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張館長率團參加南京「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與文化交流研討會」活動/高立範


壹、前言
  國父孫中山先生推動革命,奔走海內外,歷經千辛萬苦,終於創建民國。「凡走過,必留下足跡」,今日許多海內外孫中山紀念地也因孫中山先生足跡所至,孫中山紀念地也因緣際會而成立,成為今日人們景仰孫中山先生豐功事績的地方。孫中山為海峽兩岸所共同推崇的偉人,本館及大陸各地之孫中山紀念地均為紀念中山先生而設立。


  近年來,本館為宏揚中山思想,配合本館職掌 國父史料的蒐集、展覽及相關文教活動的推動,近年來辦理許多海峽兩岸之學術交流活動。民國八十六年,本館舉辦「中山文物真蹟大展」及「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史料陳列展」,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友館熱烈參與,獲得國內外一致好評。自民國八十七年起,連續三年在本館舉辦「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廣邀海內外及海峽兩岸之專家學者,共同探討中山思想,促進彼此之瞭解與意見交換,成效卓著,頗獲好評。民國八十七年四月本館與財團法人孫文學術思想研究交流基金會於美國舊金山舉辦「孫逸仙思想與廿一世紀國際學術研討會」。


  民國八十八年三月,本館前館長曾江源先生更是首次率團到大陸北京參加由北京社會科學院、北京歷史學會與湖廣會館所共同策劃的「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專家來自美國及兩岸約六十餘人,透過參與研討會的方式,使得本館中山思想的推廣,邁向國際化與學術化,促進了兩岸孫中山紀念地的友誼與情懷,為日後兩岸合作奠下良好的基礎。民國八十八年十二月本館復於舊金山舉辦「中山思想學術研討會—中山思想對廿一世紀的影響」。民國八十九年六月二日及三日,本館與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中華民國孫文學會、三民主義教育學會等單位於本館中山講堂共同主辦「第二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對於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具有實質意義。

貳、行前準備
  本次張館長率團參加大陸友館活動,為張館長到館以來第一次。因此文教組林主任國章及展覽組梁主任竹生本於業務職掌,密切聯繫大陸友館,對於此行之學術文化交流活動的單位,就個別業務範圍,積極聯繫辦理。林主任與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書面及電話聯絡,收到該館之邀請函後,終於使本次研討會終於能順利進行。梁主任與上海豫園及孫中山故居等友館,確認相關行程及接待事宜。最後北京大學為明年度學術研討會洽談及邀請學者參加本館明年元月之「第四屆孫中山與現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等事宜,都是事前聯繫及準備的要務。
  由於此次活動的地點,由南京﹑上海至北京,如何接洽友館及安排行程,變的非常重要。動線之順利與否,也是必須考量的重要因素。由於館長是第一次至大陸進行學術文化交流活動,因此張館長對於行前準備及相關行程,非常重視,親自主持數次會議再三研商而後定案,確定與會之名單為張館長瑞濱擔任團長,本館文教組林主任國章、展覽組梁主任竹生、會計室林主任鳳吟、文教組高編審立範為團員外,並敦聘教育部楊會計長德川先生、立法院司法委員會主任秘書陳鎮自先生為隨團顧問。參訪日期為民國八十九年八月十五日至二十七日止。其次有關文書作業方面,由文教組負責承辦主簽公文,展覽組協辦,會簽相關組室,在總務組、人事室、會計室等的協助下,使本案事前完成相關之文書作業程序。

參、南京「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與文化交流研討會」
  南京是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首都,民國十四年三月十二日先生病逝北京,民國十五年南京中山陵破土奠基,民國十八年六月一日舉行奉安大典,自此南京中山陵即成為紀念中山先生的聖地。中山陵占地兩千畝,位於鍾山南麓,座北朝南,依山而築,佈局嚴整,氣勢磅礡,整個陵墓建築群平面呈警鐘形。陵園主建築包括三九二級石階,主要採用堅固、美觀的花崗石金山石為材料。從牌坊到祭堂的頂上,蓋的都是琉璃瓦,顯得壯麗無比,靜穆莊重。


  張館長一行抵達南京中山陵之後,隨於八月十六日上午敬備花圈向 國父陵寢行禮致敬,並恭謁墓室,瞻仰一代偉人,倍覺無限追思。緬懷中山先生創業艱辛,獲得後世之景仰與榮寵,實當之無愧。張館長於致敬後,並接受南京電視台記者的專訪,暢談本館此行乃是對於一代偉人中山先生的追思與敬意,並期許兩岸中山紀念地友館的合作,能夠順利圓滿成功。緊接著張館長一行沿著中山陵台階而下,趕往研討會會場,進行學術研討會事宜。


  本館與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共同主辦「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與文化交流研討會」,為兩單位在南京的第一次合作合辦研討會。研討會會場假中山陵園管理局會議室舉行,主持人由該局副書記劉伯生先生擔任,介紹與會之主要來賓,接著宣布研討會開始。首先由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王局長學智致詞,接著由本館張館長瑞濱致詞,隨後依序提出報告之順序為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韓館長建國先生、本館文教組組主任林國章先生、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舊址紀念館館長史明先生、本館展覽組組主任梁竹生先生等。研討會在與會人員充分交換意見及溝通後,順利圓滿成功。

肆、南京行腳
  一、孫中山紀念館
  該館為此次研討會的南京承辦單位,在韓館長建國先生、副館長周鈺雯女士及該館同仁的努力下,使本次研討會能夠順利舉行。參觀由藏經樓所闢建的孫中山紀念館,館舍典雅幽靜,導覽人員詳細解說,細細品味三民主義全文碑廊,只聽蟲鳥聲,毫無車馬喧,猶如置身世外桃源,令人讚嘆。參觀該館展覽時,對於本館所贈送之紀念品,單獨設立專櫃,令人感動。展覽盡頭以 國父名言:「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作為勉語,印象深刻。


  二、孫中山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舊址紀念館
  該館為民國元年一月一日, 國父孫中先生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宣告成立中華民國,並在此召開中華民國第一次內閣會議,制訂「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及相關政策與法令,迄四月一日讓位袁世凱為止,此處是中山先生處理政務及休憩的場所,後又為國民政府、總統府。該館亦是清朝兩江總督署及太平天國洪秀全稱帝的地方,參觀該館時,正展覽「清兩江總督署史料展」及「洪秀全與天朝宮殿歷史文物陳列」,欣賞兩江總督曾國藩所題:「雖賢哲難免過差,願諸君讜論忠言,常攻吾短;凡堂屬略同師弟,使僚友行修名立,乃盡我心。」,再看洪秀全天王書房「虎賁三千直掃幽燕之地,龍飛九五重開堯舜之天」之氣勢非凡,直至天京失守,天朝宮殿燒毀,「十年壯麗天王府,化作荒莊野鴿飛」。今日該館為曾國藩、洪秀全、孫中山紀念場所,兩相對照,倍覺歷史之捉弄與虛幻無常。


  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
  明代南京城自裏而外有宮城、皇城、京城、外郭四重城垣,俗稱的「南京城牆」,則指的是南京京城。西元一三六六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定都南京,興建宮城、擴建應天府城,到後來大規模建造南京城,一三九一年完成南京外郭建造,一三九三年,完成南京城牆整體建造。其規模雄偉壯麗,堪稱世界古代磚石構造的都城之首。參觀該館時,風和日麗,陽光普照,視野非常清楚,該館之葛館長亦陪同解說,令人加深印象。


  四、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是集中典藏民國檔案的重要檔案館,一九五一年二月建於南京,主要收藏一九一二年至一九四九年民國時期的中央檔案,包括南京臨時政府、廣州和武漢國民政府檔案、北京民國政府檔案、南京國民政府檔案、汪精衛偽政府檔案,館藏檔案總計一六○萬卷,圖書資料二十餘萬冊,排架總長度為四萬餘公尺。


  該館設檔案整理編目部、保管部、利用部、技術部、編研部和民國檔案雜誌社等六個業務機構,專門從事民國檔案的蒐集、整理、編目、保管、保護、接待利用和編輯出版等工作。對於研究民國史料的學者專家而言,該館之檔案頗具參考價值。使用者必須事先提出申請,經核准後才能使用。


  五、南京夫子廟
  荀子修身篇:「人無禮則不生,事無禮則不成」。尊崇孔夫子,已有數千年之久。南京夫子廟近秦淮河,景色宜人,尤其夜幕低垂之際,河畔燈火通明,令人遙想當年秦淮笙歌盛況,自古以來即為文人雅士所愛。現今之夫子廟,有孔子問禮圖、大成殿、四聖八賢、夫子廟展覽室、禮運鐘等。尤其是牆壁上,由玉石所精心製作的三十八幅「孔子聖跡圖」,令人嘆為觀止。該館特別安排一場表演,曲目包括陽春白雪(琵琶演奏)、漁舟晚唱(古箏演奏)、楚歌、梅花三弄……等,其中編鐘編磬的演奏,編鐘編磬之種類及數量雖不若本館之規模,但當演奏茉莉花之曲目時,卻是倍覺親切。本館目前能夠擁有整套編鐘編罄演奏,國人應多加珍惜。對於該館推廣音樂,以古樂新奏的方式,卻是蠻符合孔夫子六藝(禮樂射御書數)的教法。
  六、其他
  「十里秦淮千年流淌,六朝勝地今更輝煌」,相對應於烏衣巷、王謝故居之景況,隨處可見「建設秦淮,共創文明景區」之大型看板。南京貴為「六朝古都,十朝都會」,處處可見歷史文明所留下的痕跡。南京博物院、無樑寺、明孝陵史料陳列室、玄武湖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值得一提的是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的夜景,建設的美侖美奐,吸引當地居民的參觀,在管理與開發創新方面,值得學習。

伍、順道蘇杭覽幽勝
  一、靈山大佛
  由南京至上海,路途遙遠,南京孫中山紀念館韓館長建國先生、許虹小姐、李科長一路由南京陪同至蘇州飯店,盛情可感。途經靈山大佛,眾人與佛結緣,尤其是聽說「佛手攜你手,順利到白頭」﹑「佛手托你頭,年年發到頭」之諺語後,更是嘗試如何讓佛手牽手或摸頭。靈山地近太湖,趁機品嚐太湖三白,「太湖高千丈迎十方善士,太湖廣萬頃接五洲碩彥」,目睹太湖之壯麗,實名不虛傳。


  二、虎丘
  虎丘,相傳為吳越春秋時吳王闔閭之墓,又傳言白虎在山上或山形似虎而得名。吳中第一山、斷樑殿、憨憨泉、試劍石、千人石(又名千人坐,晉高僧「生公」講經處)、虎丘劍池、二仙亭、雙井橋(又名雙吊橋,傳聞為西施汲水處)、蘇州云岩寺塔(魏晉時所建,現已有些傾斜,可以比美比薩斜塔)、擁翠山莊等。古蹟處處,令人目不暇睹。誠如對聯所寫:「水遶一灣幽居足適,花圍四壁小住為佳。」


  三、寒山寺
  張繼詩云:「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流傳千古,也把寒山寺的鐘聲聲名遠播。寺中有大雄寶殿、羅漢堂、普明塔、寒拾殿(供奉寒山與拾得)、鐘樓、碑廊(有岳飛、唐伯虎、俞樾……等之碑文)。寺中只聞鐘聲不斷,遊客需購票排隊依序而上,由於時間有限,只能望樓興嘆。寒山寺附近江邊有些遊船,與之合影後即匆匆離去,無法品味張繼的對愁眠,更遑論夜半鐘聲的情境了。


  四、西湖、六和塔文化公園
  杭州西湖自古聞名,風景如詩如畫。孤山、平湖秋月、三潭印月、湖心亭、柳浪聞鶯、白堤、斷橋、蘇堤……等風景名勝。久聞白蛇傳中雷峰塔,想一睹真面目,可惜已倒,只剩其他三塔可看。在細雨迷濛中,彷彿訴說這一段膾炙人口的愛情故事,湖中荷花含苞待放,迎風搖曳,吸引遊客的眼光。早起的人們,隨著音樂起舞,彷彿回到清晨本館迴廊一般民眾,分不清是古亦今,難怪古人有:「古月照今人」之嘆。


六和塔文化公園位於錢塘江畔,有六和寶塔、六和鐘、六和碑亭、中華古塔博物苑……等。由於地近錢塘江,流傳吳越王與潮神的許多傳說,例如:「錢王射潮」流為傳誦。水滸傳中的魯智深亦因聞潮聲而坐化,武松亦在此出家。是真實或傳說都已不重要,魯智深及武松各自單獨塑像,即為受到重視之明證。


  五、靈隱寺
  西湖靈隱寺因濟公活佛而得名,台灣亦有供奉濟公活佛之禪寺。但是今日西湖靈隱寺有關濟公的部份,只有一個濟公床,其他則付之闕如。入寶山而空回,有些令人失望。靈隱寺範圍很大,需搭接駁車輛上山,景點有玉乳洞(又稱蝙幅洞、翻經台)、清雲洞、通天洞、雲林蟬寺、濟公床、天王殿……等。

陸、上海行程紀要--十里洋場車馬喧
  一、上海孫中山故居
  上海香山路七號(原莫利愛路二十九號),是中山先生和其夫人宋慶齡民國七年至民國十三年在上海的住所。民國十三年中山先生抱病北上共商國是,同年十一月十九日在此舉行記者會,指出北上目的為:「謀中國統一與建設」。在此可以感受到中山先生憂國憂民,只顧國家安危,置個人死生於度外的偉大情操。中山先生逝世以後,宋慶玲繼續在此居住至民國二十六年。


  故居座北朝南,是一棟兩層樓的花園洋房,為當時旅居加拿大的華僑集資買下來送給中山先生。總建築面積四五二平方公尺,洋房外牆飾以灰色卵石,屋頂鋪著洋紅色的雞心瓦。故居樓下是客廳和餐廳,樓上是書房、臥室和小客廳。故居朝南的房間是中山先生主要活動場所,朝北的房間則是當時的僕人及警衛的住處,故居的南面是一個小花園。


  故居的陳設絕大多數是原物、原件。中山先生曾在這裡完成《孫文學說》、《實業計畫》等重要著作。在故居內陽台緊靠牆壁上掛著一張中山先生與夫人宋慶齡於一九一五年婚後合影的照片,當時孫先生四十九歲,夫人二十二歲,留下珍貴的鏡頭。上海孫中山故居自一九八八年三月十四日全面開放參觀,對於研究中山先生而言,提供了實際的場所與文物,更深刻體會中山先生的革命精神與偉大情操。


  二、上海宋慶齡故居
  上海宋慶齡故居位於懷海中路一八四三號,整個院落佔地面積為四三三○平方公尺。屋前是草坪,屋後是花園。四周樟樹環繞,終年蔥龍蒼翠。環境幽居雅靜,宋慶齡於民國三十七年遷居此處,現有陳設仍保持其生前的原樣。


  樓下是客廳和餐廳,布置的雅致樸素,客廳北牆正中掛著中山先生遺像。過廳中有「冬日」、「百鳥朝鳳」、及徐悲鴻畫作「雙馬」等名畫,餐廳陳列著國際友人贈送的珍貴紀念品。樓上為臥室和辦公室,陳設儉樸而典雅,臥室中有中山先生使用過的茶几和沙發。故居中並有一幅民國十一年結婚七週年與中山先生合照的照片,供人留念。


  三、上海博物館
  上海博物館建於一九五二年,為著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建築面積為三點八萬平方公尺,地上五層,地下二層,建築高度為二九點五公尺。館藏珍貴文物十二萬件,青銅器、陶瓷器、書畫為館藏之特色。


  該館設有青銅、陶瓷、書法、繪畫、雕塑……等十個專題陳列館,一個捐贈文物專館和三個展覽廳。展品上起新石器時代,下至明清及近代。由於該館位於上海人民大道二○一號,位於市中心,交通便利,參觀非常方便,遊客絡繹不絕。


  四、其他相關文化設施
  上海為中山先生革命活動及發展的重要據點,十里洋場繁華似錦。承蒙故居管理局協助,孫中山故居孫娟娟館長、陳新帆副館長及相關同仁盛情招待,順利參訪上海之文化設施。上海除了現代化的浦東明珠、劉海粟美術館(主要館藏為劉海粟先生遺贈的唐、宋、元、明、清、近現代名家字畫和劉海粟先生創作的藝術品)外,亦保存有古代水鄉小鎮的特色,例如:豫園、周庄、留園……等,姑娘家「走馬樓倚窗眺望」之情景、豪門「轎從前門進,船自家中過」的盛況,唯有到此方能體會。

柒、北京行程記要--紫禁城走一回
  北京為歷代古都,文物鼎盛。此行主要目的為與北京大學洽談研討會事宜,張館長等一行至北京大學時,該校副校長何芳川教授等親自接待,交談甚歡。張館長並面邀明年參加學術研討會之郝平教授等,並達成明年至北京大學合辦研討會之初步共識。何副校長對於張館長亦推崇備至,並聘請張館長為顧問,由何副校長親自頒發聘書。聘書內容為:「茲聘張瑞濱先生為北京大學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顧問」。


  其次,張館長一行亦至北京湖廣會館參訪,面邀該館許立仁館長參加明年度學術研討會。北京湖廣會館創始於清朝嘉慶年間,中山先生曾於民國元年五次蒞臨湖廣會館,在此召開國民黨成立大會,多次發表重要性演說,可以說是中山先生在北京的一個重要根據地。


  到了北京,故宮博物院、頤和園、中國革命博物館、天壇等,都是值得一看的地方,而且天氣晴朗,欣賞「居庸疊翠」,北京之順口溜:「不到長城非好漢,上了長城一身汗,下了長城鞋子爛」上了長城,考驗本館同仁的體力與耐力,結果是張館長一馬當先,拔得頭籌,衝到最高點。

捌、結語
  此行由南到北,孫中山紀念地友館的熱忱接待,卻是不分南北。有些雖然是第一次見面,本於中山先生的共同理念,很快成為好的朋友。由於張館長瑞濱先生本身學養俱佳,加上在出發前有充分的準備,相關同仁亦完成幕僚作業。因此在與各地要員或紀念館的應對進退上,游刃有餘。尤其面對南京電視台記者、上海金視電視台記者、北京中央電視台記者等的專訪時,從容不迫,侃侃而談,述說本館因紀念中山先生而成立,推動中山先生思想邁向國際化﹑學術化,為本館當然之要務。張館長之專業與學術能力,北京大學特聘為該校孫中山思想國際研究中心顧問,即為明證。此行順利圓滿成功,友館的優點,本館可亦作為業務改進的參考,藉由學術與文化交流,有助於兩岸友館的合作,共同為弘揚中山思想而努力。
(作者為本館編審 高立範)

參考資料
一、《中山陵簡介》
二、《走進總統府》,南京市:南京出版社,二○○○年
三、《南京市明城垣史博物館簡介》
四、《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簡介》
五、《孫中山故居簡介》
六、《上海孫中山故居簡介》
七、《上海宋慶齡故居簡介》
八、《劉海粟美術館簡介》
九、林國章,〈本館曾館長率團參加大陸孫中山紀念地並參加學術研討會〉,《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三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頁一九九-二○三
十、劉碧蓉,〈北京「孫中山與近代中國學術研討會」紀要〉,《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三期(民國八十八年五月),頁二○四-二○五

 

「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與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南京中山陵管理局舉行


「海峽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學術與文化交流研討會」在南京中山陵管理局舉行

 

杭州西湖一景

杭州西湖一景

 

本館館長(右5)率訪問團團員與北大校合影


本館館長(右5)率訪問團團員與北大校合影

 

北京大學何方川副教授(右)致贈聘書予張館長

北京大學何方川副教授(右)致贈聘書予張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