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武漢巡迴展活動紀要●高立範

壹、緣起

滿清末年朝政腐敗,外加列強環伺,國家處境艱危。國父孫中山先生倡導革命,十月武昌起義成功,革命浪潮風起雲湧,中華民國得以創立。中山先生是世界的偉人亦是海峽兩岸共同尊敬的偉人。本館職司中山先生思想之宏揚與國父史蹟、史料之蒐藏、研究與展覽,有關促進世人了解中山思想相關之活動,即為本館推展業務目標之一。

自本館建館33年以來,推展展覽業務,創辦國內及國外史蹟巡迴展覽,成果豐碩,獲得海內外觀眾的稱讚(註1)。「孫中山先生史蹟書畫展覽」展品內容除原有介紹國父生平之國父畫紀書畫外,增加本館典藏當代台灣書畫藝術家之書畫作品,件件精品,可說是藝術與心靈之美的饗宴,因此舉凡國內外巡迴展覽活動均能吸引許多觀眾觀賞(註2)。

本次展覽與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合辦,展出地點是在辛亥武昌起義所在的武漢市,時間則從10月9日起開始,特別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本次展覽活動搭配與湖北大學合辦之「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共有來自中國大陸、台灣、日本、加拿大及美國等地八十餘位學者參加,以獨立、民主、富強為探討主題,提出62篇論文共同討論(註3)。展覽期間,主辦單位安排參觀武漢博物館、辛亥武昌起義紀念館、中山艦等博物館。 

貳、展覽活動簡介

此次與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合作舉辦展覽,緣起於該館曾於民國92年至本館舉辦「追隨偉人的足跡—青少年書畫攝影展」活動,主題為中山先生的《建國大綱》在武漢的實踐(註4)。有鑑於兩館合作推展中山思想的共同理念,本館特於93年10月至辛亥武昌起義紀念地舉辦展覽活動,以紀念暨追懷先烈革命偉大精神。內容包括國父史蹟書畫作品及台灣知名藝術家書畫作品共計100餘幅,另外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亦同時舉辦「武漢國民政府史料展覽」,是近10年該館蒐集的歷史資料和老照片及專書等展覽,具有參考的史料價值。

10月9日上午開幕式,由武漢市文化局副局長鄭自來先生主持,文化局唐局長惠虎及本館張館長致詞,並邀請貴賓孫中山研究會秘書長、全國民革常務副主席李贛騮先生致詞。武漢地區貴賓踴躍參加,透過媒體報導吸引許多觀眾到場參觀,報導方面有:10月9日湖北電視台18時播出(記者黃橋凱)等多家電視或報章報導(註5)。

為了增加觀眾欣賞藝術的樂趣,現場並由淡江大學文錙藝術中心主任李奇茂教授及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美術研究所所長江明賢教授現場揮毫,藝評家張光正女士進行演講。使現場觀眾一同分享「藝術」美感意象的喜樂,讓藝術普及化及深植每個人的心中。

參、訪博物館、紀念館簡介

首先介紹武漢博物館。該館位於漢口青年路373號,民國90年10月1日正式對開放,總面積17834平方公尺,陳列面積6000平方公尺。建築壯麗巍峨,集東方文化的典雅與現代化功能於一體,蔚為壯觀。該館藏品豐富,種類繁多。現有藏品5萬餘件,展出各類精美文物2000餘件。其中有清宮造辦處的御製秘器,也有歷代名家高手的傑作,也有工藝精湛的傳世珍品。青銅器中,商獸面紋出土於武漢市黃陂區商代遺址蟠龍城,是研究武漢市歷史發展的重要實物資料。

該館一樓3個展廳:「歷代文物珍藏廳」追求寧靜致遠、尋古探幽的神秘風格;「古代陶瓷藝術廳」營造明朗、素雅、光潔的陶瓷藝術風格;「明清書畫藝術廳」定位為淡雅、幽靜、簡潔的中國傳統書畫意境。二樓是該館的基本陳列,設計者圍繞著武漢獨特的歷史背景,在陳列手段上進行藝術創造。「武漢古代歷史陳列」和「走向近代的武漢」廣泛運用新技術、新材料,營造出真實、奇妙、夢幻般的歷史與現實。三樓有專門的交流展廳,先後舉辦「近代書畫藝術展」、「中山艦出水文物展」、「湖南長沙馬王堆出土文物展」、「雲南民族服裝服飾展」等十多個臨時展覽(註6)。

其次介紹中山艦博物館。中山艦原名永豐艦,滿清政府於1910年8月向日本三菱造船廠所訂購的一艘鋼木結構的砲艦。1912年6月該艦建成下水,1913年1月,開赴上海,加入北洋政府海軍第一艦隊。1922年6月,中山先生廣州蒙難時登臨該艦,指揮戰爭長達50餘天。中山先生逝世後,為紀念中山先生而改名為「中山艦」。1938年10月,該艦在武漢保衛戰中於長江金口水域被日機炸沉。1997年1月,該艦被整體打撈出水。1999年11月,開始其艦艇的修復保護工程。2001年12月,舉辦中山艦修復保護工程竣工儀式。完工後的中山艦,恢復1925年時的歷史原貌,並保留1938年時被炸沉的歷史痕跡。

中山艦出水時,隨之出水各種類型的文物3400餘件,數量之多為中國近現代史少見。2002年7月經大陸國家文物局和湖北省文物局專家鑑定,被確認為一級品的文物有43件,二級品文物25件,三級品文物49件。出水文物眾多,其內容涉及歷史、政治、軍事、經濟等社會生活的各方面,具有參觀價值(註7)。隨著中山艦專用浮船塢的建造和中山艦陳列基地的建設,中山艦博物館將開啟新的歷史航程。

最後介紹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該館是依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舊址而建立的紀念性博物館。位於湖北省武漢市武昌,西臨黃鶴樓,北倚蛇山,南面首義廣場。因舊址紅牆紅瓦,武漢人稱之為紅樓。

紅樓原為清朝政府設立的湖北諮議局局址,於1910年建成,1911年10月10日辛亥武昌起義成功,次日在此成立中華民國軍政府鄂軍都督府,紅樓因此被譽為「民國之門」。紅樓於1961經大陸國務院公佈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1年10月正式建館。館內現有兩個基本陳列:一是「鄂軍都督府舊址復原陳列」,復原和再現都督府成立初期的場景和風貌;另一是「辛亥革命武昌起義史蹟陳列」,以近400件展品,全景式地展現武昌起義的歷史。

肆、結語

中山先生是兩岸華人所共同尊敬的偉人,他的豐功偉績暨偉大精神值得世人的尊崇與景仰。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中山艦博物館、武漢國民政府舊址紀念館等地參觀,對於中山先生的偉大,更加深一層的認識。

文化藝術活動的推廣屬於無形的建設,潛移默化之功。辛亥武昌起義為近代中國史上最重要的一役。由於革命先烈先賢的犧牲奮鬥,才有今日之中華民國誕生。睹物思情,古之將相今何在?「黃土一堆草沒了。」在歷史洪流中,我們需積極正向面對,革命先烈雖已死,然而其精神卻永垂千古,為萬世之典範。(作者為本館編審)

註釋:
註1:梁竹生,〈多采多姿,變化萬千—展覽業務三十年〉,《國立國父紀念館三十週年館慶特刊》(台北:國立國父紀念館,民國91年5月),頁36-43
註2:高立範,〈「藝術與心靈之美」巡迴展覽活動紀要〉,《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2期,民國92年11月,頁231-234
註3:劉碧蓉,〈湖北大學「孫中山與中國現代化學術研討會」紀要〉,《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4期,民國93年11月,頁235-239
註4:高立範,〈追隨偉人的足跡—青少年書畫攝影展〉,《國立國父紀念館館刊》第11期,民國92年5月,頁247-248
註5:報章報導方面共有:10月9日湖北電視台18時播出(記者黃橋凱)、10月10日「長江日報」頭版、10月13日武漢一台18:43播出、10月20日湖北經濟電視台18時播出(記者王青林)、10月28日中央電視台四套節目(午間12時播出)、10月29日19:50、11月16日19:50武漢教育電視台播出(記者馬晶)、11月12日湖北經濟電視台18時、13日24時播出(記者毛莎)、11月14日香港文匯報、武漢晚報、武漢晨報、武漢都市報等均有報導,僅電視台即有14次之多。雜誌方面如:《武漢旅遊》2004年冬季刊第11頁、《中國博物館通訊》2004年10期、《中國博物館通訊》2004年第1期第33頁等。
註6:《武漢博物館簡介》
註7:《中山艦博物館簡介》。葉俊之、鄭自斌、陳淳〈中山艦出水文物史實考略〉,《軍事史林》2003年第11期(總第162期),2003年11月,頁40-42
註8:《辛亥革命武昌起義紀念館簡介》

 

李奇茂教授現場揮毫

223

 

中山艦博物館

223-1

 

辛亥革命博物館正門一景

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