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民族正氣長存-臺灣先賢蔣渭水紀念特展\蔣朝根

台灣諸多的政府所屬展覽館競相出借給民間辦理海外進口的展覽,配合媒體強力宣傳,名利雙收之際;交通便捷,展場最寬廣,先天條件最優的國立國父紀念館,卻不隨波逐流,堅持以台灣主體性的藝文展覽本位,可說展覽館中的異數。
展覽規模最大,重揭歷史面紗
解嚴以來,台灣歷史的迷霧逐漸廓清,蔣渭水的事蹟與精神彰顯,2007年8月,台灣郵政發行蔣渭水紀念郵票,同年12月,蔣渭水高速公路雪山隧道口,八角柱型紀念碑也揭幕,然而一般人對蔣渭水的行誼,仍然非常陌生。蔣渭水用生命寫下豐富精采的台灣歷史篇章,藉由這次盛大的「台灣先賢蔣渭水先生紀念特展」,重現歷史面貌,將其一生做最詳盡的回顧。

以往受限於展出空間,很多文物都得割愛,此次展覽是歷年來規模最大的展覽,一進入中山畫廊南北兩室的展室,近三百坪的空間,約三百件文物,豐富的史料,立即感受到蔣渭水豐沛的精力及豐富多元的反殖民運動,舉凡文化運動、政治運動、民族革命運動、勞農運動學生動、青年運動、婦女運動…,幾乎無役不與,似乎渾身散發民族正氣的先賢仍存在著。

重建大稻埕反殖民運動情境
展場依據當時的老照片,搭設大安醫院、台灣民眾黨本部、台灣工友總聯盟成立大會的立體造型,醒目的看板,演講的宣傳海報,將時光倒回1920年代的台北大稻埕,為使當年情境更貼近,還特地從義美食品公司借來1925年,運送台灣人第一份報紙《台灣民報》的人力板車、蔣渭水大安醫院附近圍牆的石材,台灣民眾黨彰化支部的招牌。現場並以圖表方式呈現蔣渭水個人事業體、組織之團體與反殖民運動的網脈關係,堪稱1920年代,台灣文化、社會、民主運動及最具影響力者。

台灣第一反,備受警察「關愛」
社會運動是以集體的力量來促進社會進步與改革的群眾運動。誠如台灣文化協會主旨書所言,「台灣海峽實在不但為東西南北之船舶之往來的關口,而同時又是世界思潮遲早將會合之處也」,台灣因地理位置的特殊,1920年代社會運動非常蓬勃,而蔣渭水又是當時最為活躍最有組織力的社會運動家,被視為反逆兒〈異議份子〉中的「台灣第一反」,依據官方的《台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第二篇領台以後的治安狀況中卷台灣社會運動史》,名字出現頻率統計,蔣渭水149次,蔡培火88次,林獻堂87次,《警察沿革誌》還特別收錄蔣渭水〈我的主張〉3000字左右的長文,在讀報社的演講稿三篇,對蔣渭水的言行思想特別的」關注「厚愛,也說明蔣渭水在台灣反殖民運動中,舉足輕重的地位。
國父紀念館展出,饒富歷史意義
日治時代,台灣反殖民運動是全世界反殖民運動的一環,蔣渭水反帝反封建,反壓迫解救民族的精神,與孫中山的精神是一貫的。孫中山與蔣渭水皆習醫,都是醫世醫國的上醫典範,二人學生時代就醞釀革命,醫校畢業後,創會、辦報、組黨,皆因奉獻生命染病成疾而逝。此次特展能在國立國父紀念館展出,饒富歷史意義。
醫世醫國,與孫中山精神一貫
國父紀念館展出蔣渭水事蹟,也與發揚與體現孫中山先生大公無私,化小愛為大愛,醫世醫國的精神契合。1911年,中國推翻滿清,建立亞洲第一個民主共和國,當時就讀台灣總督府醫學校的蔣渭水.受到相當大的鼓舞,秘密從事學生運動,聲討殖民體制;1913年,孫中山發起討袁護法二次革命,蔣渭水募集國民捐贊助,更密謀派遣同志杜聰明、翁俊明,企圖以霍亂菌放置水源地,毒殺袁世凱。

孫中山先生逝世時,台灣人以「弱小民族的救星」悼念。1927年3月12日台北華僑在蓬萊閣舉辦孫中山逝世二週年紀念會,蔣渭水應邀演講,當晚台北有志在文化協會的港町文化講座也舉辦紀念會,由蔣渭水主持,講述孫山生之歷史及主義;蔣渭水經營的文化書店引進孫中山的著作及思想書刊,蔣渭水並將思想付諸於反殖民運動。《台灣孫中山—蔣渭水傳》的作者黃煌雄,認為孫中山影響下的中國民族運動的精神與主張,與蔣渭水影響下的台灣近代非武裝抗日精神主張是一致的;從歷史的觀點比較,蔣渭水先生在台灣近代非武裝抗日運動史上,不僅可說是「台灣的孫中山」先生,而他在歷史上所享有的地位,也正如孫中山先生在領導中國近代革命所享有的地位一樣崇高的、不朽的、不容抹煞的,尤其是不容歪曲的。此次特別展出梁啟超創辦的《新民叢報》,對照「新民會」發行的《台灣青年》;同盟會機關報《民報》,對照《台灣民報》,珍貴的文獻史料,述說當年台灣反殖民運動受到一衣帶水的中國大陸易世革命的影響頗深。

總統蒞臨開幕典禮,讚譽台灣精神
近年來大量的文物新出土,更豐富此次展覽,除受到文史學界、藝文界的高度期待,也受到政界高度的重視。1月23日開幕式,馬英九總統、教育部長鄭瑞城、文建會主委黃碧端、宜蘭縣長呂國華、《台灣孫中山─蔣渭水傳》的作者,現任監委黃煌雄、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長謝金河、董事中華民國工商建研會榮譽理事長國策顧問顏文熙、與蔣渭水有特殊淵源的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高志明、台北醫學大學人文研究所教授艾琳達…都蒞臨與會。馬總統指出台灣精神、民族正氣貫穿蔣渭水的思想,不但追求自由、民主、社會改革,對來自異族的統治,更展現台灣人的氣魄和堅持,值得後世子孫牢牢記住。他希望指示此一饒富歷史與精神人文意義的展覽,應該移師至各縣市展出甚至到澎湖去舉辦,讓更多人了解台灣歷史上這麼精彩的傳奇人物。
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
國父紀念館鄭乃文館長並呈獻由書法家張炳煌揮毫的蔣渭水名言,日治時代非武裝抗日最響亮的口號「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書法中堂一對,對照當今台灣藍綠對立嚴重的社會,蔣渭水醫師「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是不二藥方。
熱血男兒浪漫柔情
蔣渭水文化基金會,遠赴台南、鹿港、台中、宜蘭…,商借文物,原件原味的展出,讓觀眾有如置身於那熱血澎湃的「自覺年代」。國父紀念館對此知性與品味的特展高度重視,展覽期間,適逢元宵燈會,還特別延長開放時間至晚間10時。本次的特展特闢「蔣渭水與同志親友及家人」的主題,2月14日情人節,安排蔣渭水裔孫蔣朝根,講述蔣渭水事蹟及當年浪漫的愛情故事,敘說熱血男兒柔情感性的一面。
「治警事件」判決書首度曝光
「現在台灣統治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完全委任總督,施行極端專制政治,因此之故,官權專橫,秕政百出,台灣島民陷於荼炭之苦…」,這是蔣渭水領銜的「第三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宣傳單,義正詞嚴,今人讀之仍能感受其浩然正氣;國父紀念館鄭乃文館長,更費盡苦心的從司法博物館借出1923年轟動世界視聽的「治警事件」判決書。此事件源於蔣渭水推動成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高舉殖民地高度自治,違反〈治安警察法〉,遭起訴判刑,是日治時代最大的非武裝抗日政治案件,成為台灣政治運動史上的新里程碑。書法家張炳煌揮毫的蔣渭水在獄中創作的〈牢舍銘〉,表現出蔣渭水為民請命捨我其誰的氣慨,配合現場展出的議會請願造勢壯觀的歷史照片,議會請願的連署書,再透過蔣渭水文化基金會執行長蔣朝根的導覽,可以清晰感受到大改造的1920年代,蔣渭水所謂「動搖的時代」,高舉「台灣是台灣人的台灣」,要求殖民地高度自治,民族自決思潮翻騰,台灣精神飛揚,震撼總督府與殖民母國的澎湃氣慨。

圖說: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仔細參觀蔣渭水特展。
文獻史料先賢的手澤印記其上
「白蘋紅葉玉露金風際此天高馬肥正吾人當奮起之秋也…」從大稻埕得勝街大安醫院發出的台灣文化協會打合會議〈籌備會〉通知書、創立大會的通知書、蔣渭水所擘畫文化運動的10項方針…,七十八年前的文獻,先賢的手澤似乎仍印記其上。往昔,這些史料尚未出土,台灣近代史上最重要結社台灣文化協會創立的的經過,如歷史中的迷霧,有待澄清;今日史料,印證蔣渭水主導整個文化協會的創立、運作,引領台灣新文化運動,時人稱之為「文化頭」實至名歸。

展覽中,我們除親炙台灣社會運動最珍貴的史料,蔣渭水創作以鋼筆字親筆書寫的〈台灣文化協會會歌〉外,還有蔣渭水以毛筆字書寫的(醫師開業證書申請書),行雲流水般流暢的書寫線條,顯示出蔣渭水不羈的個性。其它如電報、「二林蔗農事件」地圖、講演的傳單、蔣渭水創作的〈勞動節歌〉、「為完成地方自治敬告台灣同胞書」、台灣民眾黨會則修改案(總督府以此作為解散民眾黨藉口之一)…,都是備受矚目的重要歷史文物;尤其是改革陋俗的傳單大量出土,例如反對迷信的七字歌、具有環保概念的葬儀用具出借,從文獻甚至發現蔣渭水當時也在從事借家人同盟運動〈「無殼蝸牛運動」,為弱勢者發聲。蔣渭水組織力強,曾經將幫助在台華僑組織總會及工會,並納入工友總聯盟旗下反殖民動,此一鮮為人知的史料,首次被展出。
以社會運動分類分項展出層面廣闊
此展覽不採年代順序展出,而是以社會運動分類分項展覽,既能涵蓋蔣渭水出生至逝世,且能呈現蔣渭水領導的多元的轟轟烈烈日治時代台灣反殖民運動,含括出生、求學、行醫、經營事業、創立文化協會、辦報辦雜誌、創立台灣議會期成同盟會、創立民眾黨、創立工友總聯盟、引領各種的社會改革運動、同志親友與家人、逝世、紀念活動及紀念物。
引領台灣新文化運動
各種自發自覺的思想運動,刺激社會的改革與進步,文化運動喚醒自覺,是一切社會運動的基石。蔣渭水在政治上的光環,掩蓋其在文化上的貢獻。本次的展覽,特別強調蔣渭水引領台灣新文化運動的貢獻,堪稱「台灣新文化運動之父」。其懸壺濟世的大安醫院,是台灣文化協會的本部暨所有文協機關刊物在台灣的總批發處。蔣渭水擔任文化協會會報發行人兼編輯,提倡新詩、小說的文藝創作,宣揚新文化運動,其在會報第一號發表〈臨?講義〉,被譽為台灣文學頂尖的散文作品。《台灣民報》創刊後,蔣渭水有大量的散文創作,尤其是監獄報導文學,堪稱台灣新文學早期的經典作。1924年,《台灣民報》將編輯部從東京移到大安醫院,由蔣渭水、王敏川先生負責,蔣渭水重用從北京返台寄住大安醫院的張我軍,介紹五四運動及白話文新文學作品,促成台灣新文學運動的開展。蔣渭水自居《台灣民報》保姆,將新文學運動的花園,台灣人唯一言論機關,《台灣民報》推廣成為台灣第3大報,僅次於總督府御用報紙。
率身為範致力社會改革運動
「蔣渭水極力從事革除燒金紙、祈安請醮、補運謝神、崇拜偶像、問卜求神、做功德、超渡亡靈…等社會陋習的改革運動,欲提升台灣文化使之成為極文明之社會,並身體力行,率身為範。「每擺迎神普度後,大細放尿滿路頭,發熱吐瀉百症教,這款保庇真有效;普度做醮著制限,費用著愛改簡單,體貼散人的困難,全台儉的歸千萬…」現場展示許多社會陋習的改革的宣傳單。在衛生不普及的年代,長時間的祭拜,祭品受細菌感染,很多人感染腸胃病,窮人為了迎神拜拜,賒借典當,生活陷入困境,蔣渭水呼籲敬神要節制,將節省的前來致力於文化事業。
殖民地統治問題國際化
蔣渭水也是將台灣殖民地統治問題國際化的第一人,1929年領導反對台灣總督府的「鴉片新特許方針」,1930年霧社事件,總督府以毒氣殘殺原住民,蔣渭水接將其訴諸國際聯盟,本次展覽,將蔣渭水如何突破郵電與新聞管制,拍發電報,戲劇性的過程,詳細的展出。
影片記錄蔣渭水的光與熱
為使觀眾對蔣渭水的事蹟整體性的回顧,會場還有兩部記錄片播映。公共電視製作的〈熱血男兒蔣渭水〉、透過聲音與影像的介紹,觀眾們感染了蔣渭水的光與熱。台北市文化局發行的〈追念民主鬥勢與文化先鋒─蔣渭水台灣大眾葬葬儀紀錄片〉,《台灣新民報》曾以「他之從事台灣的解放運動,純然以犧牲義俠的精神」,評論蔣渭水堪稱社會運動家的典範。蔣渭水散盡家財,從事殖民地台灣人的解放運動,直到熱血放盡為止, 1931年8月5日,蔣渭水逝世,有感於蔣渭水的情操,同志及各社會運動團體經3次開會討論,決議師法孫中山的國民體制葬儀,舉行「故蔣渭水氏之台灣大眾葬葬儀」,號召台灣的平民百姓參加。此葬儀被稱為台灣空前偉儀,有「死渭水嚇破活總督」之喻,台灣社會運動由盛而衰歷史轉折的紀錄片,觀眾可以感受到凝結在過往時空中的民族正氣。

展出期間,前文建會主委陳郁秀、慈林文教基金會董事長方素敏、名作曲家顏水龍、錢南章、詩人向陽、中研院院士廖運範夫婦、音樂學者顏綠芬、畫家謝里法、文化醫師林衡哲、台灣教授協會何清人…等貴賓都蒞臨參觀,除高度肯定國父紀念館辦理此展覽的用心,更表示感動於蔣渭水後代以祖先為榮、又無愧於祖先的情懷。蔣渭水的同志盧丙丁、杜香國、陳炳奇,也滿懷期待與感恩,在展場中逐一尋找先人的行跡。

蔣渭水旺盛的組織力與積極行動力,在文化、政治、社會運動各層面引領台灣人的自覺自救運動,燃燒生命的精華,寫下豐富精采的台灣歷史篇章,成為全民共同擁有的記憶與資產,本次特展之後,將出版專書,做為永久的追念。


圖說:台灣文化先鋒,民主先驅,社會改革導師蔣渭水。


980821-55


 


 


圖說:蔣渭水文物在寬敞明亮的中山畫廊展示。


980821-56


圖說:蔣渭水藏書《孫中山全集》


980821-57


圖說:台灣第一個政黨─台灣民眾黨本部情境復原圖。


980821-58


圖說: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臺灣人唯一言論機關《台灣民報》對照,民報二字字體相同,此份《台灣民報》蓋有「取次人蔣渭水」戳章,取次人即經銷人。


980821-59


圖說:同盟會機關報《民報》與臺灣人唯一言論機關《台灣民報》對照,民報二字字體相同,此份《台灣民報》蓋有「取次人蔣渭水」戳章,取次人即經銷人。


980821-60


 


圖說:馬英九總統在開幕典禮致詞,背景為台灣文化協會本部蔣渭水行醫的大安醫院,《台灣民報》發送的情境。


980821-61


 


圖說:蔣渭水文化基金會董事義美食品公司總經理高志明為貴賓解說運送《台灣民報》的人力板車。


980821-62


圖說:震撼東京的第3次台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宣傳單。


980821-63


圖說:自由時報董事長吳阿明仔細參觀蔣渭水特展。


980821-64


圖說:由蔣渭水大安醫院寄出的台灣文化協會創立大會的通知書。


980821-65


圖說:蔣渭水署名發行人的「為完成地方自治竟告台灣同胞書」


980821-66


圖說:蔣渭水在宜蘭組產業組合﹙產業工會﹚,會場豎起「同胞須團結,團結真有力的」的旗幟。


980821-67


 圖說:文化協會會報「台灣之文化」提倡新文學,由蔣渭水擔任發行人及編輯。


980821-68


 圖說:就讀高等學校,拍發電報向國際聯盟控訴總督府「鴉片新特許方針」的蔣渭水哲嗣蔣松輝,高齡97歲,站在自己當年學生照前留影。


98082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