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戀戀布袋嘴--鹽海藝術展/鄭木益

  嘉義縣是臺灣擁有悠久文化的古城之一,本身蘊藏豐富的人文文化資產、人文薈萃並富有濃厚的鄉土風情。嘉義縣文化局在繼去年度於台北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舉辦「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珍藏原木特展」後,又再次精心策劃「戀戀布袋嘴.鹽海藝術展」,期能將嘉義縣豐富的鄉土文化特色與人文風貌,展現於全國民眾的面前,為鄉土文化資產的保存和發揚努力。


  嘉義布袋昔有小上海之稱,在光復前後二十年間粉墨登場,曾經紅紅火火過,叱吒風雲地扮演起兩岸經貿往來的橋樑,絡繹不絕地人潮及連棟成街的酒家,數不清的繁華夢景,在此駐足;且曾是南台灣著名的鹽場,鹽田佔有全鎮的二分之一,四周一望無際,形成一片特殊的鹽田景觀。尤其日落時分,在夕陽映照下,一座座閃閃發亮的鹽田連綿成峰,從遠處眺望像金黃色的金字塔聳立著,更是令人難忘。雖然歷經時空歲月的轉變,布袋因兩岸相互隔絕回歸於漁港小鎮,其文化特色亦從繁華而轉為樸實,但豐富的文化資源卻已賴生根、茁壯;相信以布袋優越的地理環境,和討海人不服輸的精神、堅強的生命力,必能再展風華,創造出更豐碩的文化成就。在新世紀的到來,嘉義縣文化局特藉由規劃辦理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的機會籌辦「戀戀布袋嘴.鹽海藝術展」,希望能挖掘出隱藏於布袋民間的寶貴文化資源,以作為對這群海洋之子的最高敬意。


  此次「認識鄉土文化系列特展--戀戀布袋嘴.鹽海藝術展」展出的基本構想係由點、線、面出發,藉由布袋鹽海老照片與人文風貌(如鹽具、漁具展示……等)並邀請當地傑出藝術家結合鹽海素材(如蚵殼、沙、鹽……等)創作裝置藝術作品等展出項目,期能使傳統人文與現代藝術相融合,並呈現多元人文鄉土藝術新觀念,以表現出「鹽」、「人」與「海」三者間的互動和對立關係,讓參觀的民眾能真正的打開布袋,感受鹽海居民文化,而有所收穫和啟發。故在展場規劃可區分為三部分,其一:藉由嘉義鹽海今昔照片的展出,讓民眾從鏡頭中瞭望到布袋歷史與人文風貌的點點滴滴;其二:介紹鹽海漁、鹽產業工具的展出,讓民眾能從實物的展示中,瞭解先民的生活文化與智慧,及辛勤工作的一面;其三:邀請藝術家結合鹽海素材創作裝置藝術,作品包括有藝術家王永裕之「歷史肌理」--展現鹽海豐沛的生命記錄與張力,林漢泉之「鹽鄉絲路傳奇」--探索傳統產業與文化間相互關係,蔡英傑之「海海人生」-展現鹽海居民與海共存的生活文化脈絡,鄭啟瑞之「變色水筆仔」與盧銘世之「相遇-好美」均是探索人、大自然景物與鹽海生活間的互動關係。此次展覽策劃主辦單位為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國立國父紀念館,承辦單位為嘉義縣政府、嘉義縣文化局,協辦單位為台鹽公司布袋鹽廠、嘉義縣區漁會和布袋嘴文化工作室,期望藉由相互合作與互動,從照片中尋找歷史文化脈絡,從產業實物與運用方式展示中瞭解先人生活的篳路藍縷,從裝置藝術的參展中與藝術家共同來探討鹽海豐富的文化資源景觀;並與參觀展覽的民眾作文化心靈的交流,共同為這塊土地創造出屬於自己的特色文化,而源源流長。


  嘉義縣文化局自成立以來,在文建會和縣政府積極督導下,一步一腳印的在文化活動努力深耕,陸續舉辦各項藝術、文化活動,成果輝煌有目共睹,並盡心關懷社會文化建設與發展。期盼借此展出能帶領更多民眾及藝術愛好者共同參與,進而提昇藝術水平,生活品質,使社會繁榮而祥和、進步而好禮;並對各界熱情相助與支持,在此敬表由衷謝忱。
(作者為嘉義縣文化局局長 鄭木益)

 

展場布置一隅

展場布置一隅

 

傳統人工收鹽用具介紹


傳統人工收鹽用具介紹

 

傳統捕魚用具介紹圖1

傳統捕魚用具介紹圖1

 

傳統捕魚用具介紹圖2

傳統捕魚用具介紹圖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