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7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張瓊文

一、 會議緣起
全球化及地球村為世界各國近幾年極為重視之觀念,而台灣地處東亞中心樞紐位置,貿易及經濟繁榮興盛,亦成為東亞各國人民,不論是留學或就職的主要國家之一,使得台灣成為一個多民族、多族群的多元文化社會,族群和諧亦成為近幾年來重要的議題。
  「多元文化與族群和諧國際學術研討會」之目的除期望重視並建立台灣的多元文化觀念及族群和諧思想,同時期望這樣的思維能在中小學教育扎根。本會議由本館、國立台北教育大學華語文中心及元智大學人文社會學院主辦,並於2007年11月23、24日,分別在台北教育大學國際會議廳及本館中山講堂舉行,由國內外包括台灣、韓國、泰國、香港及美國等五國,數十位學者專家參與,共進行二場專題演講,發表20篇論文,所討論之議題歸納可分為華語教學、多元文化及族群和諧等三部分。
二、 會議內容
  本會議主要有二場專題演講及20篇論文發表,在專題演講部分,葉海煙教授以「台灣多元文化的生命力:傳統、族群與文化再生之道」為題,說明全球文化與在地文化必須並進,因地方文化的特色能讓全球化更多元、更有活力,葉教授亦主張傳統與當代是在同個脈絡中承接下來,因此不同文化與不同族群,應是彼此寬待與共容,如此便能激盪出更豐富的文化和生活。此外,葉教授以錢穆故居的經營管理為例,說明台灣文化的再生與新生之道。
  第二場演講由劉阿榮教授主講,劉教授以族群理論意涵、歷史記憶與言說敘事、社會啟蒙與族國想像及國家認同的飄移不定等四部分,說明台灣的族群記憶與國家認同。
  發表論文部分,茲歸納為華語教學、多元文化及族群和諧三部分,各提出數篇加以介紹。在華語教學部分,孫劍秋教授及蔡婉君組長從台北縣國小三年級生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結果,探討學生語文學習的情況,研究結果顯示台北縣九個行政區中,有五個行政區學生之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平均分數,低於全縣之平均分數。在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試題方面,國字測驗試題部分答對率逾六成七,選擇題試題語文成分分析部分,「語法句式內容」及「綜合性語文技巧」的表現較「字詞形音義」佳。在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寫作級分方面,近五成學生寫作能力已達一般水準,但仍有三成六學生寫作級分在低分組。在檢測身份別方面,檢測結果以一般生表現最佳,其次為新住民生,原住民生表現最不理想。孫教授及蔡組長最後對台北縣教育者提出每年舉行國語文基本能力檢測、縱貫性與長期性研究、扎根國語文基礎性能力及長期積累閱讀能力等四項建議,亦建議家長以鼓勵的方式來對待孩子的學習,使其主動、快樂的學習語文。
  江惜美教授說明華語教學的緣起及現況,並對培養理想的華語教師及對教材、教法和華語測驗現況的省思,提出個人看法,江教授認為一位稱職的華語教師,應具備中文專業、教育專業及表達溝通等三項專業與能力,而在對現況省思方面,江教授認為應有整合的教材,教法也應由講授專業學科,進入語文與教育專題的結合上,另外,應落實華語教師認證之構想,並加入「試教」此一考科,以使華語教學更專業化、系統化。李雄溪、符翠蘭及譚道經等三位教授,亦分別說明香港、泰國及韓國等各國,在華語課程設計的情形及華語教育的現況、未來和困境,皆可作為台灣華語教育的參考。
  在多元文化部分,洪泉湖主任認為文化產業在各國皆有非常蓬勃的發展,而台灣的客家文化產業,如北部的桐花季及南部的美濃客家文化產業,也有極為蓬勃的發展,為地方帶來觀光人潮與商機,同時提供客家文化創新與傳承的平台與促因,洪主任研究發現美濃人透過菸樓與交工組織、夥房、老街再造及各種祭儀等文化產業,影響美濃人對客家文化的歷史記憶和在地認同。洪教授亦提出美濃文化產業發展的困境,包括經濟不景氣的影響、政治因素及發展策略的缺失等。
  林國章主任以文化生態研究觀點,提出台灣民俗節慶產、官、學的合作模式,策略合作模式包括垂直整合的模式、水平式分工的模式及不對稱的聯盟模式等三種類型,林主任主張民俗節慶文化活動產、官、學合作能促進經營效率,使傳統文化融入大眾流行文化中,有助於激發文化產業的潛能與活力。
  在族群和諧方面,浦忠成館長認為台灣因地緣之便,而經歷先後移入的不同民族與文化,不同文化背景的民族,欲建立分工與合作的方式,其關鍵點在於互信,不同民族間應依據其獨具的條件,共同分工合作,對台灣社會有所貢獻。
  王佳煌教授探討眷村文化保存及眷村相關研究的現況,並提出眷村文化及眷村研究未來的發展方向。王教授指出眷村文化保留的實例,包括台北市四四南村眷村文化公園、台北縣三重市眷村文化園區、桃園眷村故事館、新竹市眷村博物館及高雄市眷村文化館等。在眷村研究方面,可分為眷村文學、眷村史及眷村改建與隨之而來的各種議題等三種類型,王教授提出,眷村研究未來可朝眷村文化在文化政策中的地位及眷村與族群關係的研究,此二方向發展。 
三、 結語
  台灣為一多元文化社會,擁有多樣化的民族和族群,不論是何種民族或族群,都是因為喜歡台灣這個地方而居住下來,各民族和族群更應依著這樣的想法,彼此互助合作、不分你我,為台灣社會的美好未來一起努力。


附錄:

附錄:[放大圖片檢視]


附錄:

附錄:[放大圖片檢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