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梧州中山紀念堂簡介/黃裕峰

梧州位於廣西東部,地處珠江流域中流,是一座有著2100多年悠久歷史的古城,古為百越之地。蒼梧、廣信是古稱。漢高後五年(西元前183年)南越王朝設蒼梧王城。漢元鼎六年(西元前111年),設置蒼梧郡。西元621年(唐武德4年)改郡治為州治,將蒼梧改為梧州,是梧州得名之始,明成化六年(1470年),明憲宗在梧州創設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總督府,轄廣西、廣東,梧州成為兩廣政治、軍事中心。民國10年(1921年)始稱梧州市。

  從梧州市最繁華的中山路北端,往北走約200米,就到了中山公園山腳下,在中山公園入口處有孫中山先生手書「天下為公」。沿著臺階迤邐而上300多級臺階,一座掩映在林蔭之中氣勢雄偉,莊嚴肅穆的中西合璧建築物便呈現眼前,這就是我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梧州中山紀念堂。

  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中山先生為了組織、推動北伐而視察廣西,曾三次駐節梧州。在梧州期間,發表了《在梧州群眾歡迎會的訓詞》、《黨員須研究革命主義》等著名的演講。中山先生還先後視察了防守要地白雲山、茶山(今中山公園)和系龍洲,親自過問地方濫發鈔票的事,創辦了軍人教養所,接見了美國 《大陸報》、《華盛頓郵報》記者等。還在梧州處理了許多重要軍務(如召開軍事會議、組織北伐部隊,任免將領,爭取和教育陳烔明等)和政務(在梧州設中央銀行,派廖仲愷赴廣州,汪精衛、伍朝樞赴香港籌款,接濟軍餉,任免地方官員等)。當時除隨從有胡漢明、李杞堂、徐維楊、鄧家彥等二十餘人外,廖仲愷、鄧鏗、伍朝樞、蔣介石、李烈鈞、許崇智、伍廷芳、汪精衛、唐繼堯、鄒魯、古應芬等骨幹都先後來梧州,或彙報工作,或商議大事,或奉召差遣。梧州行營實際上已成為大總統的臨時指揮中心。而梧州卻成為北伐前進基地。

  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後,梧州人民為紀念孫中山先生為國為民的豐功偉績,在當時西江善後督辦處長李濟深先生的倡議下,集資興建中山紀念堂。1926年1月15日奠基,由當時的國民政府主席汪精衛(兆銘)主持奠基儀式,1928年7月10日動土施工,1930年10月建成,為全國最早建成的中山紀念堂。

  中山紀念堂位於北山之巔,為中山公園的中心。東臨冰泉沖,西接市區至桂江(亦稱撫河),南俯瞰繁華市區和滔滔西江,北靠秀麗的白雲山風景區,紀念堂四周遍植松柏、玉蘭、石榴、枇杷等樹。紀念堂正門上方有時任廣東省省長陳濟棠題寫的「中山紀念堂」,前方為廣場,廣場中央立有孫中山先生塑像。

  中山紀念堂占地面積1630平方米,建築面積1330.59平方米,連塔式樓共五層,高約23米.建築平面成「中」字形,素白色的外牆與四季長青的古樹相映襯,寓中山先生萬古長青之意。中山紀念堂的設計相當巧妙,正門立面豎看像「中」字,橫看則像「山」字,寓人民對中山先生永懷紀念之意。從中山公園山腳至中山紀念堂前,共有10個平臺,323級臺階,象徵著孫中山曾先後領導過10次武裝起義。到第10個平臺時,眼前豁然開朗,紀念堂呈現在朝拜者眼前,寓意著革命成功,並喚起3.23億同胞的覺醒。

  中山紀念堂座北向南,其採用的是中國古典宮殿式與西歐圓頂式相結合的建築形式。既採用了中國古代建築學的優點,又吸收了西方建築學的長處,並使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建築材料。紀念堂主體分前後兩廳,兩廳之間有三扇大門相通。前廳正中置孫中山先生塑像,有拱形大門三堂,廳東西兩翼對稱,現為中國民主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圖片展覽。兩翼各有樓梯通過二樓,二樓格局佈置如樓下,二樓東面為接待室,西面為孫中山先生的親屬和後裔展覽。再沿梯而上,為一高聳的三層塔式圓頂樓。登塔可飽覽梧州風光,後廳為可容納千人的會堂,堂的正面為主席臺,可作集會演講和文藝演出之用。抬頭可見主席臺上面用天藍色書寫的「總理遺囑」全文。主席臺兩側為孫中山「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訓示,主席臺左右各有一室,供休息及演出化裝之用。後廳左邊牆上有「李宗仁出師北伐史略碑」,右邊牆有「李宗仁虞孫傳芳于龍潭史略碑」。會堂的前半部有樓一層,前為觀眾席。會堂寬廣而高大,中央未置有一柱,為一大特色。

  紀念堂的結構、裝飾頗有特色,牆身用上等青磚以石灰塵漿砌造,各磚墩及大門上之繃子,均用顏色磁磚鋪面,砌出青天白日之花紋。外牆均用1:2黃沙水泥粉刷並劃成石砌接縫式樣;內牆用石灰粉刷,頂部四周有精美的歐式浮雕。會堂天頂用跨度18米多的6個鋼桁支架,再承以較小的鋼桁,在上面構成一個四角瓦頂,鋪以天青色琉璃瓦。二樓和塔式樓各層,均為鋼筋混凝土結構。3扇大門用樟木製作,其餘門均為杉木。樓梯的踏步為樁芽木,踏腳底為杉木,扶手則用樟木。紀念堂前為花崗岩石級,四周則為荷池、花壇、草坪環繞。

  梧州在全國首先建成中山紀念堂並不是偶然的,而是源於具有光榮革命傳統的梧州人民對孫中山先生的深深崇敬。梧州是廣西水上門戶,是兩廣文化的交匯點,又是廣西開埠通商最早的城市。1904年開辦了廣西第一所中學—梧州中西學堂,還聚集了一批具有民主思想的愛國志士和同盟會員。黃興、胡漢民、柳亞子、陳少白等先後在梧州教書、辦報,直接傳播新文化、新思想,鼓吹革命。同盟會廣西分會也成立於梧州。1911年武昌起義後,10月31日梧州在兩廣最先宣佈「獨立」。辛亥革命後,梧州一度成為廣西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許多國民黨要人曾在梧州開展各種活動。孫中山先生三次駐節梧州,更使梧州人民直接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薰陶。

  中山紀念堂建成後,梧州市的許多紀念活動、重要會議、戲劇演出等都在紀念堂舉行。抗戰時期,當年「七君子」的鄒韜奮、沙千里、史良和文化界知名人士錢俊瑞、沈茲九等離上海經香港到梧州,先後在紀念堂對梧州各界群眾作了抗戰形勢報告。梧州救國話劇社、駐梧廣西學生軍、梧州八一三劇團、梧州抗日兒童工作團等經常以紀念堂為劇場,演出抗戰救亡節目,對梧州人民抗日運動的開展起到了推動作用。

  1981年8月廣西壯族自治區人民政府把梧州市中山紀念堂列為自治區(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並正式對外開放。今年6月中國國務院頒佈中山紀念堂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紀念堂地下兩個展廳是「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展覽,展覽除了全面介紹孫中山先生一生的光輝業績外,還著重介紹了孫中山先生在1921年底至1922年初三次蒞臨梧州,指揮北伐,指導梧州人民建設家鄉、治理西江航道的動人事蹟。二樓兩個展廳是「孫中山親屬和後裔」展覽,該展覽主要介紹孫中山的親屬與後裔的情況,作為以孫中山和他成長初期的社會環境為主題的系列內容,特別是他與宋慶齡女士曲折委婉、盪氣迴腸的愛情經歷更令人久久難忘。可使人們加深對孫中山這一歷史巨人的瞭解。

  梧州市人民政府曾先後於1981年、1986年在中山紀念堂舉辦紀念辛亥革命70周年,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的盛大活動。1999年11月12至14日,在紀念堂召開了「孫中山北伐與梧州學術研討會」,參加研討會的有來自全國各省、市及港、澳、臺地區的專家學者133人,會議研討了孫中山北伐的目的、意義,並就某些具體問題提出了新的見解,進行了新的闡述,特別是對梧州在北伐中起到的重大作用作了總的概括,以新的材料填補了全國專門研究孫中山北伐這一課題的空缺,推進了有關孫中山的學術研究,從而提高了中山紀念堂的知名度。

  中山紀念堂一直是宣傳梧州和瞭解梧州的重要視窗。幾十年以來,曾經接待不少國家領導人和海內外賓客,成了梧州不可多得的文物旅遊景點。(作者為梧州中山紀念堂管理處主任)

 

1921年11月期間,孫中山在梧州設立的行營

95154-1

 

孫中山在梧州期間經常召開會議的舊址及其創立的軍人教養所

95154-2

 

照片

95154-3

 

中山紀念堂正面

95155-1

 

中山紀念堂廣場全景,占地3500m2

95155-2

 

第一屆廳一隅

95157-1

 

第二展廳一隅

951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