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博物館新體驗-淡水街角博物館巡禮\李明岳

淡水街角博物館是指淡水老街上具藝術性、歷史性、公共性、在地性或文化性面向的店家或藝文展示空間,是屬於「非典型」而「量力而為」的小型博物館,經營者具有鄉土情懷及文化熱情,希望結合歷史古蹟、在地產業、生態環境讓淡水的的每個街角訴說著屬於老街的人文及地景故事,使老街成為民眾探古尋奇及漫步體驗的生活街角博物館(Street Corner Museum)。
  淡水老街街角博物館目前具有23個成員,由淡水文化基金會扮演輔導協力的營造中心角色,成員依照其特性進行分類及群組化,第一個就是「產業文化群」:成員有三協成糕餅博物館、登峰魚丸博物館、淡水信用合作社總社、保安堂。第二就是「親子水岸群」,其中有水岸共通元素的有:有河book、淡水漁業生活影像館、海灣藝文咖啡;有濃厚親子互動元素的有:安卡創意手作館、微笑星球親子館、淡水泰迪熊博物館。第三個是「漢洋交流群」,其中在重建老街(漢人街)附近的館舍有:奇跡藝術咖啡、紅樓及布袋戲主題館;位於馬偕街及真理街(洋人街)附近的館舍有:滬尾偕醫館、淡江中學校史館、真理大學校史館。第四個群組則是「藝術文化群」,成員有莊武男藝術空間(滬尾文物中心)、台灣藝術發展協會、李永沱虛擬美術館、吳開乾藝術空間、手舞藝術空間、天使樂舞劇場、來如台灣文物體驗館等。
  各群組依照「文化保甲」的概念推選文化鄰長一名,該鄰長扮演群組內核心館(core museum)角色,皆由長期推動老街藝文活動的在地達人擔任。「產業文化群」的文化鄰長是三協成糕餅博物館的李志仁館長;「親子水岸群」的文化鄰長是淡水漁業生活影像館的程許忠館長;「漢洋交流群」的文化鄰長是淡江中學校史館的蘇文魁老師;「藝術文化群」的文化鄰長則是滬尾文物中心的莊武男老師。該鄰長需協助其它群組內的衛星館(satellite museum),並提供遊客諮詢導引的服務,是一個強調「人」,而非強調「展示物」的博物館新體驗。
  透過營造中心、群組內核心館及衛星館三層次的網絡,淡水老街街角博物館得以串連運作,讓地方文化博物館化,希望對於淡水老街歷史建築空間保存與再利用、社區的發展及參與式互動、地方觀光旅遊產業振興帶來積極的效應,這是一個歷史街區活化保存、觀光休閒、文化發展互相交錯的地域博物館化新模式,歡迎大家不吝指教。
  淡水老街街角博物館是一種博物館新體驗,以下便以其中七個較具博物館基礎規模的場館進行簡單介紹,歡迎大家可以一起來淡水旅遊時可以深度體驗:
【登峰魚丸博物館】
地址:淡水鎮中正路117號
電話:(02)26293312
開放時間:12:00~20:00(平日)10:30~22:00(假日)

2005年2月,「登峰魚丸博物館」在淡水老街三級古蹟福佑宮對面中正路117號開館營運,這是台灣第一家魚丸博物館。博物館建築優美典雅,中西合璧,才落成啟用,便受到各界矚目,成為淡水老街的新地標。「登峰魚丸博物館」是由淡水老牌的「登峰魚丸」經營者所創辦,據館長林國峰表示,「登峰魚丸」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1950年,當時他的父親就是在福佑宮旁邊和人合夥開業做魚丸,是淡水魚丸行業最早的開創者。五十多年後,「登峰魚丸」事業有成,選在當年創業地點對面開辦台灣第一家魚丸主題博物館,深具歷史文化意義。
  從「登峰魚丸」食品事業,發展到創立「登峰魚丸博物館」文化事業,館長林國峰扮演關鍵的角色。一個台大機械系高材生卻在畢業之後,當他的同學紛紛投入工業發展時,他卻毅然決然選擇回到淡水,和父親共同打拼魚丸事業。林國峰謙虛地自比是「小小人物」。只是他這位小小人物心中始終擁抱著「大大的理想」,「登峰魚丸博物館」的創立實現他關愛淡水的文化理想,他真切地表示:「希望遊客來淡水,能夠對魚丸、魚酥有多一些認識,對於在默默為我們捕魚的漁民有多一些瞭解,對於這個海洋產業以及先民充分利用漁業資源的用心,有多一些體會」。
【三協成糕餅博物館】
地址:淡水鎮中正路81號 電話:(02)26212177
開放時間:09:00~20:00

  創立於日治時期昭和十年(1935)的「三協成」,是老淡水人家喻戶曉的老餅店。不過,「三協成」不只是老餅店而已,在第二代接班人李志仁近一二十年的戮力經營下,今天的「三協成」已然成功轉型,從老餅店提升成為糕餅博物館,擴大藝術與文化視野,並且邁向國際化。如果我們說今天的「三協成」是讓淡水與世界相連結的文化櫥窗,也許更為適切。
無論是假日或平時,當你走進淡水老街中,肯定會注意到一個特別的景象,那就是「三協成」總是人潮擁擠,遊客進出頻繁,而且進出人潮中往往夾雜不少外國遊客。沒錯!「三協成」歡迎遊客進去參觀,整個「三協成」一樓前後的空間,賣場僅佔一小部分,其餘完全規劃為博物館展覽和藝文資訊空間。除了常態的糕餅文物展示和定期的藝文美展之外,「三協成」還備有豐富的淡水文史資訊作成中、英、德、法等多語簡介,供遊客自行取閱。身為「三協成」的老闆,李志仁則常常親自招待客人品嘗「三協成」的精緻糕點,遇到外國遊客甚至會直接以外語為外賓解說。

【淡水漁業生活影像館】
地址:淡水鎮中正路235號旁巷內 電話:(02)26297584
開放時間:15:00~19:00
淡水第一漁港旁廢棄多時且歷經60年歲月的老舊油庫機房,在2007年2月14日,變身成有著白牆綠窗櫺的「淡水漁業生活文化影像館」,門前佇立著綠色復古大郵筒,館內牆上還完整保留著當年供漁船補給油料的紅色老加油幫浦、以及陳列滿滿淡水昔日風情的黑白相片;館外則是淡水八景之一的「漁港影堤」風光。傍晚來這,港內泊船隨波盪漾,海鳥穿梭其間或停或翔,迎著晚風坐在館外的長板凳上,隔著長堤與淡水河脁望觀音山色及夕陽餘暉,再點一碗以淡水水源地礦泉熬煮的紅豆湯慢慢啜飲,這樣的氛圍和風情,彷彿回到淡水小鎮的舊時空裡,進行一場溯時的時光旅行。
  來到漁文館,一定能感受到人稱淡水A阿忠哥的館長程許忠熱情地招呼,他總是不厭其煩地告訴每個首次到訪的遊客或朋友有關淡水的故事。三代世居淡水鎮的他,是個土生土長的淡水囝仔,對這塊孕育他的土地懷有濃烈情感與戀慕。20多年來他利用工作餘暇,堅持以淡水為題,揹著一台傳統老相機,踏遍淡水的每個角落,將他對淡水長期的觀察和感動,用黑白底片一格一格的紀錄下來。問他是否想換其他題材?他誠摯且堅定地回答:「淡水的美拍不完!」。
  進入館內,正前方牆上掛滿著紀錄淡水漁業生活文化的黑白攝影作品,在每幅作品旁皆附有簡單的說明文字,讓參觀者認識牽罟、補鰻苗、石滬棚拾貝螺、捕撈魚勿仔魚、摸蛤蜊……等等現時淡水已逐漸消失的漁業活動;其他牆面及展示櫃上則陳列著以淡水風情為主題的作品,他將過去20年中的淡水時光,停格凍結成一張張的黑白影像!

【布袋戲主題館—漢洋交流群】
地址:淡水鎮重建街14號
開放時間:10:00~12:00 13:00~17:00(星期一公休)
  重建街14號是由中醫師陳其宗於昭和五年(民國19年)所建,陳其宗是淡水著名中醫,飽讀詩書,精通漢文,人稱「其宗仙」,他在日治時代昭和五年興建重建街16號與重建街14號這兩間連間街屋,其中重建街14號作為他推廣社區文化教育的「漢文私塾」;這一棟於民國98年列入台北縣縣定古蹟的日據初期興建建築物,外型一層的建築,依崎仔頂崙的地形興建,地面層挑高,立面用洗石子裝飾,內部空間挑高,上部搭建小閣樓,下面地坪未剷平,依地勢成三段,前段為客廳,中段高於前段三階做為居臥室,後段再高於中段三階做為廚房及衛浴間。具有早年重建街典型空間利用最佳範例:不強破壞願有地形、地勢,而順應地形地勢建造內部空間。
「布袋戲主題館」一方小巧拙趣的招牌,就座落在淡水第一街─重建街的起端,三層而進的店面裡,生、旦、淨、末、丑、雜,各式戲偶迎面招引著大家,進入戲曲文化的長廊,分享著老街的歷史人文。布袋戲主題館自92年成立以來,已歷經幾次的波折,但在鄭秀香積極的管理下,已成為重建老街最具在地風味的一家主題私人博物館。整個布袋戲主題館最重要的執行者,便是人稱秀香姐的鄭秀香,30多年前嫁來淡水後,這位花蓮新娘便在埼仔頂守護著老街的家園。她曾在著名滬尾文物展示中心服務,也在淡水文化基金會永續就業工程中學習鄉土調查,更成為淡海報導刊物的記者,瞭解在地人文特色。加入布袋戲主題館,鄭秀香幾乎以店為家,每天一早便來開店,一直到黃昏遊客散去,燈火已明才回家。尤其,初期她幾乎不了解布袋戲,便努力收集資料,吸取各種戲劇的知識,在很短的時間後,便能向遊客侃侃而談,介紹布袋戲的戲偶、派別…….。除此之外,她更時常對外來遊客介紹淡水的歷史人文,埼仔頂的重建街、清水街豐富的鄉土傳奇、寺廟古蹟,她如數家珍一一在現地說明,讓這些外來遊客都帶著不虛此行的滿足離開,因此「布袋戲主題館」其實也是「重建街故事館及音樂館」,一首「美麗後花園」的歌曲在此傳唱出秀香姐對於重建街的情懷與愛戀。

【淡江中學校史館】
地址:淡水鎮真理街22號 電話:(02)26203850
開放時間: 上課日 / 08 : 00~17 : 30 、禮拜日 / 13 : 00~17 : 30

?淡江中學昔稱淡水中學、淡水高女,為加拿大長老教會宣教士馬偕博士所創設,是台灣罕見歷經清、日、民國三代的百年老校。不僅其校史見證台灣歷史遞嬗與教育文化變遷。其校園座落於依山面海的滬尾砲台埔,秀麗的風光自古迄今為淡水名勝地,今日更以五育並重的淳美學風和浪漫的校園情境聞名全台。
????????校史館建築落成於 1910 年,原名「婦學堂」,是台灣最早的媽媽教室,其前身淡水女學堂更是全台女子教育之濫觴。二戰期間曾作為女生宿舍,取名「真樓」。該建築為台灣建築史上著名的吳威廉牧師所設計監工,是一所國農村風格的二樓高雅紅磚洋樓。外型比例精美、砌工精湛,是聞名的歷史古蹟。
????????2000 年淡江中學為強化歷史傳統、建立精神中心,將此古蹟與予整修,並蒐羅文物,於 2002 年三月正式成立校史館並開放參觀。校史館原是婦學堂,又名婦女義墊,空間不大,僅提供二十名帶眷的失依婦女就讀。淡江中學為了維護古蹟原貌,僅在內部空間略作修改,規劃出的多個展示空間,展示淡江中學的相關校史文物,重要文物有:「台灣第一張畢業證書」、「馬偕博士的拔牙器具」、「台灣第一張課堂照片」、「台灣第一張火車照」、「偕氏兄弟的番刀」、「有板校長的勳四等旭日章」、「三世馬偕博士的緬西獎章」…等等。
館長蘇文魁老師長期投入淡水文化工作及社會運動,也是淡水基督長老教會的長老,個性溫和謙卑,一步步實踐與奉獻自己的理想在教育、信仰及文化工作上,是淡江中學校史館的靈魂人物,也是淡水的文化達人。
【真理大學校史館】
地址:淡水鎮真理街32號 電話:(02)26212121-1061
開放時間:平日10:00~16:00(假日、寒暑假預約參觀)
  1872年馬偕博士來台,以淡水砲台埔為宣教根據地,展開傳教、醫療、農藝及教育工作。1880年馬偕博士為設立新式學校,返回家鄉加拿大安大略省牛津郡(Oxford)募款,獲得鄉親熱烈募款響應。1881年馬偕博士重返淡水,擇定牛津學堂現址,親手規劃、監工。1882年7月竣工,取名「理學院大學堂」,又感懷其故鄉之襄贊,英文名乃命名為:OXFORD COLLEGE,後人遂稱之為「牛津學堂」。牛津學堂當時教授的課程除神學外,並有文學、科學、醫學…理論及實習。而這所中西合併的建築,充分展現馬偕博士所追求的中西文化交融理想,建築型式採取台灣傳統四合院大厝,兩進兩護龍的格局,1985年經內政部公告為國家二級古蹟。
「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為繼承馬偕博士對台灣的貢獻,於1959年決議在「牛津學堂」原址籌辦大學。1965年奉教育部核准成立「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專科學校」,1994年改制為「私立淡水工商管理學院」,1996年成立台南麻豆校區,1999年奉教育部核定改名為「真理大學」。辦學理念強調研究基礎性的新知識,自由探討真理,使師生具有謙遜的(Humble)、人道的(Humane)、幽默的(Humorous)三「H」健全人格,以開放的態度,關愛社會,促進國際間文化、學術交流,並提供社會人士終身學習機會。
1986年在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通過將「牛津學堂」作為:(1)真理大學校史館(2)馬偕紀念資料館(3)北部台灣基督長老教會大會史蹟館。館內重要文物有:「馬偕博士與台灣人張聰明女士結婚誓約書」、「馬偕博士日記」、「四百餘張馬偕博士相片」、「校史第一台鋼琴」..等,相關文物已完成數位典藏,館內配有電腦可供查詢。

【滬尾偕醫館】
地址:淡水鎮馬偕街6號 電話:(02)26214043
開放時間:11:00~18:00(星期二至星期五)
      10:00~21:00(星期六)
      14:00~20:00 (禮拜日)
  滬尾偕醫館這間其貌不揚,簡樸的土埆厝古蹟,實際上有效的象徵著淡水的歷史文化。它出生於淡水港的黃金時代1879年,由淡水最代表性的馬偕博士親手建蓋,以中西合璧的建築象徵文化的融合。而作為北台灣第一所醫院、台灣西醫發祥地的歷史地位,也見證淡水是台灣現代化入台的門窗。它的沒落也最能象徵淡水的蕭條,它今日浴火重生成為名噪全台的古蹟,又再度見證今日淡水的重新崛起。
偕醫館除了早期的醫療服務,歷年來也作過福音書房、社區閱覽室、神學院教室、民間診所、出租大雜院、婦女聖經學校、學生宿舍、圖書館、青少年活動中心及幼稚園教室。在1992年與2002年兩次大整修後,目前一部分作為馬偕醫療文物史料展示館,一部分作為馬偕咖啡館(偕醫館福音茶棧)。
  滬尾偕醫館典藏不少文物,與馬偕和醫療相關的重要文物有:「偕醫館的藥甕」、「馬偕博士之權杖」、「偕叡理牧師的北台灣信徒名冊」、「馬偕家人的唐裝」、「馬偕醫院的古病床」、「馬偕博士家的古風琴」、「馬偕船長畫像」等。此外,偕醫館也還留有不少教會古物和史料展示著,可說是一間離老街最近,小而巧的馬偕文物展示館。

 

圖1:淡水街角博物館LOGO

980821-27

圖2:淡水登峰魚丸博物館

980821-28

圖3:三協成糕餅博物館

980821-29

 

圖4:淡水漁業生活影像館

980821-30

 

圖5:布袋戲主題館

980821-31

 

圖6:淡江中學校史館

980821-32

 

圖7:真理大學校史館

980821-33

 

圖8:滬尾偕醫館

9808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