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新竹風箏傳奇—傳承與創新\徐烈福

新竹風箏傳奇--傳承與創新
徐烈福

  世界公認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十三世紀時,義大利馬可波羅從中國返歐後,而傳到世界各地。美國「華盛頓宇宙航空博物館」展示的中國風箏,旁邊寫著「人類最早的飛行器是中國的風箏和火箭」。人類史上有關風箏最早的文獻出現於中國春秋戰國《韓非子》、漢朝的《熄燈鷂文》、南北朝的《事物紀元》、唐朝的《全唐文》等。世界上最早有關風箏的繪畫出現在宋朝張擇端所繪的「清明上河圖」中。

  放風箏有許多益處;可接近大自然,因設計製作風箏而手腦並用並啟發對自然科學的興趣。通常放風箏都要助手助跑起飛,無形中促進親子、朋友、夫妻等的人際情誼。在野外不自覺的來回奔跑,無形中達到運動及忘憂的效果。而設計製作風箏,牽涉到美學、力學、飛行原理、氣象學、材料學、工藝技巧等,每個人都可將自己的專長表現在風箏上。而台灣是海島型氣候國家,風期甚長。所以放風箏是一種很值得推廣的活動。
  
  新竹在日本時代因軍事上的理由禁止放風箏,因為高飛空中色彩鮮艷的風箏可傳遞給遠方許多的訊息,在美軍轟炸時,更可提供飛機找到轟炸的目標。光復後迄今,放風箏是許多市民的休閒活動。新竹漁港的新生地,每到氣候宜人的假期時,天空中佈滿五顏六色的風箏齊飛,每隻風箏下都有悠哉快樂的民眾,因此市府特在此處規劃了一個全省獨一無二的風力活動親子公園,新竹「風箏族」的人口密度,可能是全省第一的。

  新竹人放風箏,遇到的是迥異於他處的對手,那就是「新竹風」。新竹有「風城」之稱,常有凜冽之風,其成因是新竹的特殊地形。新竹與彼岸泉州僅距一百七十公里,是台灣海峽最窄的間距,乃為一瓶頸之處。新竹為一沖積平原四方有三面環繞著丘陵地,東南向西北或「喇叭狀」開口面向台灣海峽,無論是東北或西南風進入此隘口,都產生「地理瓶頸」效應,使風因約束而增強。風力常達七或八級(九級即為輕度颱風)使新竹有半年是凜冽的強風。此強風極不利放風箏,可謂是「風箏殺手」。許多新手設計的風箏在「新竹風」中成了殘骸,但眾多風箏愛好者鍥而不捨的向新竹挑戰,抱著有如攀爬崢嶸險峰、駕舟急湍巨瀑的心情,不怕摔而與風嬉戲,跟「新竹風」虛心的學習與討教,視「新竹風」為一千變萬化求之不得的詭異對手,在無數的失敗中磨練出許多對策與技巧,設計出許多優秀、獨特、及富於創意的風箏。在「新竹風」的磨練下,新竹也產生了國際級的風箏高手,他們由傳統中出發,但不食古不化,也吸收現代的新知加以精研。所以無論在風箏的結構、材料、造型、飛行原理上都有許多的突破,故而新竹人在國內外的風箏比賽中屢創佳績。例如︰何良海在第一屆中華民國風箏賽暨國際風箏友誼賽中得到冠軍的作品蜈蚣(見圖一),它是利用保麗龍餐具(便當盒、盤、碗、湯匙等)局部切割成一百五十餘片黏組而成。長三公尺廿公分,重僅一百七十五公克,風大時會自動改變仰角洩風,故小風至大風都能飛,最特殊的是它是軟的而完全無一支骨架支撐。圖二為何良海設計的另一組作品--帆船隊,該組風箏參加美國華盛頓州長灘國際風箏賽,在三千九百隻風箏中得到第二名,它突破了空中飛行器必需左右對稱後求平穩的桎梏。它並且能在空中演出複雜的動作,栩栩如生的展現出帆船隊在汪洋大海中巡航的浩蕩震撼畫面。台北縣第七屆美展定名為「淡江河上風起雲湧」,該次美展打破慣例,向全國僅徵十件作品,邵蓓蒂以「淡水河系列」的一組風箏作品獲得入選,在國內首創風箏正式被承認為藝術品而非工藝品之先例。(見圖三)

  文建會及國父紀念館舉辦的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於八十八年十一月二十七日至十二月十九日,由新竹文化中心委託風城科學藝術風箏學會協辦的「新竹風箏傳奇」展,完整的介紹了新竹人的風箏文化。本次精選展出的作品,可說是國內有史以來內容最豐盛的風箏饗宴,風箏種類最多、琳瑯滿目、美不勝收。從高度僅五點八公分的超迷你風箏到長二十一公尺的巨型風箏。有國中學生集體合作,利用五隻特大號太陽傘串組而成,能載人昇空的練習作品風箏,到國內外得到優勝名次的風箏。有極其簡易但能飛入雲霄的高性能昇高用風箏。但也有能做高難度低空飛行用的大旋環風箏(圖四)。該風箏直徑十一點七公尺,近四層樓高,不過飛行高度僅維持在半公尺到兩公尺之間,造成了人與風箏間的親和力。有直接利用兩根長五點四公尺,重達五公斤的粗竹竿為骨架,製成的載人昇空用風箏,但也有完全無骨架而長達七公尺的軟式立體美腿風箏。有仿古的大乾樹葉或輕木片製的原始傳說中的風箏,也有利用流體力學現代高科技設計出長達八公尺,能在空中做靈活生動飛姿的立體大白鯊風箏。一些風箏只利用一張紙,摺、剪、捲、便快速的製成而能飛入空中,但也展出製工、繪工、費時且精緻的中國傳統風箏。有些風箏很有趣;利用一頂露營用的四人營帳,卻能高高的飛入空中。釣魚用的風箏、在空中能製造音響的風箏、武器用風箏、廢物做的風箏、旋轉式風箏、一些市民珍藏外國稀奇古怪的風箏、各種性能的特技風箏、美軍打靶用風箏……不勝枚舉。

  許多大型風箏展場無法容納的下,我們在不影響整場美觀的情況下,採用斜架、橫放或局部的展出,並都配以詳盡的相片圖文海報,完整的呈現它們的風貌。展場的視聽室每日兩次定時播放長四十分鐘的錄影帶,完整的展示出風箏的飛行精彩實況。而現場的圖文海報,亦仔細的介紹中國人發明風箏的起源、歷史、飛行的原理、飛放的技巧、場地的選擇、風箏的設計圖、施工圖等。同時並配合展出風箏的相關器材文物;製作風箏的工具、風箏的材料、測風儀、測高儀、空中照相器、風響器、風箏的書籍、地錨、空中釋物器等。展出期間,有一週日安排為動態的推廣教育活動,舉辦親子環保風箏製作放飛。風城藝術科技風箏學會準備了千份材料、十位教練,在國父紀念館東廊教授如何利用廢物,便能快速輕易的做出一隻性能良好的風箏,讓許多小朋友體會出製作施放風箏的樂趣。

  風箏是中國人發明的,但在世界風箏大賽中,幾乎都是歐美人的天下。可能是現在許多中國人將風箏定位在童玩「民俗」的層次,或一味的提倡純歐美血統的、著重於運動性、技術性的「特技運動風箏」。新竹人有個願景;希望以現代日新月異的科學新知,賦與風箏藝術性的新面貌,並開拓更寬廣的特技飛行領域,為先人的智慧做傳承,在傳統民俗技藝中注入新生命。盼此次展出能達到拋磚引玉的效果,更盼風箏愛好者能共襄盛舉。

(作者為風城科學藝術風箏學習會空氣動力組組長)

 

淡水河系列-外星人地球親善訪問團

淡水河系列-外星人地球親善訪問團

 

蜈蚣頭部特寫

蜈蚣頭部特寫

 

大旋環風箏

大旋環風箏

 

帆船隊風箏

帆船隊風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