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紀實●姜波英

壹、研討會緣起

海外華人在近代中國與東南亞,甚至歐美等地區之變遷與發展上,扮演相當重要的角色,自1949年兩岸分裂以後,海外華人更成為兩岸政府爭取的對象,尤其在2000年5月陳水扁總統執政以來,大陸趁機推動「反獨促統」活動,繼而召開「全球華僑華人推動中國和平統一大會」,並積極拉攏海外傳統僑團,使得海外華人對兩岸政府的支持,開始產生變化,為了解大陸對海外華人的政策,擬藉由本活動的舉辦,邀請大陸學者發表相關論文,以了解大陸學者的研究方向、中共的措施。為因應新世紀海外華人由落葉歸根轉變成就地生根,及僑民教育擴大發展走向全球化的趨勢,特邀請國內外及大陸知名學者、專家及僑務、僑教工作者齊聚一堂,集思廣益,共同為本次研討會議題進行討論及對話,開拓出新的視野,以提供政府政策推動之參考。

貳、研討會內容

本研討會於93年12月3日起在本館中山講堂舉行2天,結合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中國大陸等地、海外僑民教育方面的專家、學者及僑務、僑教工作者,以「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為主題,分7個場次進行研討,共同發表25篇論文。其中日本神戶大學陳來幸教授,以「二戰後的日本華僑社會與華僑教育的發展」作專題研究,為何主張這個時期有劃時代的意義並值得研究,因為在日台灣人發生了巨大的認同變化,而這個變化未曾在國家僑務政策的決策中加以考慮,導致國民黨政府在日本橋社的部分失控,失控的原因不能只歸于「左傾分子的騷擾」,更大的原因應歸結于如何看待華僑本身的福利上。新加坡國立大學黃賢強教授,發表「從寬柔中學的經營和管理看馬來西亞的華文教育:董事會個案研究」,雖然一個學校的成功不只是靠董事會單方面的努力,但董事會在學校的發展上具舉足輕重的地位。北京華文學院院長彭俊教授詳細說明了「華文教育的學科性質和特點」,它具有第二語言教學特點的民族母語文化教育,首先,它是民族母語文化教育,民族教育是其基本的性質和特色;其次,它是多元文化和語言背景條件下的語言文化教育,必然要遵循第二語言或多元語言文化教學的一般規律。廣州暨南大學華僑華人研究所高偉濃教授提出「歷史的思索:海外華文教育的功用變化及因應之道」,上世紀華人主要通過學習儒家文明經典來熟悉華文,反過來說,學習華文基本上就是學習儒家文明經典,華文學習的主要功用便表現在華人社會內部的道德倫理教化上。當今海外華文教育必須適應:一、海外華人及其居住地其他種族了解廣義上的中華文化需要。二、適應工商實業與科技等華人在日益活躍的領域的需要。華中師範大學李其榮教授提出「海外華文教育與文化多元共存-兼論21世紀海外華文教育發展趨勢和問題」,海外華文教育的存在是合理且必要的,它是促進文化多樣性進而推動社會發展的需要,目前全球使用華語日漸廣泛;海外華文教育呈現多元化。海外華文教育的發展有四個趨勢:一、呈蓬勃發展的趨勢,二、呈多元發展趨勢,三、數位化趨勢,四、社會化趨勢。國內各知名大學的教授,特別對僑民的教育及歷史各面向作深入的論文發表及評論,中央研究院湯熙勇研究員發表「烽火後的同鄉情:旅外台灣同鄉會的成立及其功能(1945-47)」,戰後初期旅外台灣人籌組同鄉會,表現出來的是同鄉情,「團結力量大」反映出戰後旅外台灣人組織台灣同鄉會所的希望和目的。台灣同鄉會的功能:一、鄉情聯繫,二、照顧同鄉,三、位居旅外台灣人與旅居國政府、國府之間的溝通和協調等。淡江大學熊建成教授指出「西班牙華人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玄奘大學陳偉之教授提出「網路多媒體與僑民教育」,網路多媒體的運用能將深具文化內涵的中華文化傳輸給僑民,更希望因為網路多媒體的發達,異國人士也能同享中華文化的好處。僑民教育,如能善用網路多媒體多傳輸各類知識資訊,即有可能迸發僑民融合僑居地的各項知識,創造新的事業或文明,從而對僑民及僑居地作出最直接有益的貢獻。僑務委員會賴金城科長則提出「南向與西向投資之選擇-以台商對越南投資為例」。由於時勢推移,中國原有的投資優勝條件正逐漸流失中,而新興的越南,有較中國低成本、資源豐、勞工足、獲利高、經濟風險低等比較優勢,且與台灣關係友好,沒有兩岸的政治包袱,在直接投資的選擇上,越南是目前唯一可與中國大陸抗衡的國家。

參、結語

本次的研討會,集合了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大陸等地的學者、專家及僑務、僑教工作者,大家集思廣益,共同為研討會議題進行討論及對話,對僑民的教育及歷史各面向作深入的論文發表及評論,透過各地文化的交流,加上2天研討會大家的熱烈討論,相信對中山先生的思想及各地的海外華人教育有更深切的認識。(作者為本館編審)

 

附錄:「海外華人與僑民教育國際學術研討會」目次

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