整修後的中山樓,與一千餘件古玉精品交相輝映,更顯得璀璨瑰麗。(彭婷婷)

 

勾牙形龍觿

230

 

鷹胎形玦

230-11

 

熊首佩

230-12

 

「四不像」頭角製魚獸形八孔笛

230-13

 

神面旋目佩

231

 

展覽場一隅

231-12

 

七瓣花形佩

23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