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六朝古都梅花韻\魏仕哲

本館建立宗旨以發揚中山先生思想及其史蹟、史料之蒐藏、研究與展覽為首要目標,並極力推廣社會教育及促進文化藝術交流。為因應兩岸交流日益頻繁,本館積極建立與大陸各地孫中山紀念館之聯繫管道,每年均派員赴大陸地區辦展參訪,藉由展覽、研討會及座談會等形式增進館際交流與情誼。透過交流,相信可以增進兩岸雙方民眾進一步瞭解與認識。
本館本(98)年度即規劃至大陸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舉辦「藝術與心靈之美-兩岸梅花攝影巡迴展」,並與第14屆國際梅花節相結合。說起國際梅花節,已舉辦14屆了,眾所皆知,梅花是四君子之首,其堅忍不拔、高雅芬芳、玉潔冰清的形象,自古以來,已是文人墨客吟詩作對、揮毫攝影不可或缺的對象。而南京的梅花山,歷經多年的植梅整治,品種多達350種(參考「梅花韻」簡介),遠近馳名,賞梅遊客絡繹不絕,自然也成為攝影名家拍攝梅花的最佳景點,能夠在南京梅花山舉辦國際梅花節攝影大展,格外具有意義。
本次展覽作品多達百餘幅,全都是兩岸四地攝影大家的作品,其中,我國展出彭大利、許釗滂、周鶴輝及蔡登輝等名家作品共襄盛舉。

貳、預期目標
藉由本次隨展參訪,希望可以達到以下目標,對於公務推動能有所助益:
(一)本館作為孫中山紀念館之交流平台,對於發揚中山先生思想有促進作用。
(二)藉由巡迴展,交換彼此工作經驗及心得,有助於提升本館服務品質與績效,併提高本館的能見度。
(三)能增進與大陸南京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及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等中山先生紀念館之瞭解與認識,有助於推動館際合作與人員交流。
、活動過程
鑒於中山先生一生為革命事業奔走,足跡遍及中國及世界各地,大陸廣州、梧州、桂林、南京、上海、北京及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都留下許珍貴的史料及史蹟。目前中國大陸對於中山先生紀念館所、博物館的維護,可謂不遺餘力。
此次展覽參訪由狄副館長德蔭率陳秘書金城、魏專員仕哲、賴組員坤芳、吳雪慧小姐及衷梓娟小姐等6人辦理。除領隊狄副館長到過南京外,其餘5人全都是初訪南京,大家也因此而顯得格外興奮,此行要感謝本館領隊與邀請單位,帶領大家全新的感受與體驗。
  過程中獲中山陵園管理局王局長鵬善、孫中山紀念館任副館長青等全力支援,願意提供該館展場作為展覽場地,進一步拉近了彼此的友誼。本館一行6人自98年2月19日啟程,行程及拜會人員簡述如下:
* 2月19日(星期四)─桃園啟程搭機赴香港轉機至大陸南京市。
* 2月20日(星期五)─「藝術與心靈之美-兩岸梅花攝影」巡迴展開幕、出席第14屆南京國際梅花節開幕式、參訪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及雲錦博物館等。拜會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尤館長偉華及江蘇省政協委員會辦公廳張副主任曹龍等人。
* 12月21日(星期六)─拜謁中山陵、參訪孫中山紀念館、明孝陵博物館。拜會中山陵園管理局王局長鵬善、沈副局長先金、單黨委書記捍政、任副館長青、劉副館長東華及韓前館長建國等人。
* 2月22、23日(星期日、一)-參訪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碑林博物館,並拜會西安市人民政府李副秘書長小六等人,李副秘書長表達了與我館互訪交流的意願。
* 2月24日(星期二)-參訪西安漢陽陵博物館,搭機返南京。
* 2月25日(星期三)-與中山陵園管理局王局長鵬善、沈副局長先金、孫中山紀念館任副館長青、韓前館長建國及南京市檔案局王局長助理函等召開交流座談會,獲致近期將至本館舉辦「孫中山先生奉安南京80周年紀念特展」(展名暫定)等結論,實為兩岸雙方互訪創造合作機會。

肆、館所紀要
(一)、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座落於城中長江路上,是一處中西合璧的建築群,這裡歷經了六百多年時代變遷的滄桑,是中國近代史的縮影。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發,1912年1月1日,中山先生在此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籌建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4月辭職後,臨時政府結束,成立了以黃興留守的南京留守府,之後又成為討袁總司令部。
中山先生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就在熙園西側的一座西式平房內辦公,這裡原為清兩將總督端方建造的花廳。西面三間為大會議室,又稱宣誓廳,一些內閣會議及高級軍政聯席會議也在此舉行。(參考何蘇寧撰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總統府)簡介,2006年5月)
對南京而言,「總統府」這組建築群落地位特殊。明初,陳理和朱高熙先後被封為漢王,在此開府;清代,設兩江總督署於此;太平天國攻取南京後,天王洪秀全將兩江總督署改建為天朝宮殿,俗稱天王府;1864年7月,太平天國革命失敗以後,這組建築經湘軍洗劫、焚燒,已蕩然無存。
遺址現存建築主要是清同治九年(1870年)重建的兩江總督衙門原有規模。民國後,將其部分改建,又新建西式樓房等。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這裡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以後的15年,這裡又成為北洋政府的地方政權所在地。1927年,國民政府定都南京後,又成為國民政府的所在地。1937年至1945年,南京淪陷後,這裡又為日軍所佔用。1946年,國民政府「還都」南京後,這裡又先後成為國民政府和「總統府」的府邸。(參考顧兆農撰讓歷史變為財富-歷史文化名城古建築保護與利用,2001年2月)。
六朝古都-南京,有太多的歷史與韻愁,值得細細品嘗,尤其,站在大堂暖閣中,神遊中山先生宣示就任臨時大總統時的場景,有著一股莫名的悸動。
(二)、中山陵、孫中山紀念館
中山陵是中山先生的陵墓,位於南京市東郊紫金山(鍾山)東峰小茅山南麓,西鄰明孝陵,東毗靈谷寺。中山陵由陵墓樣稿得獎者、著名建築師呂彥直設計施工,1926年1月動工興建,1929年春主體工程完工。1925年3月12日,中山先生在北平逝世有遺囑:「吾死之後,可葬于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所在地,所以不忘辛亥革命也。」
至於為何會安葬於此,維基百科根據胡漢民的說法:孫中山曾說過「他日我辭世後,願向國民在此乞一抔土,以安置軀殼爾」。故遵照其遺願,靈樞暫厝于北平香山碧雲寺內,在南京鍾山修建陵墓。民國18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參考維基百科)。
中山陵前臨平川,後依青山,呈警鐘型。陵墓建築全部覆蓋藍色琉璃瓦,牌坊、陵門、碑亭、祭堂和墓室建築在一條中軸線上,以寬闊的花崗石臺階連接,緊湊完整,蔚為壯觀。祭堂內刻有孫中山手書的《建國大綱》,正中是孫中山坐姿雕像,墓室裏陳放著孫中山臥式雕像。它結合山巒地勢,突出天然屏障,以大片綠茵、寬闊石階把孤立的小建築聯成整體,蒼松翠柏,漫山碧綠,既有時代氣息,又蘊民族風格,是中國近代大型群體建築的傑作(參考新華網)。
而在南京中山陵以東,有一雄偉的中國傳統式建築-藏經樓,建於1935年,原由中國佛教會發起募捐修建起來的。1985年3月,為紀念中山先生,闢建為孫中山紀念館,數年前中山陵園管理局投入二百多萬元,對紀念館陳列進行全面改造後,更顯得雄偉壯觀(參考周鈺雯撰南京中山陵及孫中山紀念館簡介,1998年11月)。
來到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廣場中央石階上矗立的一座孫中山全身銅像。這尊銅像高 2.9米,重達一噸多,以孫中山向民眾發表演說的姿勢為造型,氣勢磅礡,栩栩如生。這尊銅像是中山先生生前的日本友人梅屋莊吉贈送的。十多年來,紀念館接待了數百萬中外遊客、海外知名人士。孫中山的親屬孫穗華、孫穗英、孫穗芳、孫治強等都曾來過這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參考南京中山陵網站)。

伍、參訪心得
所謂他山之石可以攻錯,相信本次展覽及參訪活動對於公務應有所助益。以下謹就特色、優點、缺點及建議等面向研提心得淺見:
一、特色:
(一)不論孫中山紀念地或遺址型博物館,深受大陸各級政府的重視,有逐步提高為國家級或省級等級的趨勢,相關維護資源與經費的挹注日益增加。
(二)中國歷史悠久,如南京市與西安市均為歷史古都,遺址文物的大量出土,造就遺址型博物館的成立,增加內容可觀性。
(三)觀光行銷的成功,以第14屆南京國際梅花節為例,該活動將開園與開幕式合一、舉辦旅遊博覽會並透過中央電視台宣傳,有效吸引人潮與媒體報導。
(四)本次國際梅花節由南京市人民政府主導,有效統合旅遊、宣傳、陵園、農林及經貿等各單位資源。且開幕典禮過程均全程使用雙語,值得效法。
(五)各大博物館均收取門票,落實使用者付費的精神。
二、優點:
(一)博物館、紀念館之古蹟文物保存十分完善,能研究以最新科技回復當時原貌。倘挖掘會造成古文物的進一步損害,則寧願不予開挖。
(二)導覽人員具專業性,對於所展人文古物之歷史背景均能一一詳敘。
(三)博物館、紀念館科技設備普及,如孫中山紀念館具有液晶螢幕、聚音罩及互動設備等設施。
(四)國際梅花節場域廣大,指標路線規劃清楚,便利民眾參觀。
三、缺點:
(一)隨時隨地、室內戶外均有民眾抽菸,生活素質似有待提升。
(二)銷售人員服務態度不佳,未達服務親切性。
(三)西安秦陵地宮及漢陽陵博物館內燈光過於昏暗,較不利參觀。
(四)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館域廣大,致參觀動線不明,標示不清。
四、建議:
(一)持續交流:積極透過展覽及座談會、研討會形式交流,增強兩岸雙方互訪的機制,或可互派人員參與教育訓練講習課程。
(二)現代化設施:展場E化是未來趨勢,本館可蒐集相關館所現有模式作為設計規劃參考。
(三)事權合一:文化藝術的推廣似應與觀光密切結合,相關規劃宜由一機關主導,俾統整運用有限資源,亦不至於發生多頭馬車的窘境。

 

(一)「藝術與心靈之美-兩岸梅花攝影巡迴展」前合影。

980821-35

 

(二)梅花攝影作品之一。

980821-36

 

(三)致贈孫中山紀念館物品 (左至右依序為韓前館長、狄副館長、任副館長、陳秘書)。

980821-37

 

(四)狄副館長與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尤館長交換意見

980821-38

 

(五)中山先生宣示就任臨時大總統地 (南京中國近代史遺址博物館內)

98082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