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居住--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簡介


  在上海繁華的淮海路以南,思南路東側的香山路七號,座落著一幢漂亮而雅緻的小洋房。它的外牆上鑲嵌著光滑的鵝卵石,呈深灰色的兩層樓房,掩映在綠樹叢中,這就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晚年在上海的寓所。

  這幢二十世紀初歐洲鄉村式花園住宅,是當時旅居加拿大華僑,為支持孫中山先生革命活動集資一萬六千元(係當時國內幣值)買下,捐贈給他的。這裡曾孕育了中國革命的狂飆,這裡曾播下了國共合作的種子,留下了偉大的民族英雄、愛國主義者、中國民主革命先驅孫中山先生的足跡。

  孫中山先生於一九一八年六月廿六日,由日本神山戶乘「近江丸」郵船抵滬後,偕夫人宋慶齡遷入法租界莫里愛路廿九號(今香山路七號)。在此期間,孫中山先生認真總結革命經驗和教訓,潛心研究革命理論,發奮著述,完成了全面闡述他思想體系的《孫文學說》以及經過大量實地調查,指出發展中國經濟的原則、計劃和途徑的《實業計劃》等重要著作,並主持創辦《建設雜誌》。一九二二年八月,孫中山先生在這裡會晤中國共產黨人李大釗、林伯渠。經多次交談,九月孫中山先生又在花園草坪上召開了有中國共產黨人參加討論改進國民黨問題的會議,由此促成了第一次國共合作、完成了改組國民黨的準備工作。一九二三年孫中山先生與蘇俄全權特使越飛在寓所舉行了具有歷史意義的會晤,並發表著名《孫文越飛宣言》。一九二四年孫中山先生應馮玉祥將軍之邀,抱病北上,共商國是。途經上海時,在寓所客廳舉行記者招待會,宣傳對內召開國民會議,對外廢除不平等條約,以喚起民眾,實行和平統一祖國的主張。孫中山先生一生致力革命,為中國的民族獨立、民權自由和民生幸福,歷盡艱辛,積勞成疾,於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逝世,年僅五十九歲。

  現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的陳設,絕大多數是孫中山先生和夫人宋慶齡使用過的原物原件,並遵照宋慶齡生前回憶,按二、三十年代原樣佈置。

  樓下客廳正中置放的一套沙發,是孫中山先生當年接待賓客使用的。客廳四周牆上,懸掛著孫中山先生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及廣州蒙難一周年紀念照片,還陳列著友人贈送的名家書畫和象牙微雕等。在樓下餐廳裡,置放著一套廣東式紅木圓桌、圓凳,牆上掛著孫中山先生的畫像和一些照片,其中一幅是他和宋慶齡視察廣州機場時在我國辛亥革命後第一架組裝的飛機前留影。在陳列品中有孫中山先生任中華民國軍政府陸海軍大元帥時使用過的指揮刀,孫中山先生一九二四年北上時沿途各地人士贈送的銀杯等。

  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書房裡擺放著一張普通的寫字台,台上放著當年孫中山先生使用過的辦公用品。周圍牆上掛著各種大小不同的地圖,其中一張「上海吳淞間水陸交通圖附軍隊配備地點」,另一張用毛筆畫的軍事示意圖,都是孫中山先生親手繪製的。在書房和走廊上,存有中外文藏書五千餘冊,內容涉及政治、軍事、經濟、歷史、地理和法律等方面。臥室牆上掛著孫中山夫婦一九二○年在上海的合影,室內佈置簡樸、無華。在書房和臥室前,有一間長方形的內陽台,那裡陳列著日本友人贈送的一副貝殼圍棋、一架收音留聲兩用機。在小客廳裡,陳列著孫中山先生北伐時穿過的一套嗶嘰中山裝、他行醫使用過的醫療器械和行軍時用的餐具。

  故居東側還有一幢輔樓建築--汽車庫,是當時孫中山先生侍衛的住處。

  故居樓前有一片草坪,三面圍繞著冬青、香樟和玉蘭等樹木花卉,景色宜人,環境幽靜。

  一九四五年底,宋慶齡將此寓所移贈國民政府,以作為孫中山的永久紀念地。一九四九年五月,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孫中山故居,並四次撥款按原樣對故居進行修繕。一九六一年三月四日,國務院將上海孫中山故居命名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每逢孫中山先生誕辰紀念日(十一月十二日)和逝世紀念日(三月十二日),故居室內外總是放滿鮮花,中共上海市委、市人大常委、市政府、市政協、各民主黨派、各人民團體負責人及各界人士都前來瞻仰,並舉行儀式,緬懷孫中山先生領導辛亥革命推翻兩千多年封建專制制度的豐功偉績。

  由於孫中山先生曾在這裡居住,這裡已成為世人敬仰的革命聖地。黨和國家領導人,國民黨元老以及許多外國政府首腦都曾到這裡參觀瞻仰。

  過去在上海孫中山故居只限於內部接待,所以參觀人數甚少。隨著改革開放形勢發展,為滿足外賓、海外華僑、港澳台同胞和國內廣大觀眾的需求,一九八八年三月故居決定向社會開放。至今已接待了七十萬參觀者。

  香山路七號是孫中山先生的寓所和他從事革命活動的地方,也是孫中山思想發展和飛躍的歷史見證地。上海孫中山故居作為一個重要的里程碑,將永遠屹立在中國人民心中。

(作者為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文物資料保管部主任-王德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