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瓠藝傳情


  瓠,俗稱葫蘆、壺蘆或蒲蘆,又與瓢、匏通稱,屬瓜科植物,分佈於熱帶及亞熱帶地區。由於其表皮質地細緻,成熟後果肉可食,果皮木質化,易於刻畫上墨,加以造型織巧古樸,玲瓏有緻,因此自古以來,除作為民生所需,所謂「食以瓠,用以瓢,藥引以葫蘆」之外,常得詩人醉心的喜愛,或寄情吟詠,或感時傷懷,例如杜甫的「除架」詩:「束疏薪已零落,瓠葉轉蕭;幸結白花子,寧辭青蔓除」,又如唐詩人張說的「詠瓢」詩:「美酒的懸瓢,真淳好相映,蝸房卷墮首,鶴項抽長柄。雅色素而黃,虛心輕且勁,豈無雕刻者,貴成此天性。」欣賞的是瓢的雅色素黃、虛心輕勁的內涵。更有墨客捕捉詩畫意趣、揮灑丹青墨毫,順其「質樸之性而暢其雅致之姿」,甚而結合雕刻技巧,賦予靈秀動人之貌,而發展出具獨特韻味的「匏刻」藝術品。

  葫蘆是與人類最早交往的植物之一種。人類使用的各種器皿,至今仍保持著對葫蘆形象整體或局部的借鑑模仿,這和八千年前陶器依附葫蘆產生是一脈相傳。葫蘆最早服務於人類,曾經啟發了人類的智慧。這是葫蘆的無私奉獻。

  人們喜愛葫蘆,因為它愛生長,能蔓延,多果實,這一特色,恰恰與人類的原始母性崇拜和希望子孫繁衍的願望相結合。借物抒情,於是產生了人們對葫蘆的鍾愛和崇拜。從而也延生出許多相應的神話和吉祥福瑞故事。代代相傳,葫蘆就成了人們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增壽、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孫的吉祥物。

  人們喜愛葫蘆,因為它愛生長,能蔓延,多果實,這一特色,恰恰與人類的原始母性崇拜和希望子孫繁衍的願望相結合。借物抒情,於是產生了人們對葫蘆的鍾愛和崇拜。從而也延生出許多相應的神話和吉祥福瑞故事。代代相傳,葫蘆就成了人們心目中值得信賴的-增壽、降瑞、除邪、保福佑子孫的吉祥物。

  人們喜愛葫蘆,從情感上來說,還有一種在人際交往中,對樸素、真率品質的追求和喜愛的因素,起著潛在的支配作用。葫蘆春無艷麗之花,秋有豐碩之果。顏色平平無奇,但可食用,平易近人,無驕嬌之態,有可喜之形,尤其是它那虛懷若谷,肚大能容的體態,使人覺得,葫蘆體現著一種文尚的精神,是最可稱為君子之風的。於是人們懷著追尋平淡人情、寬容心胸,少點驕橫,多點有情的心理,對葫蘆產生許多深情。這些信仰和感情的寄託,世代延續,構成了中國特有的葫蘆文化現象,久久流傳,愈久愈盛。

  隨著歷史的發展,葫蘆的直接應用減少了,人們那種最初的情感也開始淡薄起來,高雄縣龔一舫先生於是將瓠藝向全社會播灑。龔先生,現居鳳山市,自幼即無師自通鑽研各種藝術,十餘年前到香港,偶然接觸到大陸藝人在小巧可愛的葫蘆上作畫雕刻的藝品,發現這種在台灣隨時可見的「瓠子」,富古樸的鄉土氣息,通俗卻不俗氣,是深具潛力的創作素材。於是,他一方面積極從事素材品種的蒐集、栽種,並研究造型、防腐的方法,一方面從事匏刻藝術的創作。龔先生是天生的藝術家,不以遵循前人的手法,「依樣畫葫蘆」為滿足。其創作風格如行雲流水、精而不泥,創造瓠藝十法:

一、彩繪法
  以葫蘆替代畫紙,於葫蘆表面用水彩、廣告顏料、壓克力顏料、國畫顏料,甚至油漆等直接彩繪。淡水性的顏料必須等風乾後,刷上透明油漆,以防脫落。

二、青刻法
  在葫蘆尚於瓜藤上生長時,以尖銳的工具在瓜皮表面刻劃,葫蘆繼續生長時,刻劃的線條會結疤凸出。

三、浮水印法
  所用葫蘆素材必須是剛採收的,用黑紙雕刻圖案後,將採收之葫蘆瓜去外皮,隨即將雕刻好之黑色紙雕黏貼於表面,移至太陽下曝曬,待一段時間等外表曬成黃褐色之後,將黑紙以水浸濕撕去即成。

四、素雕技法
  以素色葫蘆為材料不加任何顏色,只以木刻技法、陰陽雕法、或浮雕、空雕刻等手法,交叉運用,稱為素雕技法。

五、烙燒法
  將古時候印法於葫蘆表面成為烙畫。古代是以香枝或燒紅之鐵棒作畫,現代有方便之電烙鐵。施畫於上面必須注意溫度之高低、移動速度之快慢,方能表現畫面之濃淡,呈現有層次之色調,方為佳作。

六、粘塑法
  是利用樹脂披土以粘貼之法施於葫蘆表面,呈現出浮雕般之效果,線條可粗可細,自由發揮,效果絕佳,可粘塑山水、人物、獸等等。

七、勒紮技法
  此技法係將葫蘆變形,而葫蘆必須是初生於瓜藤或田間,以繩索或金屬線綑綁於葫蘆,使之勒紮的地方下陷,其他部分隆起,變成多肚形狀。

八、範製技法
  將葫蘆在生長時,放入模型之中,使其受到空間限制及壓力,隨著模型而生長,成熟時去模即成各種變形葫蘆。可方、可扁、可多角,甚至人形、獸形。範製技法有素色平面模型及刻花殷文模型等。

九、瓢雕墨分五色法
  此法同屬木刻平法,只是融入國畫墨分五色法,染上深咖啡色,以同色系之濃淡呈現立體之層次效果,配合雕、刮、烙、削、挑刀法來作變化。

十、匏塑法
  葫蘆心虛而中空,在立體雕刻之表現上,受到極大之限制,為突破此困境,匏塑必須施以切割組合法,但先決條件必須選擇符合題材之葫蘆素材,方能不失天然神韻。因此一件好的匏塑作品,其素材可遇而不可求,組合時期粘合之膠水可採用瞬間膠粘合非常方便。

  龔先生將葫蘆素材配以上述十種技法,其取材之廣、運用之妙,已將瓠雕藝術提昇突破,發揮得淋漓盡致,在其巧手之下,平凡的葫蘆便展現出多樣的風貌。十餘年來龔一舫先生更配合全省文化中心及文化單元藝文活動之展覽外,更多次應邀代表國家至新加坡、美國、澳洲等地展覽示範演出,其對葫蘆傳統藝術之發揚推廣功不可沒。

(高雄縣立文化中心)

 

百壽圖 陽雕 龔一舫作

百壽圖 陽雕 龔一舫作

< 放大圖片檢視 >

 

達摩 烙燒雕刻 龔一舫作

達摩 烙燒雕刻 龔一舫作

< 放大圖片檢視 >

 

白衣大士 瓢刻墨分五色法 龔一舫作

4-28

< 放大圖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