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讀書救國承先啟後一導師/齊衛國


內文


  由中央日報出版部出版的〈孫中山的大學生涯〉一書,係莊政教授所著。據余所知,莊教授係政治作戰學校新聞科,淡江大學中文系畢業以及高等考試文書組及格,復在師範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修得博士學位,其學問之廣度深度,概可想見。最近推出此書係第五部鉅著——以前之著作係〈國父革命與洪門會黨〉、〈國父生平與志業〉、〈國父生活與風範〉、〈孫中山家屬與民國關係〉另外尚有與人合著之〈民生史觀概論〉、〈國父畫記〉等書。
  莊著此書,除自序外,未請他人寫序、跋,真正做到「不假良史之言,不託飛馳之勢」的地步。該書正文部分共有六個單元:一為讀大學前的教育背景,二為大學生涯及行醫歷程,三為大學師友對其志業之影響,四為大學時期兩位偉大女性的支持,五為治學的精神與方法,六為改變中國現代史的人物。此外並附有國父的鄉居生活,最早發表的三篇佚文、自修苦學十例證、書法與詩文舉隅、大同思想與實踐及莊教授評論大陸作家尚明軒先生所著〈孫中山傳〉,真是洋洋灑灑燦然大備,余讀後頗有所感,特提出意見如下:
一、國父治學要道,足資矜式
  吾人做事必須掌握要領善用方法,如此才可收事半功倍之效。否則,雖孜孜矻矻兀兀窮年亦不能收到預期效果。國父的治學精神與方法,足資吾人矜式。莊教授以歸納與綜合方式,列舉例證,玆擇數點以饗讀者:
  (一)、治學方法:一是守恒與持志——國父深知革命的基礎在高深的學問,一有暇晷手不釋卷。二是搜集與保存——國父自奉甚儉,但買書卻捨得花錢。三是博學與實用——國父所攻者,乃革命之學問,凡哲學、政治、經濟無不閱覽。四是擇長與補短——國父飽受中西文化陶冶,尊重理性,保持中道,讀任何書都由選擇以定取捨。五是虛心與實證——國父寫書,都寫「俟諸高明」之餘地。六是綜合與創新——國父學貫中西,且有獨特之創獲。
  (二)、苦讀例證:國父熟讀互助論與進化論之說,而發展出民生哲學,將傳統與現代結合並手創三民主義,曾親自畫十七幅地圖,研究海港而寫了實業計畫一書。
  明乎 國父之治學要道,吾人應急起直追踵武前賢。
二、蒐集資料齊全,圖文並茂
  在頁三一一〈最早發表的三篇佚文〉,其一為「上鄭藻如書」,曾發表於一八九二年澳門報紙上,全文在一九四七年登載於「濠頭月刊」第十四、十五期合訂本上,內容為:振農桑,禁鴉片,興教育。其二為「農功篇」,發表於一八九一年前後,內容為:學習農業科學方法,切實達到重農政策。其三為「教友少年會紀事」,在一八九一年發表於「中西教會報」上,內容為:聯絡教中子弟,毋使荒其道心,免漸墮於流俗。此三篇佚文,為他書所未見,由此可知 國父在求學時期,即有「以天下為己任」之志。
  在一七七至一九二頁有「平妻陳粹芬女士」——一對恩愛的革命伴侶。這個資料長達十六頁之多,是難得一見「沉甕底的好酒」!捨非莊教授有強烈的使命感,曷能蒐集到如此珍貴的資料。
  該書共刊載 國父十二幅墨寶,及照片二十三幅,其中陳粹芬女士照片與 國父合照照片彌足珍貴,這本著作,堪稱圖文並茂。
三、客觀秉筆直書,不諱不阿
  莊教授寫此巨著,秉筆直書,既「不為賢者諱」亦「不阿其所好」,玆舉數例以明之:
  (一)、對於寫 國父之平妻陳粹芬女士:在其他尤其是官方的資料上,不是一字不提就是輕描淡寫的數語帶過,本人自忖,此乃所謂的「為賢者諱」吧!在一般人的心目中,總以為聖哲賢人都是極其完美的,他的私生活亦是毫無瑕疵的,而莊教授所寫一對恩愛的革命伴侶——「陳粹芬女士」,竟達十六頁之多,不但不諱,反而作詳細的報導分析,將陳女士對 國父的幫助,對革命的貢獻以及那不求名分不爭地位的犧牲精神,並將與 國父合影之照片俱披露之。其秉筆直書之精神,可見一般。
  (二)、關於中共所謂的「四大家族」:這是政府在大陸時受到中共宣傳傷害最大的事。換言之,這是中共能佔有大陸的最犀利武器之一,而莊教授以持平之論,說明「四大家族」的事實背景:
  蔣公中正乃一鹽商之子,家境並不富裕,因係庶母所生,九歲喪父,一門孤寡,備受欺凌。
  宋嘉樹先生(宋靄齡、慶齡、子文、美齡之父)出生於貧苦家庭,幼時即習藝謀生,追隨堂舅做螟蛉子,他傳奇的一生,於第(三)項中敘述。
  孔祥熙先生自幼清寒,曾是一個撿煤渣的窮小子,後來的發跡,固是由於機運,但能力亦是重點。
  陳果夫、陳立夫昆仲,係陳英士先生的姪子,英士先生出身寒微,讀書不多,曾充上海當舖之學徒。
  中共所謂的「四大家族」,其致顯致富,雖有因緣際會的客觀條件,然而都是歷經險阻艱辛,絕非像帝王貴族之後裔,生而有爵有祿,飽受祖上庇蔭的樣子,為何中傷所謂的「資產階級」!?
  (三)、彰顯宋嘉樹先生功績:莊教授稱宋先生為「革命隱者」,他有傳奇性的一生——他的本名叫韓致准,因家貧由其堂舅宋某收為養子,改名宋嘉樹,帶至美國在茶絲店中當學徒,他很想讀書,但苦無機會,在十四歲那年逃家出走,藏在一條船上,被船長發現送到教堂受洗,曾在印刷所工作,後來被一退役將軍(大企業家)鼎力資助,讀到大學畢業。
  宋嘉樹先生返國後與倪桂珍女士結婚。二人同為基督徒,在上海當傳教士,加入幫會,他創辦了上海美華書館,印刷聖經及革命反清的小冊子,又經營麵粉廠及代辦外國機器進口商,沒多久成了發家致富的巨商。自結識 國父後即參與革命活動,出錢出力,助益非凡。迨民國成立後,他從事鐵道修築事業。二次革命失敗,他仍在 國父身旁盡心盡力協助工作。他生有三女——靄齡(適孔祥熙先生)慶齡(適國父)美齡(適蔣公);三子——子文、子良、子安,都為民國貢獻心力。
  像宋嘉樹先生這樣為革命出錢出力而不求名位的人,若使湮沒不彰,實為革命史上遺珠之憾!莊教授鉤沉尋真,大幅介紹其事跡,譽之為「革命隱者」實當之無愧!
綜上所述,可以看出莊教授不諱不阿之精神,秉其大椽之筆,認真直書令人欽佩!
  四、評論尚氏著作,公正深入
  尚明軒先生是大陸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特約研究員,河南大學歷史系榮譽教授,著有〈孫中山傳〉一書。莊教授細讀此書後,作公正、深入之評述,玆摘其犖犖大者於後:
  (一)、優點部分:
  ——由宋慶齡女士指導完成:尚先生為寫〈孫傳〉曾數度寄居北京宋慶齡(國父遺孀)府邸,俾便隨時請益,此種實事求是的治學態度,委實令人讚佩!
  ——旁引博徵珍貴史料:說 國父在倫敦時,當地產業工人舉行持續三十個星期的總罷工。
  一八九四年給慈禧太后做六十歲生日,挪用海軍建造費八百萬兩銀子。皇帝做一件衣服用上千兩銀子。榮祿嫁女兒,僅是門房得到的賞賜就有三十二萬兩銀子。
  一九○五至一九○七年間,加入同盟會的成員中,留學生和學生為三百五十四人,官僚有功名者十人……。
國父終生廉潔奉公,不謀私利的崇高品德,當大總統和大元帥,未曾帶過一位兄弟姐妹做官,未在家鄉置過一點家業。
  國父逝世,在北京公園舉行公祭時,前後有七十四萬六千八百多人……移靈碧雲寺時,整隊送靈到西直門的群眾達三十萬人,有兩萬多人步行送到碧雲寺。
  ——四種特點值得稱讚:一是文字流暢,引人入勝;二是字體以四號字橫排,閱讀順適;三是有十九張圖片及墨寶,插配三十幅的圖片及文件;四是附有 國父年譜便於查閱。
  (二)、缺失部分:
  ——該書有章無節:除前言、結束語及附件外,共七章而未分節,文字冗長,不易把握重點。
  ——指國父創立了資產階級共和國——中華民國:此乃根據馬克斯唯物史觀、階級鬥爭的劃分法,死抱中共教條,硬將此帽子往 國父頭上扣,這是不合史實的。既然有固定框框,怎能本諸學術良知公正超然的分析問題呢?
  ——指 國父達到唯物論和無神論:此說武斷,國父對馬克斯主義固表稱讚,然對其「只見社會進化的毛病,未見到社會進化的原理」頗不贊同,國父的民生哲學主張「心物合一論」,何曾主張唯物論?他是一位虔誠的基督徒,又怎能是個「無神論」者呢?
  ——將「興中會」貶抑為「資產階級革命小團體」:但又說參加者二十多人,主要是小商店、小農場的華僑,既是「小」何嘗是資產階級?豈非自相矛盾!
  ——尚著第六章中言論方面時有偏頗:例如說 國父認識到救中國只有向列寧學習……在中國共產黨幫助下,找到革命唯一的道路。殊不知 國父與越飛在滬發表「孫逸仙博士以為共產組織、蘇維埃制度、事實上不能行於中國越飛完全同意……」由此文獻來看尚氏言論是多麼偏頗!
  ——尚著第七章說「國民黨一全大會有『聯俄、聯共、扶助工農』的三大政策。」回溯當初是容許共產黨員以個人身分加入國民黨,這是鐵的事實!「容共」是容許,「聯共」是對等,一字之差相去千里!至於三大政策一詞,遍閱文獻找不到這個名詞,怎可憑空捏造!
  ——尚著又說「孫中山逝世後,蔣介石的新右派,打著孫中山的旗號反對革命事業,徹底背叛了孫中山的遺言,斷送了孫中山的革命事業」。莊教授對此說之評論為:
  「蔣氏一生功過,歷史自有公斷,若云其限於客觀環境,未能完全遵照 國父遺教行之,似還說得過去,如果譏其為「孫中山的叛徒」,實屬厚誣。以今兩岸相比,台灣久為三民主義的實驗區,正是繼承了 孫中山先生的遺志。」信哉斯言!公哉斯言!真是事實勝於雄辯!
  總之:莊教授對尚著——〈孫中山傳〉,有褒揚、有批判,皆中肯綮,可稱之為公允、客觀。
  五、闡揚大同思想,學術性高
  莊教授在闡述〈國父大同思想與實踐〉一文中,述及:以民生史觀為基礎,根據人類求生存、互助與進步的原則,列舉八大理由來看世界大同,即是:
  (一)、從社會的演進來看:皆由小而大,二次大戰後,民主、共產兩集團對立,現共產瓦解,可演變成民主矣。
  (二)、從人性的進步來看:由獸性進步到人性,必能再進到神性,但此道非易。久之,有助於大同之實現。
  (三)、就交通的發達來看:曩者乘車船到歐美輒需一月,而今朝發夕至,必為天下為公的境界而催生。
  (四)、就人類智能的進步來看:三十年前人類已登上月球;聯合國通行五種語言,將來只有一種,即更易大同了。
  (五)、就各民族互依互存的關係來看:農業時代畫地為牢,現在歐洲推行共同市場,互相依存儼同家人了。
  (六)、就同化異族的理想來看:同化是人類成長過程中必然的現象,不僅增長民族質量,亦是步向大同的捷徑。
  (七)、就經濟的平等來看:國父的理想是人人在政治、經濟上的平等,使天下為公而臻於大同之世。
  (八)、就人類和平願望來看:國父的民族主義是「濟弱扶傾」、「興滅繼絕」,用和平做基礎成一個大同之治。
莊教授此篇文章,其文筆之流暢,氣勢之磅礡,可謂八面威風,其敘述之清晰,層次之分明,可謂八面玲瓏,其引證之事例古今皆有,聖言與名句中外俱全,可謂八方風雲會此文,真是一篇高水準的學術創作,令人欽佩。
  六、瑜中稍有瑕疵,再版訂正
  古人云:「智者千慮,必有一失」。相反的「愚者千慮,亦有一得」,莊教授所著此書,大體是無懈可擊,但本人認為瑜中有瑕者如下:
  (一)、書的命名:國父姓孫名文字逸仙,號中山。外國人著書立說都稱他為:Doctor Sun Yan-Sen。
  本人從小學就知其然,因之讀慣了、看慣了、聽慣了、寫慣了,幾十年來都是稱之為 國父或孫中山先生。若是看到、聽到直呼他姓名的,心中就有被刺痛之感,極不舒坦,就像自己的孩子、學生直呼我的姓名一樣難過!
  莊教授所著此書,在文中有的稱 國父,有的稱 中山先生,皆空一格此示尊敬;稱其父為達成公、稱其二叔學成公、其祖父為叔賢公,都加以「公」字以示尊敬。然而此書的書名卻直呼「孫中山」,即未加「先生」亦未加「公」字,有刺眼刺耳的感受!能否再版時改為「孫中山先生」或「孫公逸仙」的大學生活。
  (二)、用詞的商權:
  ——二九四頁十三行,說到宋嘉樹先生贊助革命,參與「機笏」(三四八頁十五行亦此詞)。愚以為改成「機要」或「機務」比較通俗而且易懂易記。
  ——二九七頁第一行,有「頗受『同儕輩』的批評」一語。按「儕」即「輩」,二字不可同用,否則即有疊床架屋之嫌。
  (三)、重複部分:三○七頁十三行,敘述「有一個男子十七歲名叫楊帝卓參加賭局……」有七行之多。在三一一頁仍是敘述此事亦五行之多,雖是題目有所不同但內容一樣,能否以「文字內容見某某頁若干行,此處從略」代之,未知以為然否?
  (四)、錯、別、漏、多以及顛倒字部份:俗話說:「吃飯沒有不掉飯粒的,校對沒有無錯字的」。這是校對者,有時未曾看出來,有時是已校出之錯字手民又植誤。
結語
  莊教授此本巨著〈孫中山的大學生涯〉,何以副標題為「擁抱祖國、愛情和書的偉人?在其自序中云:「中山先生早年在日本時,犬養毅問他:「你最喜歡的是甚麼?」他毫不猶疑的說:「革命」。「除此之外呢?」回答說:「女人」。「再其次呢?」「書」。於是知其副題之意義了。
  撰寫歷史人物,必須具有史德,既不能隱惡揚善,亦不能隱善揚惡。更不能憑個人之好惡而妄下斷語;必須具有史才,能搜集資料,要旁引博徽,還要嫻於邏輯文筆流暢;必須具有史識,即是有見解,有辨別事理的識力,所謂的真知灼見,不能人云亦云。莊教授此書,雖有余第六項所述之瑕疵但瑕不掩瑜,已具備史德、史才、史識矣!
  莊著此書為研究 國父生平極有價值之作品,詞句流暢,系統連貫,資料豐富,還有趣味性兼益知性,可讀性甚高,不但能瞭解 國父之人格與風範,更是研究現代史者不可或缺的書籍!尤以評論大陸作者之〈孫中山傳〉,更會使年輕人醍醐灌頂,對信仰共產主義者之說法,有清晰的認識和正確的判斷。
  抑又有進者,莊教授認為:談兩岸統一,必須有一座精神橋梁,俾作心靈上之溝通,以縮減意識形態的差距,此精神橋梁惟有 國父在兩岸及世界各地華人的心目中,在信仰上最沒有爭議的人物。」余以為兩岸同胞若能熟讀莊教授之巨著,必能達到「人親、土親、文化親」之境地,對統一大業必有助益。(本文作者為前政戰學校教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