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孫中山先生日本史跡探訪紀實\張良群

壹、前言


  孫中山致力於國民革命凡40年,流亡海外近20年,其中在日本居留竟有9年半時間,結識日本各個階層的人士約300人。因此,孫中山在日本的革命活動及與日本人士的交往是近代中日關係的重要內容,亦是中日關係史研究的重要課題。


  二十世紀末,筆者調任連雲港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主任。一是因為孫中山青年時期曾來連雲港(時稱海州)考察,二是出於對孫中山先生的崇敬和中日友好事業的關注,於是把“孫中山與連雲港”的史料徵集與研究列入了工作議程。在潛心拜讀《孫中山全集》、《孫中山集外集》、《孫中山年譜長編》、《孫中山評傳》等專著的過程中,筆者驚奇地發現宮崎寅藏、梅屋莊吉、南方熊楠等眾多日本志士,不遺餘力支持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令人十分好奇和欽佩。於是,搜集有關素材,撰寫出《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宮崎寅藏》、《孫中山先生與梅屋莊吉》、《孫中山與南方熊楠的交誼》等文稿,先後由中國國民黨機關報《團結報》發表。之後,又在與孫中山交往較多的日本人士中,遴選出日本前首相犬養毅、大隈重信、桂太郎、田中義一,財界人物久原房之助,大陸浪人平山周、山田純三郎,法學博士寺尾亨,黑龍會首領內田良平等有代表性的20人,邊有目的的潛心讀書、搜集資料,邊有計劃的撰寫文稿。《孫中山與犬養毅的交往》、《孫中山與久原房之助》等十數篇文章,先後在《團結報》和《縱橫》、《鐘山風雨》雜誌發表,有的文章還為《人民日報》(海外版)、《報?文摘》、《南方週末》等報刊和多家網站轉載。


在數年查尋資料、精心研究中,發現中外學者對孫中山赴日本的記載不一。經反復考證,孫中山一生赴日本不少於16次。於是又完成了約8萬字《孫中山赴日本始末》初稿。此時,草擬了《孫中山在日本》書稿寫作提綱:上篇,孫中山結識的日本人士;中篇,孫中山16次赴日本始末;下篇,孫中山摯友的後代們。因此,考察訪問孫中山重要摯友後人列入計畫。


  2003年以來,我利用赴日本進行徐福文化學術交流活動的機會,先後去日本東京、橫濱、荒尾等地探訪孫中山先生在日本的史跡,造訪孫中山摯友的後人。耳聞目睹之後,頓覺收益匪淺,感受頗深。


貳、拜訪東京滔天故居


2003年10月31日,在池上正治先生引導下,我有幸拜訪孫中山摯友宮崎寅藏東京故居,並與宮崎寅藏的嫡孫女宮崎蕗苳女士進行親切交談。


  宮崎寅藏(1871-1922)又名虎藏,號白浪滔天,人們習慣上稱宮崎滔天,1871年生於日本熊本縣玉名郡荒尾村一個下級武士家庭。宮崎滔天幾個哥哥都是日本自由民權運動的積極參與者。大哥真鄉八郎是熊本自由民權運動的先驅之一。二哥宮崎民藏(1865-1928),是位較多注意社會改革的自由民權論者。三哥宮崎彌藏(1867-1896),是醉心於亞洲革命的自由民權論者。宮崎寅藏由於早年受西文資產階級民主思想影響和以自由民權論為背景的家風的薰陶,十分關心中國革命及亞洲問題,曾數度來中國考察。1897年,宮崎寅藏在日本橫濱與孫中山相識,一見如故,成為“俠腸義骨”的真正盟友。從此,他不畏艱險始終不渝地支持、援助孫中山的革命事業,並為此耗盡自己的家產和精力。在他積勞成疾故去時,孫中山稱其“對於吾國革命歷史,尤著有極偉大之功績。”宮崎寅藏與孫中山先生,雖于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相繼去世,但延續著人們對那段歷史記憶的孫中山等中國革命志士留給宮崎家的文物,仍為宮崎寅藏後人精心呵護,至今仍珍藏在東京宮崎故居中。


一、故居靜悄悄


東京宮崎寅藏故居,坐落在豐島區西池袋一條幽靜的小巷內。這所民居,為1914年在中國同盟會黃興(1874——1916)1000日元資助下建成的。宮崎先生遷入後,一直生活在這裏,直到辭世。如今,幾經翻修的民居,過於陳舊的白牆黑瓦、木質柵門,顯得格外古樸典雅。宮崎先生的嫡孫女宮崎蕗苳夫婦現住在此處。門外掛有“ 滔天會”的木牌。


  宮崎蕗苳女士熱情地在門廳迎候我們,會面後一同步入客廳。廳中懸掛的3塊經常示人的橫匾,當為宮崎家人之驕傲。正面為孫中山贈宮崎滔天手書“推心置腹”,對面為黃興書贈滔天夫人槌子(1870-1942)“儒俠者流”,右壁為孫中山“明道”手書。


  蕗苳女士十分客氣,邊請我們吃茶點,邊交談。


  池上先生介紹:張先生是中國徐福會副會長,近日作為連雲港.?市友好城市二十周年訪日團團員訪問?市,今天專程拜訪您。


   “張先生,您為何對祖父滔天先生感興趣?”蕗苳女士不無疑惑地問。


我十分禮貌地告訴她事情的原委:


   “我原在連雲港市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任職,在從事孫中山與日本關係的研究中,發現滔天先生一家傾其家產、不遺餘力支持中國革命。同時,對連雲港(時稱海州)十分熟悉,引起很大興趣,便廣泛搜集資料,潛心研究,撰寫出《孫中山與日本友人宮崎寅藏》一文,先後在報刊發表。”


  “有人關心祖父,真高興!謝謝!”她激動地打斷了我的話,一再提出,要把影本寄給她。


  我接著說:“以滔天先生研究為起點,經過4年多的努力,撰寫了10數萬字、20餘篇孫中山與梅屋莊吉、犬養毅、南方熊楠、桂太郎等20位與日本人士交往的系列文章,並先後在國家級報刊發表。最近開始撰寫《孫中山在日本》書稿。”


  “實在了不起!”蕗苳女士顯得有些驚訝。


  蕗苳女士1925年出生,東京光鹽女子學校畢業,長期任花道教師,為山村禦流派,其作品以古樸、淡雅見長,曾在北京展覽過。


  她告訴我,關於其祖父與孫中山先生的交往,只從奶奶和父母那裏瞭解一些。 “祖父母、父母親與毛澤東、周恩來、郭沬若、魯迅等先生交往甚密,家中至今珍藏著不少他們的信件及書畫等文物。我與廖承志兄弟姐妹見過面,我們關係很好。 趙安博先生每次來東京,都來我家。趙先生為中日友好做了很多事情。”


  “常到中國去嗎?”我問。


  “18年前第一次去中國,現已去過十五六次。”蕗苳女士不假思索,脫口而出。


  蕗苳女士接著說:“已去中山陵七八次,瞻仰孫中山先生遺容。”


  我將一本中日文對照的拙著《徐福故里揭謎(續集)》贈予蕗苳女士。她回贈了一本日文版《浪人與革命家——宮崎滔天家文書》。


  池上先生手疾眼快,搶下了這難得的鏡頭。


二、信劄中的革命足跡


  宮崎故居猶如中國革命博物館,諸多珍貴的革命歷史文物盡藏其中,僅孫中山等中國革命志士給宮崎寅藏的信函就達500余封。


  1910年6月,孫中山又一次被日本政府驅逐出境,先後抵新加坡、美國從事革命活動,為爭取回日本居留,多次致函宮崎寅藏。


  1915年2月,孫中山聞宮崎寅藏被推薦為眾議院議員候選人,立即致函祝賀。宮崎先生雖不幸落選,但孫中山發自肺腑之誠摯熱望,卻道出了兩位異國摯友之深情厚誼。


  宮崎故居藏品中,毛澤東給宮崎寅藏的親筆信真跡,當鮮為人知。信曰:


  “白浪滔天閣下:久欽高誼,覿而無緣,遠道聞風,令人興起。先生之于黃公,生以精神助之,死以涕淚吊之,今將葬矣,波濤萬裏,又複臨穴送棺。高誼貫於日月,精誠動乎鬼神,此天下所希聞,古今所未有也。植蕃、澤東湘之學生,嘗讀詩書,頗立志氣。今者願一望見風采,聆取宏教,惟先生實賜容接。幸甚!幸甚!


湖南省立第一師範學校學生


                 蕭植蕃 毛澤東上”


  這封封飽含革命激情的書信,生動地反映了他們當初革命活動之足跡與艱難,更能覓尋出宮崎先生與中國革命前賢之生死之交。


三、價值連城的禮品


  宮崎故居藏文物中,有數幅價值連城的集體題辭和簽名手跡,尤引人注目。一橫幅由居留在東京的21位革命者分別題寫。如黃興之“念天地之悠悠”、陳其美之“千古江山一局棋”、戴天仇之“蜀道難難於上青天”、李烈鈞之“從容為聖賢”、胡漢民之“故道照顏色”、張繼之“一年又是一年春”等,皆對宮崎先生給予較高的評價和期望。


  一幅65名旅居日本的中國革命派核心人物的題辭和簽名,更讓人稱道不已。黃興之“世人皆醉我獨醒”、胡漢民之“文章有神交有道,新豐美酒鬥十千”、戴天仇之“齊王不忘一飯恩”、章士釗之“文字姻緣”、汪精衛之“十年一劍”、廖仲愷之“俠腸”、陳其美之“慎終”等手書,遒勁俊秀,寓意深邃。既是宮崎寅藏誠摯交友、以私宅作為中國革命活動場所的見證,又道出了中國革命者偉大的抱負和堅定的信念。


宮崎家藏文物中,孫中山親自利用南京軍政府大院裏葡萄架上的葡萄藤精心製作相贈的手鐲,黃興親自用炮彈殼製作相贈的筆筒等,更發人深思,令人珍愛。


  宮崎故居中還藏有大量孫中山與宮崎滔天、中國革命者的歷史照片,真實生動地記載了中日革命志士艱難的奮鬥歷程和牢不可破的戰鬥友誼。


五、鎮家之寶------筆談手跡


  孫中山與宮崎寅藏交往中,以漢字來溝通思想的筆談手稿,作為鎮家之寶珍藏至今。


  據考,孫中山與宮崎寅藏筆談手稿近500頁,為防止洩密大部分燒毀,這裏珍藏著僅留下的37張。認真研讀後,我發現“筆談手跡”豎寫,無標點,偶有塗改;每次筆談,字體大小不一,時用毛筆,偶用鉛筆,且有時方向相反。筆談圍繞商討革命方略,有策劃與維新派共商合作大事的;有商討爭取日本政府或民間支持的;有分析中國各地天時、地利、人和條件,選擇起義的地點的;還有討論革命成功後,建都何處的等等。其中,不少篇幅紀錄了二者對連雲港(時稱海州)作為舉事地點的分析。


  二人筆談時,隨手寫來,既不講求結體,也未著意章法。但字裏行間卻真實生動地反映了兩位革命先驅的思想發展軌跡,後人可以從中聆聽到他們的聲音。


  田所竹彥編輯《浪人與革命家——宮崎滔天家文書》(平成十四年裏文出版),將筆談手稿以照片(手跡)、原文(中文)、日文譯文對照出版,大大方便了中國和日本讀者,意義非同尋常。


參、橫濱遺跡追蹤


  橫濱是廣州首義失敗後孫中山亡命海外的第一站。自1895年11月起,至1918年6月止,孫中山先後16次抵橫濱,居住達八年之久,在那裏成立了第一個興中會分會,創辦了笫一所華人學校,為中國民族、民主革命做出了實際貢獻。可以說,橫濱是孫中山的革命基地。


  2007年2月初,我有幸在岡本明久、田島孝子、三田滿先生陪同下,前往橫濱追尋孫中山先生的足跡,甚感孫中山先生在橫濱影響深遠,廣大華僑和日本人民對其尊崇有加。


一、孫中山登陸紀念碑


  橫濱市金澤區富岡慶珊寺前,立有孫中山先生登陸紀念碑。


  中國第二次革命失敗後,孫中山先生不顧袁世凱的懸賞通緝,為組織力量進行三次革命,?臺灣赴日本。1913年8月17日,孫中山在橫濱市金澤區富岡海岸秘密登陸。為紀念之,神奈川縣日華親善協會發起,籌建孫中山先生登陸紀念碑。橫濱市民、企業界及全日本華僑踴躍捐資協助,很快募得1500萬日元(約為人民幣105萬元),保記紀念碑工程順利實施。


  1984年8月17日,孫中山先生登陸紀念碑揭幕典禮隆重舉行。孫中山先生之長孫孫治平、孫中山先生日本摯友鈴本久五郎之女加藤文子剪綵,慶珊寺方丈佐伯隆定主持了開光儀式。


孫文先生登陸紀念碑為黑禦影石,正面浮雕孫中山先生肖像,下鐫“孫文先生上陸之地”8個大字。


二、國父紀念校


  在岡本明久和田島孝子先生陪同下,造訪國父紀念校-----橫濱中華學院。中華學院的前身是橫濱中西學校(後更名為大同學校)。為教培養華僑子弟、宣傳革命主張,在孫中山先生大力倡導下1898年2月創辦了這所中國學校。


  中華學院坐落在橫濱繁華的中華街關帝廟右側。孫科先生題寫的“橫濱中華學院”門額及門額上方“國父紀念校”的弧形標牌,顯現出這所學校悠久的歷史。


詹春雄校長在會客室熱情接待了我們,介紹了學校發展史和當前的狀況。看到會客室懸掛著孫中山肖像,親切感油然而生,便與詹校長在像前合影留念。


教學樓前有孫中山像,詹校長陪同我們前往瞻仰。孫中山銅質胸像,免冠,著中式上裝,鬍鬚整齊,炯炯有神。一米多高的像基上,鐫有“國父銅像”隸書。面對先生在異國他鄉中國學校的光輝形象,激動不已,操起相機,從不同角度拍攝一番。


三、孫中山寓所遺址


  孫中山先生在橫濱居住遺址有6處之多,影響較大的有4處。一是橫濱市中區山下町五十三番地。1895年10月26日,孫中山策劃的廣州起義失敗。11月2日,孫中山偕鄭士良、陳少白乘“廣島丸”自香港赴日本, 17日抵達橫濱。孫中山抵橫濱後,首訪外國人居留地五十三番地文經印刷店馮鏡如。馮即請三人下榻於店中二樓,並在這裏成立興中會橫濱分會。二是橫濱市中區山下町一一九番地陳少白住宅。1896年10月,孫中山倫敦蒙難脫險,在英國繼續考察、學習一段時間後,於1897年8月16日從英國回到橫濱,居一一九番地陳少白寓所。在這裏首先結識了宮崎寅藏、平山周等日本志士,並在日本友人的協助下,較順利地解決了暫居日本的諸多難題。三是橫濱市中區山下町一二一番地溫炳臣宅。孫中山在橫濱期間,時常居住這裏。“溫炳臣一家聚住二樓,騰出一樓給國父,以方便他聯絡日本志士宮崎寅藏、頭山滿等人及接待同志之用。”大月素堂(金次)於明治三十八年畫出了記憶中孫中山居住的房屋。四是鎌倉市極樂寺附近山上義烈莊1913年8月,孫中山與李烈鈞曾在鐮倉隱蔽之山中小屋暫時隱居,並在這裏與蔡松坡、唐繼堯、張繼等人策劃革命大業。


  我們實地考察了除義烈莊外的3處遺址。山下町五十三番地文經印刷店遺址已建成了漂亮的寫字樓;山下町一一九番地陳少白住宅遺址,現開闢成日本電電公社停車場;山下町一二一番地溫炳臣宅亦進行了修造,面目全非。面對遺址,感慨良多,只好拍攝幾幅照片,以喚起人們對那段歷史情景的回眸。


四、老華僑的心聲


在陳福坡先生開設的華都飯店(孫文資料館所在地),我和陳先生及王良先生進行了長時間的親切交談,聆聽到二位企盼祖國統一的心聲,激動的心情久久難以平靜。王良先生耄耋之年,仍兼任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橫濱華僑總會常務顧問、《國父與橫濱》編輯委員會主任委員兼主編等職務。陳福坡先生雖早逾傘壽之年,亦身兼(日本)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長、日本中華學會會長、橫濱孫文研究學會名譽會長等多職。他們老驥伏櫪,仍致力於華僑事業。


祖國同胞結識橫濱,相見恨晚,傾腸倒肚。王良先生說:“我送您幾本書,是《國父與橫濱》1-4集,第4集剛剛印好。張先生的書我看過了,史料很翔實。準備把《孫中山16次來日本》編入《國父與橫濱》第5集。”王良先生看著我誠懇地說。


陳先生贈送我《孫中山與華僑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和《中天文集----陳福坡傘壽圖文集》後,爽快地說:“聽說您來很高興!您寫的書很詳細,我們研究孫中山這麼多年,還不知道孫中山先生來日本16次。”


二位先生說的“書”,是指連雲港市政協學習文史資料委員會於2006年出版的拙著《孫中山與日本》。該書剛出版,就請岡本明久先生帶去日本20冊,贈送中國駐日本大使館和東京、橫濱、神戶等地有關人士及孫中山摯友的後代。不久,又贈寄橫濱華僑總會羅鴻健會長10冊。因而,這本書在日本、尤其在橫濱僑界中有些影響。


  我說:“拙著請二位審閱,不當之處,請賜教。期望拙著能對促進中日友好及祖國統一事業發揮些許作用。”


談及祖國統一,兩位老者即刻激動起來。陳先生語重心長地說:“當前,很忙,也很苦!我和王先生哥弟倆,一個86歲,一個88歲,我們能跟著陳水扁搞台獨嗎?”稍停,陳先生繼續說:“日本真正研究孫中山的,是我和王良先生。”


“幾十年來,我們都?曆了‘三反一促’。”王先生插了一句。


我問:何謂“三反一促”?


王先生解釋:“開始是反滿抗日,接著是反共抗俄,現在是反獨促統。”


陳先生深情地說“這是根據時局的變化,我們的思想也在一步步地變化。我們在臺灣,日子不好過。郝伯村當時日子也不好過!”


“郝伯村的兒子前不久當選臺北市市長,日子要好過了吧!”我接了一句。


陳先生說:“也是不好過!”接著又說:“我們不搞台獨,要做中國人應做的事情。當前,中國和平統一是大事,只有全民都動起來,才能實現目標!”


肆、造訪松本樓


  日本國東京都日比穀公園內,有座本不起眼的三層樓,名曰松本樓。去年5月6日晚,日本國福田康夫首相在這裏為中國國家主席胡錦濤舉行非正式晚宴。2008年10月下旬,我有幸在松本樓造訪了松本樓常務董事、孫中山摯友梅屋莊吉先生的曾外孫女小阪文乃小姐。


一、孫中山與松本樓


 松本樓餐館,坐落在日比穀公園的中心地帶。福田康夫首相之所以在這家民間餐館設宴款待胡錦濤主席,主要與孫中山、梅屋莊吉先生之間的革命友誼有關。


  梅屋莊吉(1868-1934),日本長崎市西濱町人。少年受家庭及時勢影響,崇尚維新,嚮往中國。1893年後,先後在廈門、香港、新加坡等地開設照相館和電影院。1894年11月24日,孫中山在檀香山創立革命團體興中會。1895年1月,孫中山返回香港籌措活動經費,同時爭取國際援助。同年,孫中山在香港由其恩師康得黎介紹結識了梅屋莊吉。兩人一見如故,相引為知己。梅屋莊吉向孫中山誠懇地許諾:“君若舉兵,我以財政相助”。


  梅屋莊吉一直認真實踐著自己的諾言,傾其家產提供資金支援,幫助孫中山革命隊伍購置軍械、組建醫療隊、創辦飛行學校、出版《民報》等。日本有關資料表明,他援助中國革命的資金遠遠超過10億日元。(一說是捐贈財產的總額,換算成如今的金額的話,已經到了2兆日元)。在梅屋莊吉夫婦關照下,1915年10月25日,孫中山與宋慶齡在梅屋宅二樓舉行結婚典禮。在婚禮上,孫中山與梅屋莊吉結為義兄弟,宋慶齡與梅屋夫人結為義姊妹。孫中山與梅屋莊吉兩人發誓,為在中國實現真正的共和,為亞洲的復興同生死,共患難。


  小阪文乃小姐文雅、幹練、氣質不凡。她在福田首相宴請胡錦濤主席的三樓餐廳接待了我們。


  望著窗外一棵棵高大的松樹,我問小阪文乃小姐:


  “松本樓是否因建在松樹林中而得名?”


  文乃小姐笑答:“松本樓是祖上的‘老字號’。明治36年(1903年)曾祖父小阪梅吉先生取得了這裏的經營權,便移建到這裏。”


  這時,我弄清了一個問題:有關報刊稱,松本樓是梅屋莊吉先生的故居是不準確的。


  小阪文乃小姐介紹,松本樓環境幽靜,裝飾典雅,周圍又是日本皇宮和政府機關,很受文人雅士的青睞,成為政治家和文化名人經常聚會的地方。時梅屋莊吉先生經常陪同孫中山先生在這裏與日本、中國的有識之士聚會。正是因為當年梅屋、孫中山等頻繁在松本樓聚會,才和這裏的老闆小阪梅吉先生有了深交,促成梅屋的外孫女主和子與小阪的孫子小阪哲琅結為伉儷。文乃小姐就是小阪哲琅與主和子的親生女兒。


  “如果沒有曾祖父梅屋和孫文先生的交往,也許還沒有我呢!”文乃小姐的話一出口,大家都笑了起來。


二、胡主席很親切


  現在松本樓的老闆是小阪梅吉先生的孫子、梅屋莊吉的外孫女婿小阪哲琅(小阪主和子兩年前病逝)。文乃小姐作為松本樓常務董事、企劃室主任幫助父親具體執掌。


  進入松本樓玄關, 一架黑色立式鋼琴首先映入眼簾,前面標注著“孫文夫人結緣的鋼琴”。這架鋼琴原本是梅屋莊吉夫婦為愛女千勢子購買的,因宋慶齡女士在梅屋先生宅寄居期間曾多次彈奏,為了紀念孫中山先生與松本樓的緣分,如今被捐贈給了松本樓,並陳列在客廳最顯眼處,供來客參觀。


  鋼琴上擺放著的孫中山與梅屋莊吉夫婦的照片和胡錦濤主席與福田康夫首相、小阪哲琅、小阪文乃的合影及報導胡錦濤主席訪問松本樓的有關報刊,標誌著松本樓與中日友好關係的淵源。


松本樓餐館是以經營法國料理而著名,最具人氣的法國菜包括法式鵝肝和西點。談起福田首相在松本樓宴請胡錦濤主席,小阪小姐興奮地妙語解頤。


  她說,由於松本樓與孫中山和中國革命的淵源關係,包括武大偉、王毅、崔天凱在內的幾任駐日大使都曾光顧松本樓。福田康夫的父親日本前首相福田赳夫,當年就是在這裏與福田康夫的母親三枝舉行婚禮的。大概由於這裏與中日領導人不尋常的緣分,胡主席訪日的第一站安排到了這裏。我們感到很榮幸!


“福田康夫首相陪同胡錦濤主席來這裏參觀、用餐,您參與接待,緊張嗎?”我問。


她拿出胡主席訪問松本樓的一本精製的相冊,邊翻閱,邊介紹:


  “見到胡主席前很緊張,因為外務省有很多要求,生怕出錯。與胡主席見面後,就不緊張了。”她接著說:


  “胡主席很親切,與我握手,聽我介紹孫文先生與曾外祖父梅屋莊吉先生的文物。胡主席聽得津津有味,不時仔細觀看照片和信函,有時還提問照片拍攝的時間和地點。我都一一作了回答。胡主席還欣然揮筆寫下‘中日友好世世代代’八個字。”她稍一停,情不自禁地說:“這幅題字可是我們家最新收藏到的寶貝!”


  “是啊!”在坐的無不為她高興。


  “你父親是松本樓的社長,可從報刊的有關報導看,似乎您的知名度超過了父親哲琅先生,真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哲琅先生忌妒嗎?”我開玩笑地問。


  “胡主席、福田首相參觀孫文和梅屋先生文物時,外務省只准我一人陪同並作介紹。父親多少有的吃醋。”文乃小姐邊說邊捂著嘴天真地笑起來。


“現在松本樓的生意好嗎?”我問。


文乃小姐笑了。她說:“托胡主席的福,松本樓名氣大了,不少人出於好奇,慕名而來,客人比以前多了,生意更興旺了。”


我說,孫中山與梅屋莊吉先生的文物史料,如能在松本樓陳列,參觀者多了,就餐的人必然增多,生意會更加興隆,既增加了利潤,又宣傳了兩位革命者的業績,將會對中日友好事業產生積極影響。


文乃小姐點頭稱是,“我們也這樣考慮!”


四、謝謝張先生


小阪文乃小姐將一本圖文並茂、印製精美的《梅屋莊吉與孫文》贈予我。打開一看,裏面有很多寶貴的歷史文獻資料。我如獲至寶,請文乃小姐題字。她提筆疾書,很流利地寫下4行字:


張良群先生


   2008.10.20


   小阪文乃


   (梅屋莊吉曾孫)


  我回贈了刊登《孫中山與梅屋莊吉》的拙著《孫中山在日本》和刊登拙文《松本樓.又增中日友好新內涵》的《中日關係史研究》(中國中日關係史學會會刊)。


文乃小姐邊客氣地道謝,邊翻看書刊。當她發現書刊上分別以“鑄贈銅像悼知遇”和“鑄贈銅像勵世人”標題,介紹梅屋莊吉先生投入?資為孫中山先生鑄贈銅像事蹟時,激動地說:


“梅屋先生為孫文先生建銅像,在日本很少有人知道。張先生能在文章中專門作介紹,作為曾外祖父的後輩感到既榮幸又自豪,應該很好地謝謝張先生!”


“梅屋先生這一行動感動了世人,見到了效果。至今,在中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美國等地,已建造孫中山先生塑像30多尊。”


  文乃小姐凝視著《孫中山在日本》中梅屋先生與孫中山塑像的合影,肅然起敬。


  我告訴她:“明年是孫中山奉典80周年,南京中山陵舉行紀念活動,您去參加嗎?”


  文乃小姐說:“下月11日,上海舉行孫中山與日本友人梅屋莊吉文物史料展,我將攜帶文物參加。南京,我還未去過。如有可能,我很希望去南京拜謁中山陵,瞻仰孫文先生遺像。”


  臨別時,文乃小姐與我等分別在“孫文夫人結緣的鋼琴”旁和松本樓前合影。她表示,要繼承孫文先生和曾外祖父的遺願,繼續為中日世代友好作出應有的努力。


伍、探訪宮崎兄弟資料館


  2008年10月10日,我趁去佐賀巿參加徐福東渡2218周年紀念活動前夕,在赤崎敏男先生陪同下去宮崎兄弟資料館探訪。


  車子自福岡國際機場行駛約一小時,停在一個不大的停車場。下得??,赤崎先生指??外挂有“?崎兄弟?生家”木牌的民居?:“到了!”


  宮崎兄弟是指出生在荒尾市(時稱荒尾村)宮崎家八郎、民藏、彌藏、寅藏四位著名的政治活動家。二十世紀九十年代,荒尾市政府為促進中日兩國友好關係和表彰宮崎兄弟革命功績,出資買下宮崎故居,並新建了宮崎兄弟資料館。這裏便成為懷念孫中山先生和見證中日友好關係的人文景地。


  步入庭院,一塊立在甬道旁的“熱烈歡迎中國的朋友們光臨宮崎兄弟故居及資料館”木牌告訴遊客,孫中山先生曾兩次造訪宮崎故居:


  “第一次是廣州起義失敗後,中山先生為了躲避清朝政府的通緝,於1897年11月在這裏逗留了兩個星期,受到宮崎家人的熱情款待。笫二次是1913年中山先生作為日本的國賓,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視察,為了表達對宮崎滔天的謝意,於3月19日而再次訪問了此地。受到宮崎家人及荒尾村民的熱烈歡迎。”


  前行不遠,豎著?近兩米的花崗岩紀念碑,豎鐫三行俊秀的行書:


    孫中山先生曾游之地


一九七九年三月


廖承志 謹題


  宮崎兄弟故居茅草屋頂,青瓦屋簷,木結構框架,敦厚古樸,極富鄉土氣息。中山先生兩次造訪就下榻這裏。


  故居前,孫中山先生與宮崎家人合影(1913年3月19日)的一株古梅,風姿不減當年,見證了這段友好交往的歷史。


  孫中山首次來宮崎故居時,與寅藏先生利用漢字筆談的和室保留如初。房間內懸掛著的孫中山手書“博愛、行仁”和黃興手書“達觀”等匾額,增添了歷史文化氛圍;孫中山與宮崎寅藏伴桌而坐、宮崎槌子夫人熱情伺候的一組臘像,再現了一百多年前孫中山與宮崎寅藏促膝筆談的生動情景。


  在孫中山與宮崎寅藏筆談的桌邊,我與宮崎兄弟資料館安田信彥館長嘗試著用漢字筆談,實踐表明基本可以交流。


  筆者拿出2本拙著《孫中山在日本》送給他,並指認書中《孫中山與宮崎寅藏》、《東京滔天故居》、《宮崎兄弟生家紀念館》三篇文章和有關圖片。


  安田先生非常高興,連說“謝謝!謝謝!”並示意請我簽名。


  筆者:“如何寫?”


  安田:“送給宮崎兄弟資料館,安田信彥。”


  我按照安田先生的要求,先後在書上題字。只是把“送給”改為“贈給”。


筆者:“蕗苳女士常來嗎?”


  安田“兩年前來了。”


  我指著房外的梅樹:“是孫文先生與宮崎寅藏合影的樹嗎?”


  安田:“孫文、宮崎滔天及滔天的家族。”


  因要趕回佐賀市參加政府的歡迎晚宴,筆談只好不情願地結束。安田先生陪同我們參觀資料館。


資料館為二層樓房,面積不大,但展品豐富,陳列有序。一樓依次陳列著宮崎四兄弟從事政治活動的有關史料和文物。二樓展示著宮崎兄弟與孫中山先生等友好交往的相關資料。諸如孫中山、黃興、毛澤東、章炳麟、何天炯等人與宮崎兄弟,從事革命活動的照片、資料、實物及其贈予宮崎兄弟的書畫作品等,均陳列其中。孫中山先生分別題贈民藏、寅藏的“博愛達人”、“推心置腹”手書極為醒目,黃興、廖仲愷等65名旅居日本的中國革命者的集體題字巨幅掛軸更讓人稱奇。


  我隨著安田先生的引導,對一件件展品認真觀看,得到主人允許後,不時按下相機的快門。


要告別了,我?興地接過安田館長贈送的有關中、日文資料。在門外“?崎兄弟?生家”木牌旁,我?并肩而立,讓相机留下?令人?以忘怀的瞬?!


 


圖1.東京宮崎故居 張良群攝


980824-1


 


圖2 :孫中山先生手跡 張良群攝


980824-2


 


圖3-1:孫中山興宮崎寅藏筆談手跡


980824-3


 


圖3-2:孫中山興宮崎寅藏筆談手跡


980824-4


 


圖4:宮崎蕗苳(右)與張良群先生互贈禮品 池上正治 攝


980824-5


 


圖5:橫濱中華學院國父銅像 張良群攝


980824-6


 


圖6:孫中山先生與陳少白先生居住遺址 張良群攝


980824-7


 


圖7:中華街關帝廟 張良群攝


980824-8


 


圖8:宮崎兄弟資料館全景 張良群攝


980824-9


 


圖9:孫中山先生紀念碑 張良群攝


980824-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