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手機版選單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Facebook
X
line
Email
認識本館
誕生
沿革
館長介紹
歷任館長
本館簡介
組織架構
本館願景
主要紀事
專業人員專區
古蹟之美
參觀
地理位置
辦公時間
文創商品
博物之島
演藝資訊
講座系列列表
園區之美
園區生態導覽
活動
當期活動
重要活動訊息
藝文展覽回顧
線上服務
線上展覽
線上講座
線上商城
線上影音
線上典藏
館史網
電子報
我的E政府(申辦業務)
資料開放服務網
新聞與公告
新聞稿
各項公告
徵才公告
招標公告
政令宣導
便民服務
美學課程
中山文化園區申請及表單下載
民眾服務
消費者保護專區
志工園地
為民服務白皮書
常見問題集
法令與規章
政府公共網站
資訊圖像化
訂閱電子報
研究
圖像授權
館刊
館刊數位版
歷史館刊
中山學術資料庫
出版品
孫逸仙博士圖書館
孫學期刊
國父年譜
國館紀要
三民主義全文檢索系統
性別平等
性別主流化
CEDAW
性別統計
性別預算
性別影響評估
性別分析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意識培力成果
性別平等文宣
性別平等研究
相關網站連結
政府資訊公開
內部控制聲明書
資訊公開專區
公開徵信
行政指導有關文書
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
預算、決算及會計報告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書面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廉政專區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熱門關鍵字
下方連結
隱私權宣告及資訊安全政策
著作權聲明
雙語詞彙對照表
網站資料開放宣告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常見問答
友善措施服務
英文版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
上方連結
回首頁
網站導覽
意見信箱
常見問答
友善措施服務
英文版
Instagram
facebook
youtube
國立國父紀念館
搜尋
搜尋
進階搜尋
分享
Facebook
X
line
Email
字級
小
中
大
認識本館
誕生
沿革
館長介紹
歷任館長
本館簡介
組織架構
本館願景
主要紀事
專業人員專區
古蹟之美
參觀
地理位置
辦公時間
文創商品
博物之島
演藝資訊
講座系列列表
園區之美
園區生態導覽
活動
當期活動
重要活動訊息
藝文展覽回顧
線上服務
線上展覽
線上講座
線上商城
線上影音
線上典藏
館史網
電子報
我的E政府(申辦業務)
資料開放服務網
新聞與公告
新聞稿
各項公告
徵才公告
招標公告
政令宣導
便民服務
美學課程
中山文化園區申請及表單下載
民眾服務
消費者保護專區
志工園地
設置管理要點
志工報名表
國父紀念館志工部落格
為民服務白皮書
常見問題集
法令與規章
政府公共網站
資訊圖像化
訂閱電子報
研究
圖像授權
館刊
館刊數位版
歷史館刊
創刊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更多歷史館刊
中山學術資料庫
出版品
藝術文化圖書
孫學期刊
孫學圖書
展售處
GPI政府出版品資訊網
更多出版品
孫逸仙博士圖書館
圖書查詢
線上資料庫
孫學期刊
國父年譜
國館紀要
三民主義全文檢索系統
性別平等
性別主流化
CEDAW
性別統計
性別預算
性別影響評估
性別分析
性別平等工作小組
性別意識培力成果
107年度
108年度
109年度
110年度
111年度
112年度
113年度
性別平等文宣
107年度
108年度
109年度
110年度
111年度
112年度
113年度
性別平等研究
107年度
108年度
109年度
110年度
111年度
112年度
113年度
相關網站連結
政府資訊公開
內部控制聲明書
資訊公開專區
公開徵信
行政指導有關文書
業務統計及研究報告
業務統計
研究報告
公務出國報告
預算、決算及會計報告
決算
會計報告
出國、赴大陸計畫執行情形
預算
請願之處理結果及訴願之決定
書面公共工程及採購契約
支付或接受之補助
廉政專區
政策宣導相關廣告執行情形
:::
歷史館刊
創刊號
第二期
第三期
第四期
第五期
第六期
第七期
第八期
第九期
第十期
第十一期
第十二期
第十三期
第十四期
第十五期
第十六期
第十七期
第十八期
第十九期
第二十期
第二十一期
第二十二期
第二十三期
第二十四期
:::
首頁
研究
歷史館刊
第二十四期
第二十四期
_
網頁功能
Facebook
X
line
Email
列印內容
藝術義賣‧愛心賑災/李欣如
內文
「天漸漸光,雲慢慢的散,悲情的土地,人在作天在看……」音樂家呂麗莉於國父紀念館翠溪藝廊,演唱這首閃耀著溫柔力量的《天光》。她希望,將象徵忍受悲苦、期待再生力量的歌曲,獻給莫拉克風災的災民,同時,也在這場義賣活動的起跑儀式上,傳遞出藝術家愛藝術、也愛國土的心意。
那天,讓藝術家們齊聚一堂的是由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與國內藝術名家共同發起的「藝術義賣,愛心賑災」活動。而於8月29日至9月3日期間,在國父紀念館翠溪舉行的義賣活動,由教育部國父紀念館負責策劃執行,再結合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灣藝術大學等單位共同協辦。
百位畫家響應 藝術義賣賑災
義賣活動開始前,國父紀念館館方人員廣邀國內知名藝術家響應,雖然只有三個募集畫作的工作天(8月25日~8月27日),卻已募得到李錫奇、劉國松、朱德群、廖修平、趙無極、黃光男……等百餘位名家的水墨、膠彩、油畫、水彩、書法、版畫與雕塑精品,約260件創作。比預期募得的一百幅作品,還多上兩倍。
此次義賣募得的第一件畫作為,油畫名家龐均近期的代表作「薰衣草」;捐贈最多作品的藝術家為鄭善禧,共計捐出兩件雕塑品、一幅國畫與一幅書法創作。而高齡94歲的張光賓,則是參與此次義賣活動最年長的藝術家,儘管年歲已高,仍熱情響應義賣賑災活動,捐出書法作品「草書脩竹賦」,展現出不落人後的愛心。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於開幕式表示,風災發生後,藝術家們在第一時間紛紛表達協助災區重建的意願,而這項由文建會發起的藝術義賣活動,獲得藝術家熱烈的響應,即是藝術家們表達對災區深切關懷的見證。短短半個月的籌備時間,得到百餘位藝術家的支持。
總統府國策顧問、同時也是此次活動發起人之一的李錫奇則表示,台灣面臨半世紀以來最大災難的當下,各界紛紛出錢出力,藝術家當然也不會缺席。尤其,在此次義賣展覽中,能同時欣賞到老中青三代的藝術家齊聚一堂,且融合傳統與現代,不分中、西的各種創作,更表現出藝術界最大的合作精神。李國策顧問不但是這項活動的發起人之一,個人更捐出2幅國畫「墨語」,共襄盛舉。
除此之外,藝壇名家陳輝東在知悉此一活動後,也立即偕同其女陳香吟,分別捐出版畫「揚帆」與「靜物」。而已往生的前輩畫家曾后希、李澤藩,其家人也發揮愛心,捐出兩人生前的經典之作「山水」及「帆船」,一起參與此次的義賣活動。
藝術義賣首日 劉國松畫作145萬賣出
「藝術義賣‧愛心賑災」所募得的藝術作品,涵括各畫派技法及風格,且皆為一時之選,充分展現藝術家們不分領域的動員力量。除油畫大師龐均於第一時間捐贈畫作外,也有收藏家捐出極具典藏價值的畫作,如:趙無極、朱德群等旅法華裔大師的版畫供義賣。
展覽期間,吸引近4000人次觀賞及購藏。國父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表示,義賣首日一大早,即有位遠從高雄北上的邱醫師,由於下午還要趕回南部的醫院看診,因此希望能先進場認購義賣作品。他回憶,展場中民眾熱情響應的故事不勝枚舉,只為一圓「募得更多款項,有效協助災區重建」的共同心願。
義賣活動開始不到一個小時,由知名藝術家劉國松捐出、此次義賣畫作中最高價位的「秋臨熊貓海:九寨溝」,即由收藏家以新台幣145萬元購得,為此次的義賣活動增添佳話。文建會黃主委也在細覽現場畫作後,以新台幣16萬元購下朱德群的版畫《無題》,為八八水災的賑災活動再盡一份心力。
六天義賣活動,各界發揮愛心、踴躍捐輸,共賣出129幅畫作,募得新台幣1,153萬7,500元,所得善款將由認購民眾自行匯款至教育部301專戶、內政部賑災專戶或中華民國紅十字總會,全數幫助災區重建。
以藝術力量 協助災區重建
面對這場重大風災,文建會持續透過藝術力量協助災區重建,將藝術活動轉化為實際的救援行動,協助災區重建。如於全球頂級藏家年度必賞的指標性藝術博覽會─「Art Taipei 2009 台北國際藝術博覽會」,提出聯合賑災計畫「當我們同在藝起」,捐出展覽期間門票所得新台幣148萬餘元,也將義賣金額新台幣100萬元,捐給紅十字總會。
於同時間辦理的「2009台灣工藝精品展」也邀集40多位藝術家的心意,將募得的156件工藝品設置於「八八水災義賣特區」,五天展期,共募得新台幣70萬元的善款。然而,文建會除了提供災區以及受災的表演藝術個人與團體急難救助外,也進一步整合演藝團隊及文化藝術工作者的力量,辦理「演藝團隊災區藝文陪伴進駐計畫」行前講座,希望以藝文陪伴的概念,運用藝術與人文撫慰災區居民心靈,協助災民儘快走出受災陰影。
面對天災無情的浩劫,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校長郭義雄以「多難可以興邦」一詞,來鼓舞國家面臨災難,上下人民更應團結一致,促使邦國更加興盛。在這條漫長的重建之路上,每一個人的每一小步都將影響深遠,而這也正是台灣愛的教育的起點……。(本文作者為文建會媒體公關組新聞聯絡人)
文建會主委黃碧端
<
放大圖片檢視
>
國父紀念館館長鄭乃文與文建會主委黃碧端
<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
放大圖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