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追尋孫中山的足跡—第18次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紀要/謝政達

壹、前言

  第18次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於今(95)年12月15、16日於香港舉辦,主辦單位為香港歷史博物館,也是其所屬孫中山紀念館成立之時,本館受邀參與聯席會議,並藉地緣之便與澳門的辛亥黃埔協進會舉行館際發展之座談。本館因館長另有要務不克參加,特指派文教組林國章主任擔任領隊,協同楊得聖主任、謝政達、蘇玲玉、邱啟媛等同仁參與會議。在此次會議、參訪、觀摩、討論中,無不兢兢業業,細察他人之賢、觀摩友館之長,所謂「他山之石,可以功錯」,藉以砥礪自己,更上層樓。


貳、歷史的烽煙

  香港和澳門,對我們大多數臺灣人來說,地名是耳熟能詳,但對其歷史因由、地理環境確較感陌生。對曾去過港、澳的國人來說,也大多止於旅遊逛街,對其近代發展或許祇是一知半解。為瞭解此行之因緣脈絡,首先就香港及澳門的歷史緣由做一概述。


一、香港歷史地理概述

  香港在近代中國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關鍵地位,清廷因鴉片戰爭失敗而把香港割了出去,香港也因英國殖民的經營,城市的發展與內地農村有較大的差異。中山先生於1923年2月20日重臨香港大學演講時曾說:「我於三十年前在香港讀書,暇時則閒步市街,見其秩序整齊,建築閎美,工作進步不斷,腦海中留有甚深之印象。」中山先生於香港完成其醫學院課程後,香港就與 國父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國民革命分不開。

  秦始皇33年(西元前214年),秦朝派軍平定百越,設置南海郡起,香港納入了中國領土。中國因鴉片戰爭,一夕之間從天朝王國跌至落後國家的地步,清朝戰敗,香港被清朝政府割讓及租借予英國,至1997年7月1日香港結束殖民統治,主權移交中共。可以這麼說嗎?鴉片戰爭這一仗,震開了中國近代史的序幕。

  香港陸地面積約1100平方公里,日常水資源來自廣東,人口約700萬人,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達到6千3百餘人,比臺灣高出很多。其人口結構因為出生率的下降、人口老化的隱憂,成為社會所需面對的問題,嚴肅著考驗香港政府的能力。


二、澳門歷史地理概述

  澳門陸地面積約28平方公里,人口約51萬人,每年卻吸引約有二千萬人次的遊客,主要行業為賭博業。其對外連絡除機場航空外,對香港和大陸的交通以公路和水運為主,其境內交通秩序不佳,路上少有紅綠燈,過馬路時心驚膽跳。

  澳門在明代稱為「蠔鏡」(濠鏡),葡萄牙人佔領後,問當地人這裡的地名。因在媽閣廟旁,當地人便回答「媽閣」,於是澳門便被命名為「Macau」(「媽閣」葡萄牙文的譯音)。

  澳門原屬於廣東省香山縣(今中山市)。1557年,葡萄牙人向當時明朝政府取得居住權,成為首批進入中國的歐洲人。澳門歷史上以中西文化交流馳名於世。

  1974年4月底葡萄牙革命成功,新政府實行非殖民地化政策,承認澳門不是其殖民地,是中國的領土。中葡兩國政府於1986年開始為澳門問題展開共四輪的談判。1999年12月20日澳門主權由中國接管。




參、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

會議地點分兩處舉行:一、香港中央圖書館:12月15日,由林國章主任代表張瑞濱館長發表會議報告。會中決議明(2007)年10、11月之際,於上海舉行第19次孫中山、宋慶齡紀念地聯席會議。二、香港孫中山紀念館:12月15日下午,與會成員轉於香港歷史博物館所屬之孫中山紀念館繼續會議。孫中山紀念館由九十多年樓齡的甘棠第修繕而成,古味盎然的場館內,透過百多件(套)彌足珍貴的歷史文物,配合多元的試聽節目,全面地闡述孫中山的生平事蹟。



肆、參訪行程

  在完成一連串的會議與座談之後,本館一行人順道參訪港、澳幾處文化史蹟:

  一、香港歷史博物館:博物館以蠟像陳列香港先民蓽路藍縷之開墾情形。
  二、香港文化博物館:其展品陳列頗具特色,展櫃為內壁式,旁有休息椅,牆上裝飾和文字圖示說明圖,別有特色。
  三、香港海防博物館:陳列諸多19世紀中葉,清朝時代之海洋船。其時清朝政府海防空隙,風雨欲來,列強覬覦,中國門戶即將被震開。
  四、香港中文大學:由於香港山多地少,平地、平原狹小,因此香港中文大學是建築在起伏不平的山腰之處,為香港近代文化搖籃之一。
  五、澳門鏡湖醫院孫中山紀念館:鏡湖醫院是國父於香港西醫書院畢業後懸壺濟世的地方。
  六、澳門國父紀念館:為我國在駐澳門的官方機構。



伍、結論

  感謝香港歷史博物館丁新豹總館長和其相關主管同仁,在繁複工作中仍對參與行程的所有來賓熱誠、謙遜和周到的服務;也期望新成立的澳門辛亥黃埔協進會,在推廣中山先生的思想、史蹟業務上,能多與本館有更多的切磋機會,使國父的思想行誼廣為世人周知。

  近幾年來,本館同仁不斷自我要求在孫學研究、藝術展覽、服務態度上加深學習,在這些要項中,也有很大的進步,改變了民眾對本館的刻板印象。此次的會議及參訪,與會來賓對本館在業務拓展、孫學研討、藝術展覽上均有高度的讚揚。經由此次香港澳門行的會議和探討中,歸納如下幾項心得要點:

  一、善盡我們為民服務的職責,絕不敷衍。
  二、相關文獻、史料的蒐集,需深廣豐富。
  三、史蹟的陳列和表達,務必適當和正確,並具專業水準。

  觀察這次參訪幾個單位的工作人員,其服務精神令人印象深刻,不祇對來賓的引導解說,巨細彌遺;對有關中山先生的史蹟、史料也能如數家珍般的熟稔。反觀近年來國人的習性,逐漸走上自大自狂的風氣,實令吾輩應檢討改進之處,否則再好的環境也將會凋零沒落。他人的讚賞,我們不可自傲,仍應謙恭的學習,在諸位長官領導之下,追尋中山先生的足跡,平民的風範、無私無我精神,為社會善盡責任。(作者為本館館員)

 

香港海防博物館展覽一隅

960620-5

 

香港孫中山紀念館模型

960620-6

 

澳門國父紀念館外觀

960620-7

 

本館參訪同仁與鏡湖歷史博物館人員合影

9606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