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北京中山堂簡介/劉國平

北京中山堂簡介 
劉國平


  北京中山堂,原名社稷壇拜殿,始建於一四二一年(明永樂十九年),該大殿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祀休息或遇風雨行禮的地方。這是一座精美壯觀的明代木造結構大殿,建築內部不做天花吊頂,所有樑架全部外露並金箔彩繪,是我國古代建築藝術的精品,據考證,該殿是目前保存最完好的明代建築之一。

  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病逝北京後,曾在此殿停靈並舉行隆重的公祭。為紀念這位世紀偉人,一九二八年將此殿正式更名為中山堂至今,大殿所處的中央公園也隨之更名為中山公園。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地。 

  一九二四年十月,馮玉祥將軍發動北京政變後,熱情電請中山先生北上共商國是。軍閥段祺瑞也與張作霖聯名電邀孫中山北上。十月二十七日,中山先生復電馮玉祥等人,決定即日北上,並於十一月十日發表北上宣言,主張召開國民會議和廢除一切不平等條約。十一月十三日,孫中山偕夫人宋慶齡等乘「永豐」艦離粵,經香港、上海、取道日本前往北京,一路受到各地民眾的熱烈迎送。十二月四日抵達天津,因旅途勞頓,兼受風寒,中山先生隱疾復發,竟臥床不起。月底,孫中山毅然決定扶病入京並發表入京宣言稱:余負推倒滿洲政府,使國民得享自由平等之責任。惟滿清雖倒,而國民之自由平等早被其售予各國,故吾人今日仍處帝國主義各國殖民地之地位,因而吾人救國之責刻不容緩。

  十二月三十一日午後,前門東火車站萬頭鑽動,北京各界十萬人聚集侯迎中山先生。四時十五分,專車進站,人群頓時沸騰,口號山呼,傳單雪落,氣氛至為熱烈。孫中山頭戴水獺皮帽,身穿黑呢外氅,略帶病容,含笑脫帽向歡迎者致意,隨即乘車赴北京飯店下榻,以近就醫。此行為中山先生一生中第三次到北京。 

  一九二五年元月四日,經各國醫生會診,認定孫中山所患為「肝臟膿瘍」。中山先生願以內科方式醫治,指定德醫克利每天診視。他雖重病纏身,但其頭腦始終清醒,對時局政治非常關切。一月十七日中山先生臥病榻口授電文,反對段祺瑞政府積極籌劃的「善後會議」,堅持召開以民眾為主體的「國民會議」,該份文件是中山先生生前做出的最後一個重要政治決策。

  一月二十日後,孫中山病情驟然惡化,二十六日上午,病況益惡,勢難拖延,遂與孫中山先生本人商議手術,下午三時被移入協和醫院,六時三十分即由醫院外科主任美國邵樂爾施行手術。院長劉瑞恒等數人在場協助,孫夫人宋慶齡於鄰室靜候。腹腔開視,診為晚期肝癌,醫生祇能抽盡肝中膿穢,取下些微組織,即行縫合,全部手術僅二十五、六分鐘。 

  二月十八日,孫中山由協和醫院遷往鐵獅子胡同五號(今張自忠路二十三號)臨時行轅,先後延請數位中醫生診治,均無起色,遂於二十六日停服中藥。又請滬醫施按摩療法,也無效。 

  二月二十四日,病危中的孫中山先生立下政治遺囑和家事遺囑。

  三月十一日,孫中山飲食不進,至午後三時許,即顯危狀,眾人知已至最後時刻,中山先生亦自知,對眾人說:「現在要分別你們了。」遂於周圍一片哀痛聲中由宋慶齡托腕,執鋼筆於政治及家事遺囑上簽字。簽字畢對眾人說:「我這次放棄兩廣來北京,是謀求和平統一的。我所主張的方法,是開國民會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建設一個新國家。現在為病所累,不能痊癒。死生本不足惜,但是數十年為國民革命所抱定的主義,不能完全實現,這是不能無遺憾的!我很希望各位同志,努力奮鬥,使國民會議早日成功,達到實行三民主義和五權憲法的目的,那麼我雖然死了,也是很瞑目的。」此後孫中山喘息不止,沉入昏睡。入夜,危殆之中的孫中山先生,萬念俱消,唯口中斷斷續續反覆呼曰:「和平、奮鬥、救中國。」一九二五年三月十二日上午九時三十分,偉大的中國民主革命先驅,為中華民族自由解放奮鬥一生的偉大戰士和導師孫中山的心臟停止了跳動,離開了他所熱愛的世界。終年五十九歲。

  噩耗傳出,全國人民不分政治派別,不分階級地位,不分信仰主張,除一小撮反動分子外,同聲悲痛。全世界進步人士也為中國失去這位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革命家而哀悼。 

  三月十九日,孫中山遺體在協和醫院處理後,移至中央公園社稷壇拜殿(今中山公園中山堂),舉行隆重公祭和吊唁。移靈時,東單三條、帥府園交通斷絕,王府井人山人海;從王府井、東長安街、天安門到中央公園社稷壇拜殿靈堂短短幾公里內,兩旁站立恭迎的民眾有十二萬餘人。遺梓經過的地方,許多民眾爭著向前靠近,摸一摸靈柩,不少人流著眼淚哀泣。靈車到中央公園入口處,孫夫人宋慶齡走下車,她頭戴黑紗,全身喪服。透過黑紗看到她面色蒼白,緊閉著嘴,微低著頭,由兩人攙扶著向拜殿走去,偌大的公園,祇聽到風聲和隱隱的抽泣聲,成千上萬雙眼,護送孫夫人走進靈堂。
  靈堂前懸掛中山先生遺像,兩側是「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的先生遺言,橫額是「天下為公」。先生的遺體安詳的臥在水晶棺內,面容慈祥,神智栩栩,身著黑色西式大禮服,繫黑色蝴蝶領結。棺下覆蓋著五色國旗。 

  三月二十四日,公祭、吊唁開始,每天到靈堂吊唁的機關團體、各界群眾、外國友好人士,從早到晚絡繹不絕,大中小學學生隊伍延續不斷,北京大學學生抬著花圈走在民眾隊伍的前列,向偉大的革命家孫中山告別。在北京的臺灣學生也敬獻題為「三百萬臺灣剛醒同胞微先生何人領導,四十年祖國未竟事業捨我輩其誰分擔」的輓聯。從社稷壇到停靈的拜殿道路兩側和靈堂內外,布滿了輓聯和花圈。吊唁者進靈堂先向孫先生的遺體行三鞠躬禮,然後瞻仰遺容繞棺一周,整個大殿充滿著悲痛、哀悼之情。孫夫人宋慶齡身著黑禮服,佩戴黑紗,幾乎每天守在靈前,孫中山其它親屬也在兩旁守靈。從三月二十四日至三十一日公祭八天內,治喪處共收到花圈七千餘個,輓聯五萬九千餘幅,橫條幅五百餘件,個人簽名吊唁者七十四萬六千八百二十三人,機關團體吊唁一千二百五十四個。 

  四月二日上午十一時,孫中山先生的靈柩由中央公園社稷壇拜殿移往西山碧雲寺暫厝,經過西華門段祺瑞的善後會議會址時,悲憤的送殯民眾將善後會議牌子砸毀。靈車經西長安街、西單牌樓,出西直門至西山碧雲寺,北京各界民界三十萬人步行送殯。沿途高呼:「打倒軍閥」、「打倒帝國主義」、「中山主義萬歲」、「國民革命萬歲」等口號。靈車所經過的道路兩旁成千上萬的群眾停立致哀,下午四時二十五分,靈車到達碧雲寺。孫中山先生雖然去了,但中山精神不會去,中山旗幟不會倒,中國革命不會中斷。 

  幾十年來,雄偉的北京中山堂已成為中山先生的象徵,也成為北京市各界民眾紀念中山先生的重要場所之一。每年中山先生的誕辰和逝世日,全國政協等組織及各界民眾都要在中山堂舉行隆重的紀念儀式,並敬獻花蘭。一九五六年十一月,值中山先生誕辰九十周年之際,在中山堂內舉辦「孫中山生平」大展。一九八一年值辛亥革命七十周年之際,又在中山堂內舉辦了「紀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大展。一九八六年十一月,為紀念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二十周年,北京市政協各界委員倡議,在中山堂所處的中山公園內矗立一巨型中山銅像。經著名雕塑家曾竹韶先生設計,及北京市人民政府投資,於中山先生誕辰日正式落成。鄧小平先生親筆題詞:偉大的革命先行者孫中山先生永垂不朽。銅像落成之日,中山先生在海內外的親友和在京的各界人士及國際友人兩千餘人出席了典禮儀式。一九九六年十一月,為紀念孫中山先生誕辰一百三十周年,北京市政協辦公廳又在中山堂內舉辦了紀念孫先生的永久性展覽至今。許多港澳臺同胞和華僑及國際友人到中山堂瞻仰、紀念中山先生。 

  孫中山先生偉大的、革命的一生,贏得了所有海內外中國人及國際友人對他的無限敬仰與懷念,他的豐功偉績和高尚的道德及偉大的情操,證明他是一位具有世界聲譽的頂天立地的偉人。他一生公而忘私,光明磊落,證明他在歷史的潮流中是一位偉大的革命導師。我們全體中國人要學習、繼承孫中山愛國,革命的精神,為振興中華,為民族騰飛而奮鬥終生。
(作者為北京市政協辦公廳中山堂管理服務辦公室主任)


                 
北京中山公園正門

北京中山公園正門

 

北京中山公園內孫中山先生銅像


北京中山公園內孫中山先生銅像

 

北京中山堂

北京中山堂

 

中山堂內展覽場一角

中山堂內展覽場一角

 

北京中山堂所藏「孫中山先生榮哀錄」紀錄中山先生逝世時情形

北京中山堂所藏「孫中山先生榮哀錄」紀錄中山先生逝世時情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