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暨參訪活動紀要/劉碧蓉

「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 學術討論會暨參訪活動紀要
劉碧蓉

壹、會議緣起
  廿世紀是人類文明突飛猛進的年代,也是中國遭逢激烈變動的時代。回顧中國百年的變革,領導著中國走上民族獨立、民主政治與自由經濟的近代國家志業,正是廣東省中山縣翠亨出身的孫中山先生。值此新舊世紀之交,為對廿世紀中國社會變革有所省思,孫中山基金會、翠亨孫中山故居紀念館特以「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為探討主題,邀請了港、台、澳及大陸近二百位學者,來到孫中山的故居翠亨舉行這場學術討論會,格外有歷史意義。

貳、開幕
  討論會選在一九九九年剛改建落成的翠亨故居紀念館新館多功能廳舉行,時間是二○○○年十一月廿至廿三日三天。廿日上午九時卅分由孫中山基金會會長歐初主持開幕,中山市的副市長姚志彬致歡迎詞後,全體與會人員到新館前合影留念,隨後由引導人員帶領參觀故居及新館。下午進行學術報告。廿一日上午正式分為三個場地進行研討活動。

參、會議內容
  學者參與的踴躍,發表論文篇數的眾多,一直是大陸舉辦討論會的特色。本次參與討論會的有來自遼寧、河北、山東、河南、湖北、湖南、廣西、貴州、雲南、陜西、甘肅、北京、上海、安徽、福建以及廣東,海外則是香港、澳門與台灣,除主辦的廣東以及北京外,台灣學者人數排名第三,有蔣永敬、胡春惠、魏萼、劉阿榮等九位教授及本館副館長曾一士等五位同仁。人數多,對主辦單位而言是一項考驗,現僅對部分論文略作介紹。

  政治大學教授蔣永敬指出,一九一一年的辛亥革命不僅是一場由英雄轉為國民所推動的革命,更是開啟廿世紀中國的新紀元。這場由孫中山所領導的革命,雖然大陸學者依馬列史觀認定為一具有妥協性、反動性弱點的資產階級革命,但不可否認的是它讓中國社會由傳統走向現代。因此,肯定孫中山為廿世紀中國社會歷史巨變中的第一偉人,其光明磊落、反腐倡廉的思想對中國社會產生極大變革,這種從民族、國家、反帝國主義立場論及的有九篇文章。其次,自中國改革開放以來,如何將中國建設為有特色的社會主義,有關孫中山強國富民之路、《實業計劃》的宏偉藍圖,國家發展的理論以及重視西部、西北地區的開發,也是本次研討會學者較多探討的主題。中央大學的劉阿榮教授從「社會變遷」的學術觀點,闡明孫中山有關社會變遷之理念對近代台灣社會之變革有何實踐或影響,這種社會科學的理論架構,有別於大陸「馬克思化」、「俄化」、「毛化」之觀點,特別引起大陸學者諸多關注。

  孫文學說、知行觀、倫理等哲學思想與中國社會變革的關聯;以及教育的改變,文化觀念的更新、進而促使社會風俗的變革,甚至新史料介紹及史料的考證等等都有學者觸及。由於孫中山是海峽兩岸同胞所共同尊敬的偉人,為解決兩岸關係,其維護與實踐國家的統一與和平學說,更是本屆研討會學者熱門探討的議題。

肆、參觀訪問--福建孫中山遺址
  本館自與大陸孫中山有關紀念地、學術團體交流以來,前往參加學術研討,並拜訪孫學研究單位及參觀孫中山各地的遺址,成為理解大陸孫學研究,增進兩岸館際間友誼的最佳途徑。本次除參與學術研討外,並拜會翠亨故居友館人員,同時也參觀了斥資四千萬人民幣剛興建完工的新館,以及正在拍攝孫中山一生革命的電影城,同時拜訪福建孫中山紀念會也是此行的主要目的。

  民國元年四月中山先生首次拜訪福建,此行也是他唯一的福建行。四月一日孫中山辭去大總統之職,抱持周遊各省,宣傳主義、發展實業及教育之弘願,從南京、上海轉往武昌,再回到上海、經福建,返回廣州。四月十九日下午孫中山一行人,搭乘泰順輪進港,閩都督孫道仁登輪迎接。隨即前往倉前山的橋南公益社與革命志士暢談,對黃花崗烈士遺族尤為關懷。倉前山的橋南公益社,是中國同盟會福建分會所在地,也是革命志士用來策劃光復福建的政治、軍事行動地。孫中山在此除與福建同盟會會員合影,並為橋南公益社題有「獨立廳」三字,以為留念。現在此地是「中醫眼科醫院」,門前由福建人民政府豎有「獨立廳」石碑,供後人瞻仰。

  接著孫中山偕胡漢民至廣東會館(今倉山第二中心小學)接受旅閩廣東同鄉會歡迎款待,並下榻於此。廿日至諮議局,孫道仁率僚屬歡迎,會後,視察都督府及政務院,期間也曾出席彭壽松主持之旅閩共和實進會之歡迎會。都督府和政務院所在的諮議局,現已撥給民革(中國國民黨革命委員會)福建省委員會管轄,為弘揚孫中山的思想與事蹟,已將此地改名為「中山堂」。二○○○年三月廿五日福建省民政廳批准成立的「孫中山紀念會」,會址也設在這裡,目前正準備鑄孫中山銅像,將其修繕闢為「孫中山紀念館」。

  廿一日孫中山一行人,由福州至馬江的馬尾船政局視察,從鐵水坪登岸,由船政局長沈希南引導,參觀船槽、輪機、鍋爐、拉鐵、鑄鐵及鐵脅各廠,次至工程處小憩,並接見各局人員,孫中山在此以「興船政以擴充海軍」為題,與大眾交換意見。

  馬尾造船廠〈馬尾船政局〉,是清政府經營規模最大的新式造船廠,一八六六年左宗棠創辦後,交給船政大臣的沈葆禎經營。可惜在甲申的中法戰爭、甲午的中日戰爭時遭受嚴重破壞,辛亥革命後才改為「海軍造船所」。接待孫中山一行人的沈希南局長就是沈葆禎的孫子,他曾留學歐美學習製造,因此孫中山對他寄與諸多期待,希望沈局長繼承祖父精神,興船政以擴海軍,並使民國的海軍與列強並駕齊驅。當時在座的有孫科、孫金琬、胡漢民,以及沈希南局長、孫道仁都督、彭壽松、翁浩等貴賓約七十餘人作陪。

  這趟福建行,孫中山除與孫道仁、同盟會會員合影外,同時也與旅閩廣東同鄉(在廣東會館)、與都督府和政務院人員以及福州軍職人員等人合影,留下珍貴的歷史見證。

伍、結語
  近年大陸地區興起「孫中山熱」,孫中山的紀念地、紀念會及研究會相繼在各地成立,連兼具拍片及觀光景點的電影城也以孫中山一生活動點為佈景,這些舉動證明孫中山思想是受到相當程度的肯定。雖然不同的時空,產生孫中山不同的歷史評價,但兩岸學者都相信透過大家所推崇的偉人--孫中山之各種議題的探討,定可逐步澄清彼此的誤解,及縮短兩岸對現實政治所帶來的差距。

  迎接廿一世紀之際,對主辦單位不辭辛勞從各地邀請學者來參與這場以孫中山為主軸的研討會,此舉無非是想從研討中,為兩岸甚至中華民族的未來找出光明之出路。因此與會學者對主辦單位的辛勞與努力十分感謝,我們一行更對熱忱接待並沿途為我們解說的福建林偉功先生致上我們的謝意。
(作者為本館助理研究員)

 

研討會場地-孫中山紀念館外觀


研討會場地-孫中山紀念館外觀


 

孫中山紀念館蕭潤君館長開幕典禮致詞

孫中山紀念館蕭潤君館長開幕典禮致詞


 

民國元年四月孫中山先生在諮議局與軍政人員合影

民國元年四月孫中山先生在諮議局與軍政人員合影


 

即將闢為孫中山紀念館的福建諮議局舊址

即將闢為孫中山紀念館的福建諮議局舊址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1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1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2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2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3

附錄「孫中山與廿世紀中國的社會變革」學術討論會論文發表目次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