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本館詩詞聯語班作品發表

壹、授業感言 

林彥助

國立國父紀念館新開課程,詩詞聯語研習班延余指導,本人原以年老家遠懇辭之,惟主辦單位文教處黃姿華小姐盛情難卻而答應,於是開班,因招生課題主旨含糊,大家不明其意,只有十多人參加,僅符合開班人數而開課,夫詩詞聯語在文學是一體系,欲作皆要倚合平仄,而詩詞更須押韻,今之國語將多數入聲,歸併為下平欲學較難,但今之閩南語,史承河洛古音,與漢唐韻語均通,爾乃以延用之。

詩:是文學之精華,用句典雅蘊育音律,其音韻上下平上去入五音,與樂律中之(宮商角徵羽)含義相似。詩分五七絕,五七律,古詩,用字雖不多,而涵義深廣,作詩押韻,近體更需要依平仄,故詩好讀易記,其詠吟又如歌唱。詩之興,甚早先民詠唱歌謠,陶融天地文采,抒發心懷情意,既可以彰時事,又可以揚政風。詩之愛好者甚廣,上自帝王卿相,遍及民間老少婦孺,詩人風雅無爵位尊卑之分別,大家同好同樂。唐虞之世好詩至今尚存,璀璨中華文化,昌盛數千年,永恆無疆。

詞:其衍化於詩之古樂府,曩昔作之以歌唱、惜今曲譜皆失傳,辭意幽奧與詩同雅,其興於六朝,唐、五代已流行,至兩宋最鼎盛,有百家爭鳴之美譽,詞文綺麗用句靈巧,於是唐詩、宋詞、元曲三鼎足光燦文學並茂共輝。詞又名「長短句」,一句之有僅一字,又多至九字十字,詞牌千百種,一闕詞由十六字令,至「鶯啼序」之兩百多字,分小令、中調、長調,自宋以後詞家甚少再創新律調,皆緣宋人之律調而填句,亦言作詞曰填詞。

聯語:又稱楹聯、對聯,其文僅兩句,四句以上即是詩或詞,出於漢武帝時之柏梁體,駢體文與聯語相似,至唐納入律詩中之「三四」、「五六」句中之對偶,亦獨立自成規範,如唐李白之佳聯今尚保存於湖南岳陽樓,五代末陳希夷之名聯「開張天岸馬,奇逸人中龍」加上陳氏雄逸之書法,古今稱為天下第一聯。至明朱皇武大力提倡,明清二世非常興盛,故云吟詩、作對是文人集會不可缺之雅事。

授課三個月,同學非常用功,上課時由拼音開始,至對句,時如擊★占句於教室,時觀賞丹青名家之大作而題詩,時同步郊坰,融與天然而成章。茲將大家學習所作,刊登館刊之一隅,期望文苑詩壇諸方家多多指教,抑亦為中華文化伸延付棉薄之力云。

貳、學習有感(一)

許玉明

今年九月中旬國父紀念館聘請林彥助老師教授詩詞聯語研習課程,我一向對中國詩詞文學有濃厚的興趣,心想除了欣賞古人優雅內斂精深的詩作更期待自己能出口成章,用詩詞寫出自己心情感受,更期待有朝一日,能信筆用書法題寫自己的詩作。

課程方面,老師循序漸進的從平仄開始,讓我更熟悉中國文字的精妙,從三個字、四個字甚或五個字作對句,除了要注意字的詞性,還要考慮字眼中是否有特殊的意思,代表時間、顏色等等,讓我覺得有趣無比。開始想對句之後,我變得更關心大自然,也學會去認真的體認每件事情,突然之間,生活變得既有詩意又很充實。兩堂課之後,我們開始學作五言絕句或是七言絕句,老師通常依著時令出題目,要學會用四句話說明一件事,必須訓練自己有很好的邏輯架構觀念,這也是我第一次認真的去想,有哪些景物是屬於哪些季節的特色,譬如秋天讓人聯想到楓紅葉落或是枯枝殘荷。另外,最讓我佩服的是,同學的作品字辭不夠優雅時,老師一修改,馬上有畫龍點睛之妙,而且也保留了同學的原意。老師授課方式多樣化,除了平時講述之外,還用心的帶畫冊,讓同學們學習看圖題詩,非常有意思。

這學期舉辦了兩次戶外教學,分別前往士林官邸賞菊花和植物園作詩。看到官邸內百花爭豔的景象,老師當下示範了三首詩品,又鼓勵我們即席創作,每位同學都躍躍欲試,這對我們而言是一大挑戰,也是一大進步。又植物園內的即席創作更是特別的經驗,目睹殘年枯景之象,我本以為難以入詩,沒想到經過老師提點,發現事物要從另一面看待,雖殘猶健更能顯現出萬物的生命力,讓我又上了一堂寶貴的課。現在,我已不再懼怕即席創作,只希望能再多多充實自己,以後能像老師一樣有豐富的涵養,在寫作上更上一層樓。

由於詩詞的產生和音樂有極大的淵緣,老師得知我自小學習國樂,便鼓勵我再深入研究詩詞與音樂之間的關聯,這給予我很大的啟發。廣義而言,原來中國文字的聲韻學也是音樂發展中的一環。詩歌為文學史上最精緻的體制之一,文字間的抑揚頓挫讓文學作品變得朗朗上口容易傳唱,最早的《詩經》、《楚辭》即為一大代表,直至初唐,詩的體制才算完備,完全格律化,稱之為「近體詩」,在唐之前的詩體則以「古體詩」區分。除了文字之中的語調本身帶有韻律感之外,唐人還曾特別設置樂府,為詩配樂,故又稱為「樂府詩」,如此,讓詩與音樂的關係更為密切與直接,兩者之結合更增添彼此的藝術與美感。吟詠詩詞亦可謂把文字的讀音旋律化,但每次隨興吟詠的音階和旋律不盡相同,不同的人也會有不同的詮釋。如此,對樂器伴奏者而言,卻容易無所適從。除非伴奏者對吟詩方式有深入的了解,才能主從應和得宜。不然現今大都是採譜定調,將旋律固定化。缺點就是很難像古人隨興所至而吟詠。

林彥助老師非常認真傳授,言談中,他常提到自己與其詩、書、畫的老師互動,他是一直虛心的跟隨在老師身邊繼續學習,行年六五卻做了五十年的學生。此外,讓人感動的是老師謙卑樸實的個性,同學均非常景仰老師的才華以及不向外顯露的品德,希望自己持之以恆,學有所成。

參、學習有感(二)

許玉君

社會就像一所讓我們學無止境的大學,感謝國父紀念館開設一系列課程,尤其能聘請到對國學有深厚造詣的林彥助老師教授詩詞聯語,這是我們學生最大的福氣。

本期上課內容充實豐富,老師從平仄拼音、聯語開始教起,因為學作詩最重要的是要懂得對仗。所謂對仗乃以「聯」為單位,上下兩句謂之一聯。第一句稱作「出句」或「上句」;第二句稱作「對句」或「下句」。基本上,對仗係以同一聯內上下兩句對偶為原則。名詞對名詞、顏色對顏色、數字對數字、方位對方位、下句的平仄也必須跟上句相反。老師介紹完基本規則後,便會出題(上句)讓同學們練習寫下句,從兩個字開始練習對,接著三個字、四個字、一直增加到五個字,每週循序漸進增加所要對的字數。例如,「春草綠」對「曉梅紅」;「傳千里」對「遺萬年」;「玉桂飄香」對「陀茶苦澀」。

對於聯語稍具概念,即開始習作近體詩。近體詩又名今體詩,為唐代新興的文體,對於句數、字數和平仄、用韻有嚴格之規定,詩人可以透過少則二十字多則五十六字來表達心中的意念與感受。由於本人從事音樂工作,對於詩詞與音樂的淵源甚感興趣,所謂「吟詩作對」便知詩人在寫作近體詩相當重視平仄押韻。古代文人有吟詩的習慣,在吟唱時透過中國文字的陰陽平上去入五聲參差交互出高低起伏、抑陽頓挫的聲調,求表現出文字音韻之美。在音樂領域裡,中國古代音樂有宮商角徵羽五聲調式理論,各有不同特性,例如宮調式曲風莊重敦厚;商調式則高亢清亮;角調式有輕快感;徵調式樂風雄壯奔騰,但又帶著一點滄桑感;羽調式緩慢柔美。《黃帝內經》《內經知要》二書中曾記載著關於五音、五行及五臟之間的關係。角屬木,通乎肝;徵屬火,通乎心;宮屬土,通乎脾;商屬金,通乎肺;羽屬水,通乎腎;五臟各有正聲,以合於五音也。老師在課堂中也討論過詩韻與音樂的關係,例如使用「七陽韻」可以幫助增強詩的氣勢磅礡,「一東韻」吟唱起來有歡樂感,可以使用在慶典;「一先韻」「二蕭韻」則有瀟灑感;「五微韻」有修持作用。參考彰化師範大學王和心之碩士論文,其中寫到自齊梁「聲病說」開始,詩人們有意識地將聲韻學運用於文學創作之中,追求聲韻和諧的藝術形式,自永明體(註1)興起之後,詩的音韻美被提到了重要地位,再歷經二三百年無數大詩人的暗中摸索及民間樂府的傳唱,終於把平上去入四聲(或曰上下平上去入五聲)簡化合併為「平仄」二類,而近體詩的人為格律至唐代遂脫穎而出,為詩歌帶來了嶄新的面貌。

本人自學習作詩過程中體會到措辭簡鍊、語意精準之必要,避免冗詞贅字。老師每每為同學們批改的辭字總令人拍案叫絕,有畫龍點睛之效,這非得有幾十年深厚的文學修養如林師者才能達到這般境界。老師常用一句話鼓勵我們,「沒有人天生下來就會作詩」,只要認真努力勤能補拙,就會持續地進步。老師就是這麼地認真,保持經常寫作的習慣,他常說連出國旅遊都把握時間創作,詩、詞、賦、駢文樣樣擅長。

寫詩對我而言有兩大好處,一是抒發心情;二是可以跟一起報名學詩的母親共同切磋研究,母女有共同嗜好可增進天倫之樂。本班同學個個認真學習,有的同學每週都作數首詩給老師批改、也有一位年近八旬的施老先生會將其詩作以毛筆書寫供同學欣賞、有的同學從完全不懂平仄進步到已可以寫出五首詩作。老師教學方式靈活,不僅在教室講課,亦安排戶外教學,一次赴士林官邸賞菊,另一次至植物園池畔賦詩。老師指導同學們如何從現場之風景或事物攫取出可描述之內容,並示範即席作詩的步驟與技巧。接著,就輪到同學們練習現場創作了,相信這對全班而言都是一個相當特別的學習經驗! 

跟隨林老師學習不僅是要學習其豐碩的文學涵養,更讓同學們敬重的是老師謙虛做人及尊師重道的榜樣。其謙遜之心常在講課時不經意地流露,完全沒有桀傲不遜、文人相輕的架子;並經常抱持感謝當年栽培他的數位恩師如林玉山、曹秋圃、李猷、姚夢谷等大師的心態於授課中。這種完美儒家典範的人格在現今名利相爭的社會中實不多見,也是我覺得應該學習效法的地方。很高興有此榮幸跟隨林老師學習中國文學,加上一群認真用功的同學們相伴,相信我會漸漸地開拓對中國古典文學的新視野。




肆、示範詩作

一、林彥助

登泰山


 


超凌五嶽敬為雄
偉立巍巍踞海東
今喜攀登峰巘小
神幽御氣貫長空




江梅1



澄波映岸濱
梅放景芳新
數點春光秀
霑衣馥逸人




江梅2



梅開粲曲濱
玉態景芳新
十里春光秀
吟花笑逸人




中秋團圓1



小閣景無邊
庭幽四望妍
合家迎好月
把酒共嬋娟 




中秋團圓2



樓前好月圓
老少共嬋娟
神逸廣寒遠
嫦娥笑我顛




士林官邸賞菊1



初冬台北菊爭芳
步道悠然氣轉涼
我醉神融花世界
飄颻文采賦詩章




士林官邸賞菊2



一莖百花競錦紅
讚嘆人力勝天工
觀花薰醉花如我
神逸悠然貫碧空




戶外賞菊3



百花共莖競嫣紅
今喜人能勝化工
一逸融花如彩蝶
莊生莫笑我心同




寒夜



窗搖寂寂夜生寒
月出銀河映險巒
室暖擁書人靜讀
隨光戶外探奇觀




二、王金獻

品茗



誠邀好友至茅蘆
海味山珍接士儒
凍頂烏龍名四海
茗茶知己暢歡娛




送別



知音來舍下
堂上話詩詞
送別柴門外
重逢是幾時




江梅



澄澄江水往東流
兩岸江梅朵朵優
屹立蒼穹呈勁挺
人人讚賞貴珍留




玩月



晴空皎月滿圓圓
天狗衝來咬半邊
瞬息蒙遮成暗夜
人猶期待盼嬋娟




中秋團圓



時光易逝逢佳節
氣爽秋庭賞月圓
鄉遠情離難聚會
惟求明月待成全




吟菊



重陽氣爽菊舒芳
遍野盈山一片黃
遊客萬千歡自賞
採收入藥保安康






暑消氣爽近清秋
菊瘦楓紅景色幽
攜子偕妻遊聖地
天倫和樂復何求




暖冬



連綿陰雨風寒急
萬物藏躲過盛冬
乍見天晴神自逸
幽庭伸骨度芳蹤




士林官邸賞菊



斜風拂拂氣微涼
官邸花明萬菊香
遊客比肩歡共賞
師生拾句意深長




梅枝雙鳩



天寒雪護合歡山
爭放梅花傲野巒
立幹斑鳩歡樂唱
依依對景自悠閒




賞菊看照片



秋晨天冷菊爭開
泛白縈黃萬萬枚
結伴悠遊歡共賞
吟詩作對樂舒懷




寒夜



日落夜幽寥
天寒雨雪飄
親朋歡共聚
飲唱樂逍遙




寒夜2



夜幕更流急
寒風拂怒號
圍爐歡唱飲
吟讀樂陶陶




遊植物園之一



落日池林照
蘆疏態又妍
雙★歡戲水
吟唱木橋邊




遊植物園之二



日落鳥翔飛
閣樓映彩暉
殘荷枝尚健
遊客卻忘歸




三、李淑欗

品茗

綿綿細雨故人來
蓽戶蓬門為客開
剪燭談心誠樂事
佳茗助興解頤★。




送別

男兒志四方
壯旅客他鄉
學得修平策
歸來振國綱




江梅1

江岸數枝梅
冬來傲雪開
而今能玩賞
感謝昔人栽




江梅2

曲徑滿青苔
寒山鶴遠來
孤舟垂釣客
獨賞大江梅




玩月

盈虛消長意幽揚
太白邀約飲杜康
蘇子吟詩歌窈窕
空靈清逸映華光




中秋團圓

金風送爽又經年
銀桂飄香情自牽
千里迢迢回故國
中秋佳節樂團圓




吟菊1

雍容淡雅不爭妍
凌傲嚴霜氣獨堅
採菊東籬陶靖節
詩文佳話遞千年




吟菊2

籬邊雛菊開
花語費疑猜
點玉增秋色
浮金映綠苔




秋日讀書

金風送爽莫躊躇
銀桂飄香好讀書
尚友古人誠樂事
心思明徹氣寬舒




暖冬1

溪郊遍野葉濃氤
日暖霞明映水濱
不覺立冬旋已過
晴和喜度小陽春




暖冬2

已涼天氣未寒時
日出霞暉映水涯
荷盡橘紅菱角熟
小春身暖好吟詩




士林官邸賞菊

孟冬天氣轉微涼
官邸花芬入錦裳
薰沐繽紛人忘返
師生共賦樂徜徉




梅枝雙鳩

暗香盈袖入懷來
映雪寒花嶺上開
鳩鳥比肩親共宿
殷殷情意樂相偎




賞菊看照片

孟冬官邸菊飄香
鬥艷爭妍雅韻彰
群玉之王屬大立
單株綻百不尋常




寒夜

朔風號嘯惜更殘
寂寂星沉月映欄
坐擁書城人未寐
欣然得句不知寒




植物園即景之一

初冬氣暖映波塘
蘆葦清姿細又長
水鳥優游親唱和
一臨佳境樂徜徉




植物園即景之二

冬日荷將盡
殘枝映彩霞
斜光映傑閣
炳史現風華




中秋團圓

金風送爽又經年
銀桂飄香情自牽
千里迢迢回故國
中秋佳節樂團圓




四、謝淑珍




品茗

兒遣新苗兩三株
幽香散遍滿庭隅
名揚陸羽貫今古
香草(註2)連鍾喜滿壺




送別

盼兒上海歸
相聚敘歡違
今夜將重別
掩扉淚濕衣




秋日賞荷

黃葉風搖覆碧陂
花塘尚見健矯姿
露凝疏蓋鋪佳色
點綴秋容態亦奇




賞菊看照片

遊人如織賞花癡
名圃天寒挺傲枝
秋菊爭妍如★艷
題圖挹采正逢時




寒夜

乍涼天氣夜清寒
燈下展書獨靜看
窗外寒蟲聲不歇
登樓遠眺倚欄觀




五、熊有銘




士林官邸賞菊

細雨潤長天
清姿菊競妍
滿園披錦繡
花我共嬋娟




梅枝雙鳩

雙鳩弄雪梅
枝勁樂相偎
同凜性彌篤
相依粲玉堂




賞菊看照片

士林菊苑展花容
萃聚師生雅興濃
攬景吟詩神自泰
忘機自得探芳蹤




寒夜

爐暖驅寒嘆化工
陰晴冷熱不由衷
披衣夜讀看今古
春夢榮華總是空




暖冬

隆冬不送寒
氣淑北風殘
萼盡輕霜降
梅開意興姍




六、曾絲強

江梅

迢迢江水舞寒風
兩岸飄香生氣隆
小道花明人喜愛
吟梅弄影拂衣紅




吟菊

黃菊盈株萼競長
含苞默默吐芬芳
偶然撇見心驚動
感此憐花獨耐霜




戶外賞菊

秋高氣爽菊舒香
燕瘦清姿滿苑揚
曲徑爭幽能醉我
偷閒自得樂徜徉


梅枝雙鳩

寒林爭雪蝶依飛
四野峰晴喚鳥歸
雪護山家梅獨秀
疏枝爭萼掩柴扉




殘荷

殘荷又勁負寒霜
退盡風華不論香
養晦韜光凝肅氣
猶存盛夏舊軒昂




七、黃美女

送別

離鄉送別月初涼
細雨霏霏暮色蒼
兩眼交輝心相共
漸行漸遠視茫茫




玩月

璧照清輝萬里明
秋江氣爽水瀅瀅
輕舟短笛隨行月
桂影澄波款款情


中秋團圓

萬家燈火燦銀河
璧彩凝光映錦波
月好人圓同此夜
凡間天上慶祥和


吟菊

重陽歲暮耀秋光
品逸幽貞燦古芳
吟賞馳情欽勁節
清居羨菊德昭彰




天高氣爽稻粱肥
掀浪流金燦日輝
最是農忙勞樂事
豐欀歡載笑顏歸


暖冬

窗光透照映花濛
睡起莞然日已紅
自喜陰晴人意好
庭前把筆畫丹楓


士林官邸賞菊

行人如梭賞花前
夾道群芳互競妍
一入仙鄉身已醉
陶然樂品滌心泉


梅枝雙鳩

晨清春暖舞輕盈
滿嶺梅開似喜迎
枝上雙鳩情遣綣
心欽連理永同榮


賞菊看照片

小春賞菊雨微涼
花道繽紛溢遠香
只恐嬌妍關不住
攫留倩影鏡中藏




八、施振鐸


送別

長亭復短亭
難捨別離情
此去恐災變
懷憂淚濕纓




玩月

一國焉容兩政權
明蟾共賞意無邊
心憂海峽風雲起
同嘆月華空自圓




梅枝雙鳩

枝★幹曲雪花妍
獨粲寒冰傲曉天
雙鳥並肩連夜宿
關關同唱意貞堅

秋池即景

曲徑平橋水一灣
無憂池鴨戲蘆間
遊人若悟南柯夢
秋景陶薰意自閒




秋探植物園

疏林★閣傍池邊
黃葉碧雲蔚秋天
幾度夕陽誰記省
一壺濁酒話流年




九、甄寶玉

品茗

徹夜難眠自有因
良朋促膝至凌晨
濃茶惹我身心苦
淡淡清香最可親




送別

北台方聚首
銀翼又雲飛
客地朋鴻志
業成望早歸




江梅

盈盈一水陂
雪萼展仙姿
月映春光秀
香來未語時




中秋團圓

欣逢佳節總情牽
銀翼香江萬里旋
四代一堂非夢裡
月華同樂共嬋娟


吟菊

數點黃英入玉瓶
淡容瘦骨葉新青
相陪靜夜寒更讀
勁節凌霜可作銘




秋 (秋景)

閒吟漫步探疏郊
片片楓紅染樹梢
雁字斜飛天際遠
神縈霞彩自逍遙




暖冬

冬來髮薄畏寒風
潛伏書齋學蠹蟲
喜見晴光晨照暖
曝書曝背笑融融


士林官邸賞菊

十月寒風細雨揚
騷朋官邸賞花香
嫣紅奪目旋驚嘆
心喜同人醉菊鄉




梅枝雙鳩

白梅盛綻傲寒冬
枝上雙鳩意更濃
顧盼相依情自篤
欣增喜訊報春容




賞菊看照片

士林賞菊學敲詩
自笑枯腸得句遲
錦繡花開非一日
園丁血汗蔚華滋




秋池即景

秋晴閒坐曲橋邊
亭榭迴廊水色妍
雁鴨兩三親對語
靜觀神逸貫雲天




殘荷

秋荷佇勁姿
又立水煙池
縹渺迎風動
出泥獨不移


寒夜

冷泠梅月映窗前
四靜更深撥七弦 (註3)
一曲平沙(註4)舒逸興
神清回韻意悠然




十、蔡辰輝

品茗1

七碗嘗來兩腋風
一聞引興雅情融
坪林包種飄香遠
吟唱詩詞樂不窮


品茗2

凍頂烏龍名四海
文山包種譽三台


玩月

望向晴空憶李白一壺之酒
月圓寒風思盧仝七碗之茶


吟菊

天高氣爽入秋涼
籬畔黃花處處香
但使芳心能醉客
枝頭冷艷傲冰霜




士林官邸賞菊

冷風細雨士林行
處處皆聞讚美聲
菊道尋幽人步樂
群芳散逸滿園清




梅枝雙鳩

寒梅臘月共爭榮
枝上雙鳩同唱鳴
白首壽齊親共祝
畫圖詩句讚其盛



賞菊看照片

菊綻滿園泰運連
香飄名圃兆豐年
群芳盛放益增壽
花海迎人氣萬千




寒夜

迎客凌寒茶當酒
圍爐敘舊親山友
笛聲吹弄訴衷情
千里嬋娟彌長久


暖冬

日暖冬陽踏葉行
寒梅早放笑相迎
郊原駐足峰幽遠
一望無邊入眼明




秋池即景

映暉蘆花亂拂聲
池邊喜見雁親行
小橋★曲依庭榭
最是小春景弄情




秋景之一

冬日映荷池
★波引我思
浮沉千古事
來日應可期




秋景之二

荷盡還存撐雨蓋
鴛鴦戲水碧塘陂
陽光溫沐疏園寂
我扼禽歌樂賦詩




十一、廖碧華




送別

機場相送兩依依
萬籟無聲淚自揮
一別天涯難聚首
倚門長日盼夫歸




江梅

江流百轉浪淘沙
兩岸紅梅映彩霞
鳥語花明添秀景
留連沉醉遠塵嘩




玩月

風清月朗上樓臺
陣陣秋風拂面來
皓魄當空千里共
撫琴吟詠喜相陪




吟菊

秋風颯颯菊先知
碧葉凌霜萼滿枝
搖曳生姿添美妙
騷人吟詠正當時




秋池即景

池中野鶩比肩游
花榭行人意自幽
雲影紋波相互映
亭中賞景逸悠悠




士林官邸

冬暖尋幽官邸行
眾芳爭艷展姿迎
徜徉花海如飛蝶
笑與莊生共忘情




士林官邸賞菊

十月陽春萬菊榮
滿園競放態盈盈
芬芳薰沐人欲醉
興起吟哦百趣生 




梅枝雙鳩

東風送暖雪花開
鳩鳥相迎頌景來
解釋春光無限好
並肩棲宿樂相偎




賞菊看照片

士林官邸慕名來
萬菊凌霜比豔開
母女徜徉花海裏
薰陶似醉共徘徊




暖冬

十月陽春適旅遊
觀山泛海忘塵憂
怡人天氣宜珍惜
莫待冬來自倚樓




植物園秋

夕日漸西斜
餘暉映彩霞
殘荷餘雨蓋
來歲再風華




十二、許玉明




品茗

平常未識茶滋味
濃淡苦甘不入衷
同啜連杯龍井露
壺壺韻味豈相同




江梅

歲末氣森森
憐花未得尋
近江梅盛放
弄影萼盈襟

玩月

少年觀月幻娥姿
遙想高飛北斗窺
他日若居千里外
中秋飄桂緬鄉時




中秋團圓

秋節慶佳年
桂觴佐美筵
茗茶香四溢
人樂惜情緣




吟菊

秋日繁花獨抵涼
燦黃迎面傲秋霜
親和暖照如佳友
日倚窗前賞雅芳




秋 (秋收)

含辛闢陌邊
頂日把秧填
轉眼西風至
金香穗滿田


秋池即景

秋風傾訴屈蘆低
群鴨嬉游水漾隄
池畔千姿生氣象
出神焉覺日斜西




士林官邸賞菊

同遊官邸賞花容
菊徑吟芳我獨鍾
笑比騷人成雅句
詩文一得度仙蹤

梅枝雙鳩

雪傲滿梅枝
千林粲水陂
關關傳愛意
比翼永相依




賞菊看照片

秋入菊增妍
疊花如湧泉
源源生氣足
觀賞樂留連




寒夜

風來疾疾撼窗櫺
冬雨泠泠落小庭
陋室薄衣身不抵
詠詩作畫最溫馨




十三、許玉君

品茗

自幼崇洋食
紅茶汽水津
一朝留客地
思念白毫珍


送別

送鴨依依返海塘
揮桿不走意慌張
相陪數月如知己
自愧無情淚兩行




江梅

江影縈心千萼秀
梅香沁鼻萬山傳

玩月

霓裳仙樂迎
玉鏡水中明
自古縈騷客
詩如星斗盛




中秋團圓

中秋明月喜團圓
遊子思親目望穿
誰解離家新嫁女
膝前雙老共嬋娟




吟菊

衰草點金涼意興
秋光潛度移三徑
清香撲鼻沁人心
一品菊茶神自定




秋(秋雁)
郊林霜染撒英徽
爽氣清舒豆莢肥
人字劃雲秋水遠
欣來南國樂如歸




暖冬
氣淑風和對靜簾
冰池黃鴨厚毛添
光回氣霽窗前遠
沐暖悠悠午夢甜




士林官邸賞菊



官邸菊增妍
花明秀萬千
寒雲滋細雨
我意樂留連



梅枝雙鳩



遙傳布穀喚新春
切切尋聲入渺垠
喜見滿園梅綻放
雙鳩嬉舞樂揚神




賞菊看照片


 


綿綿秋雨送涼風
詩友歡遊菊徑中
幸獲無心綜意景
成詩一笑喜由衷




秋池即景



群鴨影浮沉
宏樓蔚古林
迴廊霞彩秀
客逸喜行吟


 




註釋:

註1:永明為「南朝」齊武帝蕭賾的年號。永明時期之文人以「四聲制韻」。詩文押韻的時候,平聲只能和平聲押韻,上聲只能和上聲押韻,去聲只能和去聲押韻,入聲只能和入聲押韻;平上去入四聲不能雜在一起互相押韻。
註2:香草茶名也
註3:余好樂律,閒餘常撫弦自娛
註4:平沙落雁-曲名