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于右任題字趣事一二三/劉東華


內文


  于右任(1879——1964)原名伯循,字誘人,後以「誘人」諧音「右任」為名,號騷心、髯翁,晚號太平老人。于右任是老同盟會成員,國民黨元老,以草書見長,有「一代草聖」之美稱。于右任一生所題寫的書品數以萬計,有關他的題字佳話趣事頗多。

不侍新權貴 條幅來競選
  于右任雖為一代「草聖」,但別人向他求字,他卻從來沒有架子,除了某些他素來不恥為伍的權貴外,不論是政壇名流,還是平民百姓,「販夫走卒」,幾乎是來者不拒。1941年在西安,一位青年軍官請他為自己的下級官兵寫一百幅字屏,于右任回答說:「他們為國辛勞,應該寫,應該寫。」後來他回到重慶後,即寫好一百幅條屏,還自己掏錢裱裝成軸送到西安。然而對於權勢赫赫的宋子文,他卻是截然相反的態度。1930年于右任在上海時,有一次,楊杏佛拿了宋子文一把很名貴的絹面扇,請于為宋題詩,于置之不理,楊再三敦請,于令楊杏佛將扇面拿走,說:「我不侍候這些新權貴!」還有一次,于右任在家中宴客,酒後作書分贈賓客。有位客人已求得了一幅,還要再求一幅,於嗔其貪得無厭,信筆在紙上揮了「不可隨處小便」六字,弄得此公啼笑皆非,受之無用,卻之不恭。當時,監察院的王陸一秘書長在旁,王被譽為「三原才子」,人極聰敏,見到客人的窘態,立即為客人解圍。他把客人拉到一邊,給對方出主意。可以把這六個字拆開來裝裱,成為一句格言:「小處不可隨便」。天衣無縫,渾然一體,連于右任見了也拍案叫絕,一時傳為書壇佳話。
  1948年3月,國民黨當局強行舉行所謂的國民大會。根據1946年制定的「憲法」,這次大會要選舉總統、副總統。于右任在國民黨內威望甚高,加上為人正直,許多人希望他能出來競選。競選期間,一些人公開用錢買票,在各大酒樓開流水席,輪番宴請各地代表,還有的派說客攜帶衣物、食品、票子、金條四處串連,收買代表。于右任沒有錢,決定給每位國大代表送一幅條幅。他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寫了近兩千幅「為萬世開太平」的字畫,另備兩千張簽名照片,放在家中的客廳裏擺著,使來看望他的「國大代表」人手一套。有的人不明于右任的這種做法,問他:「于院長,人家送金條,你用什麼打發我們啊?」他聽了,幽默地說:「我也用條子打發你們(指字畫)。」後來,有人問于右任:「你這條子抵得上金條嗎?」他說:「‘為萬世開太平’幾個字,肯定比金子值錢。」由於于右任沒有請客送禮,因此,在第一輪投票時,于右任只得票493張,位居第四。落選的第二天,于右任去開會。當他走進會場時,支持他的代表起立鼓掌達10分鐘之久。

樂題店招 以真換假
  于右任的字,或被人懸之於客廳,或掛之於書室,或鑿之於名山,或刻之於碑石。而飯店菜館的門牌店招,有時于右任也樂為之題,且趣事多多。
  有一次他游蘇州鄧尉賞桂,歸途經過靈岩山下的木瀆鎮,在該鎮石家飯店就餐。飯店系清代翰林馮桂芬舊宅,建築典雅,小有名氣。于右任豪飲之餘,詩興大發,提筆在牆上空白處題詩一首:
  老桂花開天下香,看花走遍太湖旁,
  歸舟木瀆猶堪記,多謝石家?肺湯。
  店主見於右任在他店壁上題詩,不識於是何人,心中很不高興。于的隨從人員向他解釋,于先生是國民黨元老,又是著名書法家,平時請還請不到,他肯給你們飯店題詩,你們的營業一定會興旺的。後來這事經一記者報導,許多遊人來靈岩山遊覽之餘,都要到石家飯店來觀賞于右任的題詩,飯店的生意因此興隆起來。
  南京的馬祥興菜館,也因于右任的題字而興旺發達。馬祥興是北方人,當時在南京中華門外開設一小吃鋪,他擅長烹製牛羊肉菜肴。于右任是陝西人,愛吃牛羊肉,一次他偶而來到馬祥興的小吃鋪,品嘗了馬製作的牛肉原汁湯,覺得獨具風味,便和老闆攀談起來。于右任身著長袍馬褂,足穿布鞋布襪,不像是個大官,馬祥興也沒有在意。不料隔了一天,于右任派人送來了一幅親筆書寫的店招「馬祥興菜館」,下署「于右任書」,這位老闆才知道,原來前一天來品嘗他的牛肉原汁湯的老人,竟是大名鼎鼎的監察院院長于右任。於是當即請人精心製作橫匾掛在門外。這件事成為轟動南京的新聞,許多國民黨的達官貴人乘坐轎車特地前來品嘗,馬祥興的身價頓時倍增,從此生意興旺,成為南京著名的大菜館。
  于右任的書法蜚聲藝壇之後,假冒于先生墨蹟的贗品也應運而生。有一次,於老路過臺北和平東路,看見某一商店的店招下署名「右任」,于先生認出那不是他本人寫的字,於是入店告訴店主:「那招牌的字是人家假冒我的名寫的,你取下來,我替你寫個真的。」店老闆十分感激,不久,老人題了店招派人送去,店主人一定要給錢,于公館的人員說:「于院長就是不要錢,才弄得每月舉債度日。」店主人和顧客聞言,皆嗟歎不已。
三十餘年補一字 兩岸和詩添佳話
  晚年居住在臺灣的于右任非常想念大陸,對故鄉,對故友,無時不在念中。《歲寒三友圖》上于右任三十年前漏題一字,三十餘年補一字,也為海峽兩岸的詩壇增添了一段佳話。
  早在1928年1月,于右任與何香凝,經亨頤、陳樹人一起到紫金山晉謁正在建造中的中山陵墓。謁陵後,他們四人合作了數幅《歲寒三友圖》,由何香凝畫古梅,經亨頤描翠竹,陳樹人繪奇松,于右任在畫上題了兩首詩:
  一
  紫金山上中山墓,掃墓來時歲己寒。
  萬物昭蘇雷啟蟄,畫圖留作後人看。
  二
  松奇梅古竹瀟灑,經酒陳詩廖哭聲。
  潤色江山一枝筆,無聊來寫此時情。
  後來,他們又結成「寒之友社」,合作了20多幅《歲寒三友圖》,依然由何、陳、經分別繪畫松竹梅,于右任仍舊題寫1928年作的兩首詩。1936年11月,何香凝在南京主辦書畫義賣展覽時,這批《歲寒三友圖》為很多人爭購。
  1958年,于右任的一位朋友在臺灣的書市偶然發現了一幀《歲寒三友圖》,就以重金購下。後來,于右任的女兒想想看到了這幅圖,十分興奮,就把此畫帶回家給父親看。這時于右任已80高齡,重睹當年和幾位老友謁陵後合作的字畫,心情無比激動。他緬懷中山陵的種種往事,聯想當年同為「寒之友社」成員的經亨頤、陳樹人二位早逝,何香凝等老友尚健在大陸,不由得感慨萬端,潸然淚下。他又發現當年為這幅畫題詩時,將最後一句「無聊來寫此時情」的「時」字漏掉了,於是,提筆在畫上補寫了一個「時」字,並增題了兩首詩:
  一
  三十餘年補一字,完成題畫歲寒詩。
  於今回念寒之友,泉下經陳知不知?
  二
  破碎河山容再造,凋零師友記同游。
  中山陵樹年年老,掃墓于郎已白頭。
  後來,北京《人民日報》轉載了于右任先生增題的這兩首詩,引起了于右任在大陸的許多老友的關注。何香凝以《遙念臺灣》答于右任先生,詩雲:
遙望臺灣感慨憂,追懷往事念同遊。
數十年來如一日,國運繁榮度白頭。
  林伯渠、邵力子、朱蘊山諸老紛紛步韻奉和。從彼此的詩章中可以看出不顧風雲變幻,他們的友情還是那樣地濃郁,依然那樣地深厚,共同懷抱著美好的心願。(作者為南京孫中山紀念館副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