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走進藝術之門──與『偶』共舞」/謝政達

中原群俠,千里迢迢……

  要進入烏斯藏的入山口,有一個村莊,近來常有匪徒出入其間,夜半時分,打家劫舍,奪取村民財物,搶走良家婦女,政府官員為查案件緝捕匪寇也束手無策,死傷慘重,村民生活在黑暗恐懼中,在這危急之下,史豔文帶領中原群俠,進入這群匪徒聚集的山寨,與這群歹徒展開一場大仗……。從民國五0年代後期,電視台播出布袋戲《雲州大儒俠》,其所造成的高收視率,在播出時段有萬人空巷的情況,至今仍為人們所津津樂道。

  戲如人生,人們生活中難以釋懷的情緒,可以在戲劇中得以舒解,但社會高速的發展,戲劇欣賞不再是生活的娛樂重心,社會中千奇百怪的各種遊戲因應而生。現代社會,人們希望的是快速、感官、財運、官運和各種奇緣能從天而降。傳統文化,很多時候被人們遺忘了,有時又被人們擺一邊,當傳統戲劇逐漸消失的時候,當人們警覺快失去這些文化意涵時,卻費心的力挽狂瀾,今年,國父紀念館即扮演這份為文化耕耘深具意義的活動。




壹、緣起

  一般說來,台灣的教育制度,一學年中約有三星期的寒假,以及整整兩個月的暑假。這麼長的假期,我們的學子是如何渡過的呢?是繼續補習功課?或在家看電視?或打電腦遊戲?或與朋友外出遊玩?或作息不正常整日昏睡?或參加對身心有意義的活動?……種種都有可能。學生不管年紀大小,在父母心中都是小孩子,也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

  在我們社會中,中學生以上,本身自制能力較強,也都較喜歡自己去規劃假期活動;小學生則不然,一者年紀還小,父母擔心較多,二者小朋友心智年齡還不穩定成熟。因此之下,很多父母都希望小朋友於家庭生活或參加特殊性的活動外,總希望小朋友能參加口碑較佳的機關團體所舉辦的活動。本館近年來配合學生的寒、暑假,舉辦一系列活動,就是因應社會之需,並提供自己本身社教活動和藝文教育的屬性和特色,為小朋友營造一溫馨的假期,給父母安心,也傳播相關藝術文化種子於國家之小小根苗身上。

貳、暑假活動行銷記者會

  教育部為考慮學童於漫長暑假中有正常的學習活動,特請社教司主辦97年度社教機構暑假活動行銷記者會,藉此來使各主要社教機構相互觀摩,也讓父母對小朋友選擇暑假活動時有更多選擇空間。

一、行銷記者會時間:97年6月27、28日共二天。

二、行銷記者會地點:南海學園藝教館前方空地

三、主題規劃:本次行銷記者會將社教館所、社區大學、文教基金會、圖書館等機關,將其機關之特色規劃為海洋教育、閱讀成長、文化藝術、科技學習等四大主題。

四、行銷記者會現場活動集錦

(一)本館新聞發佈

  國父紀念館專為國小中高年級學童所舉辦的「走進藝術之門──與『偶』共舞」兒童夏令營活動,自即日起至6月17日止受理報名。

  是項活動自7月15日至8月21日分6梯次舉行,國父紀念館將邀請深受歡迎的小西園掌中劇團、華洲園皮影戲團、無獨有偶工作室劇團為小朋友介紹傳統的「布袋戲」、「皮影戲」,與現代的「西洋偶戲欣賞及主題曲教唱」、「偶戲繪圖」、「創意偶戲教學」等;另外,還有林宜靜老師的「藝術公仔娃娃教作」。

 

(二)現場活動集錦

1.參與機關現場活動特色

DSC00695 教育部暑假活動行銷記者會現場活動一景

DSC00655 國立台灣藝術教育館展覽現場一景

2.本館現場活動之特色

DSC00644本館於展覽現場一景

參、97年兒童夏令營活動概況


  藝術領域雖有八大部門之稱,但隨著社會發展,每一領域皆分工的非常細膩,由於今年本館與高雄縣政府文化局於暑假期間於本館合辦「台灣之美-補燈捉影皮影戲文物展」,為使此一傳統文化不致消失,因此今年兒童夏令營之主題乃與皮影戲與布袋戲有關之活動。經過本館相關單位研商,將今年之主題定為「走進藝術之門---與「偶」共舞」。

  
一、活動熱身──皮影戲教育訓練

  此次系列活動之主題定為「走進藝術之門---與「偶」共舞」,目前在文化傳承中,與「偶」有關之戲劇為布袋戲和皮影戲,本地社會民眾對皮影戲的知識較為陌生。為了培養本館服務員對皮影戲相關知識和操作技巧有一初選概念,因此乃請高雄縣政府文化局之協助,於本年6月20日特請任教於高雄縣竹圍國小之李美燕、張文菁兩位皮影戲種子老師,於本館中山講堂講課,並開放給全國公務人員自由報名學習,當日上課情形如下:

(一)種子課程

  1.皮影戲簡介及發展

 (1)上課日期:97年6月20日(星期五)上課時間 0900-1200

 (2)講座教授:李美燕老師




  2.皮影戲製作及前景

 (1)上課日期:97年6月20日(星期五)上課時間 1400-1700

 (2)講座教授:張文菁老師




二、皮影戲教育訓練活動照片


DSC00575 皮影戲教育訓練一景

DSC00582 皮影戲教育訓練現場實際演練



三、夏令營活動簡介

 

活動簡介

971114-101

 

課程表A

971114-102

 

課程表B

971114-103

 

內文

 肆、本館夏令營活動狀況

  布袋戲名稱有多種,如布袋木偶戲、手袋傀儡戲、掌中戲等多種名稱,布袋戲是起源於17世紀福建的泉州、漳州地區。除這兩地為起源和流行之外,亦傳播到廣東的潮州和飄洋過海到臺灣。近代臺灣,這種木偶戲經過改良,結合科技、音效、佈景效果以及人為特殊的口技,成為時尚流行的話題,有其固定的族群在收看這等節目。

  布偶的頭是用木頭雕刻成中空的人頭,其偶身之軀幹和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來的服裝,演出的時候,將手套入戲偶的服裝內進行各種表演。世間人性格不一,職業不同,表情動作經由布偶導演的操作,引起觀賞者內心的共鳴。

經由布袋戲及皮影戲的教學活動,本館夏令營活動狀況承現五彩繽紛的成果,茲列出現場活動成果集錦:

 

活動一 

971114-104

 

活動二

971114-105

 

活動三

971114-106

 

活動四

971114-107

 

活動五

971114-108

 

活動六

971114-109

 

內文

 伍、高雄縣文化局之皮影戲展覽

  皮影戲約起源於漢朝之時,如此說來,皮影戲的歷史淵源流長已二千多年了。在台灣皮影戲又稱為「皮猴戲」或「皮戲」,因為它的動作看起來有點兒吊兒郎噹,有些滑稽,像猴子般的調皮,所以稱為「皮猴戲」。明末清初時,在廣東、福建沿海一帶,軍中有演出這樣的戲,當鄭成功來台驅逐荷蘭人時,皮影戲隨著軍隊被帶到台灣,至今在台灣的皮影戲已有將近數百年的歷史了。皮影戲流行於庶民階層,與宗教信仰有密切的關係,以前地方上的祭典儀式或是熱鬧拜拜,都以皮影戲來慶祝(酬神)。為使此一古老文化不因社會的發展而消失,藉此展覽前夕,舉辦皮影戲發展與製作的教育訓練,使此文化種子能傳承下去。

本館與高雄縣文化局合辦之皮影戲展覽活動文宣

(一式兩面)補風捉影

陸、結論

  此次夏令營活動,報名人數非常踴躍,顯出本館之前舉辦之活動已得到民眾之肯定,以及本館在社會上所建立起之聲譽,已被廣泛大眾所認同。檢討這次活動幾點成果臚列如后:

一、傳承文化種子的無畏精神

  文化乃人類歷史精神與物質建設的總動員,處於高科技發展的時代,傳統文化處於微妙的地位,當科技文明無法呈現人文之美時,傳統文化猶如那人在燈火闌珊處,待人們輕輕掀起她的羅沙,深深品味。

二、文化的傳承先由種子教育做起

  傳統文化逐漸在現代社會消失之際,本館藉由皮影戲戲偶展之機會,進而將皮影戲與布袋戲等基本常識的介紹和基認識,由夏令營的學童活動中傳承文化的種子。

三、理論與實務的結合

  此次夏令營活動主軸在皮影戲與布袋戲的認識,與「偶」為伍,將這兩項文化國寶舖設出來,很多文化活動不易將理論與實務結合,這次主辦單位動員心力、勞力,將此傳統文化的理論與實務,做了一次成功的結合。


四、學習、自律的活動精神

  學童參加活動不是祇有玩樂虛渡時光而已,本館秉持愛護、照顧、自律、學習的精神,在活動中懂得學習課程、尊重他人,乃至用餐規矩、愛惜物品都有本館服務員、志工及優秀的外語工讀生引導、照顧、叮嚀,務必將學習落實到生活上。

  自宋朝之後,儒、釋、道三教合一的內涵,已與我們的社會生活結合在一起,但是人們對其內容知識卻一知不解甚至完全不懂。人生如戲,「善哉!善哉!佛祖曾說:六波羅蜜為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波羅蜜」,藉由布袋戲老和尚的傳達,觀眾於此接觸了佛教的知識,實非當初佛祖所料。其他諸如儒家孔子所言、道家老君之語,都可因戲劇的傳播,對人民尤其是基層民眾的生活理念影響甚深。

「乾坤莫測,世事如棋,笑盡英雄」

世外高人一頁書之言如亂世警鐘,令人三思,這是偶戲的功效呀!

(本文部分資料及圖檔照片蒙組內同仁高立範、邱啟瑗、田洪慧提供,敬此致謝)

 

捕燈捉影-外頁

971114-110

 

捕燈捉影-內頁

971114-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