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紀念特展/任青、鄢增華


內文


  孫中山先生是我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他一生致力於民族獨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不幸積勞成疾,於1925年3月12日在北京病逝。1929年6月1日安葬于南京中山陵。為紀念和緬懷中山先生,2009年6月13日至18日,由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和南京市檔案館聯合舉辦的“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紀念特展”在臺灣“國父紀念館”展出。展覽從多種層面取得了圓滿成功,進一步推動了兩岸孫中山紀念地的交流、交往,加深了兩地的友誼。
  南京是孫中山先生革命理想的實現之地。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在南京宣誓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結束了統治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宣告了民主共和時代的到來,開啟了中國歷史的新紀元。孫中山先生對南京懷有非常深厚的感情。在彌留之際,他還囑咐:“吾死之後,可葬于南京紫金山麓,因南京為臨時政府成立之地,所以不可忘辛亥革命也”。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鐵獅子行館病逝,之後,遺體運往協和醫院進行了防腐處理。1925年3月19日,靈柩從協和醫院移往中央公園社稷壇公祭。停靈中央公園期間,據治喪處統計,自3月24日至4月1日,各界前往弔唁來賓達746823人,前往公祭的機關、團體1254個,此外,國內外許多地方也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表達他們對孫中山先生的哀思。4月2日,孫中山先生遺體從中央公園移往香山碧雲寺暫厝。
  孫中山先生逝世後,成立了葬事籌備處主持建造中山陵和安葬事宜。在選擇墓址、圈地的同時,葬事籌備處實行懸獎的辦法,向全世界的建築師和美術家廣泛徵求陵墓設計圖。年僅33歲的青年建築師呂彥直設計的警鐘型圖案脫穎而出,獲得首獎。陵墓工程分三部進行。1926年1月15日,第一部工程破土動工。1929年春,中山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國民政府也在1928年8月7日召開的二屆五中全會上,決定1929年1月1日為孫中山安葬日,但因工程不能完工,故改為1929年3月12日。不料,這年冬天雨雪特別多,中山陵墓室、祭堂雖然可以在3月以前完工,但馬路工程卻受天氣影響,要到5月12日以後才能完工。當時的南京市長劉紀文只得要求奉安延期,經國民黨中央常務委員會第196次會議決定延至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並將這一決定向全世界通告。當時正在德國的宋慶齡得知這一消息後,於5月初取道蘇聯回國參加孫中山奉安大典。
  孫中山先生奉安大典可以稱得上是中國歷史上空前盛大的典禮,它組織嚴密、規模龐大、計畫周詳。為了迎接孫中山先生靈櫬南下安葬,國民政府作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國民黨中央宣傳部專門組織了兩路迎櫬宣傳列車,一路由浦口北上,直抵北平;另一路從南京出發,經上海抵杭州。迎櫬宣傳列車每到一站,就停下來進行宣傳,張貼宣傳標語,播放孫中山先生演說的留聲片,分發各種宣傳品,向沿途民眾宣傳奉安大典的意義。從5月26日至6月1日為孫中山迎櫬奉安期,國民政府規定,在此期間,全國軍民一律停止宴會、娛樂,全國各單位及海外使領館一律下半旗,全體國民黨員及政府公務員一律臂戴黑紗,軍警刀柄一律纏上黑紗。奉安當天,從鼓樓到中山門,沿途搭建了20多座用黑、白布或松柏紮制的牌樓。這一天,南京市民傾城出動,為孫中山先生送殯。送殯的隊伍共有10列,涵蓋了當時所有黨派、團體及民眾的代表,隊伍長達五、六裏,送殯行列行進途中,航署派出5架飛機在天空中飛翔,向中山先生致以最後的敬意。靈車于9時20分抵達中山陵廣場後,由孔祥熙指揮,將孫中山靈櫬移入靈輿中。9時45分起杠,由108名杠夫抬著靈輿沿石階前進,40名國民政府樂隊在前面奏哀樂前導,宋慶齡身著黑色旗袍,率領其他女眷在黑色布幔內步行護送,執紼人員在兩側護靈,蔣介石和孔祥熙在靈前指揮。10時,靈櫬登上陵墓頂平臺,稍事休息後,杠夫換用小杠,執紼人員恭扶靈櫬進入靈堂,家屬和親戚也隨靈入內。在靈堂內舉行了奉安典禮後,由孔祥熙率領杠夫將靈櫬移入墓室,蔣介石、犬養毅、荷蘭專使歐登科也隨同進入墓室,率領杠夫將孫中山靈櫬緩緩奉安於墓壙內。這時,獅子山炮台鳴禮炮101響,全國民眾一律停止工作,默哀三分鐘,12時,奉安大典告成。
  奉安典禮是一場現代意義上的新型葬禮,它隆重備極,而且其意義早已遠遠超乎典禮本身。很多專家、學者對奉安大典進行了深入研究,也從很多方面對奉安大典及其代表意義進行了揭示。照片是瞭解當時奉安盛況的直接材料,值此孫中山先生奉安中山陵80周年之際,中山陵園管理局與南京市檔案館聯合組團赴臺灣舉辦“紀念孫中山先生奉安80周年圖片展”。展覽選取了近300幅珍貴圖片,分“病逝公祭”、“中山建陵”、“迎櫬安葬”三個部分,全面展示孫中山先生1924年北上、病逝北京及南京中山陵建陵,直至1929年6月1日舉行奉安大典的全過程。其中大部分圖片系首次公佈、彌足珍貴。通過展覽,讓海內外特別是臺灣同胞可以更直觀、全面地瞭解奉安大典,進一步緬懷中山先生業績,追憶其偉大人格,從而學習、繼承和發揚中山先生的愛國思想、革命意志和進取精神。
  展覽期間,前來參觀的廣大臺灣同胞觀眾絡繹不絕,據統計,臺灣本地和日本、英國、澳大利亞等境外人士約2000余人參觀了展覽。《中國時報》、《臺灣“中央社”》、《臺灣醒報》等臺灣當地媒體對本次展覽作了報導,《臺灣公視早晚新聞》更是詳細介紹播出本次展覽長達10多分鐘。此外,香港《鳳凰衛視》,大陸《新浪網》等媒體也積極傳載報導。“國父紀念館”鄭乃文館長也對展覽提出了自己的期待:“透過本次展覽呈現奉安大典歷史原貌,民眾可以看到當時民眾對於孫中山先生的懷念。中山陵與山勢、環境契合,是全球華人懷念中山先生的一個重要地點;希望臺灣民眾觀展之後,再到南京時記得前去拜謁參觀。”相信兩岸孫中山紀念地必能以此次展覽為契機,進一步加強聯繫,將孫中山先生的思想和精神弘揚光大。(本文作者為南京市中山陵園管理局孫中山紀念館副館長/展覽部主任)
照片
981225-14
放大圖片檢視 >
照片
981225-15
放大圖片檢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