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真善美講座】瑰麗多彩的土地鑽石台灣/陳郁秀

  科技進步、資訊傳遞無遠弗屆的地球村時代,台灣民眾與國際人士接觸的機會也大為提昇,然而我們卻發現很多外國人並不知道到台灣,真正了解台灣的人少之又少,他們也常常問到,為什麼台灣不能像香港一樣,回歸中國、實行一國兩制,而要一直堅持走自己的路。如果我們能從文化歷史的角度對外介紹台灣,不但能使國際人士改變對台灣的認知,也將進一步了解台灣與中國有何不同。  
  半世紀以來,台灣由於廣大人民的努力,在白色恐怖的陰影下,歷經50、60年代的經濟起飛、70年代的文化覺醒,到80年代的社會運動、90年代民主浪潮的洗禮、2000年首度達成和平政黨輪替,這個過程,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也不單單是一個人的力量就能達成,那是許許多多台灣人民流血流汗、犧牲性命、一輩子為台灣奮鬥累積而來的,這樣的成就,應該得到普世的肯定,也證明我們具有創造並決定自己命運的實力。  
  目前,台灣在國際上最重要的工作,就是讓世界認識台灣,只要有機會,就要盡量介紹台灣給其他國家的人,讓他們了解:原來台灣是這麼豐富多元、這麼現代進步的國家。  
  2000年開始,我們邁向建設「新台灣」、「現代台灣」的時代,歷經4年的耕耘,在2004年初,由文建會發起一個運動:「換個角度看台灣」。長久以來,我們看台灣的角度都是位於中國旁邊的一個小小海島,但是如果從巴丹島或是從南島語系國家的方向來看台灣,觀看與思考的角度會大大不同。我們至少可以從7個角度重新觀看台灣:
1.從海底看台灣,
2.從巴丹島看台灣,
3.從唐山看台灣,
4.從地球中心看台灣,
5.以台灣為中心,來看台灣與鄰近區域國家的關係,
6.從南島語系來看台灣,
7.從東亞的鄰居來看台灣。  
  不知自己身世的人,終生將是徬徨無依的;沒有歷史文化的國家,永遠在失根的悲情中掙扎。現今世界上仍有許多國家的人民為了要建立自己的人格、建立國家的國格,日日夜夜展開心動的尋根,因為尋根是人的基本權利,也是生命價值中最珍貴、最真實的基底。台灣這個歷經多次移民和被殖民的國家,雖然長期被迫生活在失憶與失根的過程中,但是在許多人犧牲奮鬥的坎坷歷程裡,漸漸累積了基礎,我們不僅要知道「我是誰」,也要告訴全世界的人「我是誰」。蛻變中的台灣,就是要告訴大家,我的名字叫「台灣」。
【前言-鑽石台灣】
  台灣,就像一顆鑽石,鑽石有許多切割面,每個切割面都晶瑩璀璨,而台灣擁有多元的文化資產和多樣的地理環境,就像鑽石的各個切面,閃閃發光!
豐富的地理環境
  台灣的面積有36000平方公里,地理環境豐富,主要山脈如玉山、阿里山、雪山、海岸山脈等,還有豐富的海洋資源,如澎湖群島壯麗的玄武岩地質、墾丁海域多采多姿的珊瑚礁,這些都是台灣美麗的景色,從最高3950公尺到海岸地區、再到東海岸向海底探深的3、4千公尺,使得地理景觀變化多端。  
  另外,台灣也擁有多樣的植物生態,是一塊植物的寶地,從北回歸線往北4000公里的代表性植物,種類繁多,都可以在台灣這個蕞爾小島看得見,包括闊葉林、針葉林、草本及苔癬植物等;在歐洲、美洲、非洲、澳洲等地,或許要旅行好幾個月才能看到的植物,在台灣只要一個星期就能飽覽無遺。在花卉方面,因為台灣具有熱帶、亞熱帶、溫帶、寒帶各種氣候,從海邊到高山變化無窮,所以我們也擁有各種花卉,其中黃花鳳仙花便是台灣特有花種。  
  其他在動物、鳥類和昆蟲方面也十分精采,例如國寶魚櫻花鉤吻鮭,是冰河時期留下來的特殊魚種,而全世界的稀有海龜只有7種,台灣就擁有5種,最著名的就是澎湖望安的綠蠵龜。此外,台灣的雲豹、山豬、黑熊、彌猴、樹蛙、石虎…等,都是屬於保育類動物,為世上所罕見。台灣也是鳥類的天堂,小小的面積竟擁有將近500種鳥類,其中的15種還是台灣特有種,例如藍腹鷴、白耳畫眉、羽冠畫眉、台灣藍鵲等,在台灣只要花上3天時間,就可以觀看到10種以上的特有鳥類,全世界再也找不到這麼好的地方。又例如在美濃的黃蝶翠谷,滿山滿谷都可以看到黃蝶飛舞的翩然景緻。
  從自然生態環境的多樣性來看,台灣的確是寶島,更是一顆不容忽視的閃亮鑽石。
多元的文化族群
  原住民是大自然智慧的傳遞者,目前在台灣約有48多萬人,主要有13族,是南島語族的一員。南島語族的分布最北到台灣,最南到紐西蘭,最東到太平洋上的復活節島,最西到非洲的馬達加斯加島,這個區域是全世界語言最複雜的地區之一,也是世界第二大語族,僅次於非洲的剛果語族。台灣原住民就是屬於南島語族。  
  另外我們也有「蒼天與大地的子民」-河洛人,是明清時期移民台灣的最大宗,以泉州人和漳州人最多。台灣另一大族群是客家人,約有450多萬人,於17世紀前葉自廣東、福建渡海來台。最晚近移民到台灣的是「戰後新住民」,最大的特色是來自全中國各省的人民,因此也帶來全中國各地的美食與生活習慣;戰後新住民雖然人數不多,但在國民黨統治的50年間舉足輕重,他們大多是隨國民黨政府遷居台灣的軍公教人員,當時人數約有200萬人。  
【壹. 歷史台灣】
台灣歷史文化發展的脈絡,可粗分為無文字時代和有文字時代,我們可以用歷史的角度來認識台灣,若從縱切面來看,可分為好幾個階段。

遠古時代
3萬到7千年前是遠古時代,又分舊石器和新石器兩個階段。舊石器時代有台東長濱文化,人類用打剝而成的石器狩獵。新石器時代在1萬至7千年前,農耕聚落時代來臨,出現研磨石器,用來耕作收割,並發展出圓山文化、大坌坑文化、芝山巖文化、卑南文化、十三行文化等。在台北縣八里有十三行博物館,在台東卑南地區有史前博物館,都可以看到出土的史前文物。考古學家認為,留下這些遺址的,是現在台灣原住民的祖先。 
原住民活躍時期
台灣原住民族種類繁多,從體質人類學來看,是典型的馬來人種,他們是台灣早期的主人,大約有20多個族群,又粗分為高山族和平埔族。對他們而言,美,是一種權威的象徵,階級與地位越高的人,裝扮和服飾就越繁麗複雜,而各族都發展出各自的特色,凡是編織、雕刻、刺繡,其技藝無不令人驚艷。
荷據與明鄭時期(1624-1683)
16世紀中葉之後,西歐海權國家勢力相繼來到東亞海域,台灣島成為這些包括西歐人、華人、日本人所競逐的目標。1624年,荷蘭聯合東印度公司佔據台南地區,作為與中國貿易的據點,主要從事甘蔗、稻米的熱帶栽培業,是台灣這個島上首次出現的「準政權」。1662年,抵抗清朝失利的鄭成功退守來台,也在台灣建立一個中國式的政權,由於當時局勢動盪,不少東南沿海的居民紛紛避難來到台灣。
清領時期(1683-1895)
1683年,已經在中國大陸建立帝國政權的清朝,跨海征服了鄭家勢力,於是將台灣納入版圖,不過在19世紀中葉以前,清帝國實際掌握的只是西部平原地帶,行政統治能力也相當薄弱。這段期間,福建、廣東一帶的居民迫於生計,前仆後繼來到這個充滿機會的新天地,這些追求新生活的移民,帶來了故鄉的技術和文化,逐漸形成村莊聚落,也與原住民通婚,彼此相互影響。
日治時期(1895-1945)
1895年,清朝政府被日本打敗,簽訂馬關條約,台灣成為代罪羔羊,割讓給日本,從此進入殖民統治時期達50年。日本帝國在台灣進行鐵路、公路、港灣等各種交通建設,改善公共衛生環境,建立近代西洋式的醫療、教育制度,並建置近代國家所應有的行政機構和法律制度等基礎建設;在產業開發上,則形成「工業日本、農業台灣」的殖民地式產業結構。
1910年代晚期,因為第一次世界大戰造成遠東地區經濟景氣,帶動台灣的經濟成長,日本殖民政府也在此時進行街市計畫,使台灣出現許多具有現代風貌的市鎮。到了20年代,台灣出現歷史上第一代知識份子,這些當時的台灣精英,熱情地在台灣進行一場為期約15年的「文化啟蒙運動」,他們以辦雜誌、報紙和舉辦演講會的方式,鼓吹民主、理性等西方近代思想,甚至發展出以追求殖民地自治為目標的政治團體。
國民黨執政時期(1945-2000)
1945年,日本在第二次大戰中成為戰敗國,台灣終於脫離日本統治,之後不久,中國國民黨在中國大陸內戰中失利,於1949年全面撤退來台。國民黨從1945年到2000年執政五十多年,台灣歷經一次又一次進步改革的重要階段: 
*大遷徙混亂期: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國民黨政府將政權遷移台灣,台灣社會陷入一波大遷徙的混亂時期,由於文化衝突和民生凋蔽,導致二二八事件爆發,許多台籍的政治、文化、企業各界社會菁英紛紛遇難。1949年,國民黨政府開始實施戒嚴令,採取高壓統治手段,形成白色恐怖,台灣進入長達38年、也是世上實施最久的戒嚴統治時代。
*美援與經濟發展時期:1950年代,韓戰爆發,美國派遣第七艦隊協防台灣,開始接受美方經濟援助,此後一直到1960年代中期,在美國經濟援助和軍事協防之下,台灣進入所謂的「美國化」時期,許多西洋的藝術、文化、建築,主要透過美國這個管道進入台灣,另外,也由此奠定經濟起飛的基礎,逐漸從農業社會進入工業社會。
*外交困頓時期:1969年,台灣發生釣魚台事件,激發知識份子的愛國情操;1971年,台灣
退出聯合國,從此在國際社會日漸孤立;1977年,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發表「人權宣言」,
提出「台灣人民自決」以及「建立新而獨立的國家」主張;1978年,台灣與美國斷交,遭
受外交上最大的打擊。雖然外交上遭遇一連串頓挫,但風雨飄搖中的台灣,卻在極度困境
中逐漸萌發本土意識,同時在經濟上也更加成長。
*1970年代,台灣的文化自覺運動開始萌芽。外交上的頓挫,使得回歸本土的自覺意識抬頭,1977年4月,《仙人掌》雜誌企劃的「鄉土與現實專輯」中刊登了王拓、尉天聰、銀正雄、朱西寧等四篇對於鄉土文學的正反言論,在文化界掀起鄉土文學論戰,後來逐漸形成批判過度西洋化、強調本土文化的「鄉土主義」。這一波鄉土文學論戰、鄉土文化覺醒,對台灣日後發展有深遠影響。1975年文化界青年喊出「唱自己的歌,跳自己的舞」的訴求,現代民歌運動興起,楊弦舉辦現代民謠創作演唱會,發表<鄉愁四韻>、<江湖上>、 <民歌>等作品,李雙澤創作<少年中國>、<美麗島>,侯德健寫出<龍的傳人>,不同風格的校園民歌於大專院校全面流行。 
*1980年代,台灣的民主社會運動風起雲湧。「八十年代」、「美麗島」雜誌創刊,掀起一波波要求社會改革的民主浪潮,黨外人士前仆後繼,勇敢撼動威權體制,緊接著,環保意識、消費者意識、勞工意識也逐漸抬頭。1987年,政府宣佈解嚴,隨後開放報禁黨禁,1992年,台灣的國會全面改選,1996年,開啟總統直選的新時代。
*1990年代,台灣的政治運動持續發展,由民主進步到和平政黨輪替,這在全世界並不多見,也隱約透露出台灣人民的智慧,值得我們以此為傲。
這五十年的歷程對台灣來說非常重要,它累積了人民許多的自覺運動與自我認同,這一波又一波來自人民的努力,代表的是一個國家的成長與努力,這些都應該受到尊重,也必須讓世界知道。
【貳.現代台灣】  
  我們除了要了解歷史的台灣,更要創造現代的台灣,那麼,我們應該做些什麼呢?最重要的,就是要表現出屬於台灣自己特有的「品牌」,而「台灣」,就是獨一無二的品牌,我們要「Branding Taiwan」、行銷台灣!  
  現代的台灣應該有屬於自己的品牌,台灣是什麼樣子,不僅我們自己要知道,也要讓世人認識,因此,我們要從唱自己的歌、穿自己的衣服、寫自己的歷史、享受自己的好山好水、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開始做起。
  在穿自己的衣服方面,台灣舉辦「衣party」已經5年,積極鼓勵藝術家和設計師來參與布料的開發,以及融入台灣文化元素的設計。許多人一定不知道,2001年日韓舉辦世界盃足球賽時,很多國家球員所穿的制服布料就是台灣製造的,美國太空人所穿的高科技服裝質料也是台灣製,但因為我們只做代工,所以無法擁有自己的品牌。現在要鼓勵台灣創立自己的品牌,就要把自有的文化圖騰納入布料開發的創意當中,並用富含現代創意的布料,來設計、創作自己的服裝款式。很多人都在問:台灣人在國際場合要穿什麼衣服?只要我們每年都推出200套有台灣特色的服裝,相信10年後,一定可以發展出屬於我們自己的服飾、形塑我們的服裝風格。
  台灣的好山好水需要靠我們自己來保護,不能無限度的開發,要享受自己的好山好水,首先要有環保意識、愛護自己的家鄉,同時能夠永續經營。而什麼又是活出自己的生活方式呢?就是將自有的藝術文化精華納入日常生活中,而不是一味模仿效別人的文化。除了用雙眼,更要用心去聆聽大自然、尊重並珍惜環境資源,愛鄉愛土。
【貳. 創意台灣】
  全球化浪潮席捲下,世界各國的在地化工程也相繼展開,並且紛紛以文化衍生而來的附加價值,積極提昇文化產業在國家發展的地位和國際間的影響力。台灣有豐富的文化土壤,可以孕育創意的種籽,而創意的研究與作品,可以帶給我們幸福的感覺、吸引世人驚艷的目光。文建會敏感於這個無可迴避的趨勢,從2002年起,大力推動台灣的文化創意產業,配合「2008國家發展重點計劃」完成多項工作如下:
陶瓷旗艦計劃
首先邀請書法家、建築師、平面設計師、畫家、陶藝家等共同討論發想,由台灣的代表
圖騰及文化意象如金魚、蝴蝶、竹子、書法、古地名等,萃取設計靈感,完成10套國宴
級餐具,並接受政府機構和民間的訂購。另外也與民間餐廳共同開發陶藝餐具,建立生
活飲食美學的觀念。
台灣衣Party
台灣的紡織和成衣產業曾經締造輝煌的紀錄,後來卻成為日趨沒落的黃昏產業,事實上,如果能將台灣的文化元素融入服裝時尚,將會帶來新的發展契機。因此文建會與工業局、紡拓會、設計師協會、布料廠商攜手合作,舉辦設計師激盪營、海外觀摩,並著手開發布料、設計服裝,先後於2002、2003、2004、2005、2007舉辦台灣「衣party」活動,每年發表新裝將進200套,希望經過時間的沉澱,未來能進一步形塑台灣自有的服裝容顏。
金工寶石振興計劃
 結合匠師與珠寶設計師以文化作為創意發想,振興台灣的金工設計產業,例如有業者以台
 東卑南遺址出土的玉器、台北十三行遺址出土文物圖騰來設計胸針,這些帶有台灣文化意
 象的飾品,顯得現代而高雅,經常成為送給外賓的禮物。 
台灣艷光—台灣紅(M100Y10)
年節慶典是台灣民間最重要、也最值得期待的活動,形成台灣文化特色的一環。而在慶典上常見的紅龜粿、壽桃等供品,乃至賀新婚的喜幛、嬰兒彌月必備的紅蛋,都一再出現這幸福耀眼的桃紅;一提起桃紅色印象,無疑是台灣人最原始、純樸的色彩記憶,總是傳達出喜慶豐足的感覺,代表著活力、希望與歡樂,桃紅色因此自繽紛的色彩中脫穎而出,成為代表台灣的艷光—台灣紅。這不只是以色彩來展現台灣之美,更如同紅白藍三色之於法國的象徵意義,「台灣紅」這個台灣特有的艷光,正是具備人文精神指標的美麗色彩。
這是以顏色作為創意開發的專案活動,推出之後,已逐漸延伸擴散到民間的應用層面,例如「老子曰-台灣烏龍茶」開始推出品牌準備進軍歐洲時,就採用「台灣紅」作為行銷包裝,目前在阿姆斯特丹、巴黎的大賣場或百貨公司,都可以看到和其他知名品牌的飲料並列,也使得代表台灣愉悅喜慶的顏色躍登西方舞台。
過去我們覺得「俗擱有力」的桃紅色,如今也可以經由巧思變得「水擱現代」,最值得一提的是,台灣兩位年輕的六年級服裝設計師簡鈺峰和潘伯勳,在獲得2004年法國小姐選美大會指定為專屬禮服設計師後,不但將台灣的圖騰納入設計創意,更將「台灣紅」應用在佳麗們的服裝上,這些優秀的表現,堪稱台灣之光。
國際表演藝術團隊
2003年,紐約時報評選年度最優秀的表演團體,結果台灣的雲門舞集與漢唐樂府分別獲
得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殊榮,另外在國際間與台灣劃上等號、備受讚譽的還有無垢舞團、優
劇場等,他們將台灣文化轉換為創作表演的靈感,為台灣的文化外交繳出亮麗的成績單。
【肆.迷人台灣】
  目前台灣是世界上僅次於葡萄牙的夜生活國家,台灣的迷人風采不只在白天呈現,到了夜晚,也有豐富的內涵,其中的文化夜生活24小時不打烊,更是一大特色,不一樣的台北夜生活,成為新興的旅遊路線:晚餐之後到市區的兩廳院或新舞台看表演,然後到木柵貓空飲茶或是唱卡拉OK,午夜之後逛誠品書店,半夜3、4點再到復興南路吃清粥小菜,清晨時分到公園看早起的民眾打太極拳,8點回旅館睡覺。此外,特有的夜市以及新近興起的夜間賞櫻活動,都為台灣的夜晚妝點炫眼的色彩。  
在美食方面,台灣飲食文化之豐美已是全球之冠,若能加以包裝、提升空間設計,將成
為最吸引人的賣點;其他如完整的「十二生肖宴」,有它莊嚴的意義與特殊菜色,儼然是台灣飲食文化中的國寶。
【伍.國際台灣】
  創意迷人的台灣,也積極拓展文化事務與國際接軌,2000-2004年由中央每年輪流舉辦的國際盛會就有:台灣國際版畫及素描雙年展、台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台灣國際陶藝雙年展、台灣國際鋼琴大賽、台灣國際讀劇節等五大國際活動。  
  其他在地方各縣市舉辦的小型國際藝術節,經過經驗累積,早已百花齊放,各自爭鳴,例如宜蘭國際童玩節(很可惜已於2007年宣告結束)、花蓮石雕藝術節、苗栗假面藝術節、台北縣鶯歌陶瓷嘉年華會、桃園航空藝術、 屏東黑鮪魚文化節、高雄鋼雕藝術節、雲林偶戲藝術節等,不僅帶動地方文化節慶的活絡,也讓參與的外國團隊深入台灣各地,體驗台灣不同的風土民情,並達到彼此交流、建立友誼的目的。  
除此之外,許多國際巨星和知名表演團體也先後應邀來台演出,如馬友友、多明哥、卡瑞拉斯、倫敦愛樂、維也納愛樂、柏林愛樂、紐約愛樂、基洛夫芭蕾舞團等,而由於國際文化交流蓬勃發展,也使得代表不同文化的大型展覽來到台灣,例如慕夏新藝術、德藝百年、文明曙光-美索不達米亞兩河流域文化、印度文化、非洲文化、黃金印象-法國藝術之美、濃情楓丹白露-巴比松畫派、古埃及文明、亞太傳統藝術節-亞太婚戀文化之美等,都帶給我們豐美的藝術饗宴。
【結語:躍升中 ,台灣正在發光】
  在現今世界中,僅有極少數發展中國家,能夠在經濟與民主政治雙元軌道上,成就政治安定、社會祥和、民生樂利的果實,更難能可貴是,台灣在50年一黨獨大中達成政黨輪替、政權和平轉移的罕見成功案例,打破了「槍桿子出政權」的迷思,目前雖然仍有紛擾,有待改進、提升的空間仍然很多、很大,但相較其他國家為了政權而烽火四起的悲慘,我們不禁要為進取而有生命力的台灣人感到驕傲。台灣人普遍具備純樸勤儉的美德、敬業務實的生活態度,重視倫理、重視教育,總是不屈不撓、屢敗屢起,展現的毅力與勇氣,令人動容,而開朗的性格與友善的親和力,最為國際人士稱道。  
  台灣在400年前進入國際版圖之後,一直就是國際海運和貿易的樞紐,昔日的台灣,鹿皮是亞太地區的熱門商品,也是糖、茶、樟腦、燃煤的重要產地。時至今日,台灣有數十項工業產品在全球市場中名列前茅,是世界第3大資訊產品工業國家,也是世界第16大貿易國。我們有一定的經貿實力與成果,文化發展的潛力也不容小覷。  
  台灣雖小,卻是一顆不容忽視的鑽石,作為嶄新世紀的台灣人,我們的體認和期望是:
-背倚玉山,面向海洋,資源豐富的台灣有無限發展的空間。
-認同土地,接納並珍惜所有族群文化的瑰寶,疼惜這片共同的家園。
-我們是有血、有淚、有歷史的國家,2300多萬人民的努力,必須受到國際應有的尊重。
-台灣,就是品牌;台灣正在國際舞台躍升、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