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對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的感念

對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的感念

  有幸承蒙基隆文化中心的邀約,給立體魚拓及魚型飾品參與行政院文建會在國父紀念館所舉辦的一系列的認識鄉土文化特展,這不僅給地方上一群默默耕耘的藝術文化工作者帶來寬廣的揮灑空間,更讓都會地區的居民能瞭解地方文化,無形中產生了愛鄉愛土的情懷。



  此次的基隆海洋生物知性特展,是透過現代科技藝術品--立體魚拓及手工藝術--魚型飾品的結合,介紹近百種的基隆地區海洋生物,如岩礁性的臭都魚,沙質性的花身雞魚,以及洄游性的黃鰭鮪等,使參觀者不但欣賞一場另類的藝術品,而且瞭解各種魚類有趣的生態習性;為了使現場增加活潑氣氛,更展示活生生的珊瑚林奇景,使人有置身海中的感覺;活潑可愛的小丑魚嬉戲於海葵間的悠閒自在樣子,令人感受到牠們沈醉於互利共生的喜悅;此外,並有自然保育的宣導,環境保護的省思及休閒漁業的發展等項的組合,使展出的內容完整且豐富,因此吸引了台北都會區學校機關團體前來參觀。



  基隆位於台灣北端,沿岸岩礁多,所涵蓋的海域面積並不大,能夠孕育的資源也極為有限,所幸此海域的湧升流極為旺盛,形成一個良好漁場,經濟性魚類繁多,諸如鮪、鰹、鯖、……等不下三百種之多。由於地理環境優越,吸引了鄰近海域作業漁船的停靠、補給、卸魚等,無形中帶來更豐富的魚產,使基隆儼然成為台灣漁業的重鎮。然而近年來的嚴重捕撈及環境污染,使海洋生物資源逐漸匱乏,漁業經營慢慢萎縮,代之而起的是娛樂漁業及觀光魚市的蓬勃,已使基隆漁業慢慢轉型,邁向休閒漁業的港市。



  近三十年內,基隆的海洋生物資源遭遇到前所未有的浩劫,歷經非法的毒、電、炸魚等的摧殘,以及過量漁捕,以致演變成目前基隆漁業的沒落,必須靠買魚來補充市場的需求,原來最後一片沃土--港灣,卻因都市及工業廢水的污染,而令無數的魚兒逃之夭夭,就以聞名全省且以肉質甜美為傲的臭都魚,也在十多年前,因為基隆港逐漸變成大污水池而消聲匿跡了,當年在港邊釣臭都、捕臭都的熱鬧場面已不復見。又,極負盛名的花身雞魚(俗稱花身仔),也因核電冷卻水影響而變成駝背模樣,因此被傳播媒體戲稱--秘雕魚,這個響亮的綽號也成為海洋熱污染的代言者,這些環保問題是此次展覽的訴求,希望環保工作從每個人親手做起,讓我們的環境品質能逐漸提升。



  大自然萬物無論是陸上的哺乳類,如象、犀牛或在天空飛的候鳥如黑面琵鷺或水裡的鯨豚、紅龍、櫻花吻鮭均受到良好的保護,禁止捕殺、販賣及擁有,這是人人該盡的義務,此外,海洋的重要洄游性經濟魚類如黑鮪,因資源量的減少,已受到國際重視而採產地證明的保護措施,藉此次展覽機會,把此訊息告訴觀眾,讓我們共同為建立正確的保育觀念而努力。



  基隆的漁業順應時代潮流正在轉型中,目前代之而起的觀光魚市、娛樂漁業,漁業文物館等休閒漁業正在蓬勃發展中,希望導引民眾遠離肆殺萬物的行為,讓我們的生活內涵具有藝術、文化、教育等特質,這也是此次展覽的重點之一。



  秉承文建會愛鄉愛土的理念所舉辦的這場活動,受到廣大觀眾的捧場與留戀,使我們感到莫大的鼓勵與安慰。藉著藝術沈穩誘人的特質,及展場的特殊寧靜氣氛,吸引了無數藝術愛好者,前來欣賞這新時代的另類藝術,而每天經由老師帶領來作戶外教學的隊伍更是絡繹不絕。在展出的兩星期間,親睹男、女、老、少們,每位都是很安詳的欣賞並且很認真地對照折頁上的魚圖,努力在尋找魚的名字,會場始終保持格外寧靜,偶而會隱隱約約聽到「我找到了」的歡叫聲,使展場充滿喜悅的氣氛。



  展覽期間承蒙文建會林主委澄枝及吳副主委中立,先後蒞臨指導與關懷,對展出的內容及品質給予很高的評價,希望我們能擇期到中、南部再展一次,以饗當地民眾,甚至中美洲的友邦也曾提過預約到當地作巡迴展,這些訊息無異都是在肯定與鼓勵,我們始終會堅持愛鄉愛土的精神,若能有更進一步機會,扮演國民外交的角色,把國人自創的藝術,藉大家的熱力,散發到世界各角落,以增進友邦的情誼,並喚醒人類對大地萬物憐憫之心。



(作者任職於省水產試驗所-劉振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