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2009年臺灣關公文化節/蔡翔宇


內文


一、關公生平簡介
  關聖帝君本名羽,字雲長,本字長生,河東解州人(今山西運城解州鎮)。東漢桓帝延熹三年(160年)農曆六月廿四日聖誕。青少年時期在家習文練武兼作農事,稍長娶妻胡氏,於東漢靈帝光和元年(178年)五月十三日生子關平。後於涿郡(今河北省涿州市)結識劉備、張飛,三人結為異姓兄弟。之後追隨劉備東征西討,東漢獻帝建安四年(199年),劉備命關羽鎮守下邳(今江蘇省邳縣東),行太守事。建安十四年(209年)十二月,劉備任關羽為襄陽太守、蕩寇將軍,帶兵屯駐江陵。建安十九年(214年),劉備進攻雒城(今四川省廣漢縣)失利,急調諸葛亮、張飛、趙雲等入川支援,留關羽獨守荊州。同年六月,劉備攻克成都,自領益州牧,正式任命關羽都督荊州事務。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劉備擊敗曹操佔領漢中,自稱「漢中王」,並拜關羽為前將軍、假節鉞,列「五虎上將」之首。八月,關羽乘孫權與曹操交兵之機,率其主力北上攻打樊城、襄陽,放水淹殺曹軍,斬殺曹將龐德,收降於禁,威鎮華夏。同年十月,孫權遣呂蒙抄其後路,襲取荊州。關羽腹背受敵,軍心渙散,處境危艱。十一月,關羽從樊城撤軍,企圖奪回荊州,途中連遭吳軍截擊,部卒走失,戰鬥力大減。關羽見奪回荊州無望,且戰且退,先抵麥城(今湖北省當陽縣東南),欲逃往西川與劉備會合。十二月,關羽從麥城敗退臨沮章鄉(今湖北省安遠縣北),被孫權伏兵所擒,與子平同時遇難,享年六十歲。

  儘管關羽生前除了曹操奏請漢獻帝封其為漢壽亭侯外,正式官職則為襄陽太守、都督荊州事務。劉備封賜的爵位先為蕩寇將軍,後為前將軍,列蜀漢「五虎上將」之首位。在其歿後的41年,即三國蜀景耀三年(260年,正好是其誕辰100周年),後主劉禪追諡為壯繆侯。然而從魏晉南北朝開始,直到清朝末年,關羽受歷代帝王的崇封有增無減,「侯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褒封不盡,廟祀無垠。因為關羽是以忠貞、守義、勇猛和武藝高強稱著於世,所以歷代君主都需要這樣擁有忠、義、勇、武的品格操守的典型人物來作為維護其統治的守護神,並希望有更多的文臣武將能像關羽那樣盡忠義於君王,獻勇武於社稷。也因此關羽名揚海內外,成為歷史上最受崇拜的神聖偶像之一,以致與孔夫子齊名,並稱「文武二聖」,並被尊稱為「關聖帝君」。
  
  關聖帝君為三教所共尊,儒教奉為五文昌之一,又尊為「文衡聖帝」、關西夫子;道教奉為「協天大帝」、翊漢天尊;因為顯聖玉泉山,在佛教又尊為「蓋天古佛」。關聖帝君的尊號,則是來自於明萬曆四十二年(1614年)因宮中伏魔,敕封為「三界伏魔大帝神威遠鎮天尊關聖帝君」,如今關聖帝君亦已於公元1924年甲子年元旦升格為第十八代玉皇大天尊,尊號玄靈高上帝。因此為了讓世人能夠更進一步的了解關公成聖的歷史及來台信仰沿革,進而效法關公忠孝節義的精神,由臺南市政府、國立國父紀念館主辦,社團法人中華關聖經典世界弘揚協會,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所承辦的「2009年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巡迴展」,於民國98年9月2日至9月8日假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與德明藝廊兩處展示廳,展出與關公有關的國畫、木雕以及關公年譜等文物。希望藉此發揚關公忠義精神、倡導傳統道德文化在生活中落實三綱五常,以「仁」、「義」、「禮」、「智」、「信」來淨化人心。

二、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介紹
  「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全國巡迴展,已於2008年分別在金門縣立文化中心、宜蘭縣文化局以及臺南市議會舉行展覽。本次在國立國父紀念館「逸仙藝廊」與「德明藝廊」兩處展示廳展出的項目可分為靜態與動態兩部份。
  
  靜態部份以六大主題區為主軸,以豐富的內容、活潑的方式,展現關公文化的多元面貌。分別展出「百幅國畫介紹關公及三國英雄豪傑事蹟」、「關公如何封帝稱聖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對關公事蹟不同論點的研究探討」、「關帝經典內涵區」、「扶鸞儀式展示區」、「關公造型藝術展覽」與「關公來台三百五十年歷史沿革」等六大主題,展出作品有關關公畫像108幅,關公各種造型木雕聖像36尊,還有關公年表、關公家譜、以及《桃園明聖經》梵文欣賞等,同時也詳細介紹關公的歷史與文化,最主要還是發揚忠孝節義的精神,希望使世人了解關公成聖的歷史真相及來臺信仰沿革。以下將分別介紹各區展覽品之精華內容──

(一)、六大展覽區簡介
第一區:「百幅國畫」賞析及「三國英雄豪傑事跡」介紹
  幾百年來,人們津津樂道的「三國故事」或「武聖關公」,不是從《三國志》,就是由《三國演義》所獲知,而《三國志》及《三國演義》對關公的記載,都僅有「自桃園三結義至敗走麥城,最後就義成仁」的事跡,至於他的家庭、身世及幼年生活,則鮮為人知。本區將透過一百幅以上國畫介紹關公出世背景,及起自幼年生活到逝世成神、歷代帝王封帝入聖,及三國英雄豪傑等情景,每張國畫都能撼動人心。參觀過後,對於忠孝節義的道德概念,必然會有深刻印象。尤其青少年學生走完本區後,對其成長的人生觀絕對會有很正面的影響。

  在百幅國畫賞析中,可以了解關公的遠祖,為夏桀的賢臣關龍逢,以及祖父關審、父親關毅;同時也可以認識關公之妻子兒女,這點從附圖「關帝全家福」便可得知,關帝有夫人胡氏金定,二男一女。長男關平(《三國演義》中為義子,實為關帝嫡生長子),次男關興,長女關銀屏(娥)。由於羅貫中在撰寫小說《三國演義》時,安排劉備替關公向關家莊主關定要求收關平為義子一事,但此事不符史實,因此從「關平出世」、「關公父子會」兩幅圖,便可更清楚認識關公與關平為親生父子的歷史證據。
  
  一般總以關公「大意失荊州」警惕世人不可輕忽時局之變化,但是在百幅國畫賞析中,我們以「不畏眾敵」來為關公丟失荊州一事進行平反。因為在當時關公北伐襄樊,並且成功地水淹于禁龐德七軍,威震中原華夏之後,曹操卻與孫權密謀聯結欲圖關帝。故而曹操發精兵十二萬,令徐晃為將,呂建副之,剋日起兵,前往樊城救援曹仁,但看東南有應,然後征進。孫權則派陸遜接替呂蒙職位,卻拜呂蒙為大都督,點精兵八萬,快船八十餘隻,選會水者扮作商人,將精兵伏於船中,準備襲取荊州。曹孫聯軍共廿萬,關帝盡起荊州約四萬兵馬赴樊城聽調,含留守荊州總數不過五萬,本身就已是以寡敵眾的劣勢,再加上蜀中並無援兵前來搭救,最後導致關公功敗垂成。因此經由百幅國畫的故事鋪陳串聯,可以了解「大意失荊州」對關公而言,並非是一種公允的評斷。

第二區:關公如何封帝稱聖暨《三國志》與《三國演義》對關公事蹟不同論點的研究探討
  中國眾多神祇中,沒有任何神祇能像關公被這麼多行業供奉。一般商家把祂視為武財神,讀書人奉祂為文昌帝君,軍人供為戰神、武聖,警察敬為正義象徵,道士尊為化劫鎮煞、斬妖除魔的三界伏魔大帝,佛教敬奉為伽藍菩薩、蓋天古佛。在世人眼裡,關公是萬能之神,所以其廟宇遍佈全國,擴及海外華僑社區。關公崇拜是一種文化現象,面對這麼一位三教共尊的聖人,我們不能簡單地予以肯定或者否定;唯有深入研究關公生平,充分了解其人格特質,這樣的信仰才能更加堅實,也才能作為導正人心的借鑒。世人對三國人物及其事蹟的認知,皆從《三國志》及《三國演義》的記載獲得,而這兩本書的人物事蹟卻有許多不盡相同之處。如:《三國志》記載關平為關公之嫡子,而《三國演義》說是義子:《三國志》記載文醜乃曹操所斬,而《三國演義》說是關公所殺;《三國志》記載蔡陽為劉備所殺,但《三國演義》?說乃關公所斬。更有書載關公本姓馮不姓關的傳說,及其生日有四種不同時間等說法,透過深入研究並將相關資料發佈在本區內,青年學子們參觀之後,在中國歷史的學習上,將會有很大的幫助。

  在這一區的展覽中,我們經由二十個問題的研究探討,並且搭配關帝年譜以及歷代封諡年表,提供有興趣更進一步了解三國歷史以及人物背景的民眾深入的介紹。例如探討「義釋曹操之意義」,就在於關帝有五常聖德之典範:仁、義、禮、智、信。其中於華容道釋放曹操,乃是深明大義的表現。這並不是私義而是大義的原因在於,關帝當時面對的是有厚恩於他的人,儘管在出戰之前已立下軍令狀,可是有恩必報的關帝,寧可犧牲自己的性命來報答曹操對他的恩義,這種義的表現絕對是公義,而不是私義。因為關帝華容釋曹的最大意義,就是維持「三分天下」的基本態勢,這樣子有助於劉備、諸葛亮「鼎足而立」的戰略目標;所以曹操的存在就是要統合北方勢力,以符合劉備集團的戰略利益,也因此諸葛亮才會刻意安排關帝去執行圍堵曹操的任務。他事先就知道會有放曹的結果,但是這乃符合劉備集團的戰略目標,因此,關帝放走曹操的這項舉動,不但無過,而且有功,只是關帝並不知道劉備跟諸葛亮的真正想法,他只知道沒完成使命是不忠,但是殺死有恩於他的曹操是不義;不忠、不義都不是一個聖賢君子應有的作為,關帝最後選擇了寧願自己受死,也要完成大義。如此高尚的人格,正如「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所稱,是天地間無私無為的公義,是要為天下萬世立下聖賢典範的偉大正義。
  
另外像是關公的諡號「壯繆侯」,歷來對於「繆」字隱含褒貶之意各有所主,但是答案究竟為何,在這一區的展覽中也有詳細的介紹。關帝逝世後,劉禪於蜀漢景耀三年(公元260年),下詔諡封壯繆侯,但是歷來有學者根據「名與實爽曰繆」之說,認為這並不是對關帝的美諡。由於古代字少,聲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時常互通使用,其中尤以諧聲偏旁相同的通假,更為屢見不鮮。壯繆侯其實就是壯穆侯的意思。如魯國的魯穆公在《山海經》、《孟子》、《列子》、《論衡》、《漢書》裡被寫成「魯繆公」;秦國的秦穆公在《孟子》、《史記》、《漢書》、《後漢書》、《文心雕龍》、《昭明文選》都有寫成「秦繆公」的現象。由此足證,「穆」、「繆」可以互通。韓組康《關壯繆侯事跡》云:「『繆』、『穆』古代通用。諡法:布德取義曰穆,中情見貌曰穆。『穆』有美好之意」。這裡對「穆」的解釋也符合關帝的生平事跡,再加上在北宋以前,很少有複諡的定例,多半都是單諡,三國蜀漢也僅有關帝、諸葛亮、趙雲三人有二字諡號。並且《三國志‧蜀書‧趙雲傳》亦云「於是關羽、張飛、馬超、黃忠及趙雲乃追諡,時論以為榮」。據此更可說明關帝的「壯繆」其實與岳飛的「武穆」同樣有敬重的意義。
  
第三區:關帝經典內涵區
  關帝經典有《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關聖帝君覺世真經》、《關聖帝君大解冤經》、《關聖帝君忠義經》、《關聖帝君戒淫經》、《玉皇普渡尊經》、《洞冥寶記》等等,其中尤以《桃園明聖經》為關帝的主要精神學說。《桃園明聖經》的內涵在於發揚忠孝廉節、五常八德之旨,實乃導正時弊,淨化人心之最佳南鍼。其經文不僅氣勢磅礡,雄偉浩蕩,且處處隱藏奧妙玄機,使人出迷省悟,雖一字半語,皆足以感天地動鬼神。本區另外有一部以書法寫成十八公尺長的整部《桃園明聖經》,與另一部世上獨一無二的《桃園明聖經》梵天文字版相互對照呼應,讓觀眾在瀏覽誦讀後,更能體認關帝經典的玄妙精深。以下介紹學會著重推廣的幾部關帝經典內容精要。

1.《朱子刪定玉泉真本桃園明聖經》(包含【精裝本】、【平裝本】、【單行本】、【大字本】、【忠義貫古今】、【義理講述】、【白話註解】等針對不同階層所需要的習讀版本)
從持誦當中讓讀誦者明白忠孝廉節等五常八德乃做人的根本道理,進而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持誦經典,最重要必須用心實踐,身體力行,然後才能明理開悟,與佛心相印,最終達到清靜無為,超脫三界,入上聖之班。

2.《關聖帝君覺世真經》
與《太上感應篇》、《文昌帝君陰騭文》合稱中國三大善書。《覺世真經》是關帝降筆的訓示,全文共647字。《覺世真經》開宗明義即言「人生在世,貴盡忠孝節義等事」,這是全文的樞紐,接著便用對比的手法,闡述「行善福報,作惡禍臨」的道理,藉以勸戒世人改過遷善。

3.《桃園明聖經持誦應驗篇》第一、二輯
關聖帝君教導吾人︰「由誦而入,以熟為歸。由講而明,以知為要。踐履期於篤實,心地務求光明。」所以我們應該誠心持誦,然後將孝悌忠信禮義廉恥八德,落實到日常生活中,必能得到關帝靈驗降福。此神奇事跡不勝枚舉,第一輯收錄十九則,第二輯收錄二十一則,以供參考,願有緣善德真誠持誦,身體力行,必有不可思議之應驗。

4.《關帝護國佑民靈驗記》
關帝靈驗事跡繁多,本書特別節選宋至民初,一○八篇情節感人且具有教化功能的文章作為流傳。內容有護國救民篇,有庇佑忠臣義士孝子賢婦篇,有遏止邪神凶煞篇,也有夢授聖人至學篇等。願此書傳世,對人心有所助益,社會風氣得以改善,更盼能廣佈流傳。

5.《忠義春秋》一~四輯
為使《桃園明聖經》能順利深入政商學工農各階層,所以必須要有一處忠義志士發聲之園地,透過優質筆墨的滋潤,讓《桃園明聖經》的殊勝能夠傳達更為廣遠,因此本會每年均發行一期《忠義春秋》會刊。

第四區:扶鸞儀式展示區
  在大多數人眼裡,扶鸞一直披著神祕的面紗,有些人因為不了解,甚至吃虧上當。有鑑於此,我們特別開闢「扶鸞儀式展示區」,將扶鸞真相公諸於世,增廣世人信仰的智慧。扶鸞是一種跨越各宗教社會階層,甚至於是跨越時空的一種神人溝通的神聖儀式。為了使扶鸞這種神秘又傳統的儀式能夠讓社會大眾更加了解,同時也更符合現代人的需要,我們希望藉由扶鸞儀式的展演,以及「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的學術活動中,讓大家在生動又有系統的方式下更清楚地認識什麼是「扶鸞」。

  扶鸞又稱為借竅、降壇、顯化,扶鸞時用三才,即天才、地才、人才。扶乩者為天才,抄字者為地才,報字者稱為人才(三才相當於鸞堂的正鸞生、唱鸞生、錄鸞生)。扶鸞是直接轉播天意和神意,經執鸞人運靈在寧靜中以木筆寫字並傳達神意。這種方法是神人結合一所產生的,稱為聖靈,以此為啟化人們的一種誠意正心的傳道工作。儘管扶鸞是一種「文以載道」的神聖儀式,但是所謂信者恆信,因此相信扶鸞的人才會問鸞,而且問鸞以後一定會遵照神佛指示去做,以便解決困難。本區特別邀請專家為大家講解沙盤木筆的操作方式,並示範完整的扶鸞流程,透過扶鸞的儀式,可以讓神佛與三才合靈,並藉此與信眾溝通或傳達教化的訊息。(受限於展覽場地,因此館內僅展示捲軸及播放投影片,至於動態的扶鸞儀式展示,則在其他場地舉行。)
  
第五區:關公造型藝術展覽區
  我們將以木雕藝術創作出三十六種以上不同的關公相關之人物造型及有關書畫作品等,從藝術的角度領略關公之神武雄姿。本區除了可以作為收集、典藏、供養、禮拜關公聖像者的交流平台,參觀民眾亦可藉由本區的展示,提升對關公聖像的鑑賞能力,以下我們介紹幾尊較為特殊的藝術雕像供大家認識。
  
1.技冠群倫 (2尺2寸)
造型:關帝練武之姿,身體半蹲,雙腳彎曲呈弓箭步,分立在左高右低之地,右腳在前,左腳在後。右肩向前,右手握拳彎肘置於右前方。左手握刀高舉在後,刀刃向左,面向正前方,展現高超武藝,神威蓋世。此尊聖像採取一刀雕法完成。

造型意義:關帝武藝超群,刀法獨步天下,無論步戰馬戰,以左右手掄刀均可揮灑自如。聖像採高低弓箭步立姿,右臂握拳微低狀,正符合關帝先禮後兵的大將之風,左臂持刀高舉,大有眾家英雄好漢全非我敵手的笑傲江湖之氣;同時亦暗藏著天下風雲盡在揮灑掌握之中的豪情壯志。

2.旗開得勝 (2尺2寸)
造型:兩腳分開正面端坐,右腳在前。左手握拳置於左腿上,右手按住劍柄矗立於地,右後方樹立一大旗。

造型意義:關帝無論為將為帥,總能依其過人的文韜武略完成任務。無論是隻身一人的過關斬將,或是率領千軍萬馬攻城略地。聖像後方帥字大旗飄揚於後,將必勝氣勢表露無疑。關帝穩坐如山,手扶寶劍表示軍中號令嚴明,必須依令行事。另一手呈現握拳狀態則象徵求勝意志堅定,對勝利胸有成竹之把握。


3.中天玉皇‧關聖帝君 (2尺2寸)
造型:玉皇妝扮,身著玉袍,冠帶旒冕,站立神姿,雙手合拳抱於胸前,呈英明雄武之威儀。

造型意義:關聖帝君現在身為第十八代玉皇上帝,尊號玄靈高上帝,自是肩負統御萬靈重責大任,儘管身披玉袍,頭戴帝冠,仍然兢兢業業大慈大悲地為天下蒼生禍福而惦記。聖像雙手抱拳於胸前,如同為萬民祝禱祈福,同時也象徵關帝澤被眾生,浩瀚無疆之意。
  
第六區:關公來台350年歷史沿革區
  學會特別情商全臺具有代表性的關帝廟,如宜蘭礁溪協天廟、臺北行天宮、臺南祀典武廟、高雄武廟……等,請各宮廟提供建廟沿革、建築格局、宮廟特色之相關照片,以及珍貴的文物典藏,一飽眾人眼福。並四處延聘熟諳當地關公信仰沿革、聖帝顯化事跡的耆老宿儒,為大家做精彩的歷史口述。透過文物圖片和耆老口述,讓大家一次看完三百五十年來,關公文化在臺灣各地所展現的不同風貌。本區展覽重點分為兩大部分──
  
1.祖廟溯源:
關帝廟起源,一般皆以「常平關聖家廟」、「解州關帝廟」、「洛陽關林」、「當陽關陵」這四處為主。關帝成神後,因到處顯化護國佑民,使歷代帝王極為重視,代代加封晉爵,由「侯而公,公而王,王而帝,帝而聖,聖而天」,對其尊崇日漸昇高。滿清入關以後,又於清乾隆六十年通令全國寺廟供奉關聖神位,因此關帝廟宇廣佈全國每一個角落。甚至遠在南方沿海東山島嶼也不例外,明初即建有關帝廟。臺灣因地緣與鄭成功統治的關係,其所奉祀之關帝神靈大部份係由東山島「銅陵關帝廟」分香而來,依照建廟之先後介紹這幾間祖廟,分別為玉泉山顯烈祠、常平關聖家廟、解州關帝廟、當陽關陵、銅陵關帝廟,以及洛陽關林。

2.來臺足跡:
關帝忠義仁勇精神受萬民無限敬仰,成神後被視為全能之神,也因此在東山島的駐軍及大批移民跟隨鄭成功來臺時,皆從東山銅陵或其故里恭迎關聖帝君之神尊或香火至臺灣奉祀,以求帝君之庇護。畢竟由大陸渡過湍急的黑水溝抵達臺灣島,僅靠當時的航海技術,近乎賭命之舉;加上島國型亞熱帶氣候與大陸型氣候適應能力不同,導致水土不服、疾病衍生等問題,在在都需要強而有力的宗教信仰給予心靈的寄託,因此時至今日,臺灣已有超過六百座祭祀關帝的宮廟,由此可見關公信仰流傳之深且廣。關聖帝君來臺三百五十年寺廟之沿革可分成四個時期介紹,分別為明鄭時期宮廟成長概況、清朝時期宮廟成長概況、日據時期宮廟成長概況,以及民國四十八年至民國九十六年宮廟成長及分佈概況。

  明鄭時期全臺關帝廟建有九座,主要集中在今臺南地區,乃因當時鄭氏入台以臺南為開發基礎,而後大批移民亦於此地落腳生根,故而關公信仰便從此處發揚廣布。清代為有效管理漢人,遂部分延續明朝制度,而在宗教信仰方面,較歷代更為推崇關帝,不但屢次褒揚其忠義堅貞之精神,且歷代帝王賜與封諡,並於乾隆六十年頒令全國寺廟供奉關聖神位,至此清代關廟已達三十五間。由於日本對臺實施軍政統治與武力鎮壓,因此在大正四年(公元1915年)爆發「西來庵事件」後,更進一步對臺灣有關宗教方面諸事做調查與規定。之後日本又推行皇民化運動,企圖屏除臺灣原來的信仰,破壞原有的各種宗教,但是關公信仰在臺灣民眾心中卻是越來越有份量;儘管宮廟屢遭破壞,但是廟宇的建立卻是有增無減。根據李汝和《臺灣省通志》記載,民國十九年(昭和五年)統計全台關帝廟共有一百五十座,而且關帝在眾多主祀神祇的當中,排名高居第六位,可見臺灣民眾對關帝信仰的堅定,並不因為外來民族的統治而有所動搖。
  
  自臺灣光復(民國三十四年)到實施戒嚴起(民國三十八年),這段時間一直到民國四十七年,臺灣廟宇處於修葺與新建時期,適逢政府交接尚未就緒的尷尬階段,因此相關廟宇資料多所散失,無法進行統計。加上戒嚴時期對宗教活動的限制,一直到民國四十七年七月,臺灣省文獻委員會訂定修志計畫後,遂開始舉行宗教調查。根據調查,全臺關帝廟共為一百九十二座。直到民國七十年則從原先的一百九十二座,成長到三百五十六座,而民國七十八年解嚴以後,宗教的各種活動隨著民主政治的開放也紛紛展開。根據蔡相煇〈臺灣的關帝信仰及其教化功能〉統計,民國七十八年臺灣地區關帝廟、宮、堂共有四百三十一座;而依據吳彰裕〈關公信仰研究〉引臺灣省道教會資料顯示,民國八十九年全臺宮、廟、堂以關公為主祀神者有五百八十九座(不含金門、馬祖兩地)。至民國九十六年底為止,學會根據中華道教總會、中華道教關聖帝君弘道協會、臺灣省道教會資料統計,臺澎金馬地區關帝廟總數已超過六百二十座。

(二)、祈福與其他活動簡介
  動態部份計有關聖暨三教經典讀誦會考、青少年繪畫比賽以及為全民祈福活動等項目,讓與會者從實際行動中效法關公的忠義精神,並希望使大家都能知禮守法,家庭興盛,社會祥和,國家富強,世界和平。

1.為臺灣全民祈福活動
  當前全球面臨大規模金融風暴,臺灣同樣在風雲密佈的政治紛爭和極度低潮的經濟蕭條中風雨飄搖,加上近來因為風災水災而使得寶島人民遭受損傷;因此為了讓全民得到心靈改革,以淨化社會希望之未來,希望透過關聖帝君忠孝節義的精神,藉由有形或是無形間之力量,為國家前途命運,也為全民祈福,在人心不安之際,發揮「撫慰人心」的效應。並達到安定人心、鼓舞民氣,提振不屈不撓、勇往向前的力量,也企盼從此開啟新機運,進而促進社會之祥和,共謀人類之福址。學會特別為每一位參觀民眾準備了「家庭、健康、事業、學業、婚姻」等五種卡片,在參觀過程中可以依照個人願望書寫祈福卡,並懸掛在關聖帝君聖像旁,以祈求心願早日達成,在凝聚人氣的同時,希冀以誠心感動上天,共同祈求四時風調雨順,瑞氣祥和,物阜民安。

2.關聖暨三教經典讀誦會考
  為鼓勵青少年暨社會人士研讀關聖經典,以培養關帝浩然正氣,並將關帝忠孝節義精神落實於日常生活當中,促使人們知禮守法,能仁能勇,家庭美滿,社會安和樂利,國家富強。會考經典包含有:
(1)必讀:《覺世真經》、《桃園明聖經‧聖帝寶誥、聖帝新寶誥》
(2)選讀:《桃園明聖經》、《大解冤經》、《玉皇普渡尊經》、《關聖帝君戒淫經》、《關聖帝君指迷篇》、《論語選讀》、《大學》、《中庸》、《孟子選讀》、《道德經》、《金剛經》、《三字經》、《弟子規》、《百孝經》。

  會考辦法採用讀誦接龍方式進行,評鑑老師出題唸一句,考生接著往下唸,直到評鑑老師喊停為止。每科評鑑老師出題五至十題,考生順暢接上八成﹙如出五題,接上四題﹚者,即算通過。各科經典會考時間約十分?二十分鐘,由評鑑老師酌情決定。考生會考過程,停頓五秒以上時,評鑑老師會給予提示,每提示一次扣一分。每科滿分為100分,以90分為合格。
3.兒童、青少年繪畫比賽
  為弘揚關公忠義精神,振興中華文化,提升社會人倫道德之風氣,特舉辦學生繪畫比賽。比賽組別分為國小兒童甲組、乙組以及青少年組(含國中、高中)題材方面兒童組以主辦單位提供之關公圖畫著色卡,完成圖案著色;青少年組以「關公文化節」展場寫生或三國故事人物為題材,任選其一從事創作。
  
三、學會簡介與展覽成果期許
  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成立於中華民國九十一年十二月十五日,為了推廣關聖帝君《桃園明聖經》能讓更多人瞭解體悟,進而發揚關帝之忠義精神,進而恢復社會祥和之氣而成立。並期許人人均能落實忠孝廉節、五常八德於日常生活中,培育世人敦品崇禮之人格。學會至今已有多項重要成果事蹟,約略介紹如下:

1.舉辦「第一屆~第四屆忠義文學獎海內外徵文活動」(2005年~2008年),孕育更多優秀學生及社會精英,並且培育不少才德兼具之寫作人才。
2.編輯各種善書及忠義文學獎優良作品專輯,發行於臺灣各界及美國、加拿大、新加坡等二十幾個國家,反應良好。
3.為研究關公生平,特於2006年8月舉辦「關帝聖蹟之旅」,循著關公生前的足跡,記錄了數百張珍貴的史料與照片。
4.2008年3月、4月及8月舉辦「2008年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金門展、宜蘭展及台南展。
5.2009年5月17日假國立雲林科技大學舉辦「2009年第一屆關帝經典文化學術研討會」。

學會此次舉辦「2009年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臺北展,同樣也是秉持關公忠義精神,配合國家文化藝術教育發展方向,預期可達成以下幾項目標:

(一)、以展覽會方式發揚關公忠義精神,闡述關帝經典內涵,探究臺灣關公信仰的歷史軌跡,展現臺灣關公文化的多元風貌。
(二)、提升關公信仰至文化層次,鼓勵大家從讀經、誦經做起,最終能夠依經奉行,淨化社會風氣。
(三)、所有成果,包括文字、照片、錄影、演說內容、活動記實等等,將以專書或網路方式永久保存、開放,豐富臺灣關公文化藝術資料的典藏與傳承。
(四)、本次所有成果將廣向海外發行,展現臺灣關公文化教育的推動成果。
(五)、本次成果集結製成專書和光碟後,將廣送全國矯正機關和各級學校,希望能藉此啟迪受刑人、游走法律邊緣者和青少年朋友的心靈,為國人道德教育的重建略盡棉薄之力。

  由於國內關公文化展屈指可數,而且多半流於單調的宗教或文物展示,因此學會以「臺灣關公文化節」為基調,以六大主題區呈現關公文化到臺灣後,在人文、藝術、教育等方面所展現的旺盛生命力。參觀過後不但對關公的生平、歷史背景能有清楚的認識,對關帝的忠義精神及其相關經典,亦可獲得更深一層的體認。臺灣關公文化節的舉辦,正是希望藉此展覽活動,將關公的歷史典故和忠義文化介紹給民眾,以提升臺灣關公信仰文化的內涵,將關公忠孝節義的精神落實在日常生活當中;並用藝術的角度欣賞關公的神姿百態,也提供給有心研究關公者廣泛的資料,讓關公文化與精神得以薪火相傳。

(本文作者為社團法人中華桃園明聖經推廣學會‧臺灣關公文化節人文藝術教育展導覽組組長,臺北市立教育大學中國語文學系博士生)
981225-20
放大圖片檢視 >
981225-21
放大圖片檢視 >
圖
放大圖片檢視 >
圖
放大圖片檢視 >
圖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照片
放大圖片檢視 >
國父紀念館臺灣關公文化節展場一隅
國父紀念館臺灣關公文化節展場一隅
放大圖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