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十五屆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紀要/彭婷婷

壹、前言
  大陸地區為加強兩岸孫中山相關紀念館之交流,南京孫中山紀念館與上海宋慶齡陵園管理處乃於1989年在南京共同發起「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以開其端。其後每年由各館所輪流主辦,先後在廣東、上海、海南、北京、武漢、重慶等地舉行。本館自1991年赴廣州參加第十一屆聯席會後,即正式加入兩岸館所交流的行列。


  本屆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於去(2003)年10月26日至29日在南京舉行,本館奉核由狄副館長德蔭率展覽組尹組員德月及筆者三人於10月26日至11月7日前往參加,會後並轉赴山東、上海、北京等地訪問當地孫中山故居或紀念地及相關文教單位,進行文物展覽及學術研討會等活動之接洽。


貳、主要活動內容
  一、南京行程紀要
1.參加「第十五屆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
  此次參加聯席會的單位,除本館之外,尚有北京市政協辦公廳中山堂管理處、北京宋慶齡基金會、北京宋慶齡故居、北京湖廣會館、上海孫宋文物管委會、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上海宋慶齡故居紀念館、上海宋慶齡陵園管理處、廣東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廣州市中山紀念堂管理處、廣州孫中山大元帥府紀念館、廣州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廣州市黃花崗公園、重慶宋慶齡故居紀念館、武漢辛亥革命博物館、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武漢中山艦博物館、武漢宋慶齡漢口舊居博物館、海南文昌市宋慶齡基金會、海南文昌市宋氏祖居、江蘇省政協辦公廳管理處、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南京中國近代遺址博物館、福州孫中山紀念館管理處等24個相關館所,場面之盛大,堪稱歷來僅見。


  「第十五屆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開幕典禮於10月27日上午10時在中山陵舉行,南京日報、江蘇省電視台等媒體記者均到場採訪報導。大會在本館狄副館長、中山陵園管理局局長王學智及副局長沈先金、 江蘇省政協副主席陸軍、南京市政協副主席張伯興、江蘇省政協辦公室主任沈旗、上海孫宋文物管委會副會長張世福、文昌市委副書記林尤湘等人致詞後開始。狄副館長首先以本館「辦理兩岸學術文化交流工作」為題進行報告;會議期間,他更就本館歷來所辦理的各項交流成果及未來展望等和與會館所進行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2.其他行程
  在主辦單位的安排下,會後與會代表齊赴中山陵謁陵,並參觀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原南京臨時大總統辦公室舊址紀念館)、明孝陵、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南京博物院、秦淮河夫子廟、城牆博物館、民俗博物館、長江二橋、閱江樓、紫霞湖 等深具歷史文化之地。此外,狄副館長一行在南京孫中山紀念館館長韓建國及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呂峻崚先生等人陪同下,分別遊覽了泰山、揚州瘦西湖、蘇州拙政園及周庄、獅子林等風景名勝。


  二、上海行程紀要
1.參訪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狄副館長一行渥蒙上海孫宋文物管委會副會長張世福的盛情接待並派專人導覽,首先參訪位於上海香山路七號的孫中山故居紀念館,並向國父銅像行禮致敬。


  上海有「十里洋場」之稱,為國父重要革命紀念地之一,他一生許多重大國事都在此策劃發軔,並在此完成有關治國理念和作為的著作,前者例如:建立共和、發動二次革命、討袁護法、決定聯俄容共政策、改組中國國民黨、創辦《建設雜誌》;後者例如:1917年至1919年在上海完成《民權初步》、《孫文學說》、《實業計畫》,並合編成二十萬言《建國方略》。國父在其40年的革命生涯中,曾先後27次來到上海,在上海居住5年又3個月。他曾在上海三處寓所居住過:環龍路63號、寶昌路(霞飛路)408號、莫利愛路29號,其中莫利愛路29號即今香山路7號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國父和夫人宋慶齡在莫利愛路寓所共同生活的時間自1918年6月26日至1924年11月12日乘「上海丸」輪船離滬北上,共居住2年11個月又6天。


  歐洲鄉村花園西式建築風格的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一幢深灰色兩層樓小洋房,為當時加拿大華僑集資一萬六千元所捐建。典雅高貴、景致悠美,館內陳設,均係遵照夫人宋慶齡生前回憶,按二、三十年代原樣佈置。一樓有會客廳、餐廳;二樓有書房、內陽台、臥房、小客廳。該館目前典藏包括政治、軍事、經濟、歷史、地理、法律等藏書共五千餘冊。


  國父逝世後,其故居仍由夫人居住,直至1937年對日抗戰,始遷居重慶,並在國父逝世20年後,於1945年將上海寓所贈予國民政府作為永久紀念。1949年該寓所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接管;1961年中共將其列入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5年中共成立「上海孫中山故居管理處」,並於1988年起開始全面對外開放參觀;1993年12月更名為「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該館目前隸屬上海市孫中山宋慶齡文物管理委員會。


2.其他行程
  在上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陳新帆先生的陪同下,還參訪了上海豫園管理處,拜會蕭榮蘭副主任;參訪宋慶齡故居紀念館及宋慶齡陵園管理處等地。我們一行於11月3日結束上海的訪問行程,轉赴北京。


  三、北京行程紀要
1.參訪中山堂管理處
  有三千年悠久歷史之中國古城──北京,自十二世紀起成為歷代都城和政治中心前後近八百年,八百年來,北京政局一直和中國的發展息息相關。國父曾於1894年、1912年、1924年三度前往北京。


  國父在北京的重要活動、居住、就醫、逝世、停靈、公祭場所共有七處:湖廣會館、暢觀樓(動物園內)、香山會館(宣武區)、行館(張自忠路23號)、病房(協和醫院)、中山公園中山堂及香山碧雲寺。其中建於1421年(明永樂19年)的「社稷壇拜殿」(另有一說「祭殿」),現為大陸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築物之一。明清兩朝皇帝每年2月及8月均在此祭祀土神及穀神,祈求「江山永固」、「五穀豐登」。


  中山堂建在離地約50公分的高台上,宮殿式建築,屋頂覆蓋黃色琉璃瓦,四周檐下繪有金龍戲鳳,金碧輝煌,嘆為觀止。正門門楣上懸掛楷書「中山堂」金字匾額,東西壁為磚砌,外壁赭色,內壁乳白。正面三門各有六級石階,後門左右有六級石階,中門一平台直通後殿。該大殿即為皇帝祭祀、休息或每遇風雨行禮之所,內部建築不做天花吊頂,所有樑架皆外露並飾以金箔彩繪,此一精美壯觀之木造結構大殿,堪稱中國古代建築藝術之代表傑作。


  由於曾做為國父停靈及舉行公祭之所,國民政府於1928年將社稷祭壇拜殿更名為「中山堂」,殿外的中央公園,亦隨之更名為「中山公園」。1949年中共建政後,該殿供作中共政治協商會議北京市委員會管理使用,並為其開會之場所。1996年11月12日起,中共北京市委員會特撥款布展,成立孫中山紀念展,並首次對外開放,中山堂乃轉型為紀念性場所。中山堂已有580餘年悠久歷史,現為中共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場所,同時亦是世人緬懷孫中山的重要紀念地之一。其管理機關為北京市政協辦公廳中山堂管理辦公室。


  狄副館長一行參觀時,該館正展出「孫中山與北京展」,由於展品內容至為豐富,包括:與國父相關之圖片、手書、語錄、圖表、文稿、文物、書籍、印章、病歷、屍檢報告等,狄副館長遂當場邀請該館明(2004)年來本館展出。


2.其他行程
  訪問北京期間,狄副館長一行還順道參觀了北京保利藝術博物館,蔣迎春館長不但熱忱接待和親自介紹館藏文物,雙方並期許未來應多加強館際合作,共同致力兩岸文化交流。此外,在中山堂管理處主任劉國平的陪同下,拜會了宋慶齡基金會秘書長李寧,並就共同舉辦學術研討會及展覽活動交換意見;參訪湖廣會館,拜會霍建慶館長;會晤政協北京市委員會副主任黃以云、秘書長李建華等人。


參、結語
  狄副館長此行於11月7日圓滿結束,藉由一年一度聯誼會的舉辦,不惟各館所可以達到聯誼的目的,對促進兩岸孫中山紀念館(地)的交流互動,亦具有正面的意義。另外,此行對促進兩岸學術交流及文物展覽均獲致豐碩的成果,並與大陸許多文教單位建立了良好的友誼,奠定了合作的基礎,可謂滿載而歸。(彭婷婷)

 

本館狄德蔭副館長(右一)於聯席會致詞

930516-2

 

狄副館長及團員於冮海孫中山故居紀念館前與該館人員合影留念

93051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