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紀要/劉碧蓉

一、會議緣起

民國96年5月16日適逢本館開館35週年紀念,特選在16日、17日兩天來舉辦「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居於弘揚中山思想,促進海內外學術文化交流之職責所在,10年前本館已廣邀全球對孫中山等各項議題有研究之學者專家來台,進行切磋與交流。因此選在館慶之日舉辦這場學術研討會,別具歷史意義,館慶慶典開幕後,立即進行學術討論。

二、會議內容
本次研討外國學者主要以大陸學者為主,共有10位大陸學者應邀出席,並以「兩岸中山思想研究之回顧與前瞻」為主題,進行7場26篇論文之研討。茲將其中數篇文章之要旨羅列於下,以供讀者饗宴。
本次回顧的文章,中山大學的陳世岳教授以中山大學中山所為例,陳教授從環境、學術活動及思想本身等角度,來探究中山思想研究在台發展之變化原因。評論彭立忠教授以台灣地區對於中山思想的研究,有出於維護政權的合法性,有出於建立學術規範以及發展學術客觀性之需要。但經過約三十年的實踐檢驗,中山思想的研究,顯然受到政治力影響高過於研究者自主性,作為呼應。曾成貴教授從民族主義的形成演變、革命排滿、五族共和、民族自決、國族主義、民族復興及思想淵源等方面,對民族主義作一番回顧與前瞻。洪聖斐教授從民族主義的角度,試圖補充有關中山思想與俄國民粹主義之間關係與淵源,他發現孫中山的民族主義與民粹式民族主義對於世界主義或現代化都有所保留,且相當程度是受到後者的激發。但孫中山的民族主義並不排斥在民族強大後,發展世界主義。隨著兩岸頻繁的學術交流,郭勁松教授再針對海峽兩岸各自表述的「三大政策」,作了一番說明。他認為兩岸學者根據史料,走進孫中山,還原歷史的真實,因此,對於「三大政策」的認識漸有趨同之勢。
  在民權主義議題上,周陽山教授提出五院之間的互動關係,並非三權之下的分權與制衡,而係採「事權」與「人事」二元化的分工與合作機制。換言之,行政、立法、司法三院之間,係採西方三權之間的分權制衡模式,而以「法治」運作,為其主軸。行政、監察、考試三院之間,則根據中國傳統政制設計的精神,對政府人事進行考核與監督。考試權負責管制政府公務人員的「晉用」與「進階」管道,監察權則職司風憲,摘奸發伏,負責彈劾,糾舉不適任的政府人員,糾正其錯誤政策,並管控著公務人員的「汰換」管道。在此分權結構,借助五權間的分工合作,來看五權憲法。吳秀玲教授認為我國的五權憲法,雖不乏批評者,還算是一部不錯的憲法,但經過七次的增修,是否還是五權憲法制? 頗堪翫味。為何政府體制的定位因勢搖擺與運作頻臨困境?何者才是未來我國政府體制的最佳選擇,都是文章討論的重點。「訓政」是中國國民黨在大陸統治時期特有的政治體制,對還原孫中山訓政思想為「史」,90年代以來大陸為主的學者們對此歷史現象的理解和評價為「論」,賀淵教授對此做了一番介紹。林國章主任則從文化行銷的觀點,比較兩岸孫中山紀念機構的孫學研究與傳播作法,並從經營實務面向分析其發展趨勢。
  在民生主義議題上,敖文蔚教授指出中國大陸因受「左」的路線影響,使得近代中國社會史尤其社會思想史的探索起步較晚,以致孫中山社會思想之研究進展緩慢。從1993年起,開始有較深入、較全面地向社會問題、社會保障、人口問題和風俗改良等發展。此文作者著重對孫中山的社會問題思想、社會保障思想和社會模式構想等研究狀況做一概述,並提出今後研究設想。黃城教授與其博士生莊達欣從江澤民主政時代為研究範圍,探究此時期中國國家經濟角色的內涵與變遷,來看民生主義在現代中國的檢視。威權體制及民主體制對經濟發展是否有影響,許如亨教授則認為並無必然因果關係,許教授認為台灣發展的成功關鍵,更多因素在於「人」而非制度,其成功在於當時主政者或政策制定參與者的視野及遠見,因而創造了當年台灣經濟奇蹟。
  
三、結語
思想的弘揚,貴在實踐,透過教育規劃,不僅可建構一套完善的思想體系,更可豐富思想內涵。因此,本館認為學者們在學術研討會上對議題的切磋探討,最能使中山思想注入新時代生命之精神,因而持續舉辦這項學術研討會。十年來本館邀請了大陸學者近110位,日本學者17位,美國3位、香港3位以及英、俄、新加坡、越南、德國、韓國等各1位學者,來台與台灣學者進行研究與交流。海內外來的學者藉由觀念交流,意見溝通,確實擴展了中山思想的視野與格局,也豐富了中山思想的內涵,這也是多年來本館辦理研討會的目的所在。
  由於兩岸分治多時,初期時經常出現意識型態的對立詞句,尤其觸及民族主義議題時,台灣學者強調「務實互重,現實發展」,大陸學者彰顯「民族大義,和平統一」,總有爭論。但正如主持人周家華教授所指的雖然彼此對「孫學」有不同的詮釋,但「孫中山」仍然是兩岸共同推崇的偉大政治家。中山思想在兩岸學者的交流與切磋下,確實拉進彼此不同的觀點,也使兩岸諸多誤解逐漸釐清。因此中山思想作為海峽兩岸人民共同分享的思想遺產,其先驅性的視野與擘畫時至今日是具有其時代之意義與啟示。(作者為本館助理研究員)

四、附錄:「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目次 主持人:許介鱗、隋杜卿、陳鵬仁、李禹階、周家華、黃兆強、胡佛

四、附錄:「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目次主持人:許介鱗、隋杜卿、陳鵬仁、李禹階、周家華、黃兆強、胡佛

 

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合影

2007年孫中山與國家發展學術研討會與會學者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