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京「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紀要

北京「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紀要

壹、前言

  孫中山先生的革命運動,影響著近代中國的發展,由北京社會科學院與北京歷史學會所共同策畫的「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於民國八十八年三月二十九日至三十一日假北京湖廣會館舉行。共有來自海峽兩岸及美國等地的六十多位學者專家,匯聚在這裡,緬懷中山先生的不朽偉業,並對其思想與實踐進行交流與探討。



  北京是中山先生革命活動的重地,中山先生曾於一八九四、一九一二、一九二四年,三次造訪北京;湖廣會館是湖南、湖北兩省旅京人士作為聯絡鄉親情誼的活動空間,也是同鄉寄寓或歲時聚會之場所。中山先生曾五次蒞臨湖廣會館(都在一九一二年),參與了同盟會、北京學界、共和黨本部、國民黨的歡迎大會,以及國民黨的成立大會,並發表了演說。北京湖廣會館已於一九八四年被列為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北京戲曲博物館。

貳、議程

  二十九日上午九時研討會開始,由北京市對台事務辦公室主任鄧培德主持開幕典禮,北京社科院高起祥院長致歡迎詞,台北國父紀念館館長曾江源及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韋玉華以貴賓身致詞。這是國父紀念館館長首次出席中國大陸所舉辦的研討會,由於曾館長的參與,不但使得本館中山學術思想的推廣,朝向國際化、學術化發展,更使館際間的交流活動,向前邁進一大步。典禮後全體與會人員合影留念,接著由廣州中山大學孫中山研究所所長林家有報告「論孫中山國權與民權並重的思想」;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教授葛永光提出「民權主義與台灣民主化」;留美學者戴鴻超教授提出「從世紀交替之際看中山思想開花結果」;最後由北京社科院教授王燦熾報告「孫中山與北京暢觀樓」。 



  下午一時三十分開始,分成二組進行討研。研討會採宣讀方式進行,每篇論文由作者宣讀,不另請評論人評論,俟全部論文宣讀完畢後,再由與會學者提出意見討論。現將各場主席及論文宣讀者、論文題目,分別臚列如下:



  第一組:
  主持人:吳建雍、李本京、耿雲志、楊天石
  發表的論文有: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楊天石的「孫中山晚年的幾個問題」;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尚明軒的「孫中山與廢除不平等條約」;台北國父紀念館助研究員劉碧蓉的「日據時代台灣同胞的孫中山形象」;美國芝加哥州立大學副校長王以行的「國父思想與現代教育」;台灣淡江大學教授莊政的「孫中山名字號考述」。



  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編輯室主任莊建平的「孫中山國家統一觀」;中國社科院近史所研究員朱宗震的「孫中山對民元國民黨的態度」;廣東社科院歷史所副所長劉曼容的「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北上原因分析」;台灣淡江大學教授李本京的「孫中山海外募款(一九○九~一九一一)」;北京社科院歷史所吳建雍的「孫中山與華僑」;台灣中國文化大學共同科兼美研所教授郭展禮的「孫中山與飛南第」;美國史丹福大學教授韋玉華的「中山先生的五權憲法與近代準憲政」。



  北京檔案館研究室主任劉蘇的「介紹北京檔案館有關孫中山的檔案史料」;首都圖書館地方文獻研究室韓樸的「有關孫中山的地方文獻」;遼寧古籍出版社長徐徹的「遼寧出版的孫中山研究成果介紹」;對有關中山先生的檔案史料和地方文獻作了介紹。提出書面報告的有臺灣中央研究院近史所研究員朱浤源的「學來的革命:再論辛亥」;美國佛蘭克林大學法學講座教授凌渝郎的「中山五權憲法政府論與美國三權分立政府論之比較」。



  第二組
  主持人:王汝豐、張磊、王曉秋、趙玲玲
  發表的論文有:中國人民大學教授王汝豐的「孫中山首次北上的兩個問題小議」;中國人民大學清史所教授胡繩武的「中山關於促進中國國民經濟現代化的設想」;北京大學歷史系教授王曉秋的「孫中山的科教興國思想」;全國政協編審章長炳的「論孫中山的革命民本思想及其現實意義」;廣州中山大學歷史系教授段雲章的「孫中山的跳躍論」;台灣東海大學教授馮啟人的「孫中山先生民族主義之探討」;廣東社科院研究員王杰的「孫中山政黨理論的實踐」;北京社科院歷史所習五一的「孫中山與宗教文化」;復旦大學人文學院院長姜義華的「孫中山與中國啟蒙運動」;高級工程師李德威的「從兩岸經濟交流展望中國前途」;美俄亥俄州托里多大學教授冉伯恭的「孫中山與近代中國的政治發展」;美夏威夷中山先生的孫女孫穗芳「孫中山及其現代化思想」;台北國父紀念館文教組主任林國章的「民族主義與兩岸關係--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的現代意義」;美北卡州大學費城分校退休教授劉遐齡的「中山先生政治哲學思想中的法理學理論」;美印第安那州博爾大學經濟學教授鄭竹圍提出的書面報告「孫中山思想的傳承與獨創」。



  最後由吳建雍、莊政、張磊、馮啟人等四位教授針對二組所發表的論文,依歷史發展、現代化問題、兩岸關係提出本次論文的總結報告。

參、結語

  兩岸學者以孫中山為議題之討論已非第一次,但論及兩岸的民族問題、民權與國權、進而民生主義與社會主義等現代化問題時,都會引起兩岸學者的關注與爭論。與會學者一致認為唯有藉著研討會的召開與彼此的交流與接觸,方能使雙方的論點越拉越近。因此對主辦單位克服經費及場地之困境,籌辦本次研討會,給予肯定與崇高敬意。由於有主辦單位的悉心籌畫與會學者的熱心參與,會議進行的十分順利。除此之外,大會也安排與會學者前往香山碧雲寺,參拜孫中山先生衣冠塚,但大會沒有提供論文,致使諸多議題無法深入探討,是本次唯一美中不足之處。



(作者為本館助理研究員劉碧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