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墨玉光華—螺溪硯雕之美\周清城

壹、前言
  文房四寶(筆、墨、紙、硯)自古為我中華文化特色寶物,而「硯」是四寶中常占較為重要地位,實因「硯」之持久耐用,非如紙墨般類屬耗材且不受歲月年代所損,又因質地與造形之精美與多樣變化,廣受文人所珍藏鍾愛,也長伴其一生佐助創作。

  今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國父紀念館為推展「認識鄉土文化」,主辦系列特展,由彰化縣政府、彰化縣文化局承辦,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執行之「墨玉光華--彰化縣螺溪硯雕之美」,旨在推廣彰化縣「硯雕」特有文化;提升石硯雕刻之技術及藝術境界,期使台灣特有之螺溪石硯,將來能踏入國際舞台,受世人肯定與喜愛;增加國人對螺溪石硯之認識及鑑賞力,進而使用、玩賞螺溪石硯,以提升國人生活品質及文化藝術之修養。

  本項展覽自八十九年三月八日起至三月二十九日止,於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展出作品約一百件,參展硯雕家約五十人左右。因此,本文除簡示展出活動情況外,特擇引本次展覽所印贈之專輯內文:「台灣螺溪硯之美」外,並於「台灣螺溪石硯之產地與歷史淵源」中添註彰化、二水及螺溪之自然與人文環境及「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之產業發展與遠景」中略介紹硯雕產業發展狀況,共同作為本文重點,期使本次展覽誌記添加認知效益。

貳、台灣螺溪硯之美
  一般學者專家研究「硯」或「硯史」,無不以中國古之名硯為例(如:廣東省之「端硯」、安徽省之「歙硯」、山東省之「魯硯」、甘肅省之「洮硯」、山西省之「澄泥硯」、松花江產之「松花硯」等),台灣螺溪硯始終未能榜上有名,實乃硯史遺珠之憾。其實「台灣螺溪硯」早在清朝就已開始製硯,因台灣地處邊陲,且當時交通不發達,故螺溪石一直未被受中原文人所知;直至「日據時代」日人巧緣發現之「大黑石」,因其貯水不乾而製成硯後,又易於發墨,因其質地優異,稱之為「墨玉」,才使得螺溪石硯聲名自東瀛回傳,造成二水一帶製硯產業。於是今人便常誤以為螺溪石硯是開始於「日據時代」。

  「墨玉光華」彰化縣螺溪硯雕之美特展,以展現台灣螺溪硯之美為主旨。故本文以「螺溪石硯之石質與功能」、「螺溪石硯之石色與紋理」、「螺溪石硯之雕製造形欣賞」三項作為「墨玉」賞析重點,分述如下:

一、台灣螺溪石硯之美:石質與功能
  「硯」之釋名云:硯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由此觀之,「硯」首重其功能。而其功能不外乎由其「質」所定矣。
  台灣螺溪硯質之美,日人尊稱「墨玉」,又稱「台灣黑玉」,即可知其質優珍貴。昔時日人拾得螺溪石,發現此石具備貯水不乾特點,經僱工製硯後,發現此硯且具備發墨快又好的優點,始引以為寶。故「貯水不乾」、「發墨佳」為螺溪硯質美之特點。今人張豐榮先生更與其好友楊世清先生進一步研究不同質地、顏色的螺溪硯,進行各種實驗,諸如軟硬度、研磨手感、發墨情形等,以期進一步掌握螺溪石特點。同時,兩人更以自己所收藏的大陸名硯端硯、歙硯、澄泥硯等,進行各類硯石功能效用的實際評比。結果發現,大陸各大名硯所具備的優點,螺溪石硯樣樣都有。而螺溪石硯所具有的幾項特點中,有一、二項卻是大陸名硯所欠缺的。如是,更肯定螺溪石硯石質與功能。

  (一)石質堅硬耐磨,貯水經久不乾
  台灣螺溪硯石根據學者專家在科學所做的分析測試,其硬度大都約在三至五度之間。螺溪硯石屬火成岩或變質岩中之水成岩的一種,由於長年浸泡在地底水脈中,同時深受大地壓力及地底地熱的影響與作用,其結構粒子已近乎半晶體,故以目視之溫潤如玉,用手撫之有柔細滑潤之感;用刀薄削之,其粉末滑潤異常。也由於其結構粒子屬半晶體粒子,故硬度特高,相當耐磨。

過去,彰化社教館也曾經以硯石的「表面結構」與「吸水率」為評比進行「抽樣實驗」,實驗樣石是以「螺溪石硯」來和「端硯」、「歙硯」、「韓國紅硯石」作相互比較,得到的結果是:螺溪硯石無論是「表面結構」、「吸水率」,都比其他三者細緻且低。故「石質堅硬耐磨,貯水經久不乾」是螺溪石硯特色之一。

  (二)發墨性優良
  一般以為發墨性要優良,硯面要粗糙些即可;但「發墨」不是「出墨」,墨質須講究細緻溫潤,始為「活墨」。因「螺溪硯石」乃是經水長期淬練涵養之岩,其石質結構具有如「頁理」之層面,所以墨堂經過平磨後,石質中之「絲理」斜出,磨墨時感覺停潤不滑,且有「黏稠感」,發墨特別細緻,乃因是其石質特有之「針鋩」具發墨之特異功效之故。

二、台灣螺溪石硯之美:石色與紋理
  台灣螺溪硯石之石色特多,也是特色之一。今人概以「五大色系,數十餘色系」稱之。
根據實際統計,螺溪硯石之石色,可分為烏黑、翠綠、赭紅、土黃,灰白等五大色系;另有石色混雜成數十餘色系,有赤色、棗紅、紫紺、紅花、黑紫、墨綠、紅綠、濃綠、青色、褐色、灰褐等。

  以目前所產硯石,大都以烏黑、翠綠、赭紅三主色系或相混之色系居多,土黃、灰白等較不多見。甚至由於大多是水成沉積之故,其石色相混變化萬千,各極奇特,除純色外,常相混色有成水波紋、雲霧狀、斑駁點等等,更有摻雜銀絲、金點,令人珍愛,久持把玩不捨釋手。

三、台灣螺溪石硯之美:雕製造形欣賞
  台灣螺溪硯石之雕製造形風格,大致區分為兩大類。一為實用型;一為賞玩型。
  (一)實用型
  此型乃是以「實用」為主,其特徵為墨池深、墨堂大。此類作品在藝工處理上,最簡單者為「平面素雕型」、「自然留皮型」(石材自然形成的外皮)、「筆托硯型」及「墨海型」。

  「實用型」的表面處理之雕刻紋飾占比例較少,石材總體積也往往較小。在紋飾方面僅以簡單的「墨池、墨堂」外型線條為裝飾,較繁細者則在「墨池、墨堂」外之「岸上」平面處雕以雲紋、水紋、雷紋或饕餮紋;在圖案處理方面僅以平雕、浮雕、半立體浮雕,雕琢各種蟲魚鳥獸、花草樹木或山川人物等圖案為主,有些以書畫鏤刻名家作品裝飾案面。

  (二)賞玩型
  此型乃是指以「硯台為配景」之工藝作品,其特徵為墨池墨堂占小比例,也較不考慮實用性。此類「賞硯」作品在處理上,講究硯石上工藝造形之雕刻繁複、出奇鬥勝,故費工至鉅,造價相對甚高。近代因書畫文具的發展,除水墨書畫家外,一般民眾已不再使用硯台,大眾收藏石硯的目的大多為了休閒玩賞,或附庸風雅。因此,此「賞硯」為主人士,對硯雕精品的「雕藝」、「造形」、「佈局」要求亦高,促成今日硯雕工藝的另一番特色。

  (三)雕製造形風格的演變
  台灣螺溪硯石之雕製造形風格,大致可區分為三個高峰期:

參、螺溪硯之產地與歷史淵源
  台灣螺溪硯石之產地,在《彰化縣誌》裏,記載一篇由清嘉慶年間,舉人楊啟元所寫的〈東螺溪硯石記〉。其文如下:
  「彰之南四十里有溪焉。源出內山,由水沙連下分四支,最北為東螺溪,溪產溪石,可裁為硯,色青而元,質潤而栗。有金砂、銀砂、水波紋各種,亞於端溪之石。然多雜於沙礫之中,匿於泥塗之內,非明而擇之不能見,一若披沙而揀金者。噫!天之生是石也,不知幾百於茲矣。…然吾聞是溪之源,數百里而遙,既莫知所出,又分為數支。如此而埋沒者,何可勝數;茲所最幸者矣。由是使石工雕琢之,進而觀國之光不難也。是為記。」

  由此,後人乃遂因襲其名,凡於濁水溪河床採得,用以製硯之石,則綜名為「螺溪石」焉。根據今日二水地區石硯雕刻家所言,今日螺溪硯石材產地,以濁水溪主流上游兩岸的地利村、雙龍村以下,西螺大橋以上的溪段為主。其次,濁水溪最大支流陳友蘭溪,及陳友蘭溪支流十八重溪、郡坑溪等河谷、河床,也是螺溪硯石的重要揀採地區。因陳友蘭溪係濁水溪支流,故該溪所產硯石,也一概泛稱「螺溪石」。

一、自然環境淵源
  由「螺溪石」名稱之由來中,可知「螺溪」即指今日之「濁水溪」為主。「濁水溪」古名「撈水溪」(「撈水」閩南音為「濁水」;同治五年《林豪東瀛筆記》有「嘉彰分界處有『撈水溪』,源出內山,流急而濁」)。而「製硯發源地」在彰化縣「二水」地區。而「二水」古稱「二八水」(二河成八字形)。自本地名承其濁水溪與其分流---東螺溪之間的濁水溪沖積扇之扇頂部分,所以稱之「二水」。且彰化因開發早,自清康熙時期即建「東螺堡」;在乾隆間再分設「東螺東堡」及「東螺西堡」兩堡,足見自古匯集成村落。在天然資源中,二水民眾依溪之便,自螺溪採石製硯,加上社會民生發展需求,自然成為產業項目。

  由上述簡介中,早期「東螺溪」等因農田水利整治,溪道已成良田而成歷史名詞,溪石也不易復見。唯在今日二水地區河道中,每遇大水沖刷後,亦能見少量質優「螺溪石」。故今日採石有往上回溯至中上游區段,今人吳文福先生在〈台灣螺溪謅獻〉文中,將石之產地概分五區段:

1.下游之西螺大橋至彰雲大橋段:「螺溪硯」之發源地。硯石因溪水流程碰撞後,多數形狀已成較小,但質地優良,早期製硯良品。
2.中游之彰雲大橋至集集大橋段:硯石因碰撞較下游少,硯石略大,仍可見優良質地。
3.中游之集集大橋至龍神橋段:硯石更大,石樣繁多,分「清水石」(蘭溪石)及「濁水石」(螺溪石本系)。
4.上游之龍神橋至信義鄉地利村段:屬原石層地段。硯石巨大,甚至數噸之重。石材因少受溪流中衝碰,表面粗糙,石中亦易藏「斷紋」。
5.支流之陳友蘭溪段:即上述之「清水石」系,頗多赭紅與綠石色系。
  除由上述區段中採石外,今之硯雕家甚至到濁水溪信義鄉地利村段更上游之雙龍地區「尋石」,其石質特佳,或帶水紋,是硯石極品之一。在本次展出作品中,即可見多件取自「雙龍地區」硯石作品。

二、人文環境淵源
  彰化自古文風盛,而二水緊臨田中北斗一帶,自受其文風所及,為早期即有「一府二鹿三艋舺」外,又有「四北斗」之稱。在南彰化北斗田中一帶,亦舉人與秀才輩出數十人(二水曾家有三舉人一秀才) 。又因大陸硯品得之不易,是以「二水」人製硯,自是彌補文人需求之殷,更是吻合「自然與人文」之環境淵源。
肆、彰化縣螺溪硯雕之產業發展與遠景
  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早期以「父子、師徒」方式傳授技藝,並無全縣性組織。依〈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雕刻篇〉所載,其螺溪石硯雕製產業發展狀況製表如下:

  民國八十三年後,由二水地區硯雕專業人員聯合縣內硯雕愛好人士,籌備發起全縣性組織。民國八十五年第一屆「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正式成立(董英豐先生為創會理事長),核准文號:八十五年五月十三日彰府社政字八五○一二號。第二屆理事長由陳昭勇先生擔任,也即是執行承辦本次展出活動。目前會員六十餘人
(今日全縣硯雕人士愈百人),亦有外縣市同好以贊助會員身分參加,全力推廣「螺溪石」硯石雕刻創作。

  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乃以「倡導正當休閒生活,提升生活品質,並以推廣及鑽研螺溪石、硯石雕刻技藝,推廣工藝教育,增進「螺溪石」硯石雕刻創作,發展產業文化,發揚民族文化」為宗旨。「台灣螺溪石」為硯界寶藏,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為「推廣、發揚」「台灣螺溪石硯」,經常以作品聯合展示方式,或製作、表演實作技法,也常接受各單位及學校邀請,教授「硯雕」技藝,期能把台灣特產之「台灣螺溪石硯」,推介給全世界,以期讓大眾共同珍愛賞玩。

伍、結語
  欣賞台灣螺溪硯質之美,體會先人藝文生活雅趣,無疑是給身處今日「速式」文化中的現代人,品嘗一道優雅逸趣雋永的銘點。在作品欣賞過程中,濡染古人藉磨墨運轉時體會片刻思考情趣,也能反省人生的哲理,淨化沉澱過濾心靈是觀賞者最寶貴的收穫與回饋。

品味「螺溪硯」之源史,更增益知曉台灣「寶島」美稱之實。如何推介我們「台灣螺溪石硯」上世界文化舞台,更是我們共同努力的使命!但願在群力之下,能早日達成願望。
(作者現任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第二、三屆常務理事)

後記:本文經國立國父紀念館館長張瑞濱先生及彰化縣文化局局長李俊德先生、博物館館長張釗騰先生和彰化縣螺溪石硯雕刻協會理事長陳昭勇先生審閱指導,謹此致謝!

參考書目
1.〈台灣螺溪謅獻〉,吳文福,民八十二
2.《台灣螺溪硯天下》,張豐榮編著,冠倫出版社,民八十三
3.《彰化縣美術發展調查研究》,陳振輝,彰化縣立文化中心出版,民八十六
4.《歷代硯台展》,國立歷史博物館,民八十六
5.〈墨玉華彩螺溪石硯簡介〉,謝寶銅,民八十七
6.〈墨玉光華--彰化縣螺溪硯雕之美展覽專輯內文〉,周清城,民八十九

 松韻泉聲

松韻泉聲

 

千禧祥龍

千禧祥龍

 

意象飛揚迎千禧

意象飛揚迎千禧

 

包心白菜

包心白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