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韓國巡迴展暨學術座談會紀要●高立範

壹、緣起

  國父孫中山先生創立中華民國,是世界的偉人亦是海峽兩岸共同尊敬的偉人。本館職司中山先生思想之宏揚與國父史蹟、史料之蒐藏、研究與展覽,有關促進世人了解中山思想相關之活動,即為本館推展業務目標之一。

  自本館建館三十二年以來,推展展覽業務,創辦國內及國外史蹟巡迴展(註1),成果豐碩,獲得海內外觀眾的稱讚。「藝術與心靈之美巡迴展」展品內容除原有之國父畫紀、中華偉人畫像外,增加本館典藏當代台灣書畫藝術家之書畫作品,件件精品,是藝術與心靈之美的饗宴,因此巡迴展覽活動能夠吸引觀眾觀賞(註2)。

  本次展覽因受限於經費及人力物力,尤其國外巡迴展覽的推動更是困難重重。因緣際會獲得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與中華書學會合辦韓國巡迴展,並且參加韓國釜山舉辦之「第20屆國際蘭亭筆會釜山展」,拓展本館之國際視野。

貳、韓國簡介

  韓國東北方與俄羅斯相鄰,本部與東北部隔著鴨綠江與中國大陸為鄰,東南方隔著日本海與日本相望。西元1910年日本以軍事力量佔領朝鮮半島,韓國淪為日本殖民地。民國34年日本投降,盟軍為解除日本武裝,以38度線為分界。也因此牽連強國間利害關係下,民國37年南方出現大韓民國,北方出現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38度線劃分韓國為南北韓,成為南北對峙與分裂的局面。民國39年6月25日終於爆發南北韓戰爭,持續了3年,一直到民國41年7月27日達成停戰協議,休戰狀態持續到今日。

  韓國三面環海,70%為高山與丘陵地,韓國是傳統的農業國家,農業以種植水稻為主。戰後韓國很貧窮,農物礦產也很貧乏,但在韓國民眾努力下,八○年代躍升為亞洲四小龍之一,並於1988年舉辦第二十四屆夏季世界奧運,2002年與日本合辦世界盃足球賽,使韓國首都漢城頓成為世界著名都市之一(註3)。韓國的成功不是偶然的,是政府與民眾共同努力與奮鬥得來的,它們的成功值得我們借鏡與學習,因此此次巡迴展即以韓國成功為學習榜樣。

參、韓國漢城華僑中學

  國父孫中山先生曾言:「華僑為革命之母」即可知華僑對於革命事業的貢獻。韓國華僑移居朝鮮半島的年代,可追溯到紀元前。直到近代,以一定規模聚居近處的華僑,仍保持傳統文化與生活方式。

  目前韓國地區僑胞人口約二萬一千餘人,多屬山東籍,90%以上持有中華民國護照,個性豪邁、爽朗、熱愛國家,素有最愛國僑社美譽。本區共有四所華僑中學,即漢城、釜山、仁川、大邱等四僑中(含高、初中部)(註4)。

  日據時代末年,旅韓華人在明洞中國大使館的後院創立韓國華僑的第一所中學,招收初中一二級學生,名為「漢城華僑初級中學」,使今日漢城華僑中學的濫觴。

  韓戰期間學校南遷至釜山,戰爭結束後漢城華僑初級中學1954年3月復校,招收一二年級新生共38名。1955年9月增設高中部,1973年初高中部學生增至42班4826名學生,創下學生人數最多的時代。(註5)

肆、漢城舉辦「紀念中山先生台灣書畫展暨學術座談會」

  為加強宣揚中山思想,本館與漢城華僑中學舉辦「紀念中山先生台灣書畫展暨學術座談會」,展出地點為該校大禮堂,展出本館珍藏國父畫紀墨寶及當代名家書畫系列作品外,另外亦由中華書學會會嚴理事長建中、龔副理事長朝陽、羅副理事長順隆及會員郭旻龍、吳俐蓁等十餘位藝術家的作品參展,提供當地民眾暨該校師生欣賞。

  8月30日舉行開幕式,由張館長主持,說明本館此次巡迴展覽及座談會內容,並介紹現場揮毫的周澄教授及張炳煌教授予與會貴賓,並邀請兩位教授暨與會藝術家現場揮毫。周澄教授生於宜蘭,師承江兆申先生,其書作富變化,且受到海內外藝壇之重視,曾榮獲英國聖喬治國際大學名譽藝術博士,創作之餘熱心栽培後進,並於師大、台灣藝術大學等授課,周教授亦擔任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

  張炳煌教授字子靖,因書法研究及推廣有功而迭獲教育部社會教育獎、中興文藝獎章、國立歷史博物館金質獎章、日本及韓國文化振興院國際藝術獎、漢城奧運美術大賞、中國文藝獎章、世新大學傑出校友等。自1980年開始,在電視三台聯播主講「中國書法」及擔任「每日一字」書法示範近二十年,倡起台灣書法之發展。張教授各體書法兼備,作品以傳統融入現代書法藝術為主,曾在海內外舉行書法個展數十次,在台北市有忠義館作為常設展。

  本館同時於舉辦學術座談會,邀請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院長劉阿榮教授主講:「台灣地區民主國家認同」,共分五個部份介紹,首先為引言說明民主化浪潮中的台灣政治轉型;第二部份為台灣威權體制(1950-1980年代末)時期的國家認同;第三部份介紹台灣威權轉型/本土化運動(1990年代迄今)的國家認同;第四部分為全球化與兩岸關係下台灣地區國家認同的前瞻;最後則是結語:世事茫茫難預料,各自願景幾時圓?是一場文化藝術交流座談,彼此交換心得,會談氣氛融洽,可謂一場藝術與心靈之美的饗宴。

伍、結語

  中山先生是華人共同尊敬的偉人,他的豐功偉績暨偉大精神值得世人的尊崇與景仰。本館建館主要宗旨在宏揚中山思想與事蹟,藝術文化的拓展亦為本館努力追求的目標。本館歷年曾辦理國內外巡迴展覽暨學術研討會,獲得好評。

  文化藝術活動的推廣屬於無形的建設,潛移默化之功。韓國近代歷史上遭受日本的統治及南北韓的分裂,在東西德統一後更是世人矚目的地方。

  韓國之行深深體會韓國華僑困境,亦了解韓國民眾勵精圖治發憤圖強的心情。據聞以前尚可看到街上漢字的出現,現在則是處處韓文。從台灣地區國家民族認同學術座談會引申而起,同為四小龍之一韓國政府努力的作為,克服世界不景氣所帶來的經濟、政治不利影響,值得我們學習。(作者為本館編審)

註釋:
註1:梁竹生,〈多采多姿,變化萬千—展覽業務三十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三十週年館慶特刊》(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民國91年5月),頁36-43
註2:高立範,〈「藝術與心靈之美」巡迴展覽活動紀要〉,《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2期,民國92年11月,頁231-234
註3:探索之旅工作室,〈認識韓國—韓國簡介〉,網路資源http//home.kimo.com.tw/travelkorea168/korea—inter.htm
註4:〈韓國地區僑情簡介〉,網路資源http//www.ocac.net/newocac/point/point—5/point5_8.htm
註5:〈韓國華僑教育的現況與展望〉,網路資源
http//www.seoulchinatown.com./china_it/seminar_hwakyo_contests 1_7.htm

 

社教司劉奕權司長(左3)、張瑞濱館長(左6)、漢城華僑中學孫樹義校長(右5)與訪問團團員於會場合影

931116

 

華僑中學師生參觀展覽

931117

 

張炳煌教授現場揮毫

9311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