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十大展覽本館盛大展出/彭婷婷

唯愛傳香──70臺陽‧再現風華特展


  一場盛大的本土藝文饗宴「唯愛傳香──70臺陽‧再現風華特展」,5月2日起至5月13日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為表彰許玉燕、陳奇祿、陳慧坤等19位前輩藝術家對台灣藝壇的貢獻,開幕暨頒獎典禮特頒發渠等「90、80資深大師獎座」。
  「臺陽美術協會」是台灣歷史最悠久,影響最深遠的民間美術團體,係民國23年由陳澄波、陳清汾、李梅樹、李石樵、廖繼春、顏水龍、楊三郎等人發起。臺陽美術協會歷經戰亂的洗禮,歲月的流逝,走過70餘年的風華歲月,迄今仍擁有固定的會員。該會為獎掖後進,拔擢新銳,每年均設金、銀、銅牌獎及優選獎,以鼓勵年輕藝術創作者。
  本屆美展有油畫、膠彩、墨彩、雕塑、版畫、水彩等6類共220幅展品,除展出今年得獎者陳文福、詹展冠、呂金龍、林仁山、吳祚昌、劉國正、楊玉梅、蒲宜君、蔣玉俊等人的得獎作品外,也將展出已故會員楊三郎、李梅樹、廖繼春、陳澄波、陳進、林玉山、劉啟祥、李澤藩、蒲添生、鄭世璠等人的代表作;此外,資深畫家許玉燕、林之助、陳慧坤、賴傳鑑、施翠峰等人的佳作亦在展出之列。

北縣風采──林彥助詩書畫展
  國內知名的詩文書畫家林彥助,花2年時間走遍家鄉台北縣的29個鄉縣市,並將對山川勝景的所見、所聞、所感化為詩文300餘篇、書法200餘幅及繪畫30餘幀,這些采風作品5月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
  林彥助,字粲若,號虛谷,舉凡古文、作詩、填詞、寫賦或駢文、書法,無所不能;才思敏捷的他,「即席作詩」的本領,尤其令人讚佩不已。林彥助15歲拜台灣前輩書法家曹秋圃為師,曹秋圃對學生的要求極嚴,規定學生每天都要背誦古文、古詩,背不出來就得罰站。林彥助認為,由於當年嚴師的訓練,今天他在書法或文學上才能有此成就。
  林彥助的書齋雖然位於三重市熱鬧的市場,但他卻淡泊寧靜,超脫塵囂,潛心創作,不懈朝夕,並致力於教學,無分晝夜。「走路可以作詩,坐車可以寫賦,無論在船上、飛機上或是在旅館裏,只要有紙有筆,隨時都可以寫文章,也一定會寫文章」林彥助這麼形容自己,他還說:「若是不作文章、不寫書法、不畫畫,那我3天就一定生病」。文學基礎深厚,加上書法遒勁,兩者相得益彰,造就林彥助在藝壇的地位。

現代版畫的推手──廖修平
  第1位推動、傳授台灣現代版畫藝術的推手──廖修平,6月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版畫及油畫代表作百餘幅。開幕典禮由文化總會秘書長陳郁秀、故宮博物院院長林曼麗、台灣藝術大學校長黃光男及本館鄭乃文館長共同主持,盛大隆重。
  享譽國際藝壇的版畫大師廖修平1937生於台北,師範大學美術系畢業後,赴日本東京教育大學繪畫研究所進修;1965年旅居巴黎;1973 年回國教授現代版畫。廖修平對台灣現代版畫藝術教育之推動不遺餘力,作育英才無數,學生遍佈全球,堪稱台灣「現代版畫的推手」;因此藝壇上流傳一句話:在台灣,版畫就是廖修平;廖修平就是版畫。
  廖修平畢生以藝術創作為職志,嚴謹認真的態度和抒情雅緻的風格,融合東方哲思與西方理性構成的版畫形式,充滿了深刻的人文關懷。他以台灣庶民生活中簡樸的事物為題材,試圖以東方美學的空靈與陰陽的哲學觀,詮釋人與自然之間互動的和諧關係,具體呈現充滿哲思而又饒富韻味的寧靜與安祥。其獨具特色的「門的符號系列」作品,即充滿人生哲理之隱喻。
  展出的油畫、版畫、紙版、鉛筆、金箔、剪貼等媒材,乃至近年積極創作的壓克力作品,都充分表現出廖修平對各種藝術媒材特性的掌握,並融會貫通,彼此交融出多樣的藝術風貌。
  展覽的主題為「生活符號系列」與「夢境系列」,以對比的美感詮釋人生的悲歡,表現吉祥與悲情的藝術意涵,相當發人深省。在「生活符號系列」中,生活周遭的房屋、衣服、鞋子、剪刀、扇子、筆、梳子、尺、筷子等日常用品,在廖修平的巧思下,變成饒富趣味的造形符號;並運用傳統的紅、 黑、金、銀等對比的吉祥色彩,使畫面喜氣洋溢,讓傳統與現代文化密切連結。「夢境系列」則是個人情感的真摯流露,傾訴著廖修平對夫人的思念,運用拼貼、壓印與手繪等多種媒材,表達堅定的情思,伉儷鶼鰈情深,令人動容。

挑戰浮士繪──木刻版畫美感的再生
  一場難得一見的台日兩國木刻版畫大展,6月17日起至7月1日在本館翠溪藝廊盛大展出,為配合展覽,主辦單位還舉辦一場學術研討會及版畫現場印製示範。
  浮士繪是日本江戶時代(1603—1867年)流行的一種描寫風俗人情以及俳優、武士、風景的民間繪畫。其色彩豔麗,線條流暢,表現手法細膩,為日本傳統繪畫,並在日本畫壇大放異采超過260年,這顆跨越3個世紀的東洋藝術明珠,在世界美術史上有其輝煌的一頁。
  浮士繪的根源可追溯到安土桃山時代(1573—1600年)流行的風俗畫和美人畫;到了江戶時代,其題材擴大為市井生活、風俗習慣、遊樂活動、風景名勝、歌舞伎藝、力士相撲、美人春畫及花鳥畫,並由毛筆畫發展為木版畫。17世紀後半期的木版畫是墨色印刷,至18世紀,鈴木春信創造了多色印刷的錦繪,浮士繪因此進入黃金時代。
  「挑戰浮士繪──木刻版畫美感的再生」大展,展出作品自「浮士繪鼻祖」菱川師宣、「美人繪大師」鳥居清信以降,而名家喜多川歌磨、葛飾北齋、歌川?重的精品亦在展出之列,計有30餘幅;另有加山又造、中島千波等10餘人的現代版畫作品,可以說精采可期。

璀璨創世紀──伯夷大師寶藏設計展
  一場由本館、高雄市立歷史博物館及高雄應用科技大學所共同主辦的「璀璨創世紀──伯夷大師寶藏設計展」,6月23日起至6月30日在德明藝廊盛大展出。
  高雄縣旗山聞人許伯夷,喜愛收藏古文物,30年來收藏的大小文物超過10萬件,由於喜歡簡單、平淡的生活,許伯夷平日很少曝光,一年之中有大半年都在國外旅行,他的居所「伯夷山莊」收藏的古文物數量相當龐大。
  許伯夷38歲即躍升為億萬富翁,縱橫商場,已有盛名,但一次機緣,讓他澈底了悟人生,從此遁入佛門,開啟他遊歷世界5大洲,超過100個國家托缽行善的生命歷程。許伯夷將人生的後半歲月奉獻給第3世界貧窮國家人民,並虔誠修佛,一生積蓄全花在濟世助人上。
  一次因緣際會,許伯夷妙手回春醫好斯里蘭卡穆斯林教徒村長的兒子,這個盛產寶石村落的人民歡喜之餘,捧著若大的寶石感恩,在盛情難卻下,許伯夷挑選其中一顆大而美的藍寶石,與當地村民歡喜結緣。
  許伯夷返台後以斯里蘭卡的藍寶石為核心寶石,親自構圖設計,搭配6兩黃金及83顆鑽石、天然黃寶石和天然紅寶石,在11名珠寶工匠的巧奪天工下,花了10年時間,精雕細琢出對生命的領悟──「大圓滿」的曠世鉅作。
  許伯夷所設計與珍藏的60餘件稀世珍寶,包含:鑽石、袓母綠、蛋白石、紅寶石、藍寶石、黃寶石等,每件作品都賦予形而上的精神價值,並以宇宙為創作的主體,探討天地人三者的關係。
  擁有這些稀世珍寶的許伯夷,並不以私藏為樂,反而開放給世人品味共賞,同時將這批奇石異寶義賣募集善款成立公益基金,捐給貧病無依的弱勢者。其義行善舉獲得諾貝爾化學獎得主AaronCiechanover教授的認同,自願擔任其公益基金會的全球發起人之一,向全世界廣為介紹台灣驕傲。
  生命的價值,不只在生命本身,還在於如何活出生命的意義。珠寶的價值如同人生一樣,不只在珠寶本身,還在擁有者如何賦予珠寶不平凡的意義。許伯夷的善行義舉,讓其傳奇的一生更富意義,也讓這些珍寶更貼近人性,活化生命。

御馬金鞍──王度馬具收藏展
  一場時代跨越遼元至現代,國家包括:中國、日本、美國及外蒙等大型馬具收藏展,7月首次在本館逸仙藝廊公開展出。
  國際知名的收藏大家王度,展出中外馬鞍百餘件。王度浸淫千年文物天地40餘年,收購中華歷代文物5萬餘件,品類多達38項,慧眼獨具,堪稱國內收藏界的伯樂。此次他在國父紀念館將首展藏之多年的馬具,材質有犀皮、牙角、黃花梨、金銀銅、景泰藍、漆器及貝殼;製作有鑲嵌、鎏金、鏤空、雕漆、彩繪及織錦;種類有作戰馬鞍、生活馬鞍、狩獵馬鞍;其鞍橋、鞍花、鞍翅、鐙盤、鐙帶、鐙磨,精采絕倫,難得一見。
  王度1961年定居紐約,常常看到英姿煥發的騎警,加之欣賞西部電影及美國西部Rodeo遊行大典,看見雄糾糾、氣昂昂的駿馬,內心甚是喜歡。在「愛馬及鞍」的心態下,寓居美國20年間,王度因緣際會購買了一些與馬具有關的文物。1984年舉家回台後,他更發現中國馬具之精美,遠超過世界各國,遂即開始大量收購。
  中國皇家馬鞍及其配件矞皇富麗,精美絕倫,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盛世,御用純金、純銀之馬具更是精雕細鏤,極盡考究;另外,盛產良駒的西藏、蒙古、青海等地之馬文物,亦美不勝收;而全球對馬文物之重視講求,僅次於中國者,則為日本,故東洋馬鞍、馬鐙,亦在王度收藏之列。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60週年慶系友聯展
  一項藉由水墨、書法、油畫、水彩、版畫、設計等多元面向藝術作品,完整呈現台灣美術教育發展與藝術成長歷程的展覽──「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60週年慶系友聯展」,7月在本館中山國家畫廊展出百位名家的精品傑作。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成立於民國38年,當時為4年制國畫專修科,初由莫大元任系主任,之後歷經黃君璧、袁樞真、梁秀中、王秀雄、傅佑武、王哲雄、顧炳星、袁金塔、江明賢、林磐聳等系主任經營擘劃,逐步建構成理論與創作兼備的專業美術系所,並成為國內藝術教育首屈一指的最高學府,及培育美學人才的搖籃。
  60年來,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在台灣文化藝術建構起多姿多采的美麗光譜,該系培養了無數傑出的美術師資,這些美學精英,有對美術教育的播種扮演了極重要的角色者;有在不同組織引領台灣文化藝術發展者。60年來,該系也培育出許多優秀的藝術家,在世界各地綻放台灣之光。
  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成長的歷程,可以說是台灣現代美術發展的縮影,「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60週年慶系友聯展」除展出歷屆系主任的精品外,也將展出陳銀輝、孫家勤、廖修平、謝里法、李焜培、謝孝德、何懷碩、周澄、黃永川、郭掌從、巴東、楊恩生、呂坤和、曾肅良、蘇憲法等百位名家的代表作。

第9屆中央機關美展
  第9屆中央機關美展開幕暨頒獎典禮,8月14日上午11時於本館逸仙藝廊隆重舉行。
  人事行政局為倡導公務人員正當休閒活動,每年都由該局公務人員住宅及福利委員會籌辦中央機關美展,以展示各機關文康活動成果;今年參賽作品分國畫、書法、油畫、水彩畫、攝影等類。經敦聘名家學者擔任評審工作,評選出優勝作品共111幅,榮譽展出作品3幅,並邀請12位評審委員各提供乙幅作品參展,使這場美的饗宴增色不少。
  該局有鑑於文化薪傳之重要,自民國66年起開始舉辦中央公務人員書、畫、攝影展覽,民國87年始定名為中央機關美展,迄今已30年。公務同仁潛心藝術創作的水準亦日見提升,風格趨向多元化,藝術創作風氣也日益普遍。
  美展開幕典禮當天上午安排藝術與人文講座,由台灣藝術大學書畫系教授鄭多鏗主講「談錢說幣話藝術」。是項美展,現場除了靜態的作品欣賞外,還結合了動態的現場揮毫、古詩吟唱、及弦樂團演奏,內容精采豐富,堪稱為美藝與音樂結合的盛宴。

許坤成油畫展──1999至2007後立體派系列
  本館所主辦的「許坤成油畫展──1999至2007後立體派系列」,9月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為配合展覽,還舉辦「讀畫會──與大師對談活動」。
  許坤成1946年出生於台南縣七股鄉,6歲即展露其繪畫天分。高中時期已頭角崢嶸,囊括了30幾項繪畫大獎。文化大學美術系期間,他受教於郭柏川、廖繼春、李石樵、李梅樹、李澤藩、林克恭等台灣第一代畫家,奠定了深厚的美學基礎。大學畢業後,許坤成與新婚妻子雙雙赴法留學;學成歸國,即被母校文化大學延攬至今。
  「要畫畫,就要當大畫家」這是許坤成從小的志向及堅定的信念。接受學院派嚴謹的素描訓練後,他更札根於油畫創作基礎的研練,無視於當代繪畫潮流的波濤洶湧,許坤成以包容、沈潛的創作心境,重新尋覓「新」、「舊」畫風的平衡點,勇於表現繪畫才華並全力以赴開創了「後立體派」的新畫論,並成為「後立體派畫會」理論的指導者。
  許坤成的的繪畫風格有「功夫」、「馬」、「垃圾」、「被人類壓扁的宇宙」、「復活的石膏像」、「揭開包紮」、「光」、「浮動」、「回歸自然」、「拉長」、「太空」、「印象」、「後印象」及「後立體派」14個系列。
  許坤成的太太,也是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翁美娥認為,畫家可概分為兩類型:一是終其一生始終如一,只從事一種繪畫風格的創作,且持之以恆,歷經了長時間的研究及創作,其畫作既成熟又穩健,揚名於畫壇的機會較大;另一類的畫家,則終生追求蛻變,畫風不斷丕變,充滿了新鮮與活力。許坤成正類似後者,他有強烈的創新慾,不斷以不同的題材及表現技法從事系列創作,畫作大異其趣,而且各有其獨特的風味與新意。
  面對未來「後立體畫派」的創作,許坤成以一向肯定的口吻說:「我知道自己的昨日、今日在畫什麼,但明日的畫作要有何風貌?只有隨性、隨緣了。」別的畫家或許以為創作的蛻變是一種煎熬;但對許坤成來說,卻是無比的快樂和滿足。

台灣先賢謝東閔先生百歲誕辰紀念展
  本館為緬懷管理指導委員會第3任主任委員、前副總統謝東閔的行誼及風範,及紀念其百歲誕辰,特與他一手創辦的實踐大學共同策辦「台灣先賢謝東閔先生百歲誕辰紀念展」。
  是項展覽於10月6日起至17日在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主辦單位於去年4月起即著手進行規劃,蒐集整理有關謝東閔傳奇的人生及對國家貢獻的珍貴史料。
  謝東閔曾受兩位蔣總統倚重,他是敲開本土化大門的第1位台籍副總統,也是台灣省第1位非軍人出身之省主席,其一生可說是台灣近代史的縮影。
  謝東閔為台灣彰化縣二水鄉人,早年以台籍青年身分,到中國求學,並在抗日思潮影響下,選擇廣州中山大學政治系,其思想深受中山先生影響至大。返台後,接收高雄州,繼任高雄縣長、省教育廳副廳長、省府秘書長、省議會副議長、議長等職,他有近半生歲月投入省政建設的規劃與推動,並於1978年出任中華民國第6任副總統。在台灣省政府主席任內,對省政建設功不可沒,深受國人愛戴,謝東閔可說是具創意構想的社會福利實踐家,平實的縣政與省政建設推動者,及務實的政治家。
  是項展覽以人物傳記的回顧為主軸,謝東閔的「政治思想」、「教育思想」及「社會思想」為核心,並分為阿喜求生(1908-1945)、東閔歸返(1945-1972)、布衣主席(1972-1978)、輔弼元首(1978-1984)、天下為公(1978-2001)、興學實踐(1958迄今)等6個專輯,採敘事與編年並用的數位化方式,展現謝東閔對台灣的貢獻。

展覽活動現場照片

96111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