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山樓之美-書畫名跡欣賞/林淑女

內文
前言
文化與歷史是脈絡相連的共生體,民國54年政府為紀念 國父孫中山先生百年誕辰而建造中山樓,歷經十三個月始完成,除弘揚傳統文化,也見證一種對歷史演化的記憶與尊崇,人不平凡的生活經驗創造著生命歷史的永恆,中山先生用生命刻劃歷史,讓千萬人景仰與追思。中山樓,以傳統宮殿式建築為基調而創新設計,外觀壯麗,氣勢雄偉,其裝飾風格華美精緻,感受到文化底蘊的深厚力量:由明清建築的型制到象徵傳統的吉祥圖案、門、窗花福壽文字排列與妝點,十分典雅,牆、屏風、宮燈、樑柱彩繪及一幅幅傳統文人繪畫,賦詩取意,深具東方藝術特質與意象,彷彿交錯在時間與空間中,饒富傳統韻味,給人以無限遐思。筆者從事藝術創作二十餘年,見書畫名跡與中山樓時空交會,興起窺探文人書畫之貌,希能藉此了解書畫家在時代中的發展與定位。

時代與歷史輝映
  印象中的中山樓,曾長時期是國民大會的專屬議場,更是國家元首接待外賓或舉辦國宴之重要場所,它保留許多現代歷史事件的場景,及傳統廳堂精緻文化的巧思與人文品味,實為陽明山上的國家地標。學生時代就讀文化大學,生活山中日夕晨昏,住處僅與中山樓百尺之隔,仰之彌高。2005年6月7 日國民大會走入歷史,中山樓局部開放民眾參觀,9月筆者受邀參加國父紀念館教師新春團拜登樓參觀,見近代名家作品齊聚一堂,與樓中各廳室陳設相互輝映,細數各廳堂壁上所掛字畫,依年序計有鮑少游、馬壽華、張志湯、何金海、汪亞塵、黃君璧、張穀年、林玉山 、劉延濤、 高逸鴻、胡克敏、王壯為、傅狷夫、李曼石、曾后希、卲幼軒、孫雲生、陳丹城、江兆申、胡宇基、李汝匡、歐豪年……等。書畫家分布年代從1892年至1935年,皆是早期由大陸來台文人書畫家中的精英,得使傳統書畫根植於台灣,影響台灣五十年來傳統繪畫藝術的發展,既深且廣。

賞析書畫之美
  進門大廳,正面牆壁左右各懸掛兩幅代表春、夏、秋、冬四季之山水風景瓷畫,此瓷畫為民國25年蔣公五秩壽誕時,江西景德鎮省民祝壽之賀禮。由張志湯、何金海兩位陶瓷藝術家繪圖並燒製完成,何金海擅山水,為江西景德鎮一級工藝畫師,所繪夏、冬山水景以淺絳筆意表現,精謹俊秀。而張志湯任景德鎮陶瓷學院教授,兩幅春、秋山水景,筆法工整秀麗,構圖嚴謹有方,極具宋元名畫風貌,令人讚賞。
  大廳右邊是會客廳,廳內中央為主位,後方置一仕女屏風為季康所繪(圖1)。季康,擅畫,尤以仕女著稱,浙江慈溪人,原居上海,後遷台北,曾任文化大學美術系教授、教育部美育委員,與叔父季守正均為國畫名家。屏風分上中下三段,上段以人物畫仕女為主體,分別以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植物為景,喻意「江山佳麗地,錦繡太平春」的氣象,款識為:「丙午歲中秋仿宋人筆意八幀,慈谿季康寫于福壽康寧之齋」。所繪仕女神情悠然自適,明麗清朗,一掃舊時仕女畫頹廢瘦弱之態,畫屏橫段夾以小品花卉分別為梅花、桃花、水仙、蘭花、菊花、蓮花、牽牛等工細筆畫,秀麗雅緻,與下段清供圖之組合所表現的瓶菊延壽、瓶松長年、壯元紅吉祥等寓意相對應,實有清新華美之態。此外,廳內還有多位名家,如曾后希、黃君壁、馬壽華、歐豪年等精心之作品,曾后希曾以「中國正統畫派展覽」為名舉辦世界巡迴畫展,獲巴黎市長頒與金章,聲名享譽國際。會客廳壁爐上的〈子貢連騎圖〉是有典故的,出自史記仲尼弟子傳:「子貢相衛,而結駟連騎,排藜藿入窮閻」結駟連騎即謂四馬並轡之車,有旌旗連隊之馬,比喻子貢出使陣容十分顯赫。此圖可見其畫法功夫。先勾出形體,以含金屬的石青等,層層鋪畫而成;色彩穩厚,筆工甚細(圖2)。
  值得一提的是歐豪年〈柳鷺圖〉,因受硫磺影響白鷺已變黑,畫中兩隻鷺鷥展翅飛翔之態依稀,柳葉隱隱相映,韻味十足。嶺南畫法尤重氛圍處理,當時作畫用鉛白潤色與用水色渲染背景,畫作生動自然。此畫完成於民國58年元旦,距今已隔四十年,畫中圖像已灰黑模糊,相當可惜。張大千對歐豪年作畫曾下這樣的評語:「豪年道兄,纔一落筆,便覺宇宙萬象,奔赴腕底,誠與造物同功。」道盡其畫意與精神。
  左牆有馬壽華的墨竹圖(圖3),款識:「此君此節不屈不橈,民國五十七年戊申夏日馬壽華寫於小靜齊」竹圖意涵深遠,人心自惕。馬壽華(1893-1977),字木軒,自署小靜齊主,安徽省渦陽縣人,出身書香世家,幼時深受傳統文化薰陶,雅好書畫。文人逸趣於畫中盡顯其味,1946年出任省政府「財政廳長」職,公餘兼事書畫,最擅畫竹,筆法厚重而有條理一如其人。對宋元明歷代書畫名家筆法曾進行過精研與深究,畫裡帶有寧靜淳淨的氛圍。右牆則懸掛黃君璧畫作〈松蔭觀瀑〉(圖4),蒼翠老松以挺拔壯碩之身與遠瀑遙相呼應,筆法蒼勁有力,所作山水自成面貌。黃君璧(1898-1991)廣東廣州市人,1949年到臺灣,任臺灣師範大學藝術系教授兼系主任,多次在台北、加拿大、美國、新加坡、南韓舉辦個人畫展。1968年獲紐約聖若望大學金質獎章。傳統功底極深,一生經歷了現代中國畫的承續、演變與革新過程,為美術教育貢獻良多,是後學者典範。
對門會議廳內,左右牆面則懸掛有汪亞塵〈紫藤游魚〉圖,黃君璧〈山雲〉圖,窗旁兩側有歐豪年的〈老鷹浪濤〉與〈獅吼〉兩幅畫作。深為中國現代畫家,汪亞塵(1894—1983)是浙江杭州人。1917年考入東京美術學校。1921年學成歸國,受聘於上海美專,任西畫教授,兼授理論課。早年著述頗多。1932年任新華藝術專科學校教務長兼師範學校校長。他的中國畫,以花鳥魚蟲最為突出, 用筆灑脫遒勁,著色清麗自然,尤以畫金魚著稱於國內外。他改革中國畫,用西畫技法底蘊融入國畫,研究虛谷繪畫,雋峭與高古的趣味,給他很大的啟發,除繪畫外,書法遠學二王、近則受益於沈尹默良多。此幅〈紫藤游魚〉(圖5)書法款識:「風迴雲斷雨初晴,返照湖邊暖復明,亂點碎紅魚洉清,平鋪新綠水蘋生。甲寅三月汪亞塵畫於康州池上草堂時年八十一」詩意如畫,蔓藤運筆灑然,蒼勁醇厚,水面點染墨韻淋漓,魚兒悠游自得。一幅黃君璧〈山雲圖〉,右上角詩云:「山靄籠嘉樹,層巖瀉野泉,高人於此住,能得靜中緣。戊申夏畫於白雲堂黃君璧」隱讚居此寶地得天獨厚。
  兩幅〈老鷹浪濤〉與〈獅吼〉則更顯氣象。由款識:「千里江山一擊中,民國五十八年元旦豪年」的老鷹風姿(圖6),背景有潤底色,朝陽以鉛白渲染,也因受硫酸氣影響變黑,老鷹展翅雄姿,運筆使墨蒼勁爽利,俯看洶湧浪濤,整幅畫結體嚴謹,鷹與浪濤呼應連成一氣,氣勢如虹。〈獅吼圖〉,雄獅登高回首嘶吼之態,氣勢不凡,歐豪年作畫,能勇於突破前人,別出蹊徑。其師趙少昂曾讚曰:「自有高人韻,空山任鳥啼;扶搖雲漢路,回首萬峰低。」來形容其胸襟之遠闊。感受畫家創作之心境,不與人同,而能成就其今日藝壇長者之位,實不易也。
  走出會議廳,由一樓圓廳兩邊樓梯拾階而上至三樓圓廳,三樓圓廳是仿北平天壇所建,約30 坪,中置一大圓桌,配以梅花形矮凳;圓廳前置屏風相隔,屏風上有江兆申山水畫作,前後各六屏以春夏秋冬景為題(圖7),古意盎然,每幅畫皆有自題詩款。江兆申(1925-1996)安徽歙縣人,為著名書畫、篆刻家、中國書畫研究學者,曾任國立故宮博物院副院長。書香世家,幼年受傳統教育之薰陶下,孕育日後藝術創作的底蘊。1949年渡海來台後任中學教師,次年投書求錄溥心畬門下學畫,並從其研習詩文。江兆申任國立故宮博物院研究員時期,深入古書畫探源,致力於畫家與美術史研究,長時間投入「明代唐寅」的研究,文人素養豐厚,江兆申山水畫上追宋元而能自立風格,此六屏十二幅山水均以詩入畫,作品秀逸清朗,文質彬彬,體現一種文人畫家的特質。
  另外,國宴廳也位於三樓,是為供應大型宴會之用,歷任總統常於此舉行國宴,款待外國元首或各國使節,東西二壁面各懸有歐豪年所繪巨型八駿圖一幅。左圖,八駿圖款識:「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五十九年春初豪年」用筆蒼勁老辣,群馬作勢奔騰,煙霧四起,由於背景潤色,白馬用鉛白提染,日久已受硫磺氣侵蝕,畫的底層質已破壞,整幅圖高掛其中,與國宴廳堂寬敞華麗外觀相輝映,仍顯其磅礡氣勢(圖8)。廳堂兩側牆上懸掛李曼石〈牡丹〉、李汝匡〈孔雀木棉〉、馬壽華〈梅花柱石〉、陳丹誠〈高視萬方〉,孫雲生〈霍山瑞靄〉等作品,傳統書畫氣息濃厚,將廳堂妝點得堂皇典雅。其中,大風堂傳人孫雲生(1918-2000),名家瑞,河北寧河人,家學淵源,九歲從叔父啟蒙習畫,1936年拜張大千門下習藝,追隨大千長達四十七年,旅居巴西隨侍張大千,得以盡摹其所藏珍貴古畫及敦煌摹本,潑墨、潑彩真有大千風致,所作山水工整秀雅,花卉、人物,無不精擅。此幅〈霍山瑞靄〉(圖9),群峰起伏,山勢延綿,橋屋掩映,水流潺潺,煙雲居其間迴旋,如入人間仙境,孫家瑞筆意雄渾峻秀,深得大千筆意。
  兩位嶺南畫派傳人,李曼石(1911— ),1931年廣州嶺南藝院畢業,考入中央軍校,就讀於廣州燕塘步科,復從趙少昂遊。服務軍旅,歷任國軍各級部隊長,官至陸軍少將。1949年大陸淪陷,遷香港居三十餘年,歷任香港藝術大學校長,從事藝術教育工作,桃李滿天下。李曼石以嶺南技法畫牡丹,重視寫生與形貌,表現花葉互映,昂首迎風,雙雀立於枝頭,蜜蜂蝶舞其間,顯現出一片繁華錦繡,可以窺探畫者喻寓祝賀之誠(圖10)。李汝匡(1927— ),1951年加入嶺南藝苑,隨趙少昂習畫。寫生花鳥走獸態度嚴謹,畫中表達雀鳥的羽毛色澤、身軀比例準確,筆觸細緻,氣韻生動。李汝匡除曾執教港澳台多所名校外,任中華美術院院長,現已年過八旬,仍創作不斷,精神令人敬佩。
瀏覽過國宴廳堂畫作後至二樓,客廳有一座五聯畫屏,是由季康畫,王壯為書的作品,西廂起居室掛有歐豪年〈一鳴天下白〉意義深遠,高逸鴻〈荷花圖〉、林玉山〈雙鹿松濤〉、湛如、馬晉之〈八駿圖〉都在具象的形式中,表現了傳統文人書畫家的哲思與風韻。東廂蔣夫人起居室則有鮑少游〈雨中春樹萬人家〉、高逸鴻〈牡丹雙貓〉及歐豪年〈荷花〉圖,名家畫作齊聚一堂,豐富了廳堂的傳統文化底蘊,也欣賞到畫家不同風貌,真正是一場藝術饗宴。
而林玉山,本名林英貴,與陳進、郭雪湖並列為「台展三少年」。為台灣日治時期重要畫家之一,以膠彩畫及水墨畫著名。此幅〈雙鹿松濤〉(圖11),以水墨畫表現雙鹿於山泉松林間,悠遊自在之態,清新中極富吉祥意涵。高逸鴻(1908-1982)〈牡丹雙貓〉與〈荷花圖〉則分屬不同風格的創作;大寫意荷花,渾厚蒼樸,有吳昌碩、齊白石餘味。雙貓工細的絲毛,條理分明,以工筆畫法將雙貓專注的神態表現得傳神(圖12),沒骨法畫牡丹,花葉雍容自然,最後以蒼勁有力的渴筆,點醒土石的厚實感,使整幅畫作兼工帶寫,清重合宜。
五聯畫屏中,前中有季康人物畫與松(圖13),風神直追晉唐,後有季康花鳥四屏,分別為竹菊雙雀圖、水仙梅花綬帶圖、辛夷牡丹鸚鵡圖、芭蕉玫瑰雙燕圖均為雙鉤填彩的工筆畫作,設色精謹華麗,實有黃筌富貴之態。後中屏則有王壯為書跡〈蘇軾梅花詩〉(圖14)。王壯為(1909-1998),本名沅禮,號漸翁,河北易縣人,為台灣當代重要書家之一。書法與篆刻皆臻妙境,書法涉獵廣闊,真、隸、行、篆四體均為能手,書此梅花詩,行筆流暢,筆意雄健,極為人稱道。

最後由二樓回到一樓會議廳轉進西廂房,見到餐桌正前方牆上有胡宇基〈荷花圖〉,胡宇基(1927- )廣東東莞人,擅畫荷花,寫荷花在煙雨陰睛中的形態,十分傳神。此幅荷花圖,白荷花因潤色鉛白而變黑,雙雀與彩荷也失色不少,已無昔日風采,甚為可惜。早年胡氏於香港及東南亞享有盛名,七十年代移居美國,活躍於北美藝壇,是嶺南派老一輩的著名畫家。
左側沙發套椅前陳列一組為祝賀蔣介石總統八秩華誕,八位畫家合作的玻璃畫屏風,分別由馬壽華、劉延濤、邵幼軒、張穀年、季康、傅狷夫、江兆申、陳丹誠等畫家合作完成,題材及繪畫形式皆取祥和祝賀之吉語詞意,如邵幼軒〈牡丹綬帶〉款識題以「春風壽宇」語意十分吉祥,馬壽華繪〈松竹梅圖〉,款識以「春回大地萬壽無疆」給與祝賀,象徵意義極為貼切,而劉延濤〈山水圖〉也題以「河山同壽」與之祝禱,真正表現文人書畫的極致(圖15-連屏)。

結語
中山樓之美,因歷史與文化的底蘊和科技與藝術的結合,而成為臺灣建築中的經典,所散發出的精神值得尊崇。時代在歷史中可能只是一個點的縮影,然而千百年來人文思想的內蘊與激盪,卻是綿延中原血脈相連的一種力量。早期由大陸來台的文人、藝術家,承先啟後,為文化的傳承貢獻力量,使文人畫的傳統根植於台灣,深刻影響了傳統繪畫的發展。今日欣賞中山樓書畫之美,體認歷史長河中傳統文化的精微特質,它和生活與藝術是結合為一的。由其中所表現的人文哲思與雅趣,見到藝術之美在時代中行進著,也由傳統文化的本質中,見到生命與精神的遇合。
圖1 仕女屏風(季康 繪)
981225-54
放大圖片檢視 >
圖2 子貢連騎圖(曾后希 繪)
981225-55
放大圖片檢視 >
圖3 墨竹圖(馬壽華 繪)
981225-56
放大圖片檢視 >
圖4 松蔭觀瀑(黃君璧 繪)
981225-57
放大圖片檢視 >
圖5 紫藤游魚(汪亞塵 繪)
981225-58
放大圖片檢視 >
圖6 老鷹浪濤(歐豪年 繪)
981225-60
放大圖片檢視 >
圖7 汪兆申山水屏風
981225-59
放大圖片檢視 >
圖8 八駿圖(歐豪年 繪)
981225-61
放大圖片檢視 >
圖9 霍山瑞靄(孫雲生 繪)
981225-62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0 (李曼石 繪)
981225-63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1 雙鹿松濤(林玉山 繪)
981225-64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2 牡丹雙貓(高逸鴻 繪)
981225-65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3-1 五聯畫屏(季康 繪)
圖13-1 五聯畫屏(季康 繪)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3-2 (季康 繪)
圖13-2 (季康 繪)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4 蘇軾梅花詩(王壯為 書跡)
圖14 蘇軾梅花詩(王壯為 書跡)
放大圖片檢視 >
圖15 畫屏
圖15 畫屏
放大圖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