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台灣生命力2008雕塑大展/阮文盟

台灣因為地緣的關係,短短的三百多年的歷史承襲了漢文化的影響最深,但是如果不必從史學的角度來看的話,而是由自然生態的觀點來論述台灣文化的演繹時,就有很寬廣的多元文化性格,也深具無限的開拓能量。文化的基礎在於社會的生命力而非表徵性的政治力量所能定型與定格。縱然政治的屬性會影響短暫的藝術風潮與文化格調,但是整體時空的能量所展現出來的藝文型態終將會回歸到社會本身的生活特質。回溯台灣文化的歷史軌跡,處處呈現出各個時代的特質,而在藝術領域中也都能夠展現出傳承延續的重要性,台灣雕塑藝術的傳承也歷經時代的起伏、沉澱再出發,靜寂再重生,顯現出一種永續永生的生命力,雕塑藝術的動感與社會的變化有同樣的脈搏與語彙。

  台灣雕塑能量的累積有許多不同的源頭,也都有獨立的思維與發展,無論是民間工藝雕塑或者原住民的南島風格都無法與具有系統性、組織性的學院雕塑相與匹敵,百年來學院派的雕塑體系不僅是傳承有加,綿綴不斷且日益壯大,甚至於進而影響其他的領域與派別。而學院雕塑的體系內也分別有幾股強大的力量組合而成,其中以台藝大雕塑科系為最主要的力量,也包含了早期政戰學校,其他如台中師範、復興商工或北藝大、文大、師大…等等的雕塑體系,皆有其師資上的傳承與風格上的差別,但是所有的能量皆可上溯自幾個重要的雕塑家,所以論述台灣主流雕塑能量的傳承與創作的風貌,甚至於談及台灣雕塑的生態就必須回歸到數位前輩雕塑家的生平及作品。百年前的雕塑生態既單純、簡潔且無多元化的風格,大都凝聚在寫實主義及印象主義的框槽中,其中無論受到日本西化或中國西化的影響,皆是有股當時經典細緻含蓄的肌理及自我意念藉由形體表達的能量。台灣雕塑第一代的發展,人數聊藉數人而已,黃土水、黃清埕、蒲添生、陳夏雨…等人,直接受教於日本,也吸收了當時雕塑的精神,既有歐洲寫實的基調又能如同日本雕塑家具有的和風性格,而產生出對故鄉事物的表達。這些台灣留日第一代的雕塑家大都受到數位日本雕塑家的直接、間接影響,如:朝倉文夫、高村光雲、崛造二、藤井浩祐、水谷鐵之、北村西望…等人,他們當時在日本都已經是有名望成就的藝術家,也具有沉澱西洋印象主義風格的影響,揉合自我文化的結合體,又能使得雕塑樹立于更加獨自的欣賞空間,以更確定雕塑獨立的藝術地位,此種邏輯乃為源自法國印象主義雕塑家羅丹的理念,經由漫長的輾轉,經由西化的日本而傳承至台灣第一代留日的雕塑家,以致深深影響未來數十年學院派的雕塑風格。其他另有無數前輩雕塑家也都能夠以自習的努力,或其他的方式學習雕塑,並且深耕本土,如:陳英傑、王水河、張錫卿…等等,由此也衍展出無數同類型的本土雕塑家,迄今依然代代傳承,如:陳金典、郭滿雄、黃輝雄、余燈銓、莊丁坤…等人。二次大戰後,在台灣的學院派雕塑力量集中在幾個學院,國立藝專、政工幹校、北師範、文化學院。在此時段,丘雲及何明績、闕明德三位雕塑家作育英才,杏林學子接受業匪淺,也漸次聚合出〝學院〞風格的體系了。台灣在戰後政治戒嚴時期,影響雕塑發展極為嚴重,可說是思想阻塞的年代,對於雕塑多元發展可說是艱難的起步,以政治掛帥的雕塑作品屢見不鮮,但是也見如:楊英風、李再鈐、陳庭詩、郭清治…等人,對於新時代西洋蓬勃發展的多元性思維轉注在雕塑上的造型探索,及新材料與創作方式的揉合造就出台灣現代雕塑的生態雛型,由此才有台灣現今多元風貌的雕塑現象,沒有這種基礎的養分也沒有當代雕塑,甚至于現今台灣公共藝術的範疇發展。

  現今台灣當代雕塑生態已經再度明顯和國際接軌,經由新生代有接受國內基礎學院的教育紮根以外,更能在國外先進國家吸納即時性的雕塑養分,回饋台灣增強台灣雕塑的能量,除了在台灣本土有積極的表現以外,進而也對國外逐次的發展,比較顯著的如:楊英風和朱銘各自在無數的先進國家有過輝煌的成就;中生代如:武德淳也能夠在歐洲紮根成長,更有許許多多年輕輩的雕塑家參與了藝術交流的工作也在國外留下許多美好的作品;近年來在大陸改革開放的環境下,台灣雕塑家也並沒有落於人後,例如:蕭長正在桂林的開發或詹文魁的大型佛像作品,已至於楊奉琛在大陸各地的雕塑紮根,因為篇幅的關係也只能略為介紹少數案例。

  台灣社會的生命力隨時代的發展,也與雕塑發生息息相關的互動,高雄船貨廢料結合陳庭詩的思維產生了有東方哲理的拼件藝術,三義的木雕環境孕育朱銘刀法的基礎能量,才能吸收楊英風的機械美學的肌理及發揚極靜的動感內涵作品,花蓮石材的豐富成就了成功典範的花蓮石雕季及無數的石雕藝術家,進而影響到一個以藝術為主的社會生態鏈。近年來高雄興起的鋼雕藝術節更開拓了另類的雕塑發展,貨櫃藝術節的作品具有公共性及時代性,不失為當代雕塑的特色。雕塑的能量由點線面體,漸次改造台灣室內外空間的美感,公共藝術的內容有了雕塑造型的添加,更能展現出空間的精神,台灣社會現今已能夠處處感受到雕塑的影響力了,而現今台灣絕大部分的雕塑家也都能參與此次的雕塑大展,使得此次的展覽在不是絕對理想的條件下能夠展出,它聚集了年代上台灣雕塑傳承的記錄也在橫向上聚合個式樣雕塑形式,也更結合了目前台灣雕塑能量的總合,展覽的內容中有數件值得在此略為簡介的作品,舉如:朝倉文夫的騎馬立像具有時代指標性的意義。還有黃土水的水牛作品,母與子、犢、蘿蔔與老鼠。陳夏雨的裸女系列、鏡前、兔子、貓。蒲添生的詩人、春之光和陽光,湊巧的,陽光此件作品曾經因為在戒嚴時代被禁展而現今又因為解嚴而能夠展出,小小的一件作品敘述出台灣時空的改變,藝術的價值而能有不同的定義。丘雲老師的作品,臘腸狗和古裝仕女像,能夠展出代表此次展覽最年長在世的前輩雕塑家,相呼應最年輕的如:林佩樺所展出的大理石雕像---女體及張以昕的鐵雕作品---日出印象,彼此相差約七十歲,或許這也能看出實際的台灣雕塑的傳承。另外值得一提的另類傳承是蒲添生、蒲浩明和蒲宜君作品的三代同堂是多麼的令人回味與敬佩。

  展覽的作品總計157件,更難能可貴的包括了在戶外的15件大型作品,在展覽的期間中戶外的作品更成為台北市民流連忘返攝影留念,甚至於寫生比賽最好的目標,大大地促進了雕塑與民眾的交流也縮短了彼此之間的距離,從雕塑作品的觀賞進而能夠融合,相信讓雕塑作品在這種環境下的展示更能釋放出親和的能量。

  台灣雕塑學會為此次展覽的主導力量,在長年戮力於台灣雕塑藝術的推廣基礎上累積了許多寶貴的經驗,更能在現任理事長 楊奉琛先生努力結合台中雕塑學會及花蓮石雕協會等會員的力量,更邀請了現有台灣雕塑的精華作品展現出以台灣生命力為主題的展覽,其過程的艱辛萬苦實非一言兩語可以詳細敘述的。個人在非常短促的時間中承接此份策展工作,必須表達對國父紀念館從鄭館長、展覽組長尹德月小姐及所有的工作人員致最大的謝意,提供如此大型的展場和最大的配合使得展覽能夠成功。更對於李龍泉夫婦、邱萬興夫婦、林昭慶先生及古采工作室同仁在前期策展規劃的工作上所付出的心力感到萬分的謝意,另外有無數的會員同仁及默默工作的志工群及社會的精英鼎力相助,除了感謝以外還留在心中有一份難以言喻的感受。此次展覽的過程既短暫卻影響深遠,它道出了許許多多藝術文化進步的原動力,它也敘述了傳承的艱辛與韌度,無形之中展現出有形的結晶,凝聚了百年來的能量,釋放出綿續不斷的無限可能,讓台灣的雕塑生命力在未來除了更加深根本土以外,更能夠擴展至國際的能見度,盼望在台灣雕塑百年大展結束之後更有下一次的百年大展。(本文作者為台灣雕塑學會秘書長)

 

作者 王建雄 / 1962年生 作品名稱 成竹在胸 材質 銅 尺寸 60*45*80 (CM) 創作年代 2006年

作者	王建雄 / 1962年生 作品名稱	成竹在胸 材質	銅 尺寸	60*45*80 (CM) 創作年代	2006年

 

 

作者 余燈銓 / 1961年生 作品名稱 牧童 材質 青銅 尺寸 22*16*38 (CM) 創作年代 2005年
作者	余燈銓 / 1961年生 作品名稱	牧童 材質	青銅 尺寸	22*16*38 (CM) 創作年代	2005年

 

 

作者 李龍泉 / 1951年生 作品名稱 祈福、祝福 材質 樟木、多媒材 尺寸 71*57*105 (CM) 創作年代 2003
作者	李龍泉 / 1951年生 作品名稱	祈福、祝福 材質	樟木、多媒材 尺寸	71*57*105 (CM) 創作年代	2003

 

 

作者 阮文盟 / 1953年生 作品名稱 心靈能量 材質 黃銅、蛇紋石 尺寸 50*40*21 (CM) 創作年代 2007
970520-44

 

 

作者 周義雄 / 1943年生 作品名稱 花影 材質 銅 尺寸 125*120*60 (CM) 創作年代 2003
作者	周義雄 / 1943年生 作品名稱	花影 材質	銅 尺寸	125*120*60 (CM) 創作年代	2003

 

 

作者 林文德 / 1947年生 作品名稱 共生共榮 材質 木頭 尺寸 33*50*50 (CM) 創作年代 2007
970520-39

 

 

作者 陳庭詩 / 1915年生 作品名稱 西風殘照漢家凌闕 材質 鐵.木材,混合材料 尺寸 172*57*45 (CM) 創作年代 1999
作者	陳庭詩 / 1915年生 作品名稱	西風殘照漢家凌闕 材質	鐵.木材,混合材料 尺寸	172*57*45 (CM) 創作年代	1999 

 

作者 陳齊川 / 1959年生 作品名稱 細胞家族 材質 樟木 尺寸 115*40*40 (CM) 創作年代 2008
作者	陳齊川 / 1959年生 作品名稱	細胞家族 材質	樟木 尺寸	115*40*40 (CM) 創作年代	2008

 

 

作者 楊奉琛 / 1955年生 作品名稱 大地之母 材質 鑄不鏽鋼、鑄銅 尺寸 160*80*50 (CM) 創作年代 2006
作者	楊奉琛 / 1955年生 作品名稱	大地之母 材質	鑄不鏽鋼、鑄銅 尺寸	160*80*50 (CM) 創作年代	2006

 

作者 謝棟樑 / 1949年生 作品名稱 死生不二(二) 材質 青銅 尺寸 116*62*78.5 (CM) 創作年代 2001
作者	謝棟樑 / 1949年生 作品名稱	死生不二(二) 材質	青銅 尺寸	116*62*78.5 (CM) 創作年代	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