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漂洋渡海-金門古今民俗文物特展在台灣

一、 認識金門

  金門古稱浯洲、浯江,又名仙洲、浯島等,至明太祖洪武二十年(西元一三八七年)江夏侯周德興屯戍海疆,為抵禦倭寇乃在島上今舊金城設置宋禦千戶所,築城設寨,因其形勢「固若金湯,雄鎮海門」,故取名為「金門城」,其後定稱浯島為金門,是為其名稱之由來。

  位於福建省東南沿海九龍江口外的金門,西扼閩廈海域,東鎖鑰台海,形勢險要。包括金門本島,小金門島、大膽、二膽等十餘個島嶼,總面積僅有一百五十餘平方公里,金門全縣無高山峻嶺、巨川大河,但島上樹林密佈,空氣新鮮,景色舒爽怡人。

  明清以來金門與台灣關係即相當密切,鄭成功當年自金門料羅灣發兵光復台澎,追隨之金門縣民為數甚多,如開台進士蔡廷蘭為金門人移台之後裔,又如鹿港與艋舺迄今仍有「金門會館」,新竹市尚有金門厝的地名等,足見金門台灣血脈相承,民俗學者林衡道教授稱金門為「台灣住民的故鄉」。民國三十八年國軍轉進金馬台澎,金門遂成為屏障之前哨,而台澎金馬也自然成為「生命共同體」。

二、展品內容簡介

  金門既有悠久的歷史文化和特殊的地理環境,尤其它與台灣文化源流又有血脈相承的密切關係,此次金門縣立社教館選擇以民俗文物作為展覽的主軸,正因它是文化資產最基本最直接的呈現,這些文物不僅為悠久的金門歷史作見証,也訴說著閩南文化的相關生活史實。特將展出項目內容分別概略介紹如下:

(一)金門傳統銀飾藝術用品

  展出銀鍍金鳳冠、銀雕八仙手提包、玉頭花插、各型髮簪花插、長步搖、銀環、戒指、耳環耳墜、各類仙翁帽花、銀雕鎖鍊胸牌等。

(二)先民日常生活用品

  展出包括衣服鞋帽、鏡箱鏡台及銅鏡、花籃、烘爐及燙斗、枕頭、夜壺、油燈 、以及在生活用品中最常用的碗盤、茶具、酒壺、果印、花瓶、陶罐等不勝枚舉。

(三)金門書畫珍藏及古文獻類

  包括清朝褒荐人才的「監照」、「戶部執照」及秀才「考卷」全文,「茅山古 塔地穴圖」、「古契約」以及支票、帳冊、錢幣、古書畫及文房四寶等。

(四)金門鄉土風情畫

  其內容包括畫有金門風獅爺故鄉之國畫、油畫作品、金門古厝建築照片等,充分表現出金門有悠久的歷史淵源,有豐富的文化資產,有濃厚的鄉土民情,更有中西合璧的閩南建築藝術。

三、結語


  金門地區開發甚早,自晉以迄民國,其間先民歷經一千六百餘年的開疆拓土,胼手胝足,屯墾經營,在島上己造就出深厚的文化與歷史風情,尤其經宋儒朱熹教化,迄明清大放異彩,一時科甲鼎盛,文才武將輩出,文風極一時之盛,至今島上之古蹟、宗祠、古廟、古厝隨處可見。唯獨民俗文物不復多見,探其原因;一則受到明鄭抗清,日本侵華及國軍轉進,台澎金馬等兵患頻仍,文物殘遭囊括蒐刮,破壞為數甚多。另則因民間與政府疏於蒐藏維護,任其變賣、丟棄,舊文物大量流失。此次展出各類民俗文物用品,大部份為地區少數蒐藏家如黃國泰、陳添財、吳鼎仁、蔡水珍、許乃顯、許丕府諸君多年用心蒐集與維護的成果。

  金門縣立社教館為辦理此次民俗文物展出,除了響應文建會近年來所推動的文化資產保存與維護之文化政策方針而外,以及感謝國立國父紀念館的大力協助,更期盼社會大眾透過文物展出來認識金門文化風情之餘,對地方文物的保存與維護亦能付出一份關心。


( 作者黃國泰任職於金門縣立社會教育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