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山精神與傳統文化互相結合,中華文化再發揚
沿革

國立國父紀念館縮小實體模型  為紀念國父孫中山先生之偉大人格及革命行誼並發揚其思想學說,政府於民國53年開始籌建國父紀念館。除供海內外人士瞻仰國父之用外;並兼具文化藝術教育、生活休閒及學術研究之功能。

  民國54年蔣中正總統親自主持奠基典禮;翌年經公開徵圖,由名建築師王大閎所設計之圖樣獲得入選,後又遵照蔣總統之指示在外型上加強中國建築的特色而修正設計。民國61年5月16日主要工程完竣,舉行落成典禮。

  巍峨莊嚴的建築本體,座落在綠草如茵,花木扶疏的中山公園,成為台北東區一顆璀璨的明星;也為國內的文化藝術帶來嶄新的面貌。



本館大廳 本館原隸屬臺北市政府,民國75年7月改隸教育部,並合併陽明山中山樓,機關名稱從「國父紀念館管理處」易為「國立國父紀念館」,民國101年5月20日起由教育部改隸文化部。

 

  開館之初主要作為陳列國父革命史蹟之用,並有部分展演活動,是國內具備最多功能的文化教育中心。擁有國際知名的國家演藝廳;數千坪典雅美觀的展覽場所;設備新穎的放映室、演講廳 、中山講堂;藏書四萬餘冊的專業圖書館,及通性怡情的翠湖展演區和中山公園。

 

  本館各項活動之策劃與推動,均以宏揚中山先生「博愛」、「天下為公」、「人生以服務為目的」之崇高理想為努力方向,並藉由研究、收藏、展示及文化教育推動等方式,完整呈現紀念館之功能,深具時代意義與使命。

 

國父紀念館館景


  自首任館長任職以來,即立下可觀的基礎;復經歷各任館長勵精圖治的發展,迄今館務文化交流更朝「國際化」、「在地化」,終身學習教育「多元化」、「企業化」及硬體設施「精緻化」、「科技化」的目標邁進,務使中山精神與傳統文化相互結合,達成中華文化的再出發、再發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