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偉哉,中山紀念堂—廣州中山紀念堂簡介\邱金華


  中山紀念堂是為紀念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而建的,位於廣州市東風中路二五九號,總面積六.三六公頃,建設面積三八三六平方米。


  一九二五年孫中山逝世,為紀念其偉績,於翌年一月國民政府決定撥款白銀一○○萬兩在廣州興建中山紀念堂,堂址選在一九二二年六月被叛軍陳炯明部隊炮擊夷平的總統府舊址。

  一九二七年初,「廣州中山紀念堂籌建委員會」成立,籌委會選中年僅三十二歲建築設計師呂彥直的方案並由其主持設計。上海馥記營造廠中標承建。
  一九二八年四月二十六日正式破土動工,第二年一月十五日奠基,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落成,連同海內外華人捐款,共用白銀一二六八一一萬兩。但大門門樓是在一九三三年才由香港宏益建築公司承建完工的。

  中山紀念堂是一座八角形宮殿式建築,正門檐眉懸掛有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漆金字匾。堂內由地面至頂高四十七米,兩層共三二三八個座位,南北寬七十一米,中間不顯一柱,舞台深二十米,寬十五米,正面壁上鑲嵌漢白玉石鐫刻的孫中山遺囑。

  日寇侵華期間,日機轟炸廣州,紀念堂中彈七枚,其中堂體直接命中三枚,造成破壞;一九四五年九月十七日,駐穗日本侵略軍在此簽字投降。此後,紀念堂一度成為國民黨政府軍隊的營房。

  一九五○年廣州市政府即撥款對紀念堂進行修繕,一九五二年增建通風設施,一九五三年再次補漏和粉飾,並恢復原建築物上的民族圖案。
  在一九四九年以前,紀念堂只建有孫中山紀念像的基座而沒有紀念像,一九五四年春,中山大學把該校孫中山銅像借放於此,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十二日,由雕塑家尹積昌等人創作孫中山全身像塑成後才將原銅像送回中山大學校園。

  一九六二年,廣州市政府成立中山紀念堂維修領導小組,翌年作全面維修並增添堂內通風、音響、燈光設備,增建了圍牆和綠化美化環境。
  一九七五年廣州市政府再度撥巨款增添堂內空調設備,改換了全部座椅,新建貴賓接待室。
  一九八○年中山紀念堂重新進行油漆粉飾和對周圍環境的整治,鋪草坪近二萬平方米。
  一九八五年八月二十七日,中山紀念堂被列為廣東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受到更好保護。
  一九八七年廣州市政府撥專款把堂內供電線路徹底改換並增加了自動報警和消防系統。

  一九九八年二月起,經國家文物局批准,由廣東省、廣州市政府撥巨款六○○○萬元,對中山紀念堂進行徹底的綜合整治維修。這是建堂以來第八次維修工程。這次維修按《文物保護法》和《廣州市文物保護管理規定》嚴格遵守不改變文物原狀原則,修舊如舊,保護原結構不變,使用功能和外貌、外環境不變,在保護文物前提下,維修好這座紀念孫中山先生豐功偉績的稀世之作。

  歷時十個月的維修工程,不僅重鑄孫中山先生的銅像,更換了中央空調系統、座椅,使座位更舒適;翻新花梁、藻井天花,廊柱、彩圖……,對原結構進行補強、鋼屋架重新漆油防鏽;增設舞台升降樂池,按國際標準改造了舞台燈光、音響;完善了消防系統(專設一個二千立方米消防水池泵房),堂內安裝?感,噴淋系統,舞台口水幕系統,雨淋系統,所有設備及裝修均採用不燃、阻燃、難燃的材料,達到《文物系統博物館風險等級和安全防護級別的規定》要求。此外,堂頂、孫中山手書「天下為公」巨匾和孫中山遺囑均重新貼金箔,僅此一項用去黃金就達二公斤多。

  大維修後的中山紀念堂已煥然一新,不僅受到極好的保護,而且成為大陸少數幾座具有現代音響效果,多功能演出的大型舞台。如今,中山紀念堂已成為廣州市標誌性建築之一。從八十年代開始,每年前往參觀人數均在百萬人次以上,其中港、澳、台及海外華人遊客約占三分之一,僅台灣遊客每年也近十萬人次左右。


  這裡已成為廣東省、廣州市政府、市民政治、文化活動重要場所,國內外不少有名文藝團體和明星能為在此演出而感到自豪。孫中山先生在天之靈,一定會感知和欣慰。
  偉哉,中山紀念堂!
(作者任職於廣州中山紀念堂)

 

廣州中山紀念堂遠眺

廣州中山紀念堂遠眺

 

中山紀念堂夜景
中山紀念堂夜景

富麗堂皇的紀念堂舞台

富麗堂皇的紀念堂舞台

 

奠基石仍保護良好

奠基石仍保護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