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第四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紀要╱劉碧蓉

壹、會議緣起


自開放海峽兩岸交流以來,雖已行之多年,然每當觸及國家主權之議題時,兩岸學者總有爭論。為使這糾葛的政治現象,有進一步的釐清與瞭解,本館邀請台灣師範大學三研所於去(91)年11月8日、9日,在「國家與建設」的主題下,賡續舉辦為期二天的「第四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


貳、開幕


會議在本館的中山講堂舉行,8日上午9時在兩位主辦單位首長致歡迎詞,並介紹8位來台的大陸學者及與會貴賓後,由台灣師範大學校長簡茂發博士專題演講,揭開本次研討會序幕。


參、會議內容


本次會議共有大陸學者9位,台灣學者8位,發表17篇論文,茲將各論文要點披露於下,提供讀者參考。


第一場由浙江大學郭世佑教授提出「孫中山與梁啟超眼中的辛亥革命」,作者以革命派的孫中山與君憲派的梁啟超做一審視,對於辛亥革命之評價,孫中山由基本肯定至完全否定,而梁啟超則持肯定的態度。有此不同見解,郭教授認為因身份不同,看問題的角度與價值標準也有不同所致。因為孫中山是革命家,只從政治秩序與政權得失之政治角度來看待,梁啟超從歷史參與者及學者的角度,則對革命的結局欣慰,對民國發展前景充滿信心。評論的洪泉湖教授對本文持肯定態度,惟對比較2人的目的及價值為何?試圖想證明或說明什麼,希望郭教授能進一步提出說明。


接著是中國國民黨黨史館邵銘煌主任報告的「孫中山先生的堅持與寬容──從汪精衛兩次調和黨內大分裂的體察」,劭教授主要以黨史館收藏的《吳稚暉檔案》為主,再佐以相關歷史文獻和論著。論文從中華革命黨組黨後造成黨內同志離異以及陳炯明叛離革命陣營之史實中,以汪精衛調和這二次黨爭之角度,體察孫中山先生以領導人的地位,面對黨的衝突,表現出堅持的一面,也展露寬容的一面。


第二場由國立空中大學創校校長莊懷義教授主持,共有三篇論文發表。首先由吉林省委黨校教授呂雅範(未出席)提出「簡論孫中山政黨思想的演進」,呂教授指出中山先生的政黨思想是他革命思想中的重要部分,其首創的第一個政黨是經歷多次改組、適應與調適。評論的吳學燕教授提出研究政黨思想除重點在黨綱外,在黨德、黨組織的形式、原則、制度等也應有所說明,並建議作者少用不屬於學術用語如資產階級、鬥爭等字眼。


接著是廈門大學徐學教授報告「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與余光中文學風格」,本文主要分析孫中山的民族主義思想對余光中的詩作之影響。長期以來中山思想的研究始終侷限於法、政、經等層面。因此,本文對兩岸孫學是一新嘗試,且具有高度開創意義與啟發作用。孫中山對余光中有多大影響?評論的黃惟饒教授建議作者應從余先生的詩作或論述中,找出直接的證據來印證,若能引證若干文藝社會學或文學社會的理論架架,來對比中山思想與文藝作品間之關連,更能提高這篇文章的學術價值。


最後是中央大學劉阿榮教授報告的「台灣所得分配的變化-均富的落實與失落」,劉教授從孫中山所揭櫫的「均富」理想,以及台灣地區實際的變遷軌跡,來論述所得分配之變化。劉教授指出台灣地區國家發展的軌跡與孫中山思想的實踐有「相關性」,在1950—80年代統治者強調民生主義「均富」理想,並兼顧經濟快速成長,所得分配也呈現平均之目標。但隨著民主化,批判「黨國意識型態」之支配,不僅「去權威」,連帶將中山思想所揭櫫自由、平等、均富等理想,也視為「教條」而拒斥之,這是篇具有時代性且有啟發和借鑒之文章。


第三場有三篇論文提出,由中國文化大學的陳鵬仁教授主持,第一篇是南京大學閭小波教授的「革命與協商之間-孫中山政治思維的兩重性」。作者認為孫中山是位革命者又是協商者,其政治思維有著革命與協商之兩重性。中山先生受西式教育影響,故在民國成立後,堅持協商優於革命,他認為要協商必要以社會成本民眾利益為優先,並以恪守法律原則與順從民意為基礎。雖然這些舉動導致他失敗多於成功,但隨著社會進步、民主化進程在海峽兩岸的推進,孫中山政治思維的合理性將會得到更多人的認同。


接著是台師大博士生郭祥瑞所提的「代議政治的困境與改良」,作者從批判代議政治著手,以台灣為例試圖尋求解決方案,因具有可探討性和現實性,頗有研究價值。最後為三民主義教育學會的黃人傑教授提出「民權學說與民主道德」,黃教授針對民權學說的精義與民主道德的發揚加以反思檢討,文中首先指出孫中山民權學說之核心是權能區分的兩權說、建國方略和建國大綱;其次對民主特質將其區分為理論、制度與實踐,並提出民主道德的重要性;最後提出民主道德需要建立在當代政治科學的權力、權利與義務等七組學理基礎上,並要與當代政治科學的政治參與、政治溝通、政治文化、政治利益、政治衝突、政治發展與政治現代化等理論相結合。


第四場由郭世佑教授主持,所提的論文有三篇。首先由河北師範大學郭貴儒教授提出「李大釗與孫中山教育思想比較」,由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朱浤源評論。郭教授以教育的原則、範圍、目標與教材教法來對比孫中山與李大釗之教育思想;評論的朱教授認為就教育思想而論,孫中山內心的基本假定不外是「非學問無以建設、無以立國」,以及「知難行易」所體會知識建構之不易。對中國教育而言,孫中山是處於新中國的初始階段,是破壞為主,李大釗則為第二階段,是建設接續其後;朱教授並指出文中若以「偉大」來論及歷史人物,較易陷入「以古非今」之遺憾。


接著是慈濟技術學院的謝易達主任提出「男女兩性工作權平等綜論-以孫中山平等觀念為核心」,文中將中山先生的平等思想與當代台灣法制建設結合,探討台灣兩性工作平等法之法律與實施成效之關連。最後是元智大學謝登旺主任提出的「孫中山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分析」,謝教授將孫中山平均地權之思想背景、理論與方法做一全盤檢視研究,將台灣地區土地政策及其實施現狀加以比較,並從土地制度實踐面,回顧孫中山的土地思想能否有亡羊補牢之作用。


第五場由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大陸事務部張榮恭主任主持,由河南大學講師張艷報告「50年來大陸學者關於孫中山民權主義思想研究評述」,本文收集近一百多篇大陸學者對孫中山先生民權主義思想之論述,分別以其內涵、形成時間及思想淵源,實現的革命程式、五權憲法、政黨政治、自由平等觀、思想性質與價值評判等課題,加以說明與評述。


接著是弘光技術學院主任閔宇經提出「文明與社會的演化-兼論孫中山的社會演化思想」,閔教授借用西方社會演化理論來探討中山先生社會演化觀,孫中山社會演化觀多以「陳述」形式呈現其理論風貌,其社會演化思想較集中於《孫文學說》,但仍不脫於社會演化典範「範疇」及「單元要素」所討論範圍。


最後報告的是南開大學程同順教授的「大陸鄉鎮政府財政危機初探」,作者認為大陸鄉鎮面臨負債面廣、負債額大和解決無望之財政危機,雖然尋求稅費改革和鄉鎮撤併之兩項改革,但仍面臨財政危機的壓力,此危機乃因人員膨脹、管理凌亂、開支巨大、分稅不公以及投資失敗所致。程教授認為唯有尋求危機之因來對對症下藥,方有解決之道。


第六場是台灣師範大學高強華教授主持,首先由河北社科院楊愛民研究員報告「直接民權與直接民主比較研究」,作者從背景、內涵及實施情形與啟示作用,來比較孫中山的直接民權與中國實施村民自治之直接民主。兩者在民主性、革命性和建設性上有很多相同之處,但評論人周陽山所長認為直接民主的實施必須以代議民主或間接民主的經驗為前提,中國大陸的村民自治雖有畫時代意義,但畢竟是不能取代代議民主。


第二篇是蘭州大學王勁教授所提出的「孫中山先生的西北觀」,王教授從孫中山充分認識西北之重要性,到認知西北少數民族的政治地位和權利,再從民族團結、宗教平等的觀點來說明孫中山以三民主義治國,以謀西北發展,平衡國家資源開發的思想。最後一篇則是孫文學會黃城理事長報告的「孫中山憲法思想與台灣的憲政經驗」,黃教授先討論孫中山憲政思想之精義,其次對台灣50多年來憲政經驗予以歷史性之總結,最後嘗試以孫中山先生憲政思想之觀點,提出台灣憲政發展困境之建議,可說是一篇切合時代議題之文章。


肆、結語


孫中山是海峽兩岸人民所推崇的政治家,兩岸學界以他為主軸所召開的研討會,場次之多、議題之廣可說是史無前例。其目的不外是藉著探討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瞭解孫中山的治國理念,進而思考如何建設中國成為一自由民主之國家,同時也藉著學術的交流,使兩岸異中求同,並縮短彼此對現實政治所帶來之差距。


中國的富強不僅是孫中山的理想,更是兩岸人民所期待的。多年來藉著「孫學」之研究探討與交流,確實達到一定功效,但追求中國的統一、兩岸關係如何和平落幕,仍為不解之答案。這也是主辦單位破除萬難,賡續舉辦並帶領年輕學子加入研討陣容之目的。


對於中國的未來,正如黃城教授在綜合座談上所言,希望兩岸七、八十歲的長者能少說一點話,多積一點陰德,讓四、五十歲操盤者來解決,但兩岸問題若留到下一代才能處理的話,黃教授認為這不僅是中國人的愚蠢,更是兩岸人民的悲哀。唯有期待兩岸領導人都能以仁者的胸襟、智者的睿智,以王道精神來為中國尋求一條康莊大道。(作者為本館助理研究員)


附錄:第四屆海峽兩岸孫中山思想之研究與實踐學術研討會論文發表目次


 


內文1


第一場
主持人:蕭行易教授(弘光技術學院研究教授)
發表人
題目
評論人
郭世佑(浙江大學教授)
孫中山與梁啟超眼中的辛亥革命
洪泉湖(台師大公領系教授)
邵銘煌(中國國民黨黨史館主任)
孫中山先生的堅持與寬容──從汪精衛兩次調和黨內大分裂的體察
楊愛民(河北社科院研究員)
第二場
主持人:莊懷義教授(國立空中大學創校校長)
呂雅範(吉林省委黨校教授)
簡論孫中山政黨思想的演進
吳學燕(境管局副局長)
徐學(廈大台研所研究員)
孫中山民族主義思想與余光中
文學風格
黃惟饒(台灣藝術大學
通識中心主任)
劉阿榮(中央大學教授)
台灣所得分配的變化──均富的落實與失落
王勁(蘭州大學教授)
第三場
主持人:陳鵬仁教授(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
閭小波(南京大學教授)
革命與協商之間──孫中山政治思維的兩重性
李炳南(台大國發所教授)
郭祥瑞(師大三研所博士班研究生)
代議政治的困境與改良
陳文政(師大三研所教授)
黃人傑(三民主義教育學會理事長)
民權學說與民主道德
程同順(南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第四場
主持人:郭世佑教授(浙江大學中國近代史暨當代發展研究所所長)
郭貴儒(河北師範大學教授)
李大釗與孫中山教育思想比較
朱浤源(中研院近史所研究員)
謝易達(慈濟技術學院圖書館主任)
男女兩性工作權平等綜論──以孫中山平等觀念為核心
呂雅範(吉林省委黨校教授)
謝登旺(元智大學社會系主任)
孫中山平均地權之理論體系分析
徐學(廈門大學台研所研究員)
第五場
主持人:張榮恭主任(中國國民黨政策會大陸事務部)
張艷(河南大學講師)
五十年來大陸學者關於孫中山民權主義思想研究評述
陳春生(台大國發所教授)
閔宇經(弘光技術學院通識教育中心主任)
文明與社會的演化──兼論孫中山的社會演化思想
閭小波(南京大學教授)
程同順(南開大學法政學院教授)
大陸鄉鎮政府財政危機初探
陳延輝(台師大三研所所長)
第六場
主持人: 高強華教授(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教務長)
楊愛民(河北社科院研究員)
直接民權與直接民主比較研究
周陽山(中國文化大學中山所所長)
王勁(蘭州大學教授)
孫中山先生的西北觀
詹哲裕(政治作戰學校三研所主任)
黃城(孫文學會理事長)
孫中山憲法思想與台灣的憲政經驗
郭貴儒(河北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