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主辦「玉之華-名家藏玉精品特展」吸引四十萬人觀賞/彭婷婷

本館主辦「玉之華--台灣民間藏玉精品特展」吸引四十萬人觀賞

  本館為弘揚我國固有玉石文化的光華四射,印證民生主義藏富於民理論之實踐成效,特於三月十一日至四月一日在翠溪藝廊盛大展出「玉之華││台灣民間藏玉精品特展」。是項展覽是台灣首次規模最大、範圍最廣、種類最豐、質地最精、參與藏家最多的藏玉大展。薈萃了古玉及新玉、閃玉及輝玉與似玉,並匯聚百位名收藏家,提供超過價值十億台幣,年代跨越九千年的兩千件古今玉器的世紀大展。展品中,有自中國大陸流落海外再轉手至台灣的古玉,包括曾被八國聯軍奪走的清宮舊藏「碧玉屏」、明鏤雕龍紋帶板、遼金天祿避邪帶飾、西漢乳丁紋壁等,可謂亮麗奪目,美不勝收。

  「玉之華--台灣民間藏玉精品特展」吸引了超過四十萬人次的觀賞熱潮,連海外華僑、外籍友人及大陸人士也聞風而來,先睹為快。寬闊的展覽會場,每天都是萬頭鑽動,盛況空前為本館開館以來所僅見,賞玉民眾紛紛反映,希望延長展期,中南部民眾也建議本館辦理巡迴展覽。

  「玉之華--台灣民間藏玉精品特展」分為「璀璨與玲瓏」、「瓊瑤別琅玕」、「琳琅識珠璣」等單元。「璀璨與玲瓏」展現玉石與文學、藝術、生活、文化之結合。「瓊瑤別琅玕」分別介紹玉石質地的變化、製作的過程、使用工具及技術的改良以及良窳的鑑別。「琳琅識珠璣」則為古今美玉的鑑賞,以求悅目賞心;並以專題方式呈現遠古迄商、周、秦、漢及唐、宋、元、明、清歷朝玉文化的發展脈絡;此外亦可從帶飾、髮飾、服飾或動物、人像的雕鏤專題中一窺玉石文化的全貌。另外,本館為使國人對玉文化能有更深入的瞭解,展覽期間特別邀請藏玉名家范我存、鍾玲、錢憲和、葉金龍、洪明仁、江榮宗、林登國等人專題演講。

  玉與中國傳統文化關係的密切,可從浩瀚的歷代古籍中看出:《淮南子》:「譬若鍾山﹝崑崙山﹞之玉,炊以鑪炭,三日三夜而色澤不變,則至德天地之精也。」《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楚辭》:「登崑崙兮食玉英,與天地兮同壽,與日月兮同光。」《後漢書》:「有玉匣者,率皆如生。」《左傳》:「……宋、衛、陳、鄭將有回祿之災,若用玉酒器袚禳,則可辟火。」《周禮》:「以玉作六瑞,以等邦國。」《禮記》:「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可見在中國人心目中,玉是「天地之精」、「神人中介」、「長壽藥物」、「防朽衣具」、「禳災法具」、「政治信物」及「潔行象徵」。而考古更發現:早期玉石被製成武器及裝飾品,爾後又成為部族的宗教圖騰;商周時玉石蒙上了一層政治色彩,演變為象徵王室權力的禮器及帝王將相隨葬的珍寶;春秋戰國時期,儒家以玉喻德,佩玉之風因而鼎盛;兩漢之後,由於經濟的發展,社會的繁榮,玉器逐漸商品化;明清兩朝尤為普及,直至今日。近五十年來我台、澎、金、馬由於實施三民主義的建設,蔚為中國歷史上民生最富庶、社會最繁榮的時期,國人因而開始重視精神品味的提昇與人文素養的陶冶,致使中華文化精髓中的玉文化在台灣大放異彩,無形中玉文化已浸潤於人們生活之中,更成為人們嚮慕之寶,現代名詩人鍾玲「白玉舞姬」詩作中有云:「盛世的雍容,風柳的嬌嬈,大地渲染的玫瑰,任它日煎月熬,沁蝕不了妳的閒雅,永恆的美人,願我修到一分妳的風華。」則為明證。
(彭婷婷)

 

齊家文化三聯壁 林登國提供

齊家文化三聯壁 林登國提供


遼金天祿辟邪帶飾 黃明輝提供

遼金天祿辟邪帶飾 黃明輝提供


遼金白玉秋山帶板 陳玉清提供

遼金白玉秋山帶板 陳玉清提供


明鏤雕龍紋帶板 黃聰弘提供

明鏤雕龍紋帶板 黃聰弘提供


戰國古文壁 吳先旺提供

戰國古文壁 吳先旺提供


突稜玦 卑南文化耳飾

突稜玦 卑南文化耳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