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論呂佛庭教授米壽書畫展

國畫大師呂佛庭教授,河南泌陽人也。原名天賜,字福亭。宿有慧根,年十餘即有皈依三寶之願,先後三次,嘗欲出家為比丘,均未能如願。因改福亭為佛庭,終生以字行,號半僧,又號迂翁,法名菩賢,以示與佛結不解之緣。「景行行止,雖不能至,心向往之」念佛茹素,七十年如一日。

  氏於束髮之際,即喜在紙片、壁間、桌面塗鴉作畫,頗顯其藝術天賦。其先君乃購紙筆、芥子園畫譜等,教其臨摹,並出家藏畫冊法帖督習之。二年餘竟能獨立完成大幅中堂、四扇屏並學寫歐、顏、鍾、王之體,進而八分、鐘鼎、石鼓、篆隸等,無不興趣昂然,觸類旁通。

  八歲學作五、七言聯句,同時吟誦詩詞。古體詩中最喜陶淵明;近體詩則偏愛王摩詰與杜子美。蓋陶詩淡泊,王詩優美,杜詩忠義寫實。實者天性與志節,與之若合符節也。

  課餘之暇,隨其先君蒔花栽竹,特愛梅、蘭、竹、菊四君子:梅抗寒威凌冰霜;蘭清香而獨逸;竹虛心而有節;菊枝挺秀而傲霜。四君子不啻大師四大終身良師益友,佐以善良、高尚、堅定、勇敢之德。

  年二十負笈北平,入美專,初習西畫,後轉國畫;自工筆、仕女循序漸進,入於山水。授業教師:齊白石、許翔階、張栩彬、管平湖等,皆為丹青一時之選。越二年,年方二十有二,即在慧文中學舉辦首次個展,展出作品八十件,以工筆、人物、仕女為大宗,少數仿古山水,其中仿仇英「仙山樓閣圖」,歷二十六工作日,方告完成。自此,一生浸淫於書畫六十六春秋,樂在其中,不知老之將至矣!

  綜觀呂教授一生作畫,可分四大階段:其始也,青少年時「以古為師」,試以「商山四皓」為例,圖中以人物表現為主,副以山石、松林,造境古樸有致,用以襯托作者淡泊脫俗之個性。中年以後,旅次黃河上下、大江南北,入秦出蜀之餘,畫風丕變,進而「以自然為師」,藉自然界名山勝水,雲海波濤之形神,表現主觀意象,已達古人「外師造化,內得心源」地步。「蜀道萬里記」可謂此一時期之代表作。

  及至渡海來台,進入「知天命」之年,已達「以心為師」階段。三十二年間,先後完成「長城萬里圖」、「長江萬里圖」、「東西橫貫公路圖」以及「黃河萬里圖」等四幅歷史創作。其特點:或氤氳朦朧、烽堡綿連;或行雲流水、帆影片片;或高巖邃壑、翠峰白雲;或荒漠落月、奔騰澎湃。極盡山水城關,超塵脫俗之能事;總要寫意不離乎真,狀物能得其神。這四大長卷,無疑地以家、國、民族風貌臆寫他的胸襟與學養,已到了心畫合一,內外不分的境界。

  最近二十年,呂佛老于坐禪、參禪之餘,他的畫作,在傳統水墨外,另闢蹊徑,即以甲骨、金文、篆隸等入畫,使欣賞者在通過「文字畫」的簡單線條與構圖中,發揮最高的想像,這種亦禪、亦字、亦圖的手法,已到達呂教授所謂「無意無象」的最高層次。換句話說,他以道心、禪心與詩心,凝聚成新的藝術生命;但求筆筆有我,風格自然創新而獨步畫壇。

  大師先後任教於臺中師範、師大美術系、國立藝專及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所等校。民國四十六年參與籌設成立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並自第四屆全國美展起擔任審查委員十五、六次;五十五年以長江萬里圖榮獲首屆中山文藝獎、五十九年獲「全國好人好事代表」表揚、七十一年應聘教育部學術審議委員、七十八年獲頒「國家文藝獎」特別貢獻獎、七十九年榮獲一等教育文化獎章、八十二年獲頒行政院文化獎章及獎金,對於美育之貢獻,厥功至偉。而桃李門生更是不計其數。本館為尊崇大師之卓越成就,並予國人心靈之高度饗宴,乃特禮邀先生於八十七年十月至本館舉辦其米壽書畫展。

  「伊里亞德」和「奧德賽」二大詩篇,使得荷馬成為古希臘流傳千古的「史詩」;同樣的,長城、長江、黃河、東西橫貫等四大長卷,將使佛老在中國畫史上,享有「史畫」的不朽榮銜。余雖亦雅好塗鴉,惜未能成材,班門弄斧之餘,衷心以此祝福。


(作者為國立國父紀念館曾館長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