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中國現代藝術史上最閃亮的明星--林風眠本館展畫/彭婷婷

不是在沉默中戰鬥,就是在沉默中死亡。
--林風眠

  由本館與民生報聯合主辦的「林風眠百歲紀念畫展」已於七月十四日至九月二日在二樓中山國家畫廊盛大展出,並於十四日上午十一時舉行開幕茶會,由館長張瑞濱、民生報發行人王效蘭、元大證券總經理馬志玲、林風眠義女馮葉等共同主持,展覽期間陳水扁總統曾親臨觀賞,並給予這位藝壇泰斗,創新先驅高度的肯定。


  被譽為「中國現代美術發展先驅」的林風眠一生行路坎坷,但他卻化悲苦為美善,種種頓挫在他筆下昇華為一幅幅寧靜的畫作。林風眠一九○○年生於廣東,後留學法國,二十六歲返國獲得蔡元培的賞識,先後出任北京藝專及杭州藝專校長,成為最年輕的藝術學校校長,當時他曾因主張廢除中西畫分流教育,及採用人體模特兒等開明教學法,深受衛道人士攻訐,生命幾度遭逢危難,但仍不改其志,始終秉持自我風格,對中西文化的融合有極大的貢獻。林風眠重視學生創造力和觀念的啟發,他培育英才無數,其中不乏具國際知名者,如旅居法國的趙無極、朱德群、大陸名作家艾青、艾軒等人。


  林風眠創作風格,兼融東西藝術的菁華,擷取了西方藝術強調的誇張,並結合了中國民間藝術的純樸。他的風景畫突破了中國傳統山水畫一成不變的窠臼,流露出對大自然的禮讚,展現了他的人格特質和開闊情懷,如同一首溫柔靜謐的抒情詩,令人回味無窮。居住上海時,林風眠迷上了戲曲,激發了他以人物和戲曲為題材的創作動機,表現了立體派平面化的手法,但在服飾色彩上,則大量融入了民間藝術的特色。中國瓷畫、漢代畫像磚、敦煌壁畫及佛像,亦為林風眠創作的靈感泉源,此外,他同時也深受西方表現主義大師的影響,勾勒出中西並蓄的東方仕女。林風眠的靜物畫,則是「洋味」十足,他以幾合圖案建構出耐人尋味的寓意和暗示。


  此次本館舉辦的「林風眠百歲紀念畫展」,所展出的作品,均來自私人收藏,並蒐羅了林風眠平生各階段的代表作,六十八幅展品中,有三分之二曾於去年大陸上海美術館舉辦的林風眠百年紀念展展出。其展品創作年代,從一九三○年代至一九八○年代,其中有許多具有代表意義的佳作,如一九六六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的靜物畫「魚」,由於文革時期,林風眠的畫風已走向「立體派」的風格,故被視為反動派,被抄家時,許多作品被剪成塊狀,「魚」是當年倖存的作品之一。另外,於三○年代完成的油畫「裸女」及罕見的「噩夢」系列,皆係首次公開在台展出;林風眠早年的油畫作品在抗日之時,幾乎全遭日軍毀損,「裸女」為難得的存世之作,「噩夢」系列,雖曾在雜誌期刊發表過,但林風眠生前卻未公開展出。一九五九年的「楊門女將」、「霸王別姬」和六○年代初期的「漁村豐收」、展品中尺幅最大的彩墨作品「水漫金山」以及他最為人熟知的仕女和風景畫作,都令人嘆為觀止。


  在中國近代美術及教育發展史上,林風眠具有絕對舉足輕重的地位,雖然他一生歷經坎坷,但是畫作中卻充滿詳和與靜謐、抒情與生趣,所以不論何時觀賞林風眠的作品,都能透過色彩感受到畫中的情境,此次展覽主辦單位依林風眠畫作特色將展品分為「花鳥‧靜物」、「仕女」、「人物‧戲曲」、「風景」四大系列,透過六十八幅畫作,對這一位一生孤寂的藝術家獻上最高的敬意,也讓藝術愛好者分享林風眠畫作中脫俗的風格和意境,永恆的色彩和線條。


  林風眠雖已走入歷史,但是他獨領風騷的作品和勇於創新的精神,必將光芒四射,歷久彌新。
(彭婷婷)

 

本館張瑞濱館長致贈林風眠畫作予陳水扁總統,右為連風眠義女馮葉女士

本館張瑞濱館長致贈林風眠畫作予陳水扁總統,右為連風眠義女馮葉女士

 

張館長與畫展合辦單位民生報發行王效蘭女士、元大證券馬志玲董事長、馮葉女士合影

張館長與畫展合辦單位民生報發行王效蘭女士、元大證券馬志玲董事長、馮葉女士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